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上传人:xx****x 文档编号:242872046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01: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01: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学 及环境保护,1,1.环境及其组成,环境: 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 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2,1. 1 人类的环境,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 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人,自,人,然,环,境,工,环,境,3,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1),自然环境,:,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即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 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自然环境,物质: 空气, 水, 岩石, 土壤, 动植物, 微生物,能量: 气温, 阳光, 引力, 地磁力,自然现象: 太阳的稳定性, 地壳的稳定性, 水循环,水土演变 等多种自然因素,4,地球环境明显的圈层特征:,内核: 最里面坚硬部分, 直径约1000,km;,外核: 液体状态, 厚度约2430,km;,地幔: 固态, 厚约2900,km;,地壳: 平均厚度35.4,km.,海洋约511,km.,分为大气圈,岩石圈, 水圈和生物圈.,5,(2),人工环境,:,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 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 能量和精神产,品, 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人工环境,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文化与地方因素等,6,1.2,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即环境基质, 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 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 环境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自然环境要素: 通常指水, 大气, 生物,阳光,岩石, 土壤等.,7,环境要素的属性:,(1)最差(小)限制律,由德国化学家,J.V.,李比希于1804年首先提出,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布来克曼发展完善.,该定律内容: 整体环境的质量, 不能由环境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 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在改造自然和改进环境质量时, 必须对环境诸,要素的优劣状态进行数值分类, 循着由差到优的,循序, 依次改造每个要素, 使之均衡地达到最佳,状态.,8,(2),等值性,各个环境要素, 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异.,即任何一个环境要素, 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它们处于最佳状态时, 才具有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一处环境的性质, 不等于组成该环境个要素,性质之和,而是比这种和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环境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9,(4)出现先后, 互相联系, 互相依赖,环境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 具有先后,之别, 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从演化的,意义上看, 某些要素孕育着其他要素.,10,2),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 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 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11,1.3. 环境的分类,分类的原则: 环境范围的大小, 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 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的功,能等.,1)聚落环境,聚落: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的中心.,聚落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12,(1)院落环境:,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和与其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其结构, 布局, 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很不相同. 因,此, 它的功能单元分化的完善程度也很悬殊.,如,孤立的家屋; 一座大庄园.,简陋的茅舍; 现代化住宅.,具有时代特性和地方色彩.,院落环境保障人类工作, 生活和健康,促进人类,发展, 但也带来了消极的环境问题. 如冬季取暖时,有很多家庭使用柴灶和煤炉,致使形成院落中的由,居民生活所造成大气污染.,13,(2)村落环境,村落: 主要是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由于自然条件不同, 以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活动的种类, 规模和现代化程度的不同, 所以无,论从结构, 形态, 规模上, 还是从功能上看, 村落,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如, 平原上的农村, 海滨湖畔的渔村, 深山老林,的山村等.,村落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源. 特别是农药, 化肥的使用和污染日益增,加. 影响农副产品的质量, 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14,(3)城市环境,城市环境: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城市有现代化的工业, 建筑, 交通, 运输, 通讯,联系, 文化娱乐设施及其他服务行业, 为居民的物,质和文明生活创造了优越条件. 但是城市人口密,集, 工厂林立, 交通阻塞等, 而使环境遭受严重的,污染和破坏.,15,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有以下方面:,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a.,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b.,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c.,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 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16,B.,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a.,对水量的影响: 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的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 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增加, 滞后时,间缩短. 还导致洪峰频率增加.,b.,对水质的影响: 主要指生活, 工业, 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服务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17,C.,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 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的比例不协调. 特别是近代工商业大城市的发,展, 往往不是受计划的调节, 而是受经济规律的,控制.,许多城市几乎完全消除了森林和草地, 除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几乎看不到其他生命, 被称为,“,城市荒漠,”.,18,城市化的趋势是必然的, 但城市过大的弊端又,是明显的. 