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习题课(习题答案)

上传人:gu****n 文档编号:243010292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7.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习题课(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自动控制习题课(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自动控制习题课(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习题课,第一章 自动控制一般概念,自动控制,:,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整个生产 过程或工作机械自动地按预定规律运行,或使其某个参数按预定的要求变化。,自动控制装置基本组成,:,测量元件:获得被控量的实际值并进行变换。,比较元件:获得偏差,=,测量结果,-,要求值。,调节元件:通常包括放大器和校正装置。使,u=f(e),执行元件:驱动被控对象动作,使被控量达到要求值,第一章 自动控制一般概念,控制系统方块图,:,在方块图中,装置或环节用方块来表示,信号用箭头表示,分支点用点,(.),表示,相加点(比较点)用 表示。,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调节元件,执行元件,测量元件,控制对象,比较元件,扰动量,被控量,(,输出量,),-,给定量,(,输入量,),电机、减速器、阀门,放大器,自动控制装置,第一章 自动控制一般概念,1-1,举出几个你在实践中遇到的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扰动控制系统的例子。说明他们的工作原理,分析他们的组成,画出方块图,讨论其特点。,开环控制系统:电风扇,电风扇控制系统方块图,调节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对象,扰动量,被控量,(,输出量,),电压,给定量,(,输入量,),电机,放大器,自动控制装置,风扇扇叶,不同档位,风扇转速,第一章 自动控制一般概念,闭环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水位系统,自动水位控制系统方块图,调节元件,执行元件,测量元件,控制对象,比较元件,扰动量,(,用水量,),被控量,(,输出量,),给定水位,-,实际水位,给定量,(,输入量,),连杆,电机、减速器、阀门,浮子,放大器,自动控制装置,水池,第一章 自动控制一般概念,扰动控制系统:楼道声控灯,楼道声控灯控制系统方块图,调节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对象,扰动量,被控量,(,输出量,),声音,给定量,(,输入量,),开关,放大器,自动控制装置,灯泡,灯泡明灭,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B,A,C,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求下列由弹簧,-,质量,-,阻尼器组成的机械系统传递函数。,(a) (b),m,k,f,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7,根据结构图等效变换原则求出电动机传递函数 ,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解:先令 为,0,,求出 。这种情况就是简单的负反馈回路。结果为:,令 为,0,,则可求出 ,先化简框图,在计算,注意正负号。化简后框图为:,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可将框图看作是 输入的负反馈。,则结果为:,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8,化简下列系统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解:,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最终结果:,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2,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试绘出相应的信号流图并利用梅逊公式求出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解:先画出信号流图如下图所示:,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解:仔细观察信号流图,其中共有,5,个前向通道,,7,各回路。,5,个前向通道如下:,7,各回路如下:,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解:,观察所有回路,其中不接触回路为:,其中,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解:,最终结果为:,其中:,例,利用结构图等效变换讨论两级,RC,串联电路的传递函数。,解,:不能把左图简单地看成两个,RC,电路的串联,因有负载效应。根据电路定理,有以下等式和结构图:,-,-,-,25,总的结构图如下:,-,-,-,-,-,-,26,为了求出总的传递函数,需要进行适当的等效变换。