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2506170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X 页数:160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部肿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口腔颌面部肿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口腔颌面部肿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9/14,#,口腔颌面部肿瘤,1,口腔颌面部肿瘤 1,第一节 概论,肿瘤(,tumor,)定义:,头颈部癌瘤分七大解剖部位:,唇、口腔、上颌窦、咽、涎腺、喉和甲状腺,其中大多为口腔颌面部癌瘤,囊肿和瘤样病变,2,第一节 概论肿瘤(tumor)定义:2,一、临床流行病学,(一)发病率和患病率,患病率:排序居第,10,位以后,癌 瘤:,.5,.4/10,万(女性),3,.2,3.6/10,万(男性),(二)构成比(,ratio,),恶性肿瘤占全身肿瘤的,8.2%,口腔颌面部肿瘤:良性多于恶性,3,一、临床流行病学 (一)发病率和患病率3,(三)性别和年龄,性别: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男性,国内统计 男:女,= 2:1,年龄:恶性肿瘤,40,60,岁为最高峰,近年来口腔癌的发病在女性有明显,上升趋势,4,(三)性别和年龄4,(四)组织来源,良性肿瘤:,1.,牙源性:如成釉细胞瘤,2.,上皮源性肿瘤:如多型性腺瘤,3.,间叶组织肿瘤:如管型瘤、纤维瘤等,恶性肿瘤:,1.,上皮源性:最多,以鳞癌最为常见,2.,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其次,3.,间叶组织来源:少见,5,(四)组织来源5,(五)好发部位,良性肿瘤:牙龈、口腔粘膜、颌骨及颜面部,恶性肿瘤:舌癌、牙龈癌、颊粘膜癌多见,腭、唇、口底较少见,6,(五)好发部位6,二、病因与发病条件,(一)现代医学认识,1.,外来因素:,(,1,)物理性因素:慢性刺激与损伤、,热灼伤、紫外线、,X,线及放射性物质,(,2,)化学性因素:烟、洒致癌,(,3,)生物性因素:主要是病毒:,EB,、,HPV,(,4,)营养因素:,VitA.,、,B2,缺乏、微量元素,7,二、病因与发病条件 (一)现代医学认识7,2.,内在因素:,(,1,)神经精神因素:严重精神创伤,(,2,)内分泌因素:,(,3,)机体免疫状态:,以细胞免疫为主,(,4,)遗传因素:以,“,易感性,”,的方式表达,(,5,)癌基因与抗癌基因,(二)中医学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的认识,肿瘤发生:主要原因是七情郁结和正气虚衰,8,2. 内在因素:8,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按生物学特性和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临界瘤:有局部浸润性及恶变倾向、,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9,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按生物学特性和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良性,恶性,发病年龄,任何年龄,癌多见老年,肉瘤多见青壮年,生长速度,慢,快,生长方式,膨胀性,浸润性,与周围组织关系,有包膜、不侵犯,无包膜、侵犯,症状,无,常有,转移,无,常发生,组织学结构,细胞分化好,细胞分化差,异型性、核分裂,对机体影响,一般无影响,影响大,10,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良性恶性发病年龄任何年龄癌多见老年,四、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一)病史采集,(二)临床检查,(三)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主要了解颌骨病变,2,.,CT,检查:主要了解面深部及范围较大病变,3. MRI,检查:主要了解软组织及血管病变,4.,超声体层检查:面部软组织囊肿及肿瘤,5.,放射性核素检查:,11,四、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11,(四)穿刺及细胞学检查,穿刺:用于囊性肿瘤检查,细针吸取活检:唾液腺或软组织肿瘤,12,(四)穿刺及细胞学检查 12,(五)活组织检查,标本切取的注意事项:,(,1,),尽量不用有色消毒液,(,2,),尽量远离肿瘤部位注射麻药,(,3,),切取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组织,(,4,),术中避免挤压组织,(,5,),切取组织有足够深度及大小,(六)肿瘤标志物检查,13,(五)活组织检查 13,五、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一)治疗原则,1.,良性肿瘤,一般以外科治疗为主,2.,恶性肿瘤,(,1,),组织来源:,鳞癌以手术为主,(,2,),细胞分化程度:,(,3,),生长部位:如唇癌多采用手术切除,(,4,),临床分期:如早期:治疗效果好,14,五、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14,(二)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根治肿瘤:,a,.,软、骨组织囊肿:单纯摘除术,b,.,良性肿瘤:包膜外软组织一并适量切除,c,.,恶性肿瘤:距肿瘤边缘外,1cm,以上切除,d,.,恶性肿瘤手术遵守,“,无瘤,”,操作原则,15,(二)治疗方法15,保证切除在正常组织内进行,避免切破肿瘤,防止挤压瘤体,应作整块切除、不宜分块挖出,肿瘤外露部分用纱布覆盖或缝包,创口缝前用大量盐水冲洗,缝全时必须更换手套及器械,对可疑残存的肿瘤可用电灼等处理,“,无瘤,”,操作原则:,16, 保证切除在正常组织内进行“无瘤”操作原则:16,保存器官功能:,保存性功能性外科, 整复缺损:,修复性功能性外科, 综合治疗:,以手术为主,救治性外科,17, 保存器官功能:17,2,.,放射治疗,(,1,),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敏感:恶性淋巴瘤、胚胎源性肿瘤等,中度敏感:大部分上皮细胞肿瘤,不敏感:源于间质、软组织和骨的肿瘤,(,2,),影响放射疗效的因素, 细胞分化程度 肿瘤外形, 肿瘤体积和临床分期, 局部感染情况 血供情况, 全身状况, 以往治疗情况,18,2.