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242505047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化学家,蔡馏生,蔡馏生教授生于1902年福建省泉州市人。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蔡馏生教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为中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奉献。抗日战争期间,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不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9年4月,看到祖国即将解放,立即中断在美国的学术工作,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2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到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人民大学筹建化学系,蔡镏生教授长期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在工作中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化学系的创办、开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奉献。,蔡镏生教授专长化学动力学。五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将近代物理新技术应用于物理化学,取得丰硕成果,促进了我国实验物理化学的开展。他还长期致力于与能源开发有关的催化动力学、光化学的研究,直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指导中青年教师、科技人员开展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研究工作。,蔡镏生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化学通报?等学术刊物编委。他学风严谨,为人正直,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蔡伦(约公元63一121),蔡伦,字敬仲,湖南来阳县人。东汉明帝刘庄年公元58一75未,开始在宫掖做事。到汉和帝刘肇即位时,他做了皇帝的侍从宫官,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参与军政机密大事。,蔡伦很有才学,敦厚慎重,曾屡次直谏皇帝,指出其过失。后加位尚方令,在汉和帝年间即公元97年,掌管皇宫用的刀、剑等器械,这些器械无不精密、巩固,为后世所效仿。,古时的书是相互间用绳子连接的可记载文字的竹片,纸那么采用细薄的丝织品,纸贵书重,很不方便。蔡伦便动脑筋想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制造纸张。公元105年,蔡伦将自造的纸呈给和帝,皇帝很重视。从此,世人部使用这种纸,称之为蔡侯纸。,安帝年间公元114年,和帝的皇后邓太后因蔡伦久侍宫中,封他为龙亭侯。以后,蔡伦在长乐宫中专管皇帝的车马事。公元118年,皇帝见经传文章多不正规,就命刘珍和良史校订经文经书中的谬误,指定蔡伦监管他们的工作。蔡伦受窦后汉章帝刘旭后的微辞授意,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太后死后,安帝亲自处理政务,命令蔡伦自己到廷尉处接受处分。蔡伦蒙受耻辱,遂洗净身体整戴衣冠,自杀而死。,蔡伦的这段生平摘自被后人视为正史的?后汉书?,?后汉书?上的记载成了后人了解研究蔡伦的主要依据,然而?后汉书?是在蔡伦死后由南朝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相距300多年了,记载是否准确,后人有些疑心,通过进一步研究,了解到范哗等编写的?后汉书?其大局部原始史料来自刘珍主编的?东观汉记?其中蔡伦传是蔡伦死后30年,东汉桓帝命史官曹寿、延笃为蔡伦立传,收于?东汉观记?。看来这段记载还是可信的。问题是?东仅观记?历经许多朝代,局部内容散失或有残缺,各种辑本内容不完全一样。有的辑本中的?蔡伦传?,对蔡伦造纸一说没有象范哗那么肯定。这就引起后人的种种猜疑。,最早在唐朝,张怀难在?书断?中说: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北宋的?负宣野录?中也说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北宋的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汉初,已有幡纸代简,成帝时有书诏,至后汉元兴,中常侍蔡伦以敝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如蒙括以前已有笔之谓也。南宋的史绳祖在?学斋拈笔?中也说: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括,.但蔡、蒙所造,精于前世那么有之,谓纸笔始于此二人,那么不可也。由此可见唐宋以来,确有一些人认为:纸并非始于蔡伦。这一观点到了当代,争论更为剧烈。原因是一些出土的新发现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新的论证。,本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十屡次古纸出上。其中有1933年在新疆发现的罗布淖尔纸1957年在西安灞桥古墓中出土的灞桥纸,1973年在甘肃发现的居延金关纸,1978年在陕西发现的扶凤纸,1979年敦煌出土的马圈湾纸。这些出上的纸被一些人认为是西汉麻纸,即在蔡伦以前就有的纸。主要是根据这些材料,一些人认为蔡伦是造纸术的改造者,而不是创造者。另外一些人不同意这一观点,坚持认为蔡伦是造纸术的创造者。其理由如下:,上述古籍中有关纸非始于蔡沦的叙说是因为对纸的定义认识模糊,不加区分地把前汉与后汉两个不同朝代、把丝织纸与植物纤维纸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纸混为一谈所造成的.上述出土的所谓西汉昧纸,因为断代不明确,证据缺乏,迄今仍无片纸只字证明它们是西汉麻纸。其次历史文献上也没有任何有关西汉麻纸的记载。