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概论》课件ch5区域货币合作

上传人:考试不挂****2941... 文档编号:242874602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概论》课件ch5区域货币合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国际金融概论》课件ch5区域货币合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国际金融概论》课件ch5区域货币合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1,第五章,区域货币合作,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2,第一节 区域货币合作概述,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第四节 亚洲的货币合作,第五节,人民币区构想,3,一、区域货币合作的含义与内容,区域货币合作(,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国家或地区在有关货币问题上进行协商、协调并采取联合行动的行为(,Action,)和意愿(,Willingness,),其最终目标是组建一个由统一货币管理机构发行单一货币、执行单一货币政策的区域货币联盟。,区域货币合作是国际金融权力日益分散、国际货币关系区域化的产物,它在合作时间、合作内容和合作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宽松的选择余地,多为相对松散的、局部的、暂时的货币合作。,第一节 区域货币合作概述,4,一、区域货币合作的含义与内容,区域货币合作是货币一体化的初级形式。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货币一体化分为三个层次:区域货币合作、区域性货币联盟、通货区(货币区)。,区域货币合作的主要内容为:协调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储备政策、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等方面;协商未来货币合作形式;在货币市场上进行联合干预;制定货币合作的短期、长期战略;建立区域货币合作机构等。,区域货币合作的核心内容在于维持汇率稳定的货币合作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一节 区域货币合作概述,5,二、区域货币合作的三种模式,第一节 区域货币合作概述,单一货币,联盟模式,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区域货币合作的三种模式,6,二、区域货币合作的三种模式,1.,单一货币联盟模式,单一货币联盟模式(,The Single Currency Union Model,)是指成员国承诺放弃本国发钞权,而另行创立全新货币的合作方式。欧洲货币联盟的演进经历了从欧洲汇率机制到欧洲货币的演进路径,属于典型的单一货币联盟模式。因此,单一货币联盟模式又称为“欧元模式”或“欧洲模式”。,区域内国家实行单一货币联盟,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共同的货币政策,提高联盟的稳定性;能够消除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外汇风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贸易和投资;还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地区的经济繁荣与政治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一节 区域货币合作概述,7,二、区域货币合作的三种模式,2.,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Dominant Currency Regionalization Model,)是指区域内的主导货币在政府法定或者私人部门的事实选择下,逐渐取代其他国家货币而充当区域货币的地位,发挥区域货币的职能和作用。,美洲货币合作属于主导货币美元区域化形式,它是沿着美元化或者货币替代的方向行进的。实行美元化或者更普遍的货币替代可以消除投机资金冲击的可能,避免汇率的剧烈波动,形成对政府预算的硬约束,使一国金融工具仅仅存在主导货币发行者的违约风险。,第一节 区域货币合作概述,8,二、区域货币合作的三种模式,3.,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多重货币联盟模式(,Multiple Monetary Union Model,)是指先通过地区内次区域货币合作形成多种次区域货币,再过渡到单一货币联盟的合作形式。它被视为向更为彻底的单一货币联盟发展的中间阶段,在实际中更为可行。,第一节 区域货币合作概述,9,三、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1.,经济全球化自身就蕴藏着国家之间货币合作的要求,2.,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区域货币合作提供强大动力与发展经验,3.,现有的国际货币合作尚显不足,有待加强,4.,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统一体系性质要求国际社会加强货币合作,第一节 区域货币合作概述,10,一、最优货币区的概念界定,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s,,,OCA),是指这样的一种货币合作区,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最优货币区是一种或几种货币汇率对内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货币联盟,所谓“最优”强调的是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指的是在货币区内能够同时达到对内稳定物价和控制失业,对外维持区域内部和区域外部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11,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可将最优货币区理论划分为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和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12,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标准探讨,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经历了萌芽、提出和扩展三个阶段(图,5.2,),其核心内容是对最优货币区标准的探讨。,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萌芽,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扩展,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图,5.2,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13,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标准探讨,1.,阶段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萌芽,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共同货币思想”随之出现。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Plato,)在,理想国,中就建议古希腊使用同一种货币。但是,直至,19,世纪中期,共同货币的思想才真正得到重视。,1865,年,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倡议下,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和瑞士四国签订了实行统一货币的协议,建立起拉丁货币同盟。此后,国际上相继出现多个货币联盟,且这些货币联盟的运行有力推动了学者对共同货币的理论研究。,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14,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标准探讨,2.,阶段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1961,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最优货币区理论,(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一文,他超越了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争论,开创了考察汇率问题和货币区的全新视野,激发了有关“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大量研究。