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目标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2637731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秦论教学目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过秦论教学目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过秦论教学目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 秦 论,过 秦 论,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分四个层级,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过秦论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四单元第三课,过秦论的教学内容,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2,2、学情分析,有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相关知识的积累,但基础知识方面还比较薄弱。,对古文的学习,离古文几千年之远的学生大多数缺乏兴趣。需要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是一篇政论文,学生在学习政论文的写作方法和了解政论文的写作目的这一块是有一定难度的。,说明在帮助学生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结构,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并结合当时的历史史实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2、学情分析有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相关知识的积累,3,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排的单元要求,以及过秦论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知识与能力:,A:了解贾谊其人其事,能结合背景知识阅读本文。,B: 进行文言字词的积累,识记并理解“北、因、致、延、,策、弱” 的含义和“制、亡、利、固”四个多义词的不同含,义。识辨课文中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句式。,C: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铺陈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教学目标,4,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排的单元要求,以及过秦论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过程与方法:,A:本文有“西汉第一雄文”之称,文章气势雄伟,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B:文中列举了相关的历史事实和历史风云人物,学生将之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理清作者的思路。,3、教学目标,5,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排的单元要求,以及过秦论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借古喻今,借论秦之过以,讽汉王朝施仁政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B:学习贾谊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的可贵精神。,3、教学目标,6,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行文言字词的积累,着重识记并理解。,学习作品对比说理的手法,理解课文中铺陈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借古喻今,借论秦之过以讽汉王朝施行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4、教学重、难点,7,5、教学课时: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了解作者,疏通文字,了解大意;,第二课时:学习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三课时:朗读课文,感受本文雄伟气势,学习铺陈,手法。,说明说课针对第二课时。,5、教学课时:三个课时,8,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为主,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学法指导,读、,思、写,二、教学方法,9,三、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5 分钟):通过学生讨论问题“如何言他,人之过”导入本文。,第二阶段,(30分钟),:,以学生为主体,梳理文章脉,络,分析对比手法。,第三阶段,( 3 分钟),:,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写作目的。,第四阶段,( 2 分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外作业。,三、教学过程设计,10,1、导入,过秦论的“过”,是“指出过错”之意,“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如果你的朋友在考试中舞弊,你会如何“过朋友”,指出他的错误,帮助他改正?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讨。,说明:,通过 “过” 导入本文。从这个角度切入文章的分析,梳理整个文章的结构并分析文章的对比的说理方法。但如果让学生直接从这样的问题切入,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文章话题。,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由讨论并各抒己见。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应该会有直接指出错误和先肯定再指出错误两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一定的肯定,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方式更有效。,1、导入,11,2、,大家的想法和几千年前的贾谊不谋而合,他“言秦之过”也是这样做的。朋友的错误是“考试舞弊”,秦的过错是什么?,明确: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说明第一课时已经梳理了本文大意,而且本文的观点比较集中,学生很容易找到。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本课的重点不是分析结论是怎样推理出来的,而是借助结论分析论证这个观点的对比的方法。,2、大家的想法和几千年前的贾谊不谋而合,他“言秦之过”也是这,12,3、,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到了秦犯下的“仁义不施”的过错?,明确:,文章的第四自然段非常明显的写出了秦的“仁义不,施”,也是秦始皇治国的策略:,对待百姓“愚民、弱民”,对待文人“焚书坑儒”,对待英雄豪杰“杀豪杰”,以至秦朝被出身于“行伍之间”、“阡陌之中”的陈涉之属灭掉。,3、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到了秦犯下的,13,4、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指出秦的过失”,那么第四自然段就足够解决这个问题了,为何还要写前面的三个自然段,那也是秦的过错吗?这不是画蛇添足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明确:写六国与秦国进行对比,突出秦国的强大。,说明环节二、三都是为环节四服务的,通过环节二、三的引导,将学生引入秦与六国的对比,引入教学的重点:对比手法。,4、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指出秦的过失”,那么第四自然段就,14,5、本文除了秦与六国的对比,还有其他的对比。请各小组归纳出来并进行分析,。,明确:对比:,秦 六国,同一时期不同对象的对比,横向,对比,秦 陈涉,秦国 秦朝 不同时期同一对象的对比,纵向,对比,六国 陈涉 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对比,纵横,对比,5、本文除了秦与六国的对比,还有其他的对比。请各小组归纳,15,本文的对比分为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我们写作时,是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呢?,前面提到的指出朋友的错误,我们说到了先肯定他好的方面,再指出错误,这不就是对他自身的一个纵向的对比吗?如果再加上一个横向的对比,那我们的论证不就更全面,更有说服力了吗?,说明让学生自行分析这几组对比的作用,来散发他们的思维,更深入的探讨本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本文的对比分为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我们写作时,是否也可以用这,16,6、我们指出朋友们的错误时,是为了让他们改正错误,获,得进步。那贾谊指正秦的错误的目的是什么呢?,明确:,贾谊的写作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望汉王朝以史为镜,借鉴秦的教训,施行仁政。,说明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导入中的生活实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6、我们指出朋友们的错误时,是为了让他们改正错误,获,17,7、 布置作业:结合本文的对比(纵横)手法,写一篇,过,论,。,7、 布置作业:结合本文的对比(纵横)手法,写一篇,18,四、板书设计,秦,攻 守,对比,六国 陈涉,结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四、板书设计秦,19,谢 谢,过秦论教学目标课件,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