,双方争论最集中的是围绕着灞桥纸展开的,双方都运用了现代的科技手段对漏桥纸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前者认为灞桥纸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后者认为灞桥纸不是纸,而是一些废旧麻絮、绳头等散乱纤维的堆积物、不适于书写,更谈不上代替帛。,这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展开争鸣是正常的,通过学术上的争论,通过考古的新发现,历史上这一悬案终究会清楚的。无论争论的双方情感是多么冲动,言语是多么剧烈,但是他们都成认蔡伦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造纸技术的创造或开展上的卓越奉献是不容抹杀的。,不管说蔡伦是造纸术的创造者,还是说他是造纸术的改进者,造纸都是我国的伟大创造,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奉献,这一历史定论是无可非议的。由于蔡伦的努力,人们掌握了用树皮、麻头、破麻布、旧鱼网等廉价的原料,生产出适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并使这种生产技术推广流传。至迟在公元285年传到了朝鲜,后又传到了日本。大约在唐朝,我国的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至欧洲,在造纸木的外传中,世界人民部成认这是中国的伟大创造,他们也都知道中国有一个蔡伦在其中作出了卓越的奉献。,陈裕光,陈裕光原籍浙江,1893年生于南京,191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次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有机化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19221924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理化学教授、系主任,并曾代理校长职务。1925年到南京任金陵大学化学系教授,1927年起任金陵大学校长,一直到1950年,为金陵大学的建设和开展,作出了奉献。,陈裕光先生对学会工作十分热心,1932年中国化学会在南京成立时,他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并连任四届,直到1936年。他为中国化学会的创立和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1982年九月,中国化学会在南京举行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陈裕光先生在大会上用中、英文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受到了中外学者的热烈欢送和赞赏。1985年,化学通讯复刊时,他在医院的病房中为这个刊物的复刊书写了贺词,祝愿复刊后的化学通讯,能为四化建设和人类化学知识的丰富,作出更好更大的奉献。,陈裕光先生毕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统一和开展。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不同意迁校台湾。后来他曾发起组织金陵大学校友会,沟通国内外特别是海峡两岸校友的联系。1982年,他以九十高龄只身访问美国,向校友们介绍国内情况。近年来,他接待了许多国外和台湾的校友,为祖国的振兴和统一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戴安邦(1901-1999),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2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28年赴美留学,193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到母校任教,1933年被聘为金陵大学教授。使中国化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历任金陵大学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配为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常务历史、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化学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25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主席,中国民盟中央委员。1981年中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戴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爱国科学家,是我国配位化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毕生致力于教育和科学事业。他的“全面化学教育思想在国内外影响深远。批样了我国几代化学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配位化学挤身于国际学术前沿做出了卓越奉献。,戴先生是?化学通报?前身为?化学?的创始人并任总编辑达17年,之后一致就任编委和参谋,并捐资设立“?化学通报?优秀论文奖和优秀编审奖,为?化学通报?的创立和开展做出了重大奉献。,冯新德,冯新德先生1915年10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同里镇。1937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理学土,1946年公费留学入美国诺脱丹大学化学系,1948年获得博土学位,导师为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CC普赖斯(Price)教授。,冯先生赴美前,在云南大学、浙江大学等任教。1948年学成归来,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至北京大学任化学系教授至今。