蒙代尔提出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作为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所以有人将他的,OCA,理论称为“要素流动论”。,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15,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标准探讨,3.,阶段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扩展,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之后,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密切关注,也引发了更多经济学家对有关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的讨论,促进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扩展和完善。,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学者们对最优货币理论的讨论大多集中在最优货币区的构成条件上,这些讨论从不同的侧面发展了最优货币区理论(表,5.1,)。,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16,3.,阶段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扩展,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时间,学者,观点,1963,年,罗纳德,麦金农,(,R.I. McKinnon,),“,经济开放度,”,是衡量最优货币区的又一评价标准,1969,年,彼得,凯南,(P.B. Kenen),在,最佳货币区:一个折衷的观念,中提出,产品高度多样化的国家是货币区更为理想的参与者。,1969,年,詹姆斯,英格拉姆,(,J.C. Ingram,),为了达到货币区的最优化,有必要考察经济社会的金融特征,并提出以,“,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标准的观点。,1970,年,哈伯勒,(C. Haberler),把,“,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认为通货膨胀率接近的国家更适于达成货币一体化。,1971,年,弗莱明,(J.M. Fleming,),1976,年,爱德华,托维尔,(E. Tower),和托马斯,维利特,(T. Willet),把,“,货币区成员国之间的政策一体化,”,作为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表,5.1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学者们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扩展,17,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二)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集中于对成本与收益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图,5.3,)。,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成本与收益,分析,“,一个市场、一种货币,”,思想,理性预期分析,内生性假定,数理模型分析,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图,5.3,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18,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二)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1.,成本与收益分析,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视角是短期的、静态的,侧重于最优货币区的构成条件和标准。,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学者开始重点研究组建或加入最优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以滨田宏一(,Koichi Hamada,)、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克鲁伯(,Herbert Grubel,)、戈登(,W. Gordon,)、艾西亚玛(,Y.Ishiyama,)、托威尔(,E. Tower,)、威利特(,T. Willet,)等为代表。其中,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的,GG-LL,模型影响最为深远。,然而,这些学者仅从理论上笼统地分析了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对单个国家或地区应该如何抉择没有提出明确的策略方案,且只是从经济角度论述,忽略了政治因素的作用。,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19,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二)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2.,“一个市场、一种货币”思想,货币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每个国家都有意愿发行独立的主权货币以巩固统治。长期以来,政治统治的权利区域相互排斥,由此产生了“一个国家,一种货币”的货币主权观。埃默生和格罗斯(,Michael Emerson & Daniel Gros,,,1992,)系统地阐述了“一个市场、一种货币”思想,指出货币的选择从根本上是由市场状况,特别是市场需求决定的,每一种货币的使用空间应是其功能性权威的影响范围。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是为了服务市场,无论这个市场涉及多少国家。,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20,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二)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3.,理性预期分析,以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Finn E. Kydland & Edward C. Prescott,,,1977,)、罗伯特,巴罗和戴维,戈登(,Robert J.Barro & David B. Gordon,,,1983,)、保罗,德,格劳威,(PaulDeGrauwe,,,2004),等为代表的理性预期派,将理性预期应用到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中,从时间非一致性、政策制定和政策可信度等方面剖析一国加入最优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提出了加入货币区可以获得通货信誉的新思路。,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21,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二)现代的最优货币区理论,4.,内生性假定,20,世纪,9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大举推进,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经济一体化与最优货币区之间联系,试图揭示其内在关系。杰弗瑞,弗兰克尔和安德鲁,罗斯(,Jeffery Frankel & Andrew Rose,,,1998,)首次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内生性假定,即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相关性之间同向发展,若一国在加入货币区之前尚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加入之后则可以达到最优货币区的各项标准。自此,内生性假设成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热点。