放射治疗18,(,3,),放疗前的准备, 牙周洁治, 拔除口内病灶牙及肿瘤邻近的牙, 拆除金属套冠及固定桥,(,4,),放疗反应的处理, 皮肤反应:, 口腔粘膜反应:,保持口腔卫生、抗生素控制感染, 全身反应:,19,(3)放疗前的准备19,3,、化学治疗,(,1,),化学药物的分类:,1,),传统分类法, 细胞毒素类(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等, 抗代谢类:氟脲嘧啶、甲氨蝶呤等, 抗生素类:平阳霉素、阿霉素等, 激素类:皮质激素、丙酸睾丸素等, 植物类:长春新碱、喜树碱等, 其它:羟其脲、顺铂等,20,3、化学治疗20,2,),按细胞增殖周期作用分类:,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一些细胞毒素类及抗生素类,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一些抗代谢类及植物类药物,时相特异性药物:,S,期: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羟基脲等,M,期:长春新碱等,周期特异性药物:,21,2)按细胞增殖周期作用分类:21,22,22,(,2,),抗癌药物的基本作用原理:, 破坏已合成,DNA,阻止,DNA,的合成, 阻止有丝分裂, 阻止转录与翻译过程,(,3,),治疗方案:, 单一药物治疗, 联合药物治疗, 合并其他疗法,23,(2)抗癌药物的基本作用原理:23,(,4,),给药方法:, 序贯疗法:,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同步化治疗, 冲击疗法, 中剂量脉冲治疗, 小剂量每天给药, 分次给药,24,(4)给药方法:24,(,5,),给药途径:,静脉推注或滴注、区域性动脉化疗、,口服、肿瘤内注射、肌内注射及外敷等,(,6,),化疗的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消化道反应, 血尿及神经毒性反应,25,(5)给药途径:25,4,、,生物,治疗,(,1,),非特异性免疫治疗,(,2,),特异性免疫治疗:亦称主动免疫治疗,(,3,),过继(继承)免疫治疗,(,4,),基因,治疗,26,4、生物治疗26,5,、,低温治疗(冷冻治疗),6,、,激光治疗,7,、,高温治疗(热疗),8,、,营养治疗,9,、,中药治疗,10,、,综合治疗,27,5、 低温治疗(冷冻治疗)27,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一)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二)及时处理癌前病损,癌前病损:白斑、红斑等,癌前状态:扁平苔藓等,(三)加强防癌宣传,(四)开展防癌普查或易感人群的监测,28,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28,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29,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29,一、软组织囊肿,(,一,),皮脂腺囊肿,发生,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性状,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样分泌物。,30,一、软组织囊肿(一)皮脂腺囊肿30,临床表现,常见于面部,囊肿位于皮内,并向皮肤表面膨出。囊壁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个主要特征与表皮样囊肿作鉴别。,皮脂腺囊肿发生缓慢,呈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质地软,无压痛,可以活动。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化脓。此类囊肿可能发生恶变,皮脂腺癌,.,治疗,在局麻下手术切除。囊肿并发感染的处理。,31,临床表现 常见于面部,囊肿位于皮内,并向皮肤表面膨出。,(,二,),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发生,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后者也可以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性状,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为“发瘤”。囊壁中无皮肤附件者,则为表皮样囊肿。,32,(二)皮样或表皮样囊肿32,临床表现,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皮样囊肿好发于口底、颏下,表皮样囊肿好发于眼睑、额、鼻、眶外侧、耳下等部位。,生长缓慢,呈圆形。皮样囊肿常位于黏膜或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诸肌之间。囊膜表面的黏膜或皮肤光滑,囊肿与周围组织、皮肤或黏膜均无粘连,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33,临床表现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皮样囊肿好发于,临床表现,皮样或表皮样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位于口底正中,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或颏舌肌以上的囊肿,则多向口内发展;囊肿体积增大时可以将舌推向后上方,使舌体抬高,影响语言,甚至发生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位于下颌舌骨肌或颏舌骨肌以下者,则主要向颏部发展。,34,临床表现皮样或表皮样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位于口底正中,,诊断,皮样囊肿的诊断除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外,穿刺检查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有时大体标本可见毛发。在镜下可见有脱落的上皮细胞、毛囊和皮脂腺等结构。,治疗,手术摘除。,35,诊断皮样囊肿的诊断除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外,穿刺检查可抽出,(,三,),甲状舌管囊肿,由残存上皮分秘物聚积可形成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若甲状腺下移过程发生障碍,则可异位于此下降路线上的任何一点。,36,(三)甲状舌管囊肿36,临床表现,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人。囊肿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脑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为最常见。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临床上常见者多如胡桃大,位于颈正中部位,有时微偏一侧。