早在1949年,在清华大学率先讲授高分子化学聚合反响课,1956年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任主任至1986年。此外,应聘兼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956-1966年)和感光化学研究所(1977至今)研究员;曾中选中国化学会第2O至22届理事,兼高分子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遴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土;1983年受聘为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参谋。他还是日本京都大学(1984年)和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1988至今)客座教授。,冯先生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工作,他是我国高分子学术刊物创办人之一,历任本刊和?中国高分子科学?英文版主编、以及本刊前身?高分子通讯?中英文版的副主编。他还积极发起和联系国内外的高分子专家组织了屡次全国和国际高分子学术会议,促进了国内高分子科学研究迅速开展和国际交流,其中 1991年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之托,在中国杭州主持召开“烯烃与乙烯类聚合物及功能化反响、机理与工业应用国际讨论会,为此主编出版德国大分子化学所属大分子讨论会专刊(MacromolecularSymposia)第63卷(1992年)。,冯先生在其近六十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中,为我国高分子科学事业和培养造就一批高级人才做出了重大奉献,发表论文200余和荣获多项奖励,被誉为我国高分子化学的先驱和奠基者之一。,傅鹰,傅鹰教授祖籍福州,生于1902年1月19日。191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1922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Michigan大学研究院,获科学博土学位。1929年回国,先后执教于协和医学院、东北大学、青岛大学、重庆大学和厦门大学。1945年再度赴美,继续在Michigan大学研究院工作。傅鹰教授在美国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击英舰挑衅的消息,感到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1950年欣然偕夫人有机化学家张锦教授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任教。1954年到北京大学化学系主持建立胶体化学教研室,任主任。1955年被推举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2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79年病逝北京。,傅鹰教授热爱教学工作,他的讲课深入浅出,富于启发性。凡听过他讲课的同志,无不为他渊博的知识、严密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所吸引。他善于掌握和活泼课堂的气氛,并常穿插一些科学典故,使讲授内容在不知不觉中给听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课堂上的一言一例都是事先经过深思熟虑的。,傅鹰教授曾编写过物理化学、胶体科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无机化学等多种教材。这些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文笔流畅,深受读者喜爱。可惜正式出版的只有?化学热力学导论?和?大学普通化学?。,傅鹰教授是中国少数有突出奉献的胶体和外表科学家之一。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傅鹰教授曾长期在美国Michigan大学胶体化学实验室进行外表化学特别是吸附的研究,并曾取得许多重要的结果。例如,发现同系物的吸附规律有时呈现出与Traube规那么完全相反的现象;最早设计了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外表的方法(比BET法早八年);开展了测定多孔固体比外表的气体吸附热力学方法;开展了一系列液相吸附热力学的研究;发现并确证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也存在多分子层的情形等等。这些都是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并经常被有关专著、教科书和科学文献所引用。傅鹰教授在科研中勇于开拓,经常指导并鼓励学生去研究新课题。他十分关心胶体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曾屡次亲临大庆油田、北京油漆厂指导工作。,傅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是新中国胶体化学开展的主要奠基人。同时,他又是位坚决的爱国者,是我们党的诤友。傅鹰教授刚正不阿的为人,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热心从事化学教育事业的形象,将永远留在化学界后代的心中。,高济宇,1981年3月,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各学部的委员名单。在化学部的67名学部委员中,就有9名是他的学生。,高济宇教授是河南舞阳人,1902年5月出生,1923年去美留学。当时的中国,虽然号称民国,实际上军阀割据、政治腐败,帝国主义插手瓜分势力范围、内战频发、民不聊生,科学落后、教育落后。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没有发言权;像一块大肥肉任人宰割。有志之士,纷纷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31年获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即投入教育事业,在前中央大学执教,直到解放。院系调整后,在南京大学任教至今。屈指算来,已有五十一年了。