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四章第2讲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24301034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四章第2讲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四章第2讲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201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必修ⅲ第四章第2讲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2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必备知识梳理,回扣基础要点,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2.过程,(1)能量来源:,。,(2)流经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的,总量。,(3)流动渠道:,和,。,输入,传递,散失,太阳光,太阳光能,食物链,食物网,3.特点,(1),: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2),:各营养级的生物,消耗,一部分;各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最终被,分解。传递效率:,。,4.研究的意义: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效率,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单向流动,第二营养,级,逐级递减,代谢活动,分解者,10%左右,转化,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不断进行着在,与,之间的,反复循环过程。,2.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区,别,物质循环的动力来自,,而,又是能量,的载体。,元素,无机环境,生物群落,能量,物质,3.举例,如:水循环,降水和蒸发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植物的,对水循环有重要促进作用。,4.人类活动影响水体富营养化,(1)原因:水体,含量过多。,(2)现象:藻类过度繁殖 生态破坏。,蒸腾作用,氮、磷,导致,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形式,(1)物理信息,概念:以,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包括,光、声、热、电、磁等。,实例:植物向光生长与光信息有关。,(2)化学信息,概念:以,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包,括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等。,实例:某些昆虫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来交配。,物理过程,代谢产物,(3)行为信息,概念:以生物的表现或,传递的信息,包括,舞蹈、运动等。,实例:丹顶鹤雌雄求偶时双双起舞。,(4)营养信息,概念:以,或养分传递的信息,包括食物的,数量等。,实例: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的营养信息系统。,动作,食物,2.作用,(1)生物能根据环境信息的不断变化,,自身,的生活和行为。,(2)信息传递强化了生态系统的,。,3.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调整,调节机制,四、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1.概念: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干扰保持,的状,态,是生态系统的,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2.产生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和,的能力。,3.决定因素: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取决于其中,的,、,、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相对稳定,结构,功能,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延续,物种组成,营养结构,4.特点,(1)动态平衡;,(2)具有,。,5.维持,(1)基础:各个生物种群所具有的,和,。,(2)条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一定限度,调控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多样性,构建知识网络,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1.能量流动的过程,(1)图示,(2)析图:能量流动的源头太阳能。,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随营养级的升高,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越来,越少。,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来源与去路:,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来,源,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去,路,提醒,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对位训练,1.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而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A错。分解者分解遗体,最终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而热能是不能被绿色植物固定利用,,所以B错。图中分别是流向兔和狐的能量,二,者之比不能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所以,C错。是兔排出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兔是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所含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应该属于生产者(草)的;是,由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D正确。,答案,D,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解析,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那么,大象同化的能,量没有被蜣螂获得,因为粪便为食物残渣,是未被,吸收同化的成分;狼捕食兔子则是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到了第三营养级;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非生物环境中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而进入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但,不能循环利用。,答案,C,考点二 能量传递效率及有关计算,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 100%,一般说来,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大约为10%,20%。,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应尽量缩短食物链。有关能量的“最值”,计算方法总结如下:,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需最少能量,提醒,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能量传递效率往往不完,全相同,不涉及“最多”、“最少”,计算时不能,按10%或20%,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的能量为Ma%b%c%。,对位训练,3.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太阳能。,(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 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kJ和,kJ。,(3)若甲池中引入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导致绿,藻、水草、轮虫相继死亡,此时池中只剩下2条食,物链。请写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解析,(1)绿藻和水草都为生产者,以绿藻为起,点有3条食物链,以水草为起点有2条食物链,共有,5条食物链。,(2)鲫鱼增加能量的1/4为50 kJ,按10%计算,需,要绿藻500 kJ;鲫鱼增加能量的1/2为100 kJ,按,20%计算,需要轮虫的能量为500 kJ。,答案,(1)5 绿藻和水草,(2)500 500,(3),4.假如一个人的代谢过程中,其全部同化量的1/2,来自植物、1/2来自牛肉,并且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现在G千克植物通过食物,链被摄入人体,问最多能使人体体重增加多少,(不计人体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部分能量) ( ),A.G/10 B.2G/11 C.G/55 D.G/280,C,考点三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1.图示,2.析图,(1)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2)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图示中未标出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3)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4)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6)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7)上述关系,总体上体现了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对位训练,5.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的形式被利用。,(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1中的,(填数学序号)。,(3)图2中A表示,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4)从图2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5)狼是该生态系统没有的生物种类,现将它引,入其中。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上用曲线表示狼的数,量最可能的变化情况(纵坐标上的点表示狼的起,始数量)。,解析,碳循环中碳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被利用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和某些自养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到生物群落中,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中。,摄入到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只能够被同化一部,分,且首先要用于呼吸作用,其次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或者被分解者利用。由图2可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引入狼后,短期内,狼的数量会迅速增长,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环境的,限制,最终狼的数量会稳定在一个水平上。,答案,(1)有机物 (2)光合 ,(3)初级消费者同化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见图,考点四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1)模型,(2)析图,该模型为信息传递模式图,属物理模型。