,37,临床表现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临床表现,质软,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位于舌骨以下的囊肿,舌骨体与囊肿之间可能扪得坚韧的索条与舌骨体粘连,故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移动。病员多无自觉症状。囊肿可以经过舌盲孔与口腔相通而继发感染。囊肿感染自行破溃,或误诊为脓肿行切开引流,则形成甲状舌管瘘,.,亦可见出生后即存在的原发瘘。甲状舌管瘘如长期不治,还可以发生癌变。,38,临床表现质软,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位于,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可根据其部位和随吞咽移动等而作出。甲状舌管囊肿应与舌异位甲状腺 鉴别。舌异位甲状腺可简称舌甲状腺。舌甲状腺常位于舌根部或舌盲孔的咽部,呈瘤状突起,表面紫蓝色,质地柔软,周围界限清楚。用核素扫描时,可见异位甲状腺部位有核素浓聚。,治疗,应手术切除,.,39,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可根据其部位和随吞咽移动等而作出。,(,四,),鳃裂囊肿,临床表现,鳞裂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20-50,岁;来自第一鳃裂者,年龄则常更小些。鳃裂囊肿位于面颈部侧方,颌角以上及腮腺区者常为第一鳃裂来源;发生于约相当肩胛舌骨肌水平以上者为中份,多为第二 鳃裂来源;发生于颈根区者多为第三、第四鳃裂来源,其中来自第三鳃裂者,因第三咽囊在胚胎时形成胸腺咽管,故亦称胸腺咽管囊肿。临床上最多见的是第二鳃裂来源的鳃裂囊肿;其次为第一鳃裂来源;第三、四鳃裂来源比较少见。,40,(四)鳃裂囊肿40,临床表现,肿块大小不定,生长缓慢,病员无自觉症状,如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可以骤然增大,则感觉不适。若有继发感染,可伴发疼痛,井放射至腮腺区。触诊时肿块质地软,有波动感鳃裂囊肿穿破后,可以长期不愈,形成鳃裂瘘,.,41,临床表现肿块大小不定,生长缓慢,病员无自觉症状,如发生上,诊断,鳃裂囊肿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穿刺检查作出诊断。作穿刺抽吸时,可见有黄色或棕色的、清亮的,含或不含胆固醇的液体。鳃裂瘘可时有黏液样分泌物,(,第一鳃裂瘘可伴有皮脂样分泌物,),溢出。行造影检查可以明确其瘘管走向,协助诊断。鳃裂囊肿可以恶变,形成鳃裂癌。,治疗,根治的方法是外科手术彻底切除。,42,诊断鳃裂囊肿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穿刺检查作出诊断。作穿,二、颌骨囊肿,颌骨囊肿可根据组织来源和发病部位而分类。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的,称为牙源性颌骨囊肿。由胚胎时期的残余上皮所致的囊肿和由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液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称为非牙源性颌骨囊肿。,43,二、颌骨囊肿颌骨囊肿可根据组织来源和发病部位而分类。由成牙组,二、颌骨囊肿,(,一,),牙源性颌骨囊肿,1.,根尖周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如果根尖肉芽肿在拔牙后未作适当处理仍残留在颌骨内而发生的囊肿,则称为残余囊肿。,2.,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和损伤刺激后,成釉器的星形网状层发生变性,井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44,二、颌骨囊肿(一)牙源性颌骨囊肿44,3.,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可来自一个牙胚,(,含一个牙,),;也有来自多个牙胚,(,含多个牙,),者。,4.,牙源性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质。角化囊肿可以癌变。,45,3.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临床表现,颌骨牙源性囊肿多发生于青壮年。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根端囊肿多发生于前牙;始基囊肿、角化囊肿则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含牙囊肿除下颌第三磨牙区外,上颌尖牙区也是好发部位。,46,临床表现 颌骨牙源性囊肿多发生于青壮年。可发生于颌骨任,临床表现,牙源性颌骨囊肿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如果囊肿发展到更大时,表面骨质变为极薄之骨板,扪诊时可有乒乓球样的感觉,并发出所谓羊皮纸样脆裂声,最后此层极薄的骨板也被吸收时,则可发生波动感。,47,临床表现牙源性颌骨囊肿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临床表现,由于颌骨的颊侧骨板一般较舌侧为薄,所以一般囊肿大多向颊侧膨胀;但角化囊肿可有,1,3,病例向舌侧膨胀,并穿破舌侧骨壁。当下颌囊肿发展过大,骨质损坏过多时,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如邻近牙受压,根周骨质吸收,可使牙发生移位、松动与倾斜。,48,临床表现由于颌骨的颊侧骨板一般较舌侧为薄,所以一般囊肿大,临床表现,根端囊肿可在口腔内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始基、含牙及角化囊肿则可伴先天缺牙或有多余牙。如因拔牙、损伤使囊肿破裂时,可以见到囊内有草黄色或草绿色液体流出;如为角化囊肿,则可见似皮脂样物质。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则出现炎症现象,病员感觉胀痛、发热、全身不适等。除根端囊肿外,其他牙源性囊肿均可转变为或同时伴有成釉细胞瘤存在;角化囊肿还有显著的复发性和癌变能力。,49,临床表现根端囊肿可在口腔内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始基、含,临床表现,临床上牙源性颌骨囊肿可为单发,亦可为多发性。一般以单发性为多见。多发性角化囊肿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时,称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或“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如临床上仅为多发性角化囊肿井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也可称为角化囊肿综合征。,50,50,诊断,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穿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穿刺可得草黄色囊液,在显微镜下可见到胆固醇晶体;角化囊肿大多可见黄、白色角蛋白样,(,皮脂样,),物质混杂其中。