,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22,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衡量标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在于说明一个“最优货币区”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满足怎样的标准。截至目前,经济学家关于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有多种观点,既有单一指标分析法(图,5.4,),也有复合指标分析法。,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生产要素流动性标准,经济开放度标准,产品多样化标准,金融一体化标准,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标准,政策一体化标准,最优货币区的单一指标,蒙代尔,麦金农,凯南,英格拉姆,哈伯勒,塔拉和威里特,图,5.4,最优货币区的衡量标准(单一指标分析法),23,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衡量标准,(一)单一指标分析法,1.,生产要素流动性标准,蒙代尔,(Mundell,,,1961),创造性地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并将生产要素流动性作为判断是否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蒙代尔指出在价格与工资呈现刚性的前提下,生产要素的流动程度,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是组成最优货币区的关键。要素流动成为最优货币区内的平衡机制,而浮动汇率则是不同“最优货币区”之间的平衡机制。,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24,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衡量标准,(一)单一指标分析法,2.,经济开放度标准,麦金农(,Mckinnon,,,1963,)从各国物价普遍具有稳定性出发,提出了决定最优货币区范围的另一个标准,“经济开放度”。经济开放度是指一国的生产和消费中贸易商品与非贸易商品之比,而名义汇率会通过调节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来调节内外均衡,故一国的开放程度会影响一国或地区是否能够实现内外均衡。麦金农认为,内部贸易关系比较密切、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可以组建一个共同的最优货币区,且小型开放区实现货币区的效果要优于大的开放区,更适合实行固定汇率制。,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25,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衡量标准,(一)单一指标分析法,3.,产品多样化标准,美国经济学家凯南,(Kenen,,,1969),分析了生产的多样化在抵御外部冲击中的作用,认为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多样化程度越高,该国受外部不对称冲击的力度就越小。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经济体就不必像单一产品经济体那样必须经常根据贸易的情况来改变汇率,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来缓解需求减少和失业增加的冲击,降低对某个产品和部门的依赖。因而,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国家之间更适合实行固定汇率,组成共同货币区。但是,如果宏观层面上的冲击造成对所有产品需求的同方向减少,产品多样化程度就不再适合作为最优货币区标准。,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26,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衡量标准,(一)单一指标分析法,4.,金融一体化标准,英格拉姆(,Ingram,,,1969),主张以金融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当区域内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时,资本流动就可为地区间国际收支不平衡融通资金或缓冲实际经济的剧烈调整。他认为,在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利率的微小波动就会导致充分的资本跨国流动,促进国际收支恢复均衡,进而降低了通过汇率政策改善贸易条件进而调节收支的需要。那么,该区域内适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建立货币区。,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27,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衡量标准,(一)单一指标分析法,5.,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标准,哈伯勒,(Haberler,,,1970),和弗莱明,(Fleming,,,1971),提出将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评判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们指出,由于通货膨胀率差异是经常项目失衡的主要原因,尽管国别之间通胀率相近并不能保持经常性平衡,但固定汇率不能在通胀率相差很大的情况下长期维持。所以,通胀率趋同是形成货币联盟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28,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衡量标准,(一)单一指标分析法,6.,政策一体化标准,塔拉,(Tower,,,1970),和威里特,(Willett,,,1970),认为,货币区成员国之间的政策相似性也是衡量货币区是否最优的一个标准。弗莱明指出,某些政策的协调不足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比如,某成员国内部单独实行财政政策只能使繁荣国继续保持盈余,而萧条国继续保持赤字。因此,他主张建立一个超国家的中央银行,以便刺激短期利率的趋同。,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29,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衡量标准,(二)复合指标分析法,比较著名的是乔治,塔维拉斯(,George S. Tavlas,,,1993,)的最优货币区国别标准(,Country-specific Criteria,)和塔米姆,巴尤米和巴里,艾肯格林(,Tamim Bayoumi & Barry Eichengreen,,,1997,)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的联盟标准(,Union specific Criteria,)(表,5.2,)。,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名称,作用,内容,最优货币区国别标准,Country-specific Criteria,判断一国是否具备加入一个货币联盟的条件,工资和物价的高度弹性;,高度多样化的产品结构,最优货币区的联盟标准,Union-specific Criteria,判断给定的几个国家是否能组成货币联盟,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相似的产业结构;相似的经济政策的取向;相似的经济走势;相似的历史文化因素等。,表,5.2,最优货币区国别标准与最优货币区的联盟标准,30,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一)货币区成本与收益的综合权衡:,GG-LL,模型,保罗,克鲁格曼(,Krugman,,,1990,)的,GG-LL,模型以单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加入货币区为切入点,综合分析该国或地区加入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直观形象地权衡其加入货币区的利弊得失,对于一国或地区判断是否应该加入货币区具有指导意义。,GG-LL,模型有三个经典假设(表,5.3,)。,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序号,假设条件,假设,1,货币区规模越大,区内价格水平的稳定性与可测性就越高;,假设,2,货币区内汇率固定;,假设,3,货币区内各国市场联系越紧密,加入货币区的收益越高。