2012历史解读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243011504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历史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历史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历史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解析:D 考察史料学。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1,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解析:C,,逆向考察: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必修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中央权利不断加强,地方权利不断削弱。依据材料可知诸侯权利减少,也就是地方权利下降,中央集权强化。,2,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 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解析:A 逆向考察:,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必修1第一单元),;相权可以制约君权,防止君主暴政,从而限制君权。,3,15.右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解析:D 漫画题(推理题)“ 打到帝国主义,打到军阀”、“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第一军”,可以得知是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当时的指导思想就是新三民主义,从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及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4,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析:D,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是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及必修3第六单元第17课),5,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解析:B 时间排除法 第一届人大召开是1954,新民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制度(19491956),“双百”方针提出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必修1第六单元第20课及必修3第七单元第20课),6,18.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D,考宗教改革,材料已经谈的圣经问题,关键词是圣经,(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7,19.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解析:A 时间判断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并且描写心灵世界、个性扩张既浪漫主义,。(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8,20.“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解析:D 根据时间首先排除A,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 挑战自由主义,说明挑战资本主义思想,那么根据所学知识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发表。乌托邦和其他社会主义,指的空想社会主义既是“若干小排炮”,(必修1第五单元第18课),9,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解析:A 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全国工业复兴法 规定最高工作时间最低工资。,(必修2第六单元第17课),10,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C 考察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推动苏联工业化和为苏联打败德军奠定了物质工业基础。(,必修2第七单元第20课,),11,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A BC D,解析:B 此题用排除法,首先排除,不结盟运动(1961)是发展中国家的事情,马歇尔计划(1947)是美苏冷战;从材料可知法国用美元向美国施压,可见挑战以以美国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反映出法国二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挑战美国霸主地位。(,必修1第八单元第25课及必修2第八单元第22课,),12,1、回归书本才是王道;,2、时间与历史:过去的时间就是历史。做选择题,确定时间是关键。,3、高考选择题一般是两次及以上的思维转换。切忌以答案=题干。,4、做选择题最安全的方法是排除法,即寻找支撑选择的理由。缺点:可能浪费时间。,5、加强逆向思考;加强漫画、口号、宣传语等历史信息点的认知。,6、关注新闻、实事;增加知识的宽度与深度。,7、加强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功底。,8、学以致用。无论在学习、生活上都要学会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正确的学科思维方式来观察思考事物及各种现象。,几点总结:,13,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饮冰室合集,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荷兰“海上马车夫”。,(,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参考答案:“旧工业”指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传统手工业,联系:清末西方已经展开工业革命,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其逐渐瓦解;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逐渐兴起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也冲击中国小农经济,(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原因:美国:美苏冷战,美国敌视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处于半封闭状态。,进入21世界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原因:,政治:1972年中美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经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2001年中国加入WTO,14,39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制度:指科举制, 目的: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内容变化:从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和经济工业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器物制度思想),原因:,政治:西方的不断入侵,中国民族危机不断不断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人为原因: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不断深入,(,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原因:古希腊直接民主发展到近代民主原因是:,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思想:西方启蒙运动影响;,科技:近代科技的兴起与发展,(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15,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饮冰室合集,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荷兰“海上马车夫”。,(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参考答案:“旧工业”指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传统手工业,联系:清末西方已经展开工业革命,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其逐渐瓦解;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逐渐兴起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也冲击中国小农经济,(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参考答案:,原因:美国:美苏冷战,美国敌视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处于半封闭状态。,进入21世界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原因:,政治:1972年中美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经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2001年中国加入WTO,16,39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制度:指科举制, 目的: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参考答案:,内容变化:从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和经济工业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器物制度思想),原因:,政治:西方的不断入侵,中国民族危机不断不断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人为原因: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不断深入,(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原因:古希腊直接民主发展到近代民主原因是:,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思想:西方启蒙运动影响; 科技:近代科技的兴起与发展,(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