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课件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290070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课件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课件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课件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主讲人: 王秦俊,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构成,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构成,一、科学技术的,本质,1、,科学的本质,2、,技术的本质,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二、科学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2、技术的构成和技术体系,3、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1、 科学的本质,(1),科学的内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又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词源:,西方,,古拉丁语,Scientia,,,“知识”和“学问”。,中国,,“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清代,,称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为“格致学”。,19世纪日本把,Science,译为“科学”,意思是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的学问。,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梁启超,变法通议,严复译,天演论,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2)科学的基本属性,客观真理性,科学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可检验性(实证性),科学的结论必须经过科学实验的检验,这也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本的和显著的特征。,系统性(理性化),科学理论是一个由概念、定律、定理、学说和数学推理等构成的有条理的完备的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探索未知和创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和一大特征。,主体际性(交流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知识要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讨论、交流。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生产力属性,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需要技术的中间环节。,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3),伪科学,什么是伪科学,打着科学的旗号,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甚至比科学还要科学,.,日本物理学会,2006年3月在爱媛大学、松山大学召开的第六十一次物理学会年的主题为“伪科学”的研讨会:,“伪科学”,不是指位于科学与潜科学之间的微妙活动,而是指尽管其在科学上的错误(乃至无意义)已经明确无疑,却仍然在表面上假装科学进行的活动。,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科学造假,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导,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教授带着世界第一只克隆狗正式露面。,2005,年,12,月,23,日韩克隆之父被认定论文造假,向国民道歉,-,韩国国耻,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2、技术的本质,(1),技术的内涵,:,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物质设备)当中。,它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西方现代:“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词源:,古代西方,,technology=,techne,+,ology,技术=技艺(手艺、技能、本领)+学问(学说),中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自然性和社会性,符合自然规律,满足人类需要。,主体性(精神)和,客体性(物质),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工具、机器设备的客体要素统一。,中立性与价值性,内在价值(自然价值)和现实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跃迁性和累积性,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既具有跃迁性又具有累积性。,2、技术的本质,(2)技术的本质属性,项 目,科 学,技 术,1、目的和任务,认识,客观世界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变革,客观世界,解决,做什么,怎么做,2、活动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3、形态,表现为概念、原理、学说、理论的知识形态,可操作的知识及知识的物化形态,,4、评价标准,一元性:,真理性,多元性:,合理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宜人性等,5、研究特征,选 题,自由探索,目标明确,方 法,实验、归纳、分析、推理,试验、综合、想像、试错,完成课题期限,较长或很长,难以严格约束,较短、有明确规定,6、工作主体,人员,研究员、学者、教授,工程师、农艺师、设计师等,直接结果,新思想,新设备、新工艺,社会回报,荣誉与奖励,专利和收益,7、与社会的关系,与生产经济和生活,间接的、潜在的、根本性、不确定的、长远的,直接的、现实的、确定的、近期的,与政治、法律,弱,强,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知识准备和开拓新领域,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提供新的经验知识、探索手段和物化形式。,3、科学技术的区别与联系,(2)联系,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构成,一、科学技术的,本质,1、,科学的本质,2、,技术的本质,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二、科学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2、技术的构成和技术体系,3、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科学知识是科学认识的成果,它是由,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由逻辑推理和实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要素构成。,(1),科学事实,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作用:它,是形成科学概念、定律、假说、理论的基础;是评价科学理论和假说的基本手段。,物质燃烧后形成灰,比萨斜塔斜了10度,(,陈述和判断,),科学事实,比萨塔,客观事实,科学事实的特点,:,可重复性,系统性,相对独立性,观察渗透着理论,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科学事实,科学定律,归纳法,经验定律,描述性,直接实践性,想象,直觉,灵感,理论定律,本质性普遍性,科学定律的特征,:,它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具有简明性特征。,科学定律的作用:,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2)科学定律,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3),科学假说,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构成假说的基本要素:,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和规律的猜测、推导出的预言和预见。,科学假说基本特点,: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科学假说的作用:,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和科学创造性的重要标志;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假说经受实践的检验,具备解释性和预见性,才转化为科学理论。,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3),科学假说,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了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科学理论构成的要素,:,科学理论,规律,预见,原理,定律,概念,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4,)科学理论及其构成,科学理论的特征,客观真理性; 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 科学预见性。,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5)科学事实、定律、假说、理论的,关系,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第一,科学事实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论的逻辑基础;,第三,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第四,科学理论是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2、技术的构成和技术体系,(1)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经验 + 实体 + 知识 ”,技术结构的演化:,古代单相,“经验型”,的技术结构模式,近代双相,“经验型 + 实体型”,的技术结构模式,现代三相,“经验型+实体型+知识型”,的技术结构模式,经验形态,(经验、技能),实体形态,(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知识形态,(以科学为基础)技术知识,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2、技术的构成和技术体系,(2)技术体系,技术体系,:是各项技术之间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在技术体系中,有主导技术或主导技术群,以及相配套的辅助技术,。,技术体系,第一技术体系,第二技术体系,第三技术体系,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主导技术,蒸汽动力技术,电力和内燃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技术群,整体工业领域,整体工业领域,计算机技术、火箭技术、雷达技术、核技术、 生物技术、激光技术、材料技术等,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3、 科学技术的体系,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1)传统科学技术体系,基础科学:,自然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如数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中的普遍性的规律,,如农业化学、耕作学、电工学,工程技术,:,直接解决一定工程任务的方法等,,如农业机械与制造、食品加工、果树栽培、农作物栽培学,二、科学和技术的构成,3、 科学技术的体系,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2)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横断科学,综合科学,交叉科学,综合科学,:,多种学科的方法、手段结合起来对某一对象进行研究,如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等,交叉科学,:,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渗透,如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横断科学,:,把握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共同规律,有数学和系统科学,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构成,一、科学技术的,本质,1、,科学的本质,2、,技术的本质,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二、科学技术的构成 1、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2、技术的构成和技术体系,3、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