,表,5.3 GG-LL,模型的假设条件,LL,GG,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加入国与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31,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一)货币区成本与收益的综合权衡:,GG-LL,模型,在图,5.5,中,纵轴表示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横轴表示货币区准加入国与货币区的经济联系紧密程度。,GG,曲线为收益曲线,,LL,曲线为成本曲线,二者的交点决定了一国是否加入货币区的经济联系紧密程度的临界点,。,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图,5.5 GG-LL,模型,32,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一)货币区成本与收益的综合权衡:,GG-LL,模型,假设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曲线,L,1,L,1,向右移动至,L,2,L,2,(图,5.6,)。此时,决定一国加入货币区的最低经济一体化水平由,1,提高至,2,,即说明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加入货币区的意愿会降低。,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图,5.6 GG-LL,模型,LL,曲线移动图,GG,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准加入国与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1,L,1,L,1,L,2,L,2,2,33,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1.,加入货币区的成本,(,1,)铸币税损失。铸币税是发行货币的收益,即通货的币面价值超出其生产成本的部分。一国加入货币区之后,由于放弃了本国主权货币,会损失铸币税收入,既有一次性存量损失,也有连续性流量损失。,(,2,)放弃了汇率调节工具。浮动汇率制度能够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比如出现持续性经常项目赤字之后,本币会贬值,由此将刺激净出口增多,国际收支最终恢复平衡。一国加入货币区,也就意味着该国放弃了通过汇率浮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这一机制。如果一国的工资价格弹性较低且劳动力流动性差,在遭受不对称性冲击后,放弃汇率政策对冲机制的成本很高。,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34,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1.,加入货币区的成本,(,3,)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原理,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固定汇率制、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若加入货币区,则该国货币当局将不再拥有实施反周期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况且,货币区所采用的统一货币政策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成员国,不考虑成员国特殊性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效率损失。,(,4,)转换成本。加入货币区会产生相应的过渡成本,如选择一种新的货币所要求的铸币成本、组建货币管理当局的成本以及其他调节成本等。如果某成员国通货膨胀很严重,或一国进入货币同盟时汇率明显高估,那么该国可能需要经历一个高实际利率、低经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的紧缩时期。,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35,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1.,加入货币区的成本,(,5,)贫富地区的悬殊加剧。低收入国家可能吸引的主要是低增值的对外直接投资,而高收入国家在高增值活动中深化它们的优势。由于不能以汇率或关税工具来保持或吸引高增值活动,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会拉大。,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36,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2.,加入货币区的收益,(,1,)消除货币兑换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在各国使用不同货币且汇率浮动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来往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加入货币区,使用统一货币,将有效解决汇率风险问题,且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货币兑换和保值支出,减少核算成本和交易费用等非生产性的支出。据欧共体的一项研究,引入单一货币对小型开放经济体的成本节约明显,成本节约可达,GDP,的,1%,左右,而较大型的开放经济体获得的成本节约大致在,GDP,的,0.1%,0.2%,。成本的有效节约使得货币区成员国与区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有助于提高货币区的出口竞争力和增强整个货币区的经济实力。,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37,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2.,加入货币区的收益,(,2,)提高货币区内经济的开放性,促进区域内贸易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引入单一货币将降低汇率的波动风险和金融交易成本,从而有助于扩大区域内贸易规模,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货币区域内生产的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将促使整个货币区达到更高水平的规模经济, 进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区域内经济一体化水平。,(,3,)改善金融环境,推进区域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统一货币可以消除货币的兑换风险和部分的利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资金流通,从而改善区域内金融业所处的风险环境。从长远来看,统一货币有助于整合货币区各成员国的金融力量,培育稳定的金融体系和一体化的金融市场。,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38,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2.,加入货币区的收益,(,4,)节约外汇储备。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受到进口付汇规模、外债利息偿还额、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等因素的影响。建立货币区以后,随着区域内贸易规模的扩大,货币区成员国的相互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将提高,内部资本流动将加快,统一的中央银行对市场的干预能力将加强。这些因素将促使货币区各成员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得到降低。,(,5,)减少投机性冲击。