,范围,形式: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来源:可来自于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方向: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作用: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过程:信源(信息产生)信息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反馈作用,2.信息传递作用及应用,举例,作用或应用,蝙蝠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气,味捕食或被捕食,烟草释放化学物质调控害虫天敌,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拓展提升,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运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对位训练,6.,(2008广东生物,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7.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A. B. C. D.,解析,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无机环境只能提供物理信息,其它信息不能,提供,行为信息针对动物之间。,答案,B,实验强化在平时14 设计制作小生态瓶,1.制作过程中的要求,(1)制作的小生态瓶要透明且是密封的。,(2)小生态瓶内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态瓶不宜过大,瓶中的生物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动物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在散射光下,不要随意移动位置。,(4)设置对照组。一个人或一个班内都可以设计,多种对照实验,如水质、植物数量、动物数量、,非生物物质成分、见光与否等。,2.小生态瓶稳定性的观察与分析,(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瓶的稳定性。,(2)小生态瓶中虽然成分齐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可以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但,是由于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动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瓶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3)外界的非生物因素极易影响生态瓶中的生,物。因此要注意生态瓶中的水温不能过高,以免,藻类死亡,影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导致实验,失败。,对位训练,8.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解析,生态瓶制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置于透,明瓶中,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放置;瓶内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且它们之间可以构成食,物链关系;生态瓶不宜过大,投放的生物宜小不,宜大,且数量不宜多等等。,答案,C,9.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 ( ),A.不输入太阳能 B.应封闭而不开放,C.缺少分解者 D.水进行物质循环,B,思维方法探究,思维误区警示,易错分析,对碳循环示意图辨析不清,(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弄清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2)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依据),据图判断A、B、C、D各代表哪种成分?,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据AC确定C为消费者,剩下D为分解者。,知识拓展,解读下图,根据与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是生产,者,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根据的碳都流,向,可进一步判断: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分解者。,纠正训练,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解析,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此图中的食物链为,ADE,E要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10.2,0.2=25 kg的A。,答案,D,2.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解析,考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相关知识。1代表,生产者;2代表消费者;3是分解者;4是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碳元素在1、2、3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1(生产者)是其他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因此含碳元素最多。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界。,答案,C,知识综合应用,重点提示,通过“以能量流动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的综合分析”,的考查,提升“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典例分析,下列表格内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注: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i表示生物类群。,生物,ai,bi,浮游植物(a1,b1),9 000,8 100,浮游动物(a2,b2),700,600,双翅目幼虫(a3,b3),150,120,摇蚊(a4,b4),1 000,900,太阳鱼(a5,b5),300,210,鲈鱼(a6,b6),45,30,(1)该池塘生态系统内食物链的条数为,条,,其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2)该生态系统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途径有,条。,(4)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 n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第n-1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5)一年内,“bi”的利用途径有:,。,(6)对人而言,如果从该池塘生态系统获取最大,能量,可采取的措施有:,。,(7)“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对太阳鱼的影响是,。,解析,(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途径有4条,包,括鲈鱼和太阳鱼流向人类,还包括双翅目幼虫和摇,蚊羽化后进入其他生态系统。(4)第一营养级是,浮游植物组成的,第二营养级是由浮游动物和摇蚊,组成的,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600+900=,1 500,1 500/8 100100%18.52%。,答案,(1)3 太阳鱼和鲈鱼 (2)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 (4)18.52%,(5)未被利用,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 (6)提示:从减少食物链的条数和缩,短食物链来减少能量损耗这两个角度考虑 (7)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使能量损耗增加,减少了,太阳鱼的数量;另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增,加了太阳鱼的生态稳定性,随堂过关检测,题组一:有关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1.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不是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A,2.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示意图。,由于呼吸的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以下对图中“呼吸”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B.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全部能量,C.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分解者通过呼吸从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得到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解析,“呼吸”不是仅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全部能量;不是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图中“呼吸”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A,题组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3.下图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A,4.,(2009福建理综,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来实现的,其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受到破坏后越难以恢复,故恢复力稳定,性越差,所以A、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每种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着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选项正确。,答案,D,题组三:关于碳循环特点及应用,5.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解析,生态系统中,碳在无机环境中还能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C,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B为,。,(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是通过,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的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存在。,(5)碳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进行。,解析,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在碳的循环中,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部分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开始的,并进入生物,群落随食物链而流动。生物群落中的碳以CO,2,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但另有一部分碳则以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形式储藏于地层中,成,为能源物质。,答案,(1)C 生产者 (2)CO,2,消费者 分解者,(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 呼吸,(4)化石燃料 CO,2,碳酸盐 (5)能量流动,定时检测,一、选择题,1.,(2009山东卷,4),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解析,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故而肯定是菌种进行有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故B正确;本题中的反应器中有土,壤、营养物质和菌种,不满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概念范畴,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C、D均错误。