高济字教授,在这半个世纪以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成就和奉献,是值得回忆的。,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高先生所从事的专业是有机合成和有机反响,更是离不开实验。可是,在旧中国,国民党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只当成点缀,根本不重视。在高等学校里要开展化学实验,平时已非易事;在抗战期间的重庆就更加困难了。张罗教学科研经费要煞费苦心,有经费还买不到器材,化学试剂也只有少数品种,化学纯的试剂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在这样的条件下,高先生千方百计地筹备了制药部,挑选了能干的教职员去主持工作。生产化学纯的试剂,不但使化学系的教学科研实验赖以开展起来;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还供给了一些兄弟单位。当时的学生,现在大都在60岁左右,分布国内外各地区各部门,在今年南京大学举行80周年校庆活动相聚时,他们谈起当年高老师为了坚持教学质量苦心经营创造条件的情景,依然印象深刻,令人难忘。,他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业;更关心他们的成长。针对学生特点,给以诱导,使他们能在特定。领域里开展成材。他不但关心在校学生,还经常关心毕业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工作谋出路使能发挥所长。许多校友有今日事业上之成,是同高先生的辛勤培养和关心是分不开的。高先生对教学认真负责;几十年如一日。有些课程他已经讲过许多遍,但是每次讲课,仍然要认真备课;有所增益,有所改进。后来的青年教师上课,他也是谆谆嘱咐,一堂课要有一堂课的目的和要求,要使它到达最大的效益。高先生极为重视根底课,他的研究生,如果某门课成绩一般。他就要求他重读。研究生不扎扎实实做两年以上的论文实验,他是决不会让他毕业的。,“文革期间,教研室挑选了几个毕业生留校,在同班学员中,他们已经是佼佼者了,可是,高先生仍旧坚持要求教研室主任胡宏纹教授亲自对他们重新加以严格训练,为他们设计了?中级有机化学实验?,要他们认真的一个个做完。高先生说,根底不打好,十年二十年后,当他们成为中年人,用什么教育别人,用什么攀登顶峰。高先生在后来从事学校行政工作期间仍关心教师的成长,不时来到教研室检查他们的工作,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教育他们。高先生有一句话在教师中影响很大,他说:“作为教师,就像一把梯子,要让学生们从我们这把梯子上去攀登顶峰。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胸怀呀!,高先生不仅在教学上做出了奉献,而且在科研中也做出了不少成果。他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从1929年发表第一篇论文起,50多年来,不管是实验条件如何艰苦,行政职务如何繁忙,只要有可能,他总是竭力使科研不中断。他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说:做科研要注意发现问题;要想问题。不仅仅是在实验室里想到它,走路、吃饭时都想到它。,他从30年代初期开始,就在有机合成及有机反响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是对“二酮的研究。他合成了1,6二酮和1,7二酮,并研究其成环机理。他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他用实验证实某些权威某些结论的错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1932年他合成的1,2-二苯甲酰环丁烷的在理论上应有的两个可能异构体,证明了前人结论的错误;1940年又用分子银处理2,5-二溴-1,6二苯己二酮-1,6,又否认了曾是他自己导师在1934年的成环的假定,并提出了酮环醇互变异构。,但是他从来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只说明事实,但是不点人家的名。他对1,6-二酮及1,7-二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有机化学反响、立体化学、反响机理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高先生还曾领导过两个国防科研小组,搞了十多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成果不能发表,不了解情况的同行,还认为高先生当时已经不再进行科研工作了。高先生认为,科学不是为个人的,不是求名求利的敲门砖,当年自己学科学就是为国为民,只要对社会主义祖国有利,他就做,充当无名英雄,他至今不悔。,高先生除教学、科研工作外,还对学术团体做出过重要奉献,他留美回国后深感化学家必需联合起来,共同推进我国的化学科学的开展,所以他十分热心于中国化学会的工作,特别是他担任中国化学会副总干事1941-1943)、总干事(1944-1948)和?化学通讯?总编辑(1942-1949)期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艰苦的岁月中,他与中国化学会的其他负责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干方百计维持学会工作、开展学会活动,在筹备年会、出版刊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会务工作。并经常利用年会和?化学通讯?向广阔会员作总干事报告。解放前夕,他将中国化学会成立十七年来的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总会迁到北京,他把学会档案材料整理后送到北京,作了移交。此后,还一直关心学会的工作,多年任中国化学会的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等职。,高小霞1919-1998,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高小霞先生是浙江萧山人,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曾在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1949一1951年在美国纽约大学研究院学习获硕士学位,1951年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小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从50年代初就致力于电分析化学研究,40多年来在极谱催化波领域取得了系统、创造性的杰出成果。