货币区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减少由于投机冲击引致的经济波动成本,且建立货币区能够集中区内成员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发挥规模经济作用,从而集中力量有效地应对投机性冲击,降低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39,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2.,加入货币区的收益,(,6,)提高货币区成员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共同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干预能力以及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组建货币区,凝聚集团力量,可以增强成员国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进而有助于维持共同货币的币值稳定并且趋于坚挺,提高共同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40,四、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点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视角为一国或地区判断是否加入货币区提供了全面的分析框架,但其中的“负效应”和“正效应”常常无法直接衡量。一方面,由于“成本”和“收益”是定义模糊的概念,只能借助一些间接指标或者取估计值而无法明确地测算。另一方面,由于计量单位的不同导致“成本”与“收益”之间可比性较低,在实际中,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41,一、欧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二战后,欧洲的货币合作在“政策推动型一体化”(,Policy-driven Integration,)和“市场推动型一体化”(,Market-driven Integration,)两种理念不断切换以及功能与制度相互促进中不断推进。欧洲的货币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相辅相成,其合作进程参见表,5.4,。,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表,5.4,欧洲的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进程,时间,标志性事件,1951,年,4,月,18,日,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签署,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准备建立欧洲煤钢联盟。,1957,年,3,月,25,日,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宣告成立。,1965,年,4,月,8,日,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从,1967,年,7,月,1,日起,将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三个机构合为一体。,1968,年,7,月,1,日,关税同盟生效,取消了欧盟内部工业产品流通关税,制定了共同对外关税税则。,42,一、欧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表,5.4,欧洲的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进程,时间,标志性事件,1969,年,3,月,22,日,海牙会议上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把欧洲货币联盟作为共同体的“正式目标”。,1970,年,10,月,7-8,日,维尔纳计划,公布,决定分三个阶段实现经济与货币联盟,到,1980,年最终实现单一的货币。,1972,年,3,月,21,日,创立,“,蛇行于洞,”,的固定但可以调整的浮动汇率体制,,使各国货币浮动幅度降至,2.25%,。,1973,年,1,月,1,日,丹麦、英国和爱尔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共同体扩为,9,国。,1973,年,3,月,石油危机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货币危机导致,维尔纳计划,搁浅。,1978,年,4,月,哥本哈根会议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MS,)。,1979,年,3,月,13,日,埃居体系取代货币蛇型浮动体系,欧洲货币单位(埃居)成为欧洲记账单位。,1981,年,1,月,1,日,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43,一、欧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表,5.4,欧洲的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进程,时间,标志性事件,1989,年,4,月,德洛尔报告,获得批准,决定分三个阶段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并且把创建单一货币作为欧共体的主要目标。,1990,年,7,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的目标(资本的自由化)开始实施。,1991,年,12,月,10,日,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进一步明确了把建立单一货币作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重要指标,决定最迟于,1999,年,1,月,1,日建立欧洲货币联盟,实现单一货币。,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实现单一大市场。,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EU,)。,1994,年,1,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开始实施;欧洲货币局建立。,1995,年,1,月,1,日,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盟,欧盟的成员国扩大到,15,国。,1995,年,1,月,欧盟委员会发表,关于引入单一货币的实施安排,绿皮书,1995,年,12,月,确定欧洲单一货币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启动,货币的名称为,“,欧元,”,(,EURO,)。,1997,年,6,月,签署稳定与增长公约、第二汇率机制。,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年,1,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第三阶段开始,欧元正式启动。,44,一、欧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1951,年,4,月,18,日,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了经济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欧洲的货币合作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经济与货币联盟(,1971-1978,年),欧共体(,European Communities,)于,1971,年,3,月在,维尔纳计划,(,Werner Plan,)的基础上通过了分“三步走”、至,1980,年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决定。,点评,:经济与货币同盟的建立需要各成员尽量符合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和要求,但是,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方面都离最优货币区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一计划过于理想和超前。,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45,一、欧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二)第二阶段:欧洲货币体系(,1978,年,-1989,年),1978,年,4,月,欧共体于哥本哈根会议上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EMS,),着手创建一个基于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ERM,)的“稳定货币区”(,Zone of Monetary Stability,)以增强区域内各成员国的经济联系和趋同。,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ECU,)又称埃居,作为欧洲内部储备和结算单位,开始投入使用。,点评,:这一时期欧洲的货币合作带有“市场推动型一体化”色彩,其重点在于通过完善共同市场以增强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度,进而趋近于“最优货币区”的要求,为建立货币联盟夯实基础,而不是急于建成货币联盟。