所以, 许多国家采取种种措施, 如控制,城市户口,禁止某些工业在大城市兴建, 征收高额,环境保护税, 土地税, 疏散企业和机构, 建立卫星,城, 或在较远地区建立中小城市, 以抵制大城市的,吸引,形成所谓“抗磁力中心”等, 以防止城市化自,流发展,使城市结构和规模与其功能相适应.,19,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 是指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境因素组成的, 具有一定结构的多级自然系,统.,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的总体. 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厚度约,1030,km.,20,特点:,a.,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和主要来自太阳,的外部能量,并在此相互作用;,b.,具有构成人类活动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条件,即常温常压的物理条件, 适当的化学条件和繁茂,的生物条件;,c.,这一环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直 接影响着人类的饮食,呼吸,衣着和住行.,21,任何一个最基本的地理环境结构单元(或单元,景观都是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 指生物, 特别是绿色植物的自养型生,物.,消费者: 指食草类和食肉类动物.,分解者: 微生物和细菌.,22,关系:,a.,生产者从水,土,气中摄取简单的无机营养, 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质, 直接或间接地供养着消费者;,b.,而动植物的排泄物及其遗体经微生物(分解者),分解, 再以简单的无机物的形式归还给水, 土, 气,以完成物质的生物循环, 把有限的物质纳入到无限,循环利用之中, 维持着地表的生命.,c.,同时, 系统也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又把相邻的环境结构,单元联系起来, 形成环境链(或叫景观). 包括高地,洼地和水体等三个单元, 各单元间既有发生的共,轭关系, 又有明显的对比性.,23,水,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土地,太阳辐射,环境结构单元示意图,大 气,24,水,费,生产者,大,气,分解者,消,者,水,费,生产者,大,气,分解者,消,者,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自成区,从属区,高地区,洼地区 水域区,大气,水,土,地,地 下 水 面,地带结构示意图,25,具有相同类型环境链的地域, 叫,环境,地带.,如, 在干旱草原地带, 高地是,草原生态,系统, 洼地是,盐渍草甸生态系统, 封闭水,体是相应的,咸水生态系统,;,在森林湿润地带, 高地是,森林生态系统,洼地是,草甸生态系统, 水体是,淡水生态系,统,.,26,当今的地理环境概念有所发展,是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统一体.,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 经济, 交通, 军事, 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 智慧圈, 技术圈.,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物质发展的产物.,27,3) 地质环境:,主要是指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 即岩石,圈.,指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其余部分,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物资源, 难以再生的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与日,俱增.,4)宇宙环境:,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 又称星际环境.,28,1.4. 环境的功能特性,1)整体性,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 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或破坏,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29,2)有限性,是指地球在宇宙中独一无二, 其空间也有限,还意味着人类环境的稳定性有限, 资源有限,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有限, 对污染物质的自净能力有,限.,3)不可逆性,人类环境系统在其运转过程中, 存在两个过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可逆的, 能量流动是不可逆的. 所以,整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环境一旦遭到破坏, 利用物,质循环规律,可以实现局部的恢复,但不能彻底回到,原来的状态.,30,4)隐显性,除了事故性的污染与破坏可直接观其后果外,日常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对人们的影响, 其后,果的显现, 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5)持续反映性,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当代人的健康, 而且还会造,成世世代代的遗传隐患.,6)灾害放大性,某方面不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经过环,境的作用后, 其危害性或灾难性, 无论从深度和广,度, 都会明显放大.,31,2. 近代的环境科学及环境学,2.1 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70年代初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环境科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领域的交接带上, 通过三个圆的切点所作的圆.,32,社会科学,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环境科学与三大科学领域,的关系,相互交错的扇形, 分别,形成:,社会环境学,与,环境社会学,工程环境学,和,环境工程学,自然环境学,与,环境自然学,等三大类六个方面.,33,2.2 环境科学的内容和任务,1)内容:,(1)人类活动(决策, 生产和生活)和环境质量,的关系;,(2)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和规律;,(3)环境污染的危害;,(4)环境状况的调查, 评价和环境预测;,(5)环境污染的控制和防治;,(6)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7)环境监测, 分析技术和预报;,(8)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9)环境管理.,34,2)任务:,抓住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 掌握其发展规律, 以便能动地,改造环境并积极调节其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促使环境质量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化.,35,2.3. 环境科学的分科,1)环境学:,环境科学的核心, 着重于对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2)基础环境学:,环境科学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础学科.,这样, 环境科学就包含环境社会学, 环境经济,学, 环境数学, 环境物理学, 环境化学, 环境污染,生态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地理学和环境地质学等.,3)应用环境学:,是环境科学中实践应用的学科, 包括环境控制,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医学, 环境管理学和环境法,学等.,36,3 环境问题,3.1. 环境问题的由来,1)什么叫环境问题,广义理解,:,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 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理解,:,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37,2 )环境问题的分类,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类.,(1),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 主要指地震, 洪涝, 干旱, 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2),第二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 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环境污染: 是指有害的物质, 主要是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38,意大利维苏威火山暴发,39,印度洋海啸,40,印度洋海啸中的伤亡,41,唐山大地震,42,环境污染: 是指有害的物质, 主要是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环境污染根据原因,机制和特点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干扰.,环境污染: 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各种各样物质,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的不良影响,起其特点是污染源,停止排出污染物后,污染并不马上消失,还会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干扰: 人类活动排出的能量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其特点是干扰源停止排出能量以后,干扰立即或很快消失. 