将抽出物作角蛋白染色检查均有助于对角化囊肿的诊断。,51,诊断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穿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诊断,x,线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应线,但角化囊肿中有时边缘可不整齐。根端囊肿在口腔内可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其他牙源性囊肿在口内可能有缺牙。,应当指出:临床上牙源性囊肿与成釉细胞瘤,尤其是囊肿与成釉细胞瘤同时存在的病例,有时很难区别,须借助病理检查方能最后确诊。,52,诊断 x线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最常见,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片中显示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的透射区、与牙根相连。,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53,最常见 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根尖囊肿(Radicular C,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釉质完成之后,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区,上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磨牙区也常见,54,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釉质完成之后54,角化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剩余,囊壁较薄,囊内为白色或黄色角化物,有子囊,有切迹,易复发,,下颌第三磨牙区及升支部 ,沿长轴生长,。,55,角化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治疗,应采用外科手术摘除。,角化囊肿容易复发可发生恶变,因此手术刮除要求更彻底;在刮除囊壁后用石炭酸或硝酸银等腐蚀剂涂抹骨创,或加用冷冻疗法,以消灭子囊,防止复发。必要时还可考虑在囊肿外围切除部 分骨质。如病变范围太大或多次复发的角化囊肿,应考虑将 颌骨连同病变的软组织一起切除,立即植骨。,56,治疗应采用外科手术摘除。56,治疗,近年来,对角化囊肿的研究,特别从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颇多。研究的结果指出: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因而提出角化囊肿与一般囊肿不同,应该是一种良性囊性肿瘤。具体表现在与其他牙源性发育性囊肿相比有着显著差别(新内容,-,见书),根据上述结果,目前把牙源性角囊肿归为是一种与成釉细胞瘤相近,且具有侵袭能力的良性肿瘤也许是恰当的。在处理上比一般囊肿应更积极也是正确的。,57,治疗近年来,对角化囊肿的研究,特别从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生物,治疗,颌骨囊肿摘除后所遗留的死腔,常常是创口延期愈合的主要原因,因此处理好死腔,特别是上颌骨囊肿摘除后的死腔就显得特别重要。消灭死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58,治疗颌骨囊肿摘除后所遗留的死腔,常常是创口延期愈合的主要,1.,碟形手术,:,将遗留的骨腔边缘尽量用咬骨钳或骨凿去除,使近圆形的骨腔变为似浅碟状的骨腔,(,图日,-,:,4),,这样外覆的肌或软组织可以压向腔底以消灭死胯。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下颌囊肿摘除术后,但对上颌囊肿,由于解剖的关系,作用不大。,2.,血块充填法,:,即任遗留的骨腔内充满血块待其自行机化。这种办法适用于小的囊肿术后。,59,1.碟形手术:将遗留的骨腔边缘尽量用咬骨钳或骨凿去除,使近圆,3.,囊腔植骨术,:,在遗留的囊腔内植骨促使骨化。骨源有自体碎骨,(,多取自髂嵴,),、异体脱矿骨,(,取自胎儿更好,),、异体冷冻干燥骨等。此法特别适用于上颌大的囊腔的处理。,4.,生物材料置入,:,目前多选用羟基磷灰石颗粒,可取得消灭死腔及促使与骨结合的效果,60,3.囊腔植骨术:在遗留的囊腔内植骨促使骨化。骨源有自体碎骨(,5.,成形性囊肿切开加囊肿摘除术,:,成形囊肿切开术亦称袋形缝合术,即从口内打开囊肿切除部分囊壁及黏膜,井将黏膜与囊膜相互缝合,使囊腔与口腔相通,引流自如。由于没有囊液聚集消除了压力,囊腔可逐渐自行缩小,变浅。以后可再采用手术的方法将剩余的囊膜摘除,由于死腔不大,封闭也就很容易。这一方法的另一优点是仅在口内手术即可,不必从口外做切口,特别适用于大型或巨型囊肿。其缺点是疗程较长;对角化囊肿应慎用本法。对萌出性囊肿也应采取此法。,61,5.成形性囊肿切开加囊肿摘除术:成形囊肿切开术亦称袋形缝合术,二、颌骨囊肿,(,二,),非牙源性囊肿,临床表现,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可发生于面部不同部位。其症状与牙源性囊肿大致相似,即主要表现为颌骨骨质的膨胀。根据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62,二、颌骨囊肿(二)非牙源性囊肿62,临床表现,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2.,鼻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63,临床表现63,临床表现,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4.,鼻唇囊肿,位于上唇底和鼻前庭内。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囊肿在骨质的表面。,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上述囊肿主要凭借特定的部位及与牙的关系,借以与牙源性囊肿相鉴别。,64,临床表现64,正中囊肿(,median cyst,),腭中缝或下颌骨中缝,65,正中囊肿(median cyst)腭中缝或下颌骨中缝65,球上颌囊肿(,globulomaxillary cyst,),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胚胎时球状突与上颌突之间,牙常被挤压而移位,x,线片显示囊肿阴影位于牙根之间,不在根尖部,66,球上颌囊肿(globulomaxillary cyst)发,鼻腭囊肿(,nasopalatine cyst,),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x,光片见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67,鼻腭囊肿(nasopalatine cyst)位于切牙管内,治疗,一旦确诊后,应及时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乱。