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E三合一体系培训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2502011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X 页数:197 大小:84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QE三合一体系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SQE三合一体系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SQE三合一体系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ISO9000标准回顾,1,GB/T19001-2000标准是否只适用于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声称符合GB/T19001-2000标准的删减前提是什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哪些?,文件和记录有何不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关系是什么?,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应达到的要求是什么?,2,如何做好管理评审?,组织应确定并提供哪些方面所需的资源?资源包括哪些?,对人力资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衡量?,基础设施可包括哪些?,举例说明什么是“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产品实现的策划”与“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关系是什么?,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哪些?,3,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策划?其输出内容可包括哪些?,什么样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需要进行确认?,产品标识、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唯一性标识的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顾客财产?,为何测量设备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没有顾客投诉是否表明顾客就一定满意?,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4,第二章 ISO14001标准的要求及理解,5,本章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理解GB/T24001-ISO14001每一条款的意图和要求。,掌握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重要环境因素确定的方法。,熟悉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必要的环境管理制度。,掌握“环境管理方案”和“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策划、实施及对其带来影响的控制。,环境污染预防及治理运行的控制。,6,第一节 环境管理体系的背景知识,一、环境管理体系的由来,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影响自然的能力大为增强,进入了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浪费的“文明”时代。,2、全球环境问题,3、我国环境状况,4、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采取的对策和行动,7,1、ISO14000标准的产生,全球应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从七十年代开始的大理环境公约的相继出台,ISO于1991年建立了环境战略咨询组(SAGE),1993年成立TC207技术委员会,并于1993/6/1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各国环境标准的增加推动了ISO14000系列标准的发展。,1996年10月正式颁布了五项标准。,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由来、构成和特点,8,2、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的社会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遵法、守法意识。,调动组织防治环境污染的主动性,制定并实施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措施。,把治理环境污染同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并重,推动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保护不可再生和稀缺资源。,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各国间环境认证的双边和多边互认,有利于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由消耗高、浪费大、效率低、效益差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9,第二节 GB/T24001-1996要求及理解,一、应用范围,1、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向外界展示符合性;,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e)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2、应用: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行条件等因素。,10,二、定义,1 环境(3.2),“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 环境因素(3.3),“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3 环境影响(3.4),“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11,环境、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 (表2-1),12,4 环境方针(3.9),“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5 环境目标(3.7),“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6 环境指标(3.10),“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量化。”,13,7 环境管理体系(3.5),“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8 污染预防(3.13),“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9 持续改进(3.1),“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14,10 相关方(3.11),“用于环境表现(行为)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11 环境表现(行为)(3.8),“用于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其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15,三、条款要求与理解,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是总要求。,建立从组织决定按GB/T24001标准要求是应EMS开始,到EMS建成的全过程。,保持指EMS建成后,按要求运行,实施监督检查和采取纠正措施,并促进其持续改进。,采用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强调体系的持续改进。,16,4.2 环境方针,1)目的:规定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宗旨、方向和行动准则。,2)理解要点:,环境方针的制定与实施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内容必须包括“两个承诺和一个框架。”,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形成文件,向全体员工传达并可为公众所获取(公开性)。,环境方针应定期评审与修订,应做到意义明确,使内外相关方都写于理解。,若组织的上级组织制定有环境方针,则组织的环境方针应与上级组织的环境方针相吻合。,17,案 例,例:某化工厂环境管理方针,1、环境管理是公司优先事项之一,是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本公司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承诺以清洁生产手段为切入点,改进工艺过程,加强综合回收利用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原辅材料利用率和降低资源耗量;,3、坚持在产品开发设计的事前环境评价,以实行污染预防;,4、强调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和激励,提高环境意识和安全责任感;,5、全员参与,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和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6、鼓励相关方采纳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更多地接受上述的原则。,18,4.3 规划(策划)4.3.1 环境因素,1)目的:根据组织的活动、产品及服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全面地识别环境因素,识别重要环境因素为运行控制明确对象和方向。,2)理解要点,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组织应在自身可控制或可影响范围内,确定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因素时要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弃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资源利用、其他当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组织在设定环境目标和指标时,考虑重大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信息应经常更新。,19,3)相关活动:,(1) 界定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EMS控制范围;,识别环境因素,进行初始环境评价;,评价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因素是否包含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表2-1表现了组织的过程、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的因果关系,20,(2)环境因素的分类,水、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其他;,(3)环境因素评价, 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有明确规定;,相关方有要求的;,其他。