,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46,一、欧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三)第三阶段:欧元区(,1989-1999,年),1989,年,4,月,德洛尔报告,(,Delors Report,)出台,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路线图,在欧共体内部落实资本完全自由流动、金融市场完全一体化、固定汇率不可调整、货币可兑换性不可逆,最终以单一货币替代各国货币。,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简称,马约,)于,1991,年,12,月,10,日签订。,马约,是对,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的修订,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是欧洲联盟成立的基础。,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正式诞生。,1999,年,1,月,1,日欧元(,Euro,)诞生,由个欧盟成员国组成的货币联盟,欧元区(,Euro Zone,)成立。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盟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迈进,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是世界货币史上的一个创举,使“最优货币区”理论演变为现实。,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47,二、欧元区的拓展进程,欧元区(,Euro Zone,)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999,年,1,月,1,日起,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并在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加入欧元区的国家需要满足五项经济指标,即“马斯特里赫特趋同标准”(,Maastricht Convergence Criteria,):一是,年通货膨胀率(以消费价格上涨率衡量)不得超过欧盟年通货膨胀率最低的,3,个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的,1.5,个百分点;二是,长期名义利率(以长期政府债券利率衡量)不超过上述,3,个国家平均长期利率的,2,个百分点;三是,年度政府财政赤字不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3%,;四是,国债累计额必须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下或者正在快速接近这一水平;五是,该国货币至少在两年内必须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波动幅度以内。,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48,二、欧元区的拓展进程,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时间,加入欧元区的国家,1999,年,1,月,1,日,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2001,年,1,月,1,日,希腊,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利亚,2008,年,1,月,1,日,塞浦路斯、马耳他,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2014,年,1,月,1,日,拉脱维亚,2015,年,1,月,1,日,立陶宛,表,5.6,欧元区成员国加入时间一览表,49,二、欧元区的拓展进程,“欧元”载誉而生,承载着欧洲人对一体化的梦想和追求,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欧元的重要性在于淡化欧洲地区的疆域界限和国别概念,是欧洲各国紧密联合、团结发展的标志,而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货币单位。欧元的出现弱化了美元的垄断地位,改变了汇率体系中过分依赖美元的现象,促进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格局。自诞生以来,欧元仅次于美元,成为全球持有量第二的储备货币,在国际事务、全球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欧盟的“东扩”,欧元区版图不断拓展。截至目前,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国和超过,3,亿,3,千万的人口。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自,2008,年以来经济陷入持续衰退,前景尚不明朗。,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50,三、欧元区的总结与展望,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须在,2010,年内紧急筹措,540,亿欧元资金,否则将引起国家经济崩溃。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2009,年底,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以此为导火索,希腊危机正式拉开序幕。随后,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及西班牙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相继被下调,欧洲债务问题逐步显现并呈现出扩散的趋势,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逐渐演变为欧洲主权信用危机。“欧洲乐园”的“迷失”受到全球关注,引发学术界的热议。,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51,三、欧元区的总结与展望,作为区域货币合作的典范,欧元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从货币合作到货币联合,欧洲货币制度理念与实践的重大转型,不仅仅是单纯的政治决定,更是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但是,货币一体化的实现与“最优货币区”条件的完善紧密相关,货币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欧洲货币一体化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推动型一体化”,欧元区在未达到“最优货币区”标准和要求的背景下就建立起来,埋下了风险隐患。,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危机是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一次重大考验,暴露出欧元区这一“非最优货币区”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合作机制上存在缺陷。,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元区各成员国受到外部冲击的程度不同,但各成员国无法使用灵活的调节机制来平抑这种不对称冲击,最终导致宏观经济失衡。,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52,三、欧元区的总结与展望,如何协调并保持国家利益和区域整体利益之间的平衡是欧元区发展的最大挑战。为重建“欧元乐园”,需要从三方面着手:,(1),秉持“同舟共济”理念,增强欧元区各成员国之间政策调整与制度重构等行动的协调性;,(2),推进深层次的政治一体化和财政一体化,突破“统一的货币政策,分散的财政政策”导致的困境;,(3),优化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合作机制,加强财政纪律和金融市场监管的有效性。,第三节 欧洲的货币合作,53,一、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浅层合作期、合作探索期和实质性合作期。,(一)浅层合作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亚洲地区的货币合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后,亚洲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相继延续殖民时期的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即将本国货币钉住一种强势货币,以其为锚货币,使该国货币能够按照固定汇率无限制地兑换为锚货币。