,68,治疗一旦确诊后,应及时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引起邻近牙的,二、颌骨囊肿,(,三,),血外渗性囊肿,血外渗性囊肿主要为损伤后引起骨髓内出血、机化、渗出后而形成,与牙组织本身无关。,69,二、颌骨囊肿(三)血外渗性囊肿 69,临床表现,在颌骨囊肿中,血外渗性囊肿最为少见。多发生于青壮年。病员可有明显损伤史,但不为病员所注意的咬合创伤也可引起。牙数目正常,无移位现象。由于囊肿无明显上皮 衬里,仅为一层纤维组织,故,x,线片上边缘常不清楚。临床应注意的是,血友病也可引起颌面骨的血外渗性囊肿,称为血友病假瘤,70,临床表现在颌骨囊肿中,血外渗性囊肿最为少见。多发生于青壮,治疗,虽然有人曾提出血外渗性囊肿可自行停止生长而持观察的意见,但临床上多数仍呈进行性生长。因此,血外渗性囊肿仍宜采用手术治疗,以免日久波及有关牙根。其手术方法与 牙源性囊肿相同;手术途径则应视囊肿位置、大小而定。对血友病引起的外渗性囊肿须在手术前 后进行处理,如给以血友病者球蛋白注射等,切不可掉以轻心。,71,治疗虽然有人曾提出血外渗性囊肿可自行停止生长而持观察的意,第三节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72,第三节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72,一、色素痣,色素痣来源于表皮基底层产生黑色索的色素细胞。色素痣可以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三种。概念与病理相关,-,见书。,73,一、色素痣色素痣来源于表皮基底层产生黑色索的色素细胞。色素,临床表现,交界痣为淡棕色或深棕色斑疹、丘疹或结节,一般较小,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于皮表。一般不出现自觉症状。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洗脸、刮须、摩擦与损伤的刺激,并由此可能发生恶性症状,:,如局部轻微痒、灼热或疼痛;痣的体积迅速增大;色泽加深;表面出现感染、破溃、出血,或痣周围皮肤出现卫星小点、放射黑线、黑色素环;以及痣所在部位的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等。恶性黑色索瘤多来自交界痣。,74,临床表现 交界痣为淡棕色或深棕色斑疹、丘疹或结节,一般,临床表现,一般认为,毛痣、雀斑样色素痣均为皮内痣或复合痣。这类痣极少恶变,如有恶变亦来自交界痣部分。,口腔黏膜内的痣甚少见,而以黑色素斑为多。如果发生黑色素痣,则以交界痣及复合痣为多见。,75,临床表现75,治疗,面部较大的痣无恶变证据者,可考虑分期部分切除,容貌、功能保存均较好,但不适用于有恶变倾向者。也可采用全部切除,邻近皮瓣转移或游离皮肤移植。如怀疑有恶变的痣,应采用外科手术一次全部切除活检;手术应在痣的边界以外,正常皮肤上作切口。比较小的痣切除后,可以潜行剥离皮肤创缘后直接拉拢缝合。,76,治疗面部较大的痣无恶变证据者,可考虑分期部分切除,容貌、,二、牙 龈 瘤,牙龈瘤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大多认为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反应性增生物,因其无肿瘤特有的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牙龈瘤有肿瘤的外形及生物学行为,如切除后易复发等。此外,牙龈瘤与内分泌有关,如妇女怀孕期间容易发生牙龈瘤,分娩后则缩小或停止生长。,根据病理组织结构不同,牙龈瘤通常可分为肉芽肿型、纤维型及血管型三类。,77,二、牙 龈 瘤牙龈瘤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临床表现,牙龈瘤女性较多,以青年及中年人为常见。发生于牙龈乳头部。位于唇、颊侧者较舌、腭侧者多。最常见的部位是前磨牙区。,78,临床表现 牙龈瘤女性较多,以青年及中年人为常见。发生于,临床表现,肿块较局限,呈圆球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一,直径由几毫米至数厘米。肿块有的有蒂如息肉状;有的无蒂,基底宽广。一般生长较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能迅速增大,较大的肿块可以遮盖一部分牙及牙槽突,表面可见牙压痕,易被咬伤而发生溃疡、伴发感染。随着肿块的增长,可以破坏牙槽骨壁;,x,线摄片可见骨质吸收牙周膜增宽的阴影。牙可能松动、移位。,79,临床表现肿块较局限,呈圆球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治疗,可在局麻下手术切除。,80,治疗 可在局麻下手术切除。80,三、纤维瘤,临床表现,纤维瘤一般生长缓慢。发生在面部皮下的纤维瘤为无痛肿块、质地较硬、大小不等、表面光滑、边缘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一般皆可移动。发生在口腔的纤维瘤均较小呈圆球形或结节状,可能有蒂或无蒂,肿瘤边界清楚,表面覆盖有正常黏膜,切面呈灰白色。,81,三、纤维瘤临床表现 纤维瘤一般生长缓慢。发生在面部皮下,临床表现,口腔内纤维瘤多发生于牙槽突、颊、腭等部位。发生于牙槽突的纤维瘤可能使牙松动移位。若受到咀嚼及牙的损伤,则表面破溃、糜烂、继发感染,此时可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碍。,82,临床表现口腔内纤维瘤多发生于牙槽突、颊、腭等部位。发生于,四、牙源性肿瘤,(,一,),牙瘤,牙瘤生长于颌骨内,它是由一个或多数牙胚组织异常发育增生而形成。其中可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牙胚组织,直至成形的牙;数目不等,可能有数个至数十个;形状不规则,可能近似正常牙,也町以没有牙的形状,只是一团紊乱的硬组织混合而成,在其周围被以纤维膜。显微镜下有排列不规则的釉质、牙本质及牙骨质。,83,四、牙源性肿瘤(一)牙瘤 83,牙瘤多见于青年人。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往往因牙瘤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或牙瘤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或固肿瘤穿破黏骨膜,发生继发感染时,才被发现。牙瘤病员常有缺牙现象。,x,线摄片可见骨质膨胀,有很多大小形状不同、类似发育不全牙的影像,或透射度似牙组织的一团影像。在影像与正常骨组织之间有一条清晰阴影,为牙瘤的被膜。牙瘤与囊肿同时存在者,称为囊性牙瘤。,84,牙瘤多见于青年人。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往往因牙瘤所在部,治疗,手术摘除。,85,治疗手术摘除。