一个可能的变换过程如下:,-,-,-,-,-,-,-,-,27,-,-,-,-,-,-,28,-,29,-,-,-,-,-,-,-,-,-,解法二:,30,-,31,解法三:,-,-,-,-,-,-,-,-,-,+,32,-,-,-,+,-,+,-,+,33,-,+,-,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3-1,如图所示随动系统,当,K=4,时,试求,(,1,)系统对单位脉冲输入、单为阶跃输入、单位斜坡输入的响应;(,2,)写出闭环系统传递函数,求阻尼系数 和无阻尼振荡频率 ;(,3,)计算闭环系统瞬态过程性能指标 、 、 、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解:当,K=4,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单位脉冲输入:,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单为阶跃输入:,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单位斜坡输入:,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2,)当,K=4,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则,解得:,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3,)由,由于本题是典型的二阶系统,则可得:,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3-6,某单位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若将开环特性近似为二阶的(即可考虑略去小时间常数)计算闭环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 和 值。,解:先将开环传递函数写成时间常数形式:,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解:由于要略去小时间常数项,即略去:,则新的开环传递函数为:,闭环传递函数为:,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解:系统为典型二阶系统,根据公式计算得:,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3-9,某系统的特征方程为,试用代数判据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解:列出劳斯阵:,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解: 由劳斯判据可列出下式:,解该方程发现无解,所以使系统稳定的,K,值不存在。,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3-10,设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试确定临界放大系数 和时间常数 、 、 的关系。在什么情况下 具有最小值。,解:闭环传递函数如下:,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解: 特征方程为:,列出劳斯阵:,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解:由劳斯判据可得:,解得:,所以 最小值为,8,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3-13,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用代数判据确定系统是否稳定及是否有 的稳定裕度。,解:由开环传递函数得特征方程为:,列出劳斯阵:,系统稳定。,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解:要判断是否有 的稳定裕度,令 代入特征方程得到新得特征方程为:,得到劳斯阵为:,第一列有负值,显然不稳定,所以该系统没有 的稳定裕度,50,例,3,:,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试用胡尔维茨定理判稳。,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列胡尔维茨行列式如下:,所以,系统是稳定的。,第四章 根轨迹法,4-2,设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控制系统的根轨迹草图。,第四章 根轨迹法,解:开环传递函数为,(,1,) 所以根轨迹有三条分支,(,2,)极点:,零点:都在无穷远处,(,3,)实轴根轨迹区间,:,(,4,)渐近线:,第四章 根轨迹法,(,4,)渐近线:,(,5,)分离会合点:,解得:,后者不在根轨迹上,舍去。,第四章 根轨迹法,(,6,)与虚轴交点:令 ,代入,解得:,或,画出的根轨迹如下图:,第四章 根轨迹法,第四章 根轨迹法,解:开环传递函数为,(,1,) 根轨迹有两个分支,(,2,)极点:,零点:,(,3,)实轴上根轨迹区间,(,4,)渐近线:,第四章 根轨迹法,(,5,)分离会合点,:,解得:,后者不在根轨迹上,舍去。,(,6,)与虚轴交点:令 代入,解得:,第四章 根轨迹法,(,7,)可估算出射角范围,画出根轨迹为:,第四章 根轨迹法,解:开环传递函数为,(,1,) 根轨迹有四条分支,(,2,)极点:,零点:无,(,3,)实轴上根轨迹区间:,(,4,)渐近线:,第四章 根轨迹法,(,5,)分离会合点:,解得:,(,6,)分离角:,第四章 根轨迹法,画出根轨迹为:,第四章 根轨迹法,4-3,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为速度反馈系数,试绘制以 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图。,第四章 根轨迹法,解:由框图可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特征方程为:,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化简为:,所以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第四章 根轨迹法,(,1,) 所以有两个根轨迹分支,(,2,)极点:,零点:,(,3,)实轴上根轨迹区间为,(,4,)渐近线:,第四章 根轨迹法,(,5,)分离会合点:,解得,由于后面的解不在根轨迹上,所以舍去。,(,6,)估计出射角范围大概在,所以不会与虚轴相交,不用计算与虚轴交点。,第四章 根轨迹法,画出根轨迹图为:,第四章 根轨迹法,4-7,设飞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根轨迹,并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 范围。