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2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287686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2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2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2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习目标:,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熟悉假设条件,掌握要素禀赋理论内容;,掌握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内容;,掌握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及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综合理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第一节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背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古典贸易理论是从技术差异角度说明贸易的起因、贸易的结构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等问题。由于假设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则生产技术差异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第一个论证国际贸易是“双赢”而非“零和”的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他在,1776,年发表的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 advantage),。,(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商品,只有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且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力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不考虑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绝对优势的概念,如果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则两国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的一部分来换取自己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两国均受益。,(三)对绝对优势论的评价,绝对优势理论具有开创意义,它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从中获利。,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1871,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根据李嘉图的观点,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但只要优势的程度不同,仍有可能发生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总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二)互惠贸易的交换比例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这种价格确定的基本出发点是,国际比价要在参加贸易的两个国家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否则其中一国就会退出贸易。,比较优势原理有一个不常见的例外,那就是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三)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些严格的假设和现实之间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这些缺陷,哈伯勒,(Haberler),于,1936,年用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背景:,该理论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最早是由瑞典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两个提出来的,故称为,HO,理论。它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典型代表。,一、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二、,H,O,模型的假设,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K,和,L,),即这是一个典型的,222,模型。,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3.A,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B,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4.,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即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6.,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同。,7.,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8.,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9.,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没有任何限制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三、 要素禀赋理论与,H-O,模型,(一),H-O,模型,基于上述基本假设,,H,O,定理表述如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二)对,H,O,模型的评价,H,O,模型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首先,,H,O,模型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分析前提的。这一点与现实更加接近。,其次,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基础上的,,H,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各国间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异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从而是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H,O,模型的不足:,(1,),H,O,模型的分析只假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实际上,生产要素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即使是某一类生产要素也可以进一步分成许多项。,(,2,),H,O,模型比较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也没有说明一国在特定的要素禀赋下,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如何从自给自足转向自由贸易。,H,O,模型实际上是从现有的贸易结构反推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3,)该理论对于需求因素并未予以充分的重视,这也影响了其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4,)该理论在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这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在我们前面的分析中,没有涉及货币问题,比较利益和价格差异的测度标准是物质产品间的比价,在,H,O,模型中为说明问题,引进了价格因素。然而,在国际贸易中,产品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可能引起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和价格竞争优势之间的差异或脱节。,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理论是新古典贸易理论中最核心的理论。这一时期理论发展都是围绕其做引申、完善性研究,有代表性的推论有三个,分别是: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雷布津斯基定理。,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H-O,定理基础上,提出要素价格均等化命题,故又称为,H-O-S,定理。,定理基本内容:,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的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以致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一、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我们假定,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因而贸易前的工资率比较低。美国资本比较丰富,因而贸易前的资本报酬率比较低。开展国际贸易后,中国将大部分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布(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将大部分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小麦(资本密集型产品)。,从两国的总体看,中美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反向运动,使两国同一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贸易前,中国的资本价格比美国的要高,中国劳动力的价格比美国要低。贸易发生后,中国资本的价格下降,美国资本的价格上升,结果两国资本的价格趋于相同或接近;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的价格趋于上升,美国劳动力的价格趋于下降,因而两国劳动力的价格也趋向于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贸易不仅使商品的价格均等化,也使生产要素的价格趋向于均等化。,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引申出另一重要结果:,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这一结果的重要含义是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限制条件与斯托珀 萨谬尔森定理,斯托帕和萨谬而森在重新思考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时指出,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以致使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得到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都能得到同样的土地报酬率,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对进口竞争品的保护会提高该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即对自由贸易的任何人为的障碍都会阻止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表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停滞或反向运动。这一结论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完整论述。,第四节 里昂惕夫之谜,一、对,H,O,模型的经验检验,1953,年里昂惕夫在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运用自己首创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并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试图证明,H,O,模型的正确性。根据人们的一般直觉,美国是资本比较丰富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令人震惊。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例是,14010,美元,/,人,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例是,18180,美元,/,人。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比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出大约,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里昂惕夫的统计方法及统计资料的处理提出不同的意见;另一类是回过头来对,H,O,理论本身进行重新的研究和探索。,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人力资本说,自然资源说,贸易保护说,要素密集度的逆转,思考与练习题,1.,简要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内容。,2.,分析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3.,评价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理论意义。,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如何解释?,5.,综合阐述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