包括噪声干扰, 热干扰和电,磁波干扰等.,43,3)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人类出现以后-产业革命, 即早期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产业革命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 即,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城市病: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城市工业,和人口的发展的需要. 就会出现道路堵塞, 交通,拥挤, 供水不足, 排水不畅, 电灯不亮, 电话不通,“三废”成灾, 污染严重等“城市病”症状.,(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此阶段环境问题的核心,是与人类休戚相关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44,巴比伦的空中花园,45,46,这是墨西哥境内保存较完好的一座玛雅金字塔,这是墨西哥境内保存较完好的一座玛雅 金字塔,47,48,黄河变迁,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传说在很久以前,那里曾经,森林茂密,牧草肥沃,,其森林复盖率,53%,。,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为地过度垦殖,森林几乎被砍伐殆尽,,今日的青海省森林覆盖率仅为,0.26%,,加上灌木林也只有,2.5%,。,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结果,黄河从源头开始便携带了大量泥沙。,黄河流经的西北黄土高原亦是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地区,滚滚黄沙倾入河水,使,黄河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立方米河水中含沙量达,37,千克以上,每年达,16,亿吨。,上游的泥沙被河水冲到下游,淤积在下游河道,使河床,每年淤高,10,厘米,,经年累积,河道便渐渐高出两岸。这就是,今日“悬河”,的成因。,49,50,51,伦 敦 烟 雾,52,日 本 水 俣 病,53,深受痛痛病折磨的人,痛痛病的发病过程图,54,被博帕尔农药厂毒气夺去生命的孩子,(选自,黑镜头,),因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而毙命的牲畜,55,4)结论:,(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 人类改造环境, 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但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 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b.,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d.,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 使所有人协调,动作, 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56,3.2 当前人类面临和关注的环境问题,进入20世纪80年代, 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又一次环境问题的高潮. 环境问题有了新的,变化.,原来的环境问题仅仅表现为地区性或区域性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近年来这些问题在局部地,区,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但是, 从,世界范围和从整体上看,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仍在不断恶化, 并且打破了区域和,国家的界限, 演变为全球性的问题.,57,1)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 或具有普遍性的,随后又发展为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 也就,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局部的, 小范围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已经演变成,区域性的以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它们已不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问题, 而是整个人类, 整个地球,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58,2)发达国家的环境状况,两个特点: 一是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仍有,许多环境问题有待解决, 并又出现了新的环境问题.,(1)比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空气比以前新鲜, 天空变蓝了; 不少水体变清了.,(2)发达国家当前国内的环境问题,工业废物,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噪声问题仍然突出;,氮氧化物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大气中有害物质污染如故;,水环境问题还未解决.,(3)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59,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遭受破坏,A.,森林锐减,B.,土地沙漠化,C.,土壤侵蚀,D.,积水和盐渍化,(2)环境污染严重,A.,空气污染严重,B.,水污染严重和环境卫生差,C.,农药污染严重,60,当前人类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泛性的环境污染,. 如全球性气候,变暖, 臭氧层耗竭, 大面积的酸雨污染, 淡水资源的,枯竭和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如生物多样性锐减, 土,壤退化及荒漠化正在加速,森林面积锐减等;,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和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迁移.,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61,前后两次高潮有很大不同, 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一, 影响范围不同,. 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 重点上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 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 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其二,人们关心的重点不同,前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虽对经,济造成损害, 但问题还不突出; 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损害人体健康, 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62,其三, 就污染源而言, 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 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 污染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 第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 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分布广,来源,杂, 既来自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活动, 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 既来自发达国家, 也来自发展中国家,解决问题要靠众多国家,甚至全球的共同努力.,其四, 前次高潮的“公害事件与第二次高潮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不相同,. 