,答案,B,2.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初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依题意可知是生产者,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三级消费者,E,1,为生,产者利用的能量,应是太阳能,E,2,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应为热能,故C正确。,C,3.,(2009天津卷,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气候发生变化,甲生态系统,的种群类型数量变化幅度比乙生态系统小,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比乙强,正确;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至极低,其后由于气候条件逐渐,适宜,群落经次生演替,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并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所以正确。,答案,B,4.,(2009重庆理综,5),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向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解析,据图判断,h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i表示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有机物,k表示通过,生物的遗体、粪便等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即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各营,养级的h分解消耗产生的CO,2,总量,A项错误;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k)经分解者分解为CO,2,和无机盐后,才能被生产者利用,C项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只能单向传递,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答案,B,5.要使动物长时间存活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的生态缸中,必须提供 ( ),A.氧气 B.水,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解析,动物长时间存活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空间中,必须有外来的能量供给,即必须提供,太阳能,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得以顺利进行。,D,6.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均属于细胞呼吸,C.A和B属于捕食关系,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过程造成的,解析,由物质循环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B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可以看出,A是分解者,不可能与B构成捕食关系。,C,7.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 (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C.非生物因素 D.物质循环,解析,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稳态必须满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顺利进行,所以X代表物质,循环。,D,8.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D.流入到狐的体内,解析,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兔的摄入量-,兔的粪便量,因此B项中的能量去向并非来自于,兔的同化获得能量。,B,9.下列不属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的是,( ),A.禁止过量采伐森林,B.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C.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D.彻底消灭消费者,保护植被等生产者,解析,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生产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生,产者传粉等。,D,10.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解析,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在题目给,出的4个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B,11.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数目的多,少呈正比关系,即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这是因为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就越多,每个物种所,起的作用就越小,部分物种的消失或灭绝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就越小,也就是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就越强,实际上地球上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就是包含物种数目最多的热带雨林,而稳,定性最差的生态系统就是包含物种数目最少的北极,苔原和农田。A项不对,因为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而且也,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只能增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B项不对,因为B项措施只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而不能使稳定性,进一步提高。D项不对,因为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数量,不但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而,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12.,(2008海南生物,17),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解析,食藻类浮游动物和藻类构成捕食关系,藻,类减少,导致浮游动物减少,可构成负反馈;当,排入污水后,浮游动物死亡,加剧了污染,又导,致更多的浮游动物死亡,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这属于正反馈。,B,13.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该图表示水的全球循环过程,能体现,的是物质循环。,B,二、非选择题,14.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3)大气中的CO,2,在图示甲的,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图示甲的,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4)除化石燃料燃烧外,还可以通过,途径产生CO,2,。,解析,(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循环过程。(2)X与甲,为生产者,甲所示的生物类群因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判断为绿色植物,所利用的,能量为光能。X与甲生物类型不同,但同为自养型,生物,所以X为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所表,示的生物为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丙所示结构,为细菌,Y和丙同为分解者,但细胞结构不同,推,断Y的细胞结构为真核细胞,真核细胞不同于细菌,的最主要特点是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3)植物,细胞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为叶绿,体基质,即c;将含碳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a和b。(4)化石燃,料为无机环境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2)化能自养细菌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3)c a和b,(4)微生物的分解,15.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下图所示模型来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由,(填字母)构成,生物群落。,(2)图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3)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作用进入 ,中,并以,形式,沿着,(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写出食物链),这条食物链进行传递。,(4)在某一段时间内,假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为m,1,,分解者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的能量除提供给m,1,、m,2,外,还有,的去向是,。若图中B,2,能量增加a,时,生产者需提供的能量最少为,。,解析,从生态系统模型上可知: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碳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产者中,并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除提供给了m,1,、m,2,外,还被自身消,耗。若图中B,2,增加能量为a时,生产者需提供的能量,最少应按20%来计算。,答案,(1)A、B、C (2)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3)光合 A 生产者 含碳有机物,AB,1,B,2,B,3,(4)被生产者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 25a,16.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原因是,。,(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原因是,。,(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解析,密闭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为消费者浮游动物和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泥沙中含有微生物分解者,可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瓶内物质循环。,乙瓶缺光,丙瓶缺分解者,两者都不能长久地维持,稳定,甲瓶无小鱼较丁瓶有小鱼稳定,原因可能是,生态瓶较小,小鱼的存在和长大会引起生物间的竞,争加剧,打破原有的平衡。,答案,(1)下降 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 (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3)减少 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4)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 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