高小霞先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半个世纪,是我国杰出的化学教育家。高小霞先生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和?化学通报?编委。 1998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葛洪(公元284一345),我国的炼丹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战国,就有关于方士和求不死之药的记载。秦始皇曾派遣徐福带着几百个童男童女到蓬莱求仙人赐不死之药。汉武帝招罗众多方士,讲求长生不老之术。炼丹的风气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扶助下盛行起来。魏晋南北朝,方士演变成符水治病的道士,他们把先秦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作始祖。从此道教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主要宗教之一,与儒、佛并行于世。,炼丹的本意是荒唐的,它指望惜金石之精气使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但是在炼丹的实践活动中,局部炼丹家吸取了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丰富经验,同时孜孜不倦地从事采药、制药的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认识了物质变化乃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特别是炼丹人大都兼搞医疗活动,他们把炼丹的药物引入医疗,从而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内容。在这些炼丹家中,葛洪是一个突出的代表。,1.失意的知识分子一炼丹家,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父在三国时代曾是吴国的大官,父亲也做过吴国的大官,投降晋国后,还做过中等官吏。在他13岁那年,父亲病亡,家境也随之恶劣。葛洪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没有书,就到处向别人借书来读,无钱买笔墨,就拿木炭在地上练写字。从16岁读儒家的孝经、论语等书开始,广泛地阅读了许多书,从经书、史书到杂文,凡能借到的书都认真地读了。后来还学习了望气、卜卦之类。葛洪经过长期的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公元303年,多处发生农民起义,反对晋朝的统治,石冰率领的起义军是其中的一支起义队伍。由于是世家子弟,小有才干的葛洪奉了吴兴太守之命,率兵与石冰作战。石冰被打败了,葛洪却没有被论功行赏。忿忿不平的葛洪投戈释甲,离乡去了洛阳。到了洛阳又遇上了八王之乱,到处都在打仗,口家的路也走不通了。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他的一个朋友要到广州去做官,于是他自告奋勇去为朋友打前站。没想到他在广州替朋友安排妥了,朋友却在上任的路卜被杀了。无可奈何的葛洪只好暂时逗留在南方。恰好当时广东南海一位太守鲍玄喜欢搞神仙之术,与葛洪有共同的语言,而入相处十分投机。于是20多岁的葛洪就拜鲍玄为师学道,不久又与鲍玄的女儿结婚。在政界没有找到出路的葛洪,逐渐粑兴趣转向炼丹,在广东的10年中,大局部时间他部在从事炼丹。,公元316年,葛洪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江南故土。这时候晋朝在长江以北的统治已不复存在。司马睿在南京做了东晋的皇帝,他为了笼络怔南豪族,以葛洪曾带兵打败石冰的功绩为藉口,封葛洪为关内侯。此外葛洪曾做过4年的中等京官。此时的葛洪对做官已无兴趣,当他听到交址系现在的越南有丰富的炼丹原料时,就请求到广西的勾漏县做官,好就近来料炼丹,东晋的皇帝乐得做个好人,同意了他的请求。其实他没能去成广西勾漏县,因为当他带着全家到了广州后,朋友们就劝他不要再走,再往西走实在太危险了。于是他就将家人安排在广州,自己到罗浮山去修炼,过着他那神仙丹鼎的炼丹生活。大约死于公元345年,享年61岁。,2.勤奋的学者,众多的著作,据?晋书?中的葛洪传介绍,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人富于班马。这就是说,葛洪的学问很丰富,在江南是无人可比的,他的著作比班固和司马迁的著作还多。?晋书?里列举他的著作有,?抱朴子?内篇116篇,碑诔诗赋100卷,移檄章表30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10卷,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使杂事31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要急方4卷。,一个人有这么多的著作,抄述了310卷书,可以想像他是很勤奋的。由于历史较长,时局动乱,葛洪的许多著作多有失散,这给全面、深入地评价葛洪带来一定困难。经过专家的认真考证,认为至今有书并确信是葛洪所著的书至少有下述四种:?神仙传?、?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里,葛洪根据宣扬炼丹术的需要,记载了92位神仙的事迹。这些所谓的神仙有墨子、魏伯阳等历史上的真人,也有传说中的广成子之类。每个人的传记都十分简单,但内容却十分荒唐无稽,例如把墨子说成地仙,到汉武帝时仍象个50多岁的人。,?抱朴子内篇?共有20卷,其中讲炼丹的主要是金丹、仙药、黄白3卷。金丹这一卷主要讲利用无机物质炼出所谓的长生仙丹。仙药这一卷着重讨论植物性的五艺与延年益寿。黄自卷侧重讲了许多人造黄金和自银。所以,要研究葛洪时期的炼丹术和其中的化学知识敏应该研读这本书。,?抱朴子外篇?大多讲的是儒家应世的道理,纯粹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某些政治理论。后来有人将?抱朴子外篇?与?抱朴子内篇?合并成一部书,总称?抱朴子?。,?