85,(,二,),牙骨质瘤,牙骨质瘤来源于牙胚的牙囊或牙周膜,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与内分泌和局部炎症刺激有关。肿瘤由成片状的牙骨质或呈圆形的牙骨质小体所组成,具有明显不规则的、强嗜碱性的生长线。牙骨质细胞较少或尤。,86,(二)牙骨质瘤86,牙骨质瘤,多见于青年人,女性较多。肿瘤常紧贴于牙根部可以单发或多发,硬度与骨质相似。牙髓活力测验阳性,此点町与根尖周囊肿和根尖肉芽肿相鉴别。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肿瘤增大时,可发生牙槽突膨胀,或在发生神经症状、继发感染、拔爿:时始被发现。,x,线摄片显示根尖周围有不透光阴影。,87,牙骨质瘤,多见于青年人,女性较多。肿瘤常紧贴于牙根部可以单,四、牙源性肿瘤,(,二,),牙骨质瘤,临床上偶见有家族史,(,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牙骨质瘤,且多呈对称性生长,称为家族性多发性牙骨质瘤。由于可长得很大,故亦称为巨大型牙骨质瘤,治疗,手术摘除。如肿瘤较小,又无症状时,可勿需治疗。,88,四、牙源性肿瘤(二)牙骨质瘤88,(,三,),成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多发生于成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下颌骨比上颌骨多。,成釉细胞瘤肉眼所见,肿瘤大小不等,剖面可为实质性或囊性,亦可在同一肿瘤中存在着实质性及囊性两种成分。囊腔内含黄色囊液。可恶变为肉瘤。,长期以来,成釉细胞瘤一直被视为易复发、易恶变,应属“临界瘤”。成釉细胞瘤确具有高度局部侵袭性,89,(三)成釉细胞瘤 89,临床表现,成釉细胞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下颌体及下颌角部为常见。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逐渐发展可使颌骨膨大,造成畸形,左右面部不对称。如肿瘤侵犯牙槽突时,可使牙松动、移位或脱落;肿瘤继续增大时,使颌骨外板变薄,或甚至吸收,这时肿瘤可以侵人软组织内。,90,90,临床表现,由于肿瘤的侵犯,可以影响下颌骨的运动度,甚至可能发生吞咽、咀嚼和呼吸障碍。肿瘤表面常见有被对颌牙造成的压痕,如果咀嚼时发生溃疡,可能造成继发性感染而化脓、溃烂、疼痛。当肿瘤压迫下牙槽神经时,患侧下唇及颊部可能感觉麻木不适。如肿瘤发展很大,骨质破坏较多,还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91,临床表现由于肿瘤的侵犯,可以影响下颌骨的运动度,甚至可,92,92,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临床表现,上颌骨的成釉细胞瘤较少,当其增大时,可能波及鼻腔,发生鼻阻塞。侵入上颌窦波及眼眶、鼻泪管时可使眼球移位、突出及流泪。若向口腔发展时可使合错乱。,93,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93,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特点,可作初步诊断。,成釉细胞瘤大多为实质性,如囊性成分较多时,穿刺检查可抽出褐色液体,可资与颌骨囊肿液多为淡黄色相区别。但临床上比较小的,特别是未突破骨板的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颌骨囊肿有时须依靠病理检查才能确定。有时在牙源性囊肿基础上可出现成釉细胞瘤,即在囊壁上可见实质性的肿瘤突起,称为壁性成釉细胞瘤。在,x,线影像上,有时易与囊性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或骨化性纤维瘤相混淆。,94,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94,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诊断,牙源性腺样瘤曾被称为腺样成釉细胞瘤,认为属成釉细胞瘤的一种,目前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已从成釉细胞瘤中独立分化出来。临床上好发于上颌尖牙区。多见于青少年。,x,线常表现为单房性阴影伴有钙化小点或含牙。,如,x,线表现类似成釉细胞瘤并伴有钙化灶时,还应考虑为其他牙源性肿瘤,如化牙骨质纤维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钙化囊肿等。但最后诊断仍需依靠病理检查。,95,四、牙源性肿瘤(三)成釉细胞瘤95,96,96,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观点是:因成釉细胞瘤有局部浸润周围骨质的特点,故手术治疗时不应施行刮除术,须将肿瘤周围的骨质至少在,o,5,处切除。否则,治疗不彻底将导致复发;而多次复发后又可能变为恶性。然而,多年的经验证明,恶性成釉细胞瘤及成釉细胞瘤恶变均甚少,因而近年亦有入主张对成釉细胞瘤行刮除术。此法虽有保存功能及容貌的优点,但复发率高,亦应慎用。,97,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观点是:因成釉细胞瘤有局部,治疗,对较小的肿瘤可行下颅骨方块切除,以保存下颅骨的连续性;对较大的肿瘤应将病变的颌骨整块切除,以保证手术后不再复发。下颌骨部分切除后,可采用立即植骨,如口腔有继发感染或软组织不够时,可选用血管吻合、血循重建的组织移植术,或用克氏钢针以及其他生物材料如钛板固定残端,以保持缺隙,后期再行植骨手术。,98,治疗对较小的肿瘤可行下颅骨方块切除,以保存下颅骨的连续性,治疗,如手术前不能与倾骨囊肿或其他牙源性肿瘤鉴别,可于手术时作冷冻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有恶性变时,应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处理。,99,治疗如手术前不能与倾骨囊肿或其他牙源性肿瘤鉴别,可于手术,(,四,),牙源性黏液瘤,黏液瘤可发生于软组织和颌骨。黏液瘤无包膜,切面呈胶冻状。,100,(四)牙源性黏液瘤100,临床表现,牙源性黏液瘤多发生于颌骨,软组织极为少见。磨牙及前磨牙区为好发部位,下颌较上颌多见。常发生于青年。黏液瘤一般生长缓慢,呈局部浸润性生长。早期无明显症状,直到肿瘤逐渐增大,颌骨呈现畸形时,始被注意。常伴有未萌出或缺失的牙。,101,临床表现牙源性黏液瘤多发生于颌骨,软组织极为少见。磨牙及,诊断,x,线摄片显示骨质膨胀,骨质破坏呈蜂房状透光阴影,房隔较细由于呈局部浸润性生长,边缘常不整齐。黏液瘤有时不易与成釉细胞瘤、颅骨中心性巨细胞瘤等相鉴别,最终须借助于病理检查。,治疗,黏液瘤主要采取完整手术切除。,102,诊断 x线摄片显示骨质膨胀,骨质破坏呈蜂房状透光阴影,房,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脉骨瘤亦称管型瘤,或分别称血管瘤,淋巴管瘤;但有的脉管病变井非真性肿瘤故只能称脉管畸形。