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食护理查房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287045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噎食护理查房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噎食护理查房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噎食护理查房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噎食护理查房,内容提要,一、噎食相关知识,1.概念,2.好发原因,3.表现,4.急救方法,5.预防措施,二、病例汇报,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四、护理措施,1.噎食的概念,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阻塞气管的食物常见的有肉类、,地瓜,、汤圆、包子、豆子、,花,生、瓜子、纽扣等。有80%的人噎食发生在家中,病情急重。抢救噎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及时识别诊断,有否分秒必争地进,行,就地抢救。如抢救得当,可使50%的病人,脱,离危险。,咽部解剖图,咽部解剖图,2.噎食好发原因,一、咀嚼功能不良,大块食物尤其是肉类,不容易被嚼碎。,二、在,饮,酒过量时,容易失去自控能力。,三、老年人患食管病者较多,加上进餐时情绪激动,容易引起,食管痉挛,。,四、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咽反射,迟钝,容易造成吞,咽,动作不协调而噎食。,2.噎食好发原因,四、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主要支配面部感觉和咀嚼肌运动,检查咀嚼肌运动时首先检查是否有颞肌、咬肌萎缩。,舌下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常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一起引起真球性麻痹(一侧或双侧舌咽、迷走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唇、腭、舌和声带麻痹或肌肉本身的无力)。,肌力差:肌力的分级。,3.噎食的表现,1、进食时突然不能说话,并出现窒息的痛苦表情(,呼吸窘迫、皮肤发紫;双眼直瞪、双手乱抓或抽搐).,2、患者通常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指,口腔,。,3、如为部分气道阻塞,可出现剧烈的,咳嗽,,咳嗽间歇有,哮鸣音,。,4.,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四肢发凉、呼吸心跳停止。,4.噎食的急救方法,头前倾拍击胸背部;,鼓励咳嗽吐出食物;,用手或汤匙抠出口腔和咽部内积,存的食物。,4.噎食的急救方法,美国学者海姆里斯发明了一种简便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4.噎食的急救方法, .,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这一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4.噎食的急救方法,当病人为儿童时,可将儿童扛到肩上,使其腹部与救助者肩部相抵,用力跳起,反复数次。,4.噎食的急救方法,.噎食的自救方法,海氏法还可以用来自救。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旁边,无,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说话呼救,病人必须迅速利用两三分钟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此时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或阳台栏杆转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气管食物被冲出。,5.噎食的预防措施,预防噎食,,做到“四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饮酒宜少,心宜平静,二、病例汇报,患者贾文友,男性,85岁,主因意识不清一小时于2012.6.24 19:37分急诊以“意识障碍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时测T:35.7,P:68次/分,R:18次/分,BP:168/82mmhg.患者呈昏睡状态,压眶有反应,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光反射存在。四肢可见自主活动,肌张力偏高,左侧腱反射较右侧略活跃,双侧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病例汇报,病例特点:,1.老年男性,急性起病。2.既往脑梗死病史6年,遗留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于18年前行胃癌切除术,目前病情平稳。家属诉既往有过类似发病史,经数小时后神志转清。3.患者无明显诱因下起病,表现为意识不清,家人呼之不应。4.辅助检查:门诊给予急描心电图大致正常,急测指血血糖为,行头CT示:脑梗死。,病例汇报,初步诊断,:1.意识障碍原因待查 2.陈旧性脑梗死 3.胃癌切除术后,诊疗计划,:给予内科级护理,暫禁食,吸氧,心电、血压、指氧监护,血栓通注射液改善循环,肌氨肽苷注射液改善脑代谢,醒脑静促醒等治疗,并临时给予补液(患者未进食),完善血、尿常规,生化,心电图、脑电图等相关检查。,病例汇报,查房:意识障碍较前好转,偶有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右侧肢体肌力5级弱,左侧肢体肌力3级强,四肢肌张力偏高,左侧腱反射较右侧活跃,双侧巴氏征阳性。