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赋第十一段赏析【北宋】苏辙骈体文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2638847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2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墨竹赋第十一段赏析【北宋】苏辙骈体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墨竹赋第十一段赏析【北宋】苏辙骈体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墨竹赋第十一段赏析【北宋】苏辙骈体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文同的墨竹不仅象征了情操高尚的君子,同时也是他自我人格的隐喻,借竹枝的挺拔和竹叶的飘逸来抒发内心情感。文同的墨竹作品,早在元代就已鲜见,且真伪难辨。历经近千年,今天公认为他传世墨竹真迹的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幅,墨竹图,。关于这幅倒垂竹的研究文章很多,涵盖面也广,涉及气韵、技法、流传等各个方面,在此不做赘述。文同传世书法墨迹仅见跋范仲淹,道服赞,,萧萧数行,落落从容,笔墨散漫而不怠,结字清奇而可爱。都说“画如其人”“见字如面”,由文同之书画可见苏轼言辞之恳切。文同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1,墨竹赋,第十一段,北宋 苏 辙,国学 骈体文,墨竹赋,2,墨竹赋,是北宋诗人苏辙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写文同画艺的高超,再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最后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句式整齐中有变化,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文同“,朝与竹乎为游,暮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他与竹为友,日日俯仰林中之烟云,呼吸吐纳间,竹的操挺之姿、虚怀之德都潜化进他的心里。自然与人心相契,竹与文同“物我无间”。此时,竹与君子的关系比唐人“比德于竹”又更近了一步。,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笑笑居士,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梓潼郡泰永县,(,今四川省盐亭县东,),人,为北宋著名画家。曾任邛州知州、洋州知州,宋神宗元丰初年知湖州,病逝于赴任途中,后人称之“文湖州”。文同诗、文、书、画具佳,尤以善画墨竹著称,创造了画竹以深墨为竹叶面,浅墨为竹叶背的写意画法,后人争相效仿,被称为“湖州竹派”。苏辙作,墨竹赋,是为赞美文与可所画的墨竹。,中国古代题画赋肇始于晋、唐,但多模山范水、毕肖人物的“形似”局限。至北宋苏轼、文同、米芾等人提出“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诗、书、画异迹而同体的观念,主张论画明理,体物写意,追求高标远韵的“神似”境界,于是使题画赋成为与题画诗相媲美的抒发自我心胸的文人赋。苏轼在,文与可画贫笃谷偃竹记,中提出“成竹在胸”和“身与竹化”的观点,其,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亦云:“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此赋或是作者为对此理论观点作一形象化诠释而创作,同时巧妙地赞美了文同高洁的人格和纯朴率真的节操,从而表自己的思想情趣和审美理想。,作品赏析,墨竹赋是北宋诗人苏辙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写文同画艺的高超,3,文同的故乡在四川,川蜀之地的竹子尤为特别,簇簇丛丛,叶阔竿长,不见结顶,遮天蔽日,生长之势用凶猛形容亦不为过。文同曾在故乡建“墨君堂”,并自比王子猷的居室。墨君就是墨竹,文同“嗜竹种复画”,以“墨君”名其室。,南宋家诚,丹渊集拾遗卷跋,:“湖州三仕于邛,笔墨遗迹甚多。后一百三十年,诚之被命守邛,凡故旧之相属者,必湖州墨林是求。”可见影响之深且广。文同是苏轼、苏辙兄弟的从表兄,与三苏交谊很深。操韵高洁,以学名世,尤擅墨竹。元丰二年(,1079,年)去世,苏轼作,筼筜谷偃竹记,以示悼念。老苏曾有“与可许惠所画舒景,以诗督之”一首,形容文同作画时的神态“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苏轼与文同的交往就更亲密了,二人常有诗歌书画往来。苏轼亦擅长墨竹,常与文同在一起研讨书画技法,颇得文同之真传。文同与苏辙的关系也很密切,两家联姻,经常互赠诗书信札,过从甚密。,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这个道理就是:先要“胸有成竹”,但动笔的的时候,又不能墨守成规,须随手写去,千变万化。这也就是郑板桥所谓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文同,之前的竹画,多为双勾着色,而且仅作背景。,文同,则单画竹,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竹的竿、节、枝、叶,并首创以深墨的叶为正面,淡墨的叶为背面。后人谓之,墨竹,画。画竹必先爱竹,,文同,作诗赞美竹:“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他命其住舍为“墨君堂”,在四周广栽竹林,他观竹,赏竹,画竹,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见解。他曾指点苏东坡:“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然而他的画竹,不只是画竹之状,更是寄情于竹,借竹之荣、枯、丰、瘠,抒写人的悲、欢、穷、达。,作品赏析,文同的故乡在四川,川蜀之地的竹子尤为特别,簇簇丛丛,叶阔竿长,4,图片欣赏,图片欣赏,5,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作者简介,作者简介,6,THANK YOU!,THANK YOU!,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