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完成的多种医学著作中至今留传于世的唯一一书,他原先著作?金医药方?100卷已失传,因卷帖洽繁,不便携带,乃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局部摘成?肘后备急方?3卷。本书在流传过程中,经梁朝陶弘景增补,改名为?肘后百一方?后来金代杨用道等再行增补一次,更名为?肘后备急方?今天看到的就是这个本子。,在这本书的序文中,葛洪写道: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因此,他决计选录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这种为方便贫苦患者着想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肘后备急方?现存8卷,1一4卷讲内病,包括心腹病、伤寒、时气、中风、水病、发黄等急性病;5一6卷讲外发病,包括痈疽、疮疥、耳目等病;7卷讲的是他犯病,包括虫兽伤、中毒等病;第8卷那么是介绍一些备急丸散和牲畜病。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到达了很高水平。如所述的虏伤,是世界上对天花的最早记录。葛洪对一些传染病还提出了预防方法,现在看来也很科学。总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医药史中的珍贵文献,有人说它是古代的中医诊疗手册一点也不过分。,3.炼丹理论与化学知识,西晋未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八王之乱、蛮族叛乱,战争接连不断,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阶级斗争异常锋利,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生活在这种形势下,葛洪和一些地主阶级一样,从现实的失望中,转而求援于上帝,投身于神仙方士之术。葛洪把老庄之学充分地演化为神仙方士之术,他的思想实质上是内神仙外儒术。他的炼丹理论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的。他认为一切物质都可以变,而在诚心的要求和适当的条件下,人们可以变得仙丹和黄金。根据这一理论,葛洪在收集、研究各种药方,为民治病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炼丹实验。从这些炼丹的实验中,葛洪熟悉了许多无机物质的组成和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响。我们仅从?抱朴子内篇?里,可以发现葛洪已具备有以下的化学知识:,一、他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加热即分解而得到汞。汞与硫磺化合又生成黑色的硫化汞,再在密闭容器中调节温度,便升华为赤红色的结晶硫化汞。采用硫化汞制水银,我国早在公元前之世纪就知道,葛洪是最早详细记录这一反响的人。,二、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大概指含硫酸铜的胆矾,以曾青涂铁即以铁和硫酸铜的溶液起作用,铁取代了硫酸铜里的铜,故外表附有一层红色的铜,因为采用涂敷的方法,所以硫酸铜只在铁外表发生作用。葛洪进而说:外变而内不化。可见对于这一金属置换反响,葛洪是作了仔细观察的。,三、铅性自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这是说铅可以变为铅白,即碱式碳酸铅,铅白又可以变成赤色的铅丹,即四氧化三铅:铅丹那么可以变还为铅白,最后回复为铅。这说明葛洪对铅的化学变化作过系列实验考察。,四、取雌黄、雄黄,侥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雌黄指As2S3,雄黄指As2S2,它们加热后均能升华。葛洪这段话就是对它们升华试验的描述。,五、葛洪大概曾制得外表象黄金、白银的几种合金,可能里面有不同比例的铜、铅、汞、镍等元素。?抱朴子内篇?里黄白那卷对此讲得有声有色,可惜原文过于隐晦,还需作进一步考证研究。,在当时,葛洪能有这样丰富的知识是难能可贵的,他是我国炼丹术开展中承前启后的人物。他那富于煽动性的文笔,替炼丹术作了宣传,他对炼丹方法的具体著述对后来的炼丹家影响很大。,何炳林,1918年生于广东番禺县,1942年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一年后又回到母校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任助教,1947年赴美国留学,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56年,何炳林教授由美国回国,到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先后担任过南开大学高分子教研室主任、化学系系主任、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并兼任过青岛大学校长1985-1986。他是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学科1958年、高分子化学研究所1984年和“吸附别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的创始人。,何炳林教授是一位以治学严谨著称的著名教育家,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分子化学的专业人才,其中包括7名博士后、40多名博士、90多名硕士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他们之中有一些人已成为国内位知名学者。,何炳林教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我国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特别是反响性和功能高分子化学的开展做出了重大的奉献。他回国后立即以科研组主要成员身份参加了农药“除草剂一号的科研工作,这一科研工程曾获国家科委一等奖。他领导开展了关于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获得了二机部的资助与支持。这一研究为当时国防工业提铀提供了急需的别离材料,因此获得了“献身国防科学技术荣誉奖。