,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亚洲各经济体逐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日益成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这一时期,亚洲各国贸易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金融层面的区域合作得到增强。,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引发了亚洲各国加强货币合作的兴趣,,APEC,的一些附属委员会还曾探讨过这个问题。,第四节 亚洲的货币合作,54,一、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二)合作探索期:,1997,年至,2000,年,一系列重大变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亚洲各国更多关注货币合作。,1997,年,9,月,日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倡议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sian Monetary Fund,,,AMF,),提出构建一个由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10+3,)参加的合作组织,筹集,1,千亿美元为陷入危机的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但是,这一构想始终面临着各方的质疑和责难,特别是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的阻力最大。,1998,年,10,月,日本大藏大臣宫泽喜一提出“新宫泽构想”,倡议建立总额为,300,亿美元的亚洲基金,其中一半用于满足遭受危机国家的中长期资金需求,一半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1999,年,10,月,18,日,马来西亚总理达图,马哈蒂尔,宾,穆罕默德(,Datuk Seri Mahathir Bin Mohamad,)在“东亚经济峰会”上倡议建立“东亚货币基金”(,East Asian Monetary Fund,,,EAMF,)。,第四节 亚洲的货币合作,55,一、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三)实质性合作期:,2000,年至今,2000,年,5,月,6,日,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财长在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就在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东盟,10,)机制下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达成共识,通过了,货币互换协定,,也称,清迈倡议,(,Chiang Mai Initiative,)。,清迈倡议,标志着亚洲地区的区域货币合作从讨论探索阶段正式迈向实质推动阶段,在此基础上,“东盟,10+3,”合力推进区域货币合作。,2007,年,5,月,“东盟,10+3,”财长会议上提出了设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设想,相关国家分别向“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投入一定金额的外汇储备资金,当某个国家发生短期资本急剧流动、面临外汇资金短缺困难时,提供资金援助,帮助其化解危机。,2010,年,3,月,总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区域外汇储备库正式签约生效,亚洲首个区域外汇储备库正式成立。,第四节 亚洲的货币合作,56,二、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展望,新形势下,亚洲区域货币合作是亚洲各国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增强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亚洲区域货币合作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依旧面临重重阻碍。一是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政治合作基础薄弱、信任缺乏。二是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大的经济差距使得各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对货币合作的期望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增大了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难度。三是美国试图掌控亚太地区,给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施加阻力,阻挠亚洲区域货币合作进程。,第四节 亚洲的货币合作,57,二、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展望,亚洲各国需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和阻碍,顺应区域货币一体化潮流,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货币合作进程。相较而言,多重货币联盟模式更适合亚洲地区。其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设立区域危机防范、预警和救援机构,如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二是确立亚洲汇率联动机制,可考虑建立以人民币为中心的汇率联动机制,或双层汇率联动机制,即区域内各成员国钉住本国的货币篮子,同时在钉住共同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三是建立单一货币区,在亚洲区域内使用共同货币。,第四节 亚洲的货币合作,58,一、人民币区的内涵界定,人民币区是完全不同于以往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霸权和瓜分世界而形成势力范围的那种模式,而是在平等互利、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原则下,适应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社会新形势,面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客观事实,结合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部署,通过推动人民币在中国和自由贸易区协议伙伴间普遍使用,促使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人员往来等经贸交流活动过程中成为结算货币、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最终在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过程中形成具有紧密货币制度安排的经济地理区域。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是人民币区建立的前提和重要步骤,建立人民币区要遵循渐进、稳妥的原则。人民币区构想是更具战略性、制度性的国家利益布局和全球共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布局。,第五节 人民币区构想,59,二、建立人民币区的必要性,“强国必强币”,建立人民币区不仅仅是中国对自身利益的主动追求,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一)建立人民币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建立人民币区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需要,(三)建立人民币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四)建立人民币区是顺应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客观要求,第五节 人民币区构想,60,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