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教育目的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24301090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教育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四讲 教育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四讲 教育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二、教育目的功能,三、教育目的层次与结构,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及价值取向,五、我国的教育目的,六、国外教育目的概览,2,一、,教育目的内涵,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结果的设想,是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个体质量规格做出的设想和规定。,3,二、教育目的的功能,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三种功能是相互联系,综合体现的。,4,三、教育目的的层次与结构,1,依据教育目的,实现,过程:,理想目的正式目的教师所领悟的目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目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目的;,2,依据教育目的抽象具体程度:,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时目标,5,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联系:,他们在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一致性,都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方向。 可以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区别:,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往往也包括了教育目的的内容,但却不仅仅是教育目的。比起教育目的的范畴来说,教育方针具有更大的强制性、政策性和实践针对性。,教育目的在人才培养规格中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较为突出,。,6,层级,名称,制定者,内容,一级,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政府国家,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实现途径和原则,(,抽象化,),二级,培养目标,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学科专家,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语文,课程目标,1,2,年级阅读课程目标,三级,教学目标,(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教师,具体化,7,举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语文课程目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12年级阅读课程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8,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西方:,苏格拉底“培养有智慧、有完善道德的人”,夸美纽斯“造就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等几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我国:,古代“重在培养士、君子、圣人”等,蔡元培“完全之人格”的具体个性的人。,9,教育目的的结构,1,. 对所要造就的人的,身心素质,的规定(,核心),2 . 对所要造就的人的,社会价值,的规定,10,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依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人的发展需要,11,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及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种代表性观点:,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12,1.,个人本位观:,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要重视人的价值、天性与个性充分发展。,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2.社会本位观,:,社会本位观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应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人。,代表人物: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孔德,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调和,“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1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自由、充分、主动的发展,2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2)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3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合,14,五、我国的教育目的,1 历史沿革,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中提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它概括性地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主张。,1978年宪法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具体的规定:“我国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这个教育方,针中明确地提出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确地解读了全面发展的内涵。,15,198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所有的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事实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对教育目的的比较全面的概括,它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6,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规定:“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在新世纪中提出的更为全面、更为具体的教育目的,它反映了在新世纪、新时代、新的精神革命中所需要的人才的素质要求。,17,2.我国现行教育目的,2002年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再一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方向的规定,2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3、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20,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1 正确认识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2,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3 规范教育行为,在实践中落实教育目的,21,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2,内容结构,“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主要指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23,关于素质教育的目标,“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24,拓展:,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所阐述的教育目的,1、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5)中所阐述的教育目的。,“在人们追求的许多目标中具有一些共同倾向,这种共同倾向指明现代世界的一些主要的目的是一致的”。,第一、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第二、培养创造性;,第三、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第四、培养完人。,25,德洛尔报告(1996)中阐述的教育目的:,第一,学会认知(掌握认识的手段;理解知识;智力训练);,第二,学会做事(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第三,学会共同生活(认识自己;发现他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第四,学会生存(自主性;判断力;个体责任感),26,思考题,1,.,如何理解终身教育体系下的教育目的的取向?,2.,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27,谢谢观看,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