后来他又创造了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并由此引导一类重要别离材料吸附树脂的诞生,这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开展和相关领域如水处理、制药、化工别离及催化、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中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70年代末期起,他将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拓展到反响性和功能高分子的多个方面,如:高分子试剂,用于有机及聚合物合成的高分子催化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在他的领导下,众多出色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功能高分子化学的开展做出了重大的奉献。,何炳林教授一直重视理论结合实际。1958年他在南开大学创立中国第一个离子交换树脂工厂南开大学化工厂。他的很多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何炳林教授是以为极富才华和创造力的科学家,至今已在国内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80篇,综述论文一百余篇,已申请4项专利,并主编了?离子交换与吸附?一书。何炳林教授一直非常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他创办了?离子交换与吸附?及ChineseJournalofReactive,Polymers?期刊。他是?高分子学报?、?高分子科学?英的副主编,还是国内外多种著名杂志的编委。1980年至今,他共获各种奖励27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创造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日本高分子学会国际奖等。由于他对国家的巨大奉献,他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并中选为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遴选为中科院院士。,侯德榜,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侯德榜启荣,字致本,1890年8月9日诞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坡尾乡一个普通农户家庭。1907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福州英华书院;1910年他毕业于闽皖铁路学校,并到津浦铁路当施工练习生;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学堂;1913年,以10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名震全校,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1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19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1921年,他以?铁盐鞣革?的论文获该校博士学位。,这一年,侯德榜收到一封来自祖国的不寻常的信件,寄信人是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交通受阻时期。中国一向依赖进口的洋碱断了来源,国计民生受到严重影响,范旭东先生决心在塘沽久大精盐公司的根底上创办永利制碱公司并进一步开展中国自己的制碱工业,可是苦于当时国内没有专业人才,于是他发信给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恳请他回国共同振兴祖国的民族工业。就这样侯德榜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阔别8年的祖国。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在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享誉欧、亚、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本钱太高,无法维持生产,为寻找适应内地条件的制碱工艺,永利公司准备向德国购置新的工艺-察安法的专利,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高价勒索外,还提出了种种对中国人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范旭东毅然决定不再与德国人谈判。侯德榜与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剖析了察安法流程,终于确定了具有自己独立特点的新的制碱工艺,1941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1957年,为开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建议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他亲自带队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与技术人员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获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创造人。当时的这种小氮肥厂,对我国农业生产曾做出不可磨灭的奉献。,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奉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就是他为开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奉献。,侯德榜一生勤奋好学,虽工作繁忙却还著书立说,先后发表过10部著作和70多篇论文。?纯碱制造?一书于1933年在纽约列入美国化学会丛书出版。