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103,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脉骨瘤亦称管型瘤,或分别称血管瘤,淋巴管,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一,),分类及命名,200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颅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全国性口腔须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重新明确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概念、分类和命名,井一致推荐应用和,Suen,的分类命名:,1.,血管瘤,2.,脉管畸形,:,(,1,)微静脉畸形,;,(,2,)静脉畸形,;(3),动静脉畸形,;(4),分为微囊型与大囊型两类,;(5),混合畸形:含静脉,淋巴管畸形和静脉,微静脉畸形两型。,104,五、脉管瘤与脉管畸形(一)分类及命名 104,右面部巨大动脉畸形,蔓状血管瘤,105,右面部巨大动脉畸形 105,毛细血管型脉管畸形,葡萄酒斑痣,(,左面部,),静脉型脉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舌及左颊部,),106,毛细血管型脉管畸形静脉型脉管畸形106,(,二,),血管瘤,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深部及颅骨内的血管瘤目前认为应属血管畸形,。,107,(二)血管瘤 107,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自发性消退。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及消退完成期三期。增生期最初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四周围以晕状白色区域;迅即变为红斑并高出皮肤,高低不平似杨,(,草,),莓状。随婴儿第一生长发育期,约在,4,周以后快速生长,此时常是家长最迫切求治的时期。如生长在面部,不但可招致畸形,还可影响运动功能,诸如闭眼、张口运动等;有的病例还可在瘤体并发继发感染。,108,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自发性消退。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快速增生还可伴发于婴儿的第二生长发育期,即,4-5,个月时。一般在,1,年以后即进入静止消退期。消退是缓慢的,病捐由鲜红变为暗紫、棕色,皮肤可呈花斑状据统计,约,50,-60,的患者在,5,年内完全消退;,75,在,7,年内消退完毕;约,10,-30,的患者可持续消退至,10,岁左右,但可为不完全消退。因此所谓消退完成期一般在,10-12,岁。大面积的血管瘤完全消退后可以后遗局部色素沉着,浅瘢痕,皮肤萎缩下垂等体征。,109,快速增生还可伴发于婴儿的第二生长发育期,即4-5个月时。一般,(,三,),脉管畸形,1.,静脉畸形,老分类称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血窦的大小、形状不一,如海绵结构。窦腔内血液凝固而成血栓,并可钙化为静脉石。,i,静脉畸形好发于颊、颈、眼险、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探浅不一,如果位置较深,则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表浅病损则呈现蓝色或紫色。边界不太清楚,扪之柔软,可以被压缩,有时可扪到静脉石。当头低位时,病损区则充血膨大;恢复正常位置后,肿胀亦随之缩小,恢复原状,此称为体位移动试验阳性。,110,(三)脉管畸形 110,静脉畸形多在出生时未能被发现,也有的在幼儿期甚至成年出现症状后,始引起患者的注意静脉畸形病损体积不大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续发展、长大时,可引起颜面、唇、舌等畸形及功能障碍。若发生继发感染,可引起疼痛、肿胀、表面皮肤或黏膜溃疡,并有出血的危险。,111,静脉畸形多在出生时未能被发现,也有的在幼儿期甚至成年出现症状,2.,微静脉畸形,即常见的葡萄酒色斑。多发于颜面部皮肤,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分布。口腔黏膜较少。呈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楚。其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从小的斑点到数厘米,大的可以扩展到一侧面部或越过中线到对侧。以手指压迫病损,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又充满病损区,恢复原有大小和色泽。,112,2.微静脉畸形 112,所谓中线型微静脉畸形主要是病损位于中线部位,项部最常见,其次可发生在额间、眉间,以及上唇人中等部位。与葡萄酒色斑不同的是,它可以自行消退。,113,所谓中线型微静脉畸形主要是病损位于中线部位,项部最常见,其次,3.,动静脉畸形,老分类中称蔓状血管瘤或葡萄状血管瘤。是一种纡回弯曲、极不规则而有搏动性的血管畸形。主要是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故亦有人称为先天性动静脉畸形。,114,3.动静脉畸形 114,动静脉畸形多见于成年人,幼儿少见。常发生于颞浅动脉所在的颞部或头皮下组织内。病损高起呈念珠状,表面温度较正常皮肤为高。病员可能自己感觉到搏动;扪诊有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则病损区的搏动和杂音消失。肿瘤可侵蚀基底的骨质,也可突入皮肤,使其变薄,甚至坏死出血。,动静脉畸形可与其他脉管畸形同时并存。,115,动静脉畸形多见于成年人,幼儿少见。常发生于颞浅动脉所在的颞部,4.,淋巴管畸形,是淋巴管发育异常所形成,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舌、唇、颊及颈部。,按其临床特征及组织结构可分为微囊型与大囊型两类。,116,4.淋巴管畸形 116,(1),微囊型:,包括老分类中所称为毛细管型及海绵型淋巴管瘤。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淋巴管扩张而成。淋巴管极度扩张弯曲,构成多房性囊腔,则颇似海绵状。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在皮肤或黏膜上呈现孤立的或多发性散在的小圆形囊性结节状或点状病损,无色、柔软,一般无压缩性,病损边界不清楚。口腔黏膜的淋巴管畸形有时与微静脉畸形同时存在,出现黄、红色小疱状突起,以前称为淋巴血管瘤。,117,(1)微囊型:包括老分类中所称为毛细管型及海绵型淋巴管瘤。由,(2),大囊型,:,分类中称为囊肿型或囊性水瘤。主要发生于颈部锁骨上区,亦可发生于下颌下区及上颈部。一般为多房性囊腔,彼此间隔,内有透明、淡黄色水样液体。病损大小不一,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呈充盈状态,扪诊柔软,有波动感。与深层血管瘤不同的是体位移动试验阴性,但有时透光试验为阳性。,118,(2)大囊型:分类中称为囊肿型或囊性水瘤。