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管理和防控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2877756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管理和防控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多重耐药菌管理和防控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多重耐药菌管理和防控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多重耐药菌管理和防控,一,关注,WDRO,WHO首次发布12种致命耐药细,菌清单,critical严重,high高度,medium中等,鲍氏不动杆菌,绿脓杆菌,肠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弯曲杆菌,沙门氏杆菌,淋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志贺氏杆菌,这些病原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致命的超级细菌。这份清单旨在指导和促进新型抗生素的研究与开发,包含已开发的用于治疗常见感染的,12,种细菌以及细菌家族。,全球抗生素数量不足抗药性问题严重,世界卫生组织,1.,目前正在研发的抗生素远不足以应对多重抗药性造成的感染与并发症,且抗药性增强的速度远超抗生素的研发速度。,2.,每年因为抗生素耐药性导致近 70 万人死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改善,专家预测到 2050 年这一数字可能增长到每年 1000 多万人。,3.,抗生素耐药性在不断增长,我们的治疗方案正在快速的耗尽。如果我们仅仅只依靠市场力量来解决,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新型抗生素将得不到及时的研发。,卫计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二,0,一一年一月十七日,等级医院评审要求,1.,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2.,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3.,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措施培训。,4.,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我国现状,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高,标准预防意识不强,手卫生依从性很差,无大规模,准确的感染率基本调查数据,二,什么是,多重耐药菌,指对下列,7,类抗生素中的,3,类或,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MDRO,)。,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2.,头孢菌素类,3.,单环类,4.,碳青酶烯类,5.,喹诺酮类,6.,氨基糖苷类,7.,青霉素类,三,卫生部要求加强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株,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4.,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5.,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属,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7.,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四,细菌耐药性的五大危害,治疗费用高,(,比敏感菌高倍,),疗效不佳,病死率高,(11.7%,一般感染,5.4%),毒性可能增加,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五,、,控制耐药的两大目标,预防耐药菌的发生,减少已经存在的耐药,六,MDRO,发生后预防控制工作理念,是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流行,不是被动的治疗患者;,治疗的目标首先是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植菌;,隔离的是病原菌而不是患者;,病原菌的传播不是因为患者而是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须多部门综合干预,。,八,感染患者的特点,1.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等基础病多,的患者,2.,在,MDRO,感染率高,(ICU),的科住院,3.,高龄患者,4.,高危大手术,(,重度脑外伤,),5.,呼吸机应用或,插管等侵入性操作,6.既往有MDRO定植或感染史等。,长期住院患者,(13,例,半年,占,46.43%),8.,近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ICU,CCU,病情危重,复合伤多、并发症多、昏迷、卧床患者多,气管切开患者多,侵袭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机体免疫力低,是多重耐药菌的易感对象。,应时刻保持高度的消毒隔离意识,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加强感染管理和预防,加强各项目标性监测,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播散,将交叉感染率控制到最低水平。,九,本院,WDRO,管控存在的问题,1.,监管不到位不重视。,2.,临床院感科对检验科的,WDRO,感染报告未作鉴别,。,3.,未体现多部门多学科的联合协作防控,.,职责不明确。,4.,防控目标不清晰,措施不规范不落实如手卫生隔离措施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高危人群的保护清洁消毒等。,十,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某位护士的手,印培养,24,小时后,手易被细菌污染,培养皿显示:,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每进行一个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是高度危险的!,痰,污染环境,排泄物,皮屑,飞沫,定植者,空气传播,易感者,工作人员的手,传播方式,污染的设备,接触传播,十一病原微生物的定植,与感染,1.,定植,: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但患者,无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细菌感染标志物-反,应蛋白(CRP,感染早期即升高,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血清降钙素原(PCT,感染早期就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等测定不,升高,。,2.,感染,: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患者同时,有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CRP和PCT等测定升高。,十二,区分“感染”与“定植”的意义,判断,为感染,,易,导致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诱导细菌耐药,及其医院传播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判断,为定植,会延误治疗,甚至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十三,细菌定植发展成感染的高危因素,1.,高龄,2.,ICU入住史,3.,近期有抗菌药物使用史,4.,呼吸机使用,5.,泌尿道插管,6.,中心静脉插管,7.,免疫功能低下者(如三系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者)等。,十四,判断感染与定植的基本原则,1.微生物培养阳性;,2.,感染的高危因素;,3.相应的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病理切片等。,十四判断感染与定植的基本原则,无菌体液,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及胸腹水培养等若培养阳性,结合临床症状排除污染多为细菌感染。,非无菌部位,如伤口、创面培养出病原体,应结合有无临床症状、CRP或PCT以及组织病理结果来区分感染与定植。,临床科室,1.,临床科室在接到检验科多重耐药菌的报告或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时,必须严格落实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知全科人员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有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项目,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其他多重耐药菌,患者安置,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单间隔离,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人员限制,限制,减少人员出入,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限制,减少人员出入,眼口鼻防护,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应穿一次性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衣,。,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菌,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用后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无特殊处理,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临床科室,3.,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强调戴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 温表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 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临床科室,5.,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7.,切实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分级管 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临床科室,8.,MDRO感染患者转科检查、治疗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控制措施。,9.,患者隔离期间要严密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2,次、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为阴性,),方可解除隔离。,10.,各科室每月对多重耐药菌管理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 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十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要点,1.,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提高有高危因素患者的微生物送检率,有针对性地管理感染源。,2.,提高手卫生依从性。,3.,严格实施隔离措施。,4.,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5.,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十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要点,6.合理应用抗菌药物。,。,8.,加强医务人员院感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9.,加强对从其它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有创检查治疗、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小结,1.,细菌培养阳性,感染,需,要用或更换抗菌药物。,2.,微生物检验结果是辅助检查,需结合,临床判定其意义,。,3.,临床医生、院感人员与微生物室多沟通配合,。,4.,当培养结果证据与临床症状不符时,疗效才是唯一的金标准。,5.,不管是定植还是感染,都要落实好接触隔离措施。,不应抗,感染,治疗。,The End,谢谢您的聆听!,期待您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