停肌氨肽苷改用奥拉西坦改善脑功能障碍。患者偶有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听诊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完善胸片检查并给予痰热清静点,止咳化痰治疗。,病例汇报,患者病情较前无明显变化,胸片示:支气管炎 胸膜炎-肥厚粘连,请呼吸科会诊协助治疗胸膜炎-肥厚粘连。血生化示:尿素氮偏高,患者既往否认肾脏病史,注意复查。,患者病情较前无明显变化,双肺呼吸音清,偶可闻及湿性啰音。考虑患者仍存在意识障碍给予纳洛酮静点促醒治疗,余治疗暫不变。于12:00家属喂饭时患者误吸后出现窒息,迅速给予翻身拍背吸痰,清除口腔食物残渣,并给予生命体,病例汇报,征监测示:血压及指氧测不出,心率为0次/分。迅速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呼吸兴奋剂静推,阿托品恢复心率,多巴胺提升血压等抢救药物治疗,并急请ICU行气管插管,自插管内吸出较多食物残渣,并上呼吸机辅助通气。经30分钟抢救后,患者心率恢复为窦性心率,150次/分,BP160/100mmhg,spO2为99%,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3.0mm.对光反射未引出。发重报,继续给予相关药物治疗。15:30患者出现双上肢阵挛发作,间隔约半分钟左右发作一次,,病例汇报,甘露醇125ml静点,丙戊酸钠持续泵入。目前心肺复苏成功,但脑未复苏,给予辅酶Q10静点改善代谢,极化液营养心肌,泮托拉唑抑酸。现自胃管插管内仍可以吸出食物残渣,联系呼吸科可否行支气管镜异物吸出,呼吸科鉴于患者目前刚心肺复苏成功,建议行胸片检查,待患者病情平稳及胸片检查结果回报后必要时给予支气管镜治疗。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患者意识障碍,给予留置胃管、尿管。19:20患者频繁抽搐发作,给予停纳洛酮改用甘油果糖、呋塞米减轻脑水肿,减轻神经损伤,加用地西泮抗癫痫,病例汇报,治疗。20:00出现高热,T:39.9,给予赖氨匹林药物降温及物理降温后,00:12测T:38.0 .,患者仍发热,T:38.9,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压眶无反应,疼痛刺激下四肢无反应,双侧巴氏征未引出,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考虑患者目前病情,应行气管切开以利感染控制,家属不同意,谈话记录已签字。患者目前腹胀,留置胃管后因食物堵塞再次拔除,请普外科会诊建议给予复方氨基酸静点。 患者于17:30出现血压下降,查体BP84/36mmhg,P102次/分,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0mm,光反射消失,给予多巴胺及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静点。19:30再次出现血压下降,查体:bp70/30mmhg,p50次/分,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3.0mm,光反射消失。患者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要求退院,已签字,患者于20:00退院。,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 与支气管炎,胸膜炎肥厚粘连有关,2.体温过高 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胃切除、留置胃管、高消耗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 与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和留置胃管有关,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有关,6. 有窒息的危险 与噎食、抽搐发作时意识丧失有关,7.知识缺乏 与缺乏脑梗死病因与防治知识有关,四、护理措施,1.气体交换受损 与支气管炎,胸膜炎肥厚粘连有关,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痰液粘稠,可定时给予蒸气或氧气雾化吸入,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协助叩背,有利于痰液排出。,2.体温过高 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有关,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密切观察病情,并定时给予体温监测。,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胃切除、留置胃管、高消耗有关,评估病人吞咽困难的程度,以及有无营养障碍,当病人吞咽困难有营养障碍时给予营养支持,做好口腔护理,防止食物返流。,四、护理措施,4.有感染的危险 与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和留置胃管有关,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有关,定时翻身,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使用气垫床,避免潮湿,床铺要保持干燥,平整,清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6. 有窒息的危险 与噎食、抽搐发作时意识丧失有关,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进餐前应充分休息,进餐时不要讲话。,7.知识缺乏 与缺乏脑梗死病因与防治知识有关,四、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述和解释疾病的病因,经过及主要治疗和护理方法,指导病人如何预防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