主要发生于颈部锁骨,5.,混合型脉管畸形,存在一种类型以上的脉管畸形时都可称为混合型脉管畸形。如前述的微静脉畸形与淋巴微囊型畸形并存;动静脉畸形伴发局限性微静脉畸形;自然,静脉畸形也可与淋巴管大囊型畸形同时存在。,119,5.混合型脉管畸形 119,(四)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诊断,(五)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治疗,120,(四)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诊断120,六、神经源性肿瘤,来源于神经组织的良性肿瘤中以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最为常见,121,六、神经源性肿瘤来源于神经组织的良性肿瘤中以神经鞘瘤与神经纤,(,一,),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鞘膜。多见于中年人。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脑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干;其次是周围神经,以头部、面部、舌部最为常见;交感神经发生者较为少见。,122,(一)神经鞘瘤 122,临床表现,神经鞘瘤生长缓慢,包膜完整,属良性瘤,但也有恶性者。肿瘤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体积较小,但亦可长大而呈分叶状。质地坚韧。来自感觉神经者常有压痛,亦可有放射痛。肿瘤可沿神经轴侧向左右移动,但不能沿神经长轴活动。肿瘤愈大愈容易黏液性变,发生黏液性变后质软如囊肿。发生内出血后穿刺时可抽出血样液体,但不凝结是其特点。,123,临床表现神经鞘瘤生长缓慢,包膜完整,属良性瘤,但也有恶性,临床表现,来自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的神经鞘瘤以颈动脉三角区为最多见;有时亦可向咽侧突出。肿瘤可将颈动脉向外侧推移,触诊可有搏动,临床须与颈动脉体瘤,(),相鉴别。鉴别方法有超声检查、颈动脉造影,(,特别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获较佳的影像,),以及,MRI,检查等可区别。,124,临床表现来自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的神经鞘瘤以颈动脉三角区为,诊断,来自面神经的神经鞘瘤可表现为腮腺肿块,易被诊断为多形性腺瘤。手术时如发现肿块与神经不能分离时,应警惕有面神经鞘瘤的可能,切勿轻易予以切断。摘除;若肿瘤位于重要神经时,则不可贸然为切除肿瘤而将神经干切断,致影响功能。,治疗,手术时将肿瘤上神经干外膜沿纵轴切开,小心地剥开神经纤维,然后将肿瘤摘除。由于手术的损伤,来自迷走神经的神经鞘瘤手术后可能发生声嘶,呛咳;来自交感神经鞘瘤可能会出现,Horner,综合征。如神经未切断,有可能在以后恢复。,125,诊断来自面神经的神经鞘瘤可表现为腮腺肿块,易被诊断为多形,(,二)神经纤维瘤,由神经鞘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的良性肿瘤。分单发与多发性两种,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又称为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可发生于周围神经的任何部位,口腔颌面部神经纤维瘤常来自第,5,或,7,对脑神经,位于面、颊、眼、颈、舌、腭等处。,126,(二)神经纤维瘤126,临床表现,神经纤维瘤多见于青年人,生长缓慢。口腔内较少见。颜面部神经纤维瘤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呈大小不一的棕色斑,或呈灰黑色小点状或片状病损。扪诊时,皮肤内有多发性瘤结节,质较硬。多发性瘤结节可沿皮下神经分布,呈念珠状,也可呈丛状;如来自感觉神经,可有明显触痛。沿着神经分布的区域内,有时有结缔组织呈异样增生,皮肤松弛或折叠下垂,遮盖眼部,发生功能障碍,面部畸形。,127,临床表现神经纤维瘤多见于青年人,生长缓慢。口腔内较少见。,诊断,肿瘤质地柔软,虽瘤内血运丰富,但一般不能压缩。邻近的骨受侵犯时,可引起畸形。头面部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还可伴先天性颅颌面骨缺损与畸形。但从神经纤维瘤的诊断来说,只要皮肤上有咖啡色或棕色斑块大于,1,5cm,,有,56,个以上时即可确定为神经纤维瘤病。,治疗,手术切除。对小而局限性的神经纤维瘤可以一次完全切除;但对巨大肿瘤只能作部分切除,以纠正畸形及改善功能障碍,。,128,诊断肿瘤质地柔软,虽瘤内血运丰富,但一般不能压缩。邻近的,七、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在我国较为多见。,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主要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生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结以外的病变表现为肉芽肿,也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患部皮肤的表皮层及皮下组织亦见嗜酸性粒细胞。骨髓也可见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腮腺受累时,腺体内亦见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129,七、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表现,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常发生于,2040,岁的成年人,绝大多数为男性病员。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有时为多发。好发部位为腮腺区、眶部、颧颊部、下和下、颏下、上臂等区,偶可自行消退,但又复发;并有时大时小症状。肿块无疼痛及压痛,周界不清楚,质软,但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初期为软橡皮样,日久逐渐硬韧,当肿块缓解时再度变软。肿块区皮肤瘙痒,一般轻微,可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加重;并可见皮肤粗厚及色素沉着。,130,临床表现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常发生于204,肿块大多可以推动,有区域性及广泛性表浅淋巴结肿大,呈分散性,中度硬韧,无压痛,亦不化脓。本病侵犯骨质者罕见,因此与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有所不同,后者应属于朗格汉斯细胞病之,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