一是带有突发性, 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 经济损失大.,63,其五, 重视环境问题的国家不同,. 前次高潮主,要出现在经济发达国家, 而当前出现的环境问题,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64,3.3 我国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A.,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B.,草原退化与减少的情况难以根本改变,C.,水土流失, 土壤沙化, 耕地被占,D.,水旱灾害日益严重,E.,水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严重,A.,大气污染仍然严重,B.,水污染状况远未解决,C.,城市噪声污染严重,D.,工业固体废物增加,65,3.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1)控制人口,控制人口对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有加强教育,普遍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使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包括各种技术手,段和环境管理.,2)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即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 并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3)借助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寻找洁净能源;,研制和生产高效又低能耗的环保产品;,制定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66,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1,概述,1)环境保护认识上的深化,A.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环境污染采取过治理措施,以法律,行政等手段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但意识上还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67,B.20,世纪50年代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曾多次出现严重无事件,造成大量市民中毒和,死亡.出现了群众性反污染运动,促使政府开始,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唤起了民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深化.,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和一书问世, 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广域性,综合性,整体性,和社会性.,68,C.,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在对防,治污染,与破坏所采取的手段上,也由单纯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由单纯处理发展到防治结合;,由局部控制发展大系统控制.,D.,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成果,启迪人们认,识了过去没有认识或不能正确认识的环境问,题. 如认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氯氟烃在大气,层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硫酸盐和硝酸盐引起的,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壤沙漠化对气候的影响,以及,经济开发对生物物种的影响等.,69,E.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经济的,环境的, 社会的.,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又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70,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应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达到共识:,“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 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是全球人类的,共同行动.”,71,可持续发展都应具备的特征:,a.,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b.,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 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c.,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72,4.2,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1973,年,周恩来总理倡议,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市自治区也相应设立了环境保护,机构.,73,B.,1979,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环保法律-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1,年2月,国务院作出.,D,.1982,年11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把环境保护,和改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大基本任务之一.,E,.1983,年末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20世纪末的环境保护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具体措施,把环境保护定为一项重大基本,国策.,74,F.,1989,年召开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得到不断深入发展”.,G.,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将,其列为该届政府的十大任务之一.,75,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A.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颁布的,要求各国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政策. 中国签署了国际,公约,并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署的支,持下,完成了多项重大研究和方案.,76,B.,199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是联合国环发大,会后中国所制定的第一份环境与发展方面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十大对策”共10条:,第一条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论述了转变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第二条至第九条,明确了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战略对策.,第十条是“参照环发大会精神,制定中国行动,计划”.(国家级),(部门级),77,C.,1996,至1998年两次召开“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D.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后国家,又推出的两项重大措施是,“,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78,在即将迈入,21,世纪的今天,历史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为了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我们呼唤,和平相处,呼唤人与自然携手共进,呼唤在重视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实现新的世纪的可持续发展。,4.3,人与环境应和谐相处,7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