,解:,(,1,) 根轨迹有四个分支,(,2,)极点:,零点:,(,3,)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第四章 根轨迹法,(,4,)渐近线:,(,5,)分离会合点:,解得:,第四章 根轨迹法,(,6,)出射角:,(,7,)与虚轴交点:令 代入,解得:,观察图可知,K,范围是(,23.3,35.7,)。,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草图如下:,第四章 根轨迹法,4-8,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若要求其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角为,60,度,试用根轨迹法确定该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 和稳态性能指标 。,解:先画出根轨迹,(,1,) 根轨迹共有三条分支。,(,2,)极点:,零点:,(,3,)实轴上的根轨迹范围,第四章 根轨迹法,(,4,)渐近线:,(,5,)与虚轴交点:令 代入,解得:,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如图:如图可知不可能有,60,度的阻尼角。,第四章 根轨迹法,4-10,设某系统的结构图如下所示,如果,试选择,K,值。,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第四章 根轨迹法,(,1,) 根轨迹有三个分支,(,2,)极点:,零点:无,(,3,)实轴根轨迹区间,(,4,)渐近线:,第四章 根轨迹法,(,5,)与虚轴交点:令 代入,解得:,(,6,)画出根轨迹草图,(,7,) 解得,解得,取 则 代入特征方程,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草图:,第四章 根轨迹法,解得:,因此主导极点为,满足条件,由于 所以闭环系统极点之和等于开环系统极点之和。则另一个闭环极点为,不满足主导极点要求不行。,第四章 根轨迹法,取 则,代入特征方程解得,其中由于 所以闭环系统极点之和等于开环系统极点之和。则另一个闭环极点为,满足主导极点要求。,K,值可以取。,第四章 根轨迹法,4-12,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用根轨迹法回答,(,1,)能否通过选择 满足最大超调量,的要求。(,2,)能否通过选择 满足调节时间 秒的要求,(,3,)能否通过选择 满足速度误差系数 的要求。,解:先画根轨迹:,(,1,) 共有三条根轨迹分支,(,2,)极点:,零点:无,第四章 根轨迹法,(,3,)渐近线:,(,4,)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5,)分离点:,解得:,第四章 根轨迹法,(,6,)与虚轴交点:令 代入特征方程式,解得:,(,7,)画出根轨迹,(,8,) 解得,由根轨迹图可知满足主导极点,所以可以满足要求(,1,),(,9,),由根轨迹图可知 所以无法满足要求,第四章 根轨迹法,根轨迹草图:,第四章 根轨迹法,(,10,),解得:,由根轨迹图可知要想系统稳定,,所以无法满足要求。,85,一、 单回路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例,开环传递函数为: ,画根轨迹。,实轴上根轨迹区间是:,-2,,,0,;,渐进线倾角: 与实轴的交点为:,解,:,标出四个开环极点:,0,,,-2,, 。有四条根轨迹。,86,-3+4j,处的出射角 :,根据对称性,可知,-3-j4,处的出射角 为:,与虚轴的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劳斯阵为:,当劳斯阵某一行全为零时,有共轭虚根。这时, 。,辅助方程为: ,解得共轭虚根为:,即为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87,会合点与分离点(重根点):分离角为,由 得:,由上式可求出分离点。但高阶方程求解困难,可采用下述近似方法:,我们知道,分离点在负实轴,-2,,,0,区间上,所以当,s,在实数范围内变化时, 最大时为分离点。,6.28,11.49,15.59,18.47,20.0,20.01,18.28,14.57,8.58,-2.0,-1.8,-1.6,-1.4,-1.2,-1.0,-0.8,-0.6,-0.4,-0.2,s,可见分离点在,-0.8-1.0,之间,近似取,-0.9,。,88,绘制根轨迹,如下图所示。,-4,-3,-2,-1,0,1,2,-5,-4,-3,-2,-1,0,1,2,3,4,5,Real Axis,Imag Axis,89,一、 条件稳定系统的分析,例,4-11,:,设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试绘制根轨迹并讨论使闭环系统稳定时 的取值范围。,开环极点:,0,,,-4,,,-6,, ,零点:,实轴上根轨迹区间,:,渐进线:与实轴的交点:,倾角:,解,根据绘制根轨迹的步骤,可得:,90,分离会合点:,3.949,7.457,9.375,8.80,5.971,3,1.628,0,-4,-3.5,-3,-2.5,-2.0,-1.5,-1,-0.5,0,s,的最大值为,9.375,,这时,s=-2.5,,是近似分离点。,由:,可以求得分离点,s=,2.3557,。,近似求法:,分离点在,-4,,,0,之间。,分离角:,91,由图可知:当,和 时,系统是稳定的;,画出根轨迹如图所示,该图是用,Matlab,工具绘制的。,出射角: ,入射角:,与虚轴的交点和,对应的增益值:,当,时,系统是不稳定的。,这种情况称为条件稳定系统,92,例,4-12,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若要求闭环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 ,试确定开环放大系数。,解,:,首先画出根轨迹如右。由图可以看出: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j5,-j5,,这时的临界增益 当 时,闭环系统不稳定。,93,下面计算超调量和阻尼角的关系。由于:,当 时解得:,这是一个三阶系统,从根轨迹上看出,随着 的增加,主导极点越显著。所以可以用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近似计算。