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苏尔维法制碱的秘密,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同时被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威尔逊教授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奉献。?制碱工学?是侯德榜晚年的著作,也是他从事制碱工业40年经验的总结。全书在科学水平上较?纯碱制造?一书有较大提高。该书将侯氏碱法系统地奉献给读者,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奉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当时其国外会员仅12人,亚洲仅中国、日本两国各一名,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1949年5月,正在印度帮助工作的侯德榜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请他回国的消息后,谢绝了印度塔塔公司年薪10万美元的聘请,冲破重重阻挠,历时50天,绕道回到祖国的怀抱,聂荣臻同志亲自到车站迎接。周恩来同志又亲临北京东四十条16号永利办事处看望,并高度赞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几天后,毛泽东主席又接见了侯德榜,详细倾听了他对振兴工业的意见,并提出了恳切的希望。,1949年,他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后又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他还历任中央财政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化工局参谋、化工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化工部副部长等职务。1957年9月,他荣耀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侯德榜积极从事学术活动,他是最早的中国科学社成员之一,并担任过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他还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74年8月26日,这位勤奋一生、功绩卓著的科学家与世长辞,终年84岁。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郭沫假设等领导同志送了花圈,聂荣臻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席了追悼会。历史的风云随着星辰的移转而逝去,而这位科技界名流人物却在人类历史的年轮上留下了璀灿光痕。侯德榜勤奋、创新和爱国的一生,一直在鼓励后人开拓进取,共创祖国的美好未来。,胡日恒,胡日恒先生1920年5月生于浙江宁海县,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俄亥俄州立大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并在该校Johnston实验室从事低温热化学研究,任助理研究员。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从事热力学、热化学研究至今。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物理化学研究室主任等职。曾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与黄子卿教授一道创立了中国化学会溶液化学、化学热力学、热化学及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先后任副组长、组长、参谋;并担任国际热分析联合会(1CTA)理事,物理化学学报副主编、化学学报、化学物理学报编委和国际热化学学报编委等职。,胡日恒先生一生致力于物理化学研究和教育,特别是在化学热力学、热化学、量热学方面造诣深厚。早在美国工作期间就开展了低温量热研究。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热化学实验室,领导研制了一批精密量热仪器,精密度到达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燃烧热量计及标准物质苯甲酸和噻蒽热值的测定被国际同行Cox和Pilcher在“Thermochemistryof,OrganicandOrganometallicCompounds专著中详细引述,作为中国热化学研究水平的标志。这些热化学研究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屡次获科学院科技进步奖。,胡日恒先生十分重视根底学科研究,在我国率先开展了热化学键能、生物化学热力学、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界面和外表化学热力学等多方面热力学、热化学前沿的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与此同时他也十分重视本学科的应用根底研究。先后领导开展了推进剂热化学、核材料的热化学和热物理研究以及石油能源开发中的化学热力学研究。其成果分别获国家级特别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胡日恒先生十分重视人材的培养。1960年受柳大纲所长委托,参与创立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从1961年开始指导研究生。改革开放以后,成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化学热力学和热化学的骨干力量。,胡日恒先生自物理化学学报创刊以来,任学报副主编,为学报的创立及开展做出了重要奉献。胡日恒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待人诚恳,对工作精益求精。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科学事业,为我国物理化学事业开展和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