,在根轨迹图上画两条与实轴夹角为 的直线,与根轨迹交与,A,、,B,两点。 则,A,、,B,两点就是闭环共轭主导极点,这时系统的超调量小于,18%,。通过求,A,、,B,两点的坐标,可以确定这时的根轨迹增益 ,进而求得开环放大系数,K,。,设,A,点坐标为: ,则:,(,1,),相角条件为:,(,2,),94,由,(1),,,(2),式解得:,共轭主导极点为: 。,开环传递函数以 的形式表示时,,K,称为开环放大系数。,显然 的关系为: ,式中 不计,0,极点。,所以,开环放大系数:,由于闭环极点之和等于开环极点之和,所以另一个闭环极点为: 。该极点是共轭复极点实部的,6,倍多。,解得:,实部方程,虚部方程,也可令,代入特征方程,第五章 频率法,5-5,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试绘出相应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用分段直线近似表示)。,第五章 频率法,解,(,1,),将开环传递函数写成时间常数形式:,计算各部分转折频率及斜率如下表:,第五章 频率法,转折频率,改变斜率,累计频率,1,30,0,2,0.8,-20,-20,3,1,-20,-40,4,3,20,-20,5,5,-40,-60,第五章 频率法,第五章 频率法,解,(,2,)将开环传递函数写成时间常数形式:,计算各部分转折频率如下表:,第五章 频率法,转折频率,改变斜率,累计频率,1,40,0,2,-20,-20,3,0.5,-20,-40,4,1,40,0,5,5,-20,-20,6,20,-20,-40,第五章 频率法,第五章 频率法,解,(,3,)将开环传递函数写成时间常数形式:,转折频率列出如下表所示:,第五章 频率法,转折频率,改变斜率,累积频率,1,2,0,2,-40,-40,3,0.4s+1,2.5,20,-20,4,10,-20,-40,5,20,-20,-60,第五章 频率法,第五章 频率法,5-6,设开环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分段直线近似表示。写出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设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解,(,a,)转折频率为,0.025 0.05 0.2,由图可知初始斜率为,-20,,所以为,I,型开环传递函数,所以函数中有,项。,0.025,斜率下降,20,包含项为:,0.05,斜率上升,20,包含项为:,0.2,斜率下降,20,包含项为:,第五章 频率法,解:所以总的传递函数为:,折线过(,0.1,0,),所以传递函数为:,第五章 频率法,(,b,)如图可知系统为,0,型,转折频率为,4,400,4,斜率下降,20,包含项为:,400,斜率下降,20,包含项为:,传递函数为:,第五章 频率法,由图中可列方程为:,第五章 频率法,(,c,)如图初始斜率为,-40,,所以是,II,型函数,包含项:,转折频率为: ,,0.4,斜率上升,20,包含项为:,0.4,斜率下降,20,包含项为:,总的传递函数为:,第五章 频率法,解:由图可知:,折线过(,0.4,0,)点,第五章 频率法,(,d,)如图可知初始斜率是,-20,,所以为,I,型函数,包含项,转折频率为,斜率下降,20,包含项为,:,总的传递函数为:,由图可知过(,1,20lgK,),第五章 频率法,折线过点(,10,0,),第五章 频率法,(,e,)由图可知初始斜率为,20,所以包含项,s,转折频率为 , 。,斜率下降,20,包含项为:,斜率下降,20,包含项为:,总的传递函数为:,第五章 频率法,解:折线过点,则,第五章 频率法,(,f,)由图可知初始斜率为,20,,包含项,s,转折频率为:,斜率下降,20,包含项为:,传递函数为:,折线过点,第五章 频率法,解:,第五章 频率法,5-9,绘制下列开环系统的极坐标特性曲线,利用奈氏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和比例系数,K,的关系。,第五章 频率法,解,:(,1,)令,化简得:,第五章 频率法,解:,令,解得:,由以上可以画出极坐标曲线。,第五章 频率法,第五章 频率法,解:由于,P=0,,,Z=N+P,,若要系统稳定,则,N=0,有极坐标图可知,第五章 频率法,解,:(,2,)令,化简得:,第五章 频率法,解:,令,由上可以的极坐标曲线为:,第五章 频率法,第五章 频率法,解:因为,P=0,,,Z=N+P,,所以若要是系统稳定,,N=0,如图可知,解得,第五章 频率法,解,:(,3,)令,化简得:,第五章 频率法,解:,令:,解得:,画出极坐标图为:,第五章 频率法,第五章 频率法,解:因为,P=1,,,Z=N+P,,若要系统稳定,则,N=-1,由图可知:,130,例,1,设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试用奈氏稳定性判据,确定闭环系统稳定时,k,的取值范围。,解,:,与实轴的交点,131,当,K,=52,时,开环极点为,1,,,1j2,,都在,s,左半平面,所以,P,= 0,。奈氏图如右。从图中可以看出:奈氏图顺时针围绕,(,1,,,j0),点,2,圈。所以闭环系统在,s,右半极点数为:,Z,=,N,+,P,= 2,,闭环系统是不稳定的。,若要系统稳定,则,即,K, 16,时,奈氏图不围绕,(,1,,,j0),点。,132,Nyquist Diagram,Real Axis,Imaginary Axis,-1,-0.8,-0.6,-0.4,-0.2,0,0.2,0.4,-0.6,-0.4,-0.2,0,0.2,0.4,0.6,Nyquist Diagram,Real Axis,Imaginary Axis,-1,-0.5,0,0.5,1,1.5,2,2.5,3,-2.5,-2,-1.5,-1,-0.5,0,0.5,1,1.5,2,2.5,当,K,1,,则要求,K,5,。,于是系统稳定的条件为,5 ,K, 16,。,133,上述结论同样可由劳思,赫尔维茨判据得到。,劳斯阵:,要使,系统稳定,,则第一列都大于,0,于是得:,5,K, 16,。,5.5.2,稳定裕度的计算,解法,I,:由幅相曲线求,例,2,,求,(1),令,试根得,第五章 频率法,(2.1),令,可得,第五章 频率法,(2.2),将,G(j,w,),分解为实部、虚部形式,令,得,代入实部,第五章 频率法,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