,21,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产品生命周期,物料衡算,问卷评审,观察面谈,书面文件收集,环境因素登记,22,重要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环境方面: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环境法律法规(包括可能新颁布的),商业方面: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改变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好的或坏的),相关方的利益,组织的公共形象,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固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23,4)审核要点,所编制的程序是否覆盖了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内容是否适用;,环境因素的识别是否具备充分性;,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和确定是否合理;,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是否登记;,该组织的现场和周边是否有特殊环境要求;,识别的环境因素是否包括异常、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时,是否考虑了过去及将来的情况下的环境因素;,识别的环境因素是否包含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24,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1)目的:识别和确定适用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使EMS能保证持续地实现这些相关要求。,2)理解要点:,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与法律和其他要求相关的程序。,程序的作用是确定适用于本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组织要建立获取上述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渠道,包括对变动信息的跟踪。,25,4.3.3 目标和指标,1)目的:明确EMS的控制要求和具体控制对象,明确控制重点。,2)理解要点,组织内各管理层次、各有关部门均应建立并保持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均应形成文件。,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法律和其他要求,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符合组织的规模、经济、技术和经营状况等实际情况,要切实于行。,相关方的关点,环境目标和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符合环境方针,体现环境方针中的承诺;,目标指标应具体,指标应于测量;,考虑了污染预防的手段;,应采用经济上高效单低成本的最佳技术。,26,案 例,环境方针承诺,能源消耗最小化,初评:生产过程存在较在节电潜力,重要环境因素:节省电耗,目标:2004比2001年单位产量减少电耗20%,指标:2002年比2001年减少5%(千瓦时/产量),2003年比2001年减少10%,2004年比2001年减少20%,27,4.3.4 环境管理方案,1)目的:确定为达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对策措施,确保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现。,2)理解要点;,组织应制定一个或多个环境管理方案,保证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方案的内容:,根据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逐步细化具体到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各相关层次与职能的环境管理方案与所所承担的目标,指标组对应。,规定实现目标指标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环境管理方案应随情况变化及时作相应修订。,28,(表2-2)方针、目标指标与方案的关系,29,4.4 实施和运行4.4.1 组织结构和职责,1)目的:明确管理、实施与环境有关活动的责任权限及相互关系,确定环境管理者代表及负责人的任命。,2)理解要点:,必须对每一层次的任务、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任务、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应做到:,对EMS建立、实施、保持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报告EMS运行情况评审、改进的依据,最高管理者应为EMS的实施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30,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1),目的:对与环境影响有关的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从事对环境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工作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能力。,2)理解要点:,组织应明确培训需求;,组织应明确哪些岗位或人员的工作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需要特殊培训;,建立培训程序,通过培训达到标准中ad的效果;,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要有必要的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保证他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31,4.4.3 信息交流,1)目的:确认必要的环境管理信息,建立控制程序。,2)理解要点:,组织应建立对内、对外双向信息交流的程序;,程序的功能是:,能在组织的各层次和职责向交流有关环境因素和EMS的信息。,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成文、答复。,应特别注意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32,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1)目的:建立EMS管理文件,使EMS运行能够满足标准的要求。,2)理解要点:,组织的EMS文件可以是书面或电子形式;,EMS文件应充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相互作用;,应给出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标准并未要求单独编写环境管理手册,也不主张采用繁琐的文件系统。,33,4.4.5 文件控制,1)目的:确定需控制的文件及控制方法。,2)理解要点:,组织应建立程序,对本标准要求的所有文件实施有效控制。,程序应确保ae条要求的实施。,EMS文件要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建立并保持有关制定和修改各类文件的程序。,34,4.4.6 运行控制,1)目的:明确有关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活动,使之在受控的条件下沿着目标和指标运行。,2)理解要点:,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确定与所确认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运行控制的对象是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文件化程序。,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对组织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以促使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组织的要求。,35,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1)目的:识别突发事故如紧急事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影响。,2)理解要点:,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这套程序的作用。,能用以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一旦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由此造成的环境响应。,组织应该知道可能会有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如何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如何处置等。,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对程序以评审或修订,对纠正措施和程序更改予以记录。,可行时,定期检验或演练上述程序和有关规定。,36,4.5 检查和纠正措施4.5.1 监测和测量,理解要点:,组织应建立一套文件化程序以实施:,对可能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视和测量。,保证监视活动按规定进行。,监视的内容,通常包括:,组织的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序和环境管理方案实施的效果。,应标准并妥善维护监测设备,并根据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组织应建立评价程序,定期对遵守法规情况进行评价。,37,4.5.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1)目的:明确职责权限,使不符合出现/发现潜在不符合时,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处置。,2)理解要点:,组织建立并保持一套对不符合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程序。,程序的应规定的内容:, 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和调查,采取措施并予完成,措施应与不符合的原因、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由于采取措施引起的文件更改,应遵照实施并做好更改后的实施记录。,38,4.5.3 记录,1)目的:确定EMS记录控制的要求,使记录具有可延溯性和可见证性。,2)理解要点:,组织应建立一套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该程序应规定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期限、维护、查阅处置以及记录的种类等管理内容。,对记录本身的要求: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可追溯。,39,4.6 管理评审,1)目的:评价EMS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理解要点:,管理评审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评审过程要记录,结果要形成文件。,评审的对象是EMS,目的是确保EMS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信息应包括:,EMS内部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组织对持续改进的承诺,评审应提出需要加以修正的方针、目标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40,一、主要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一)大气污染物,1、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产生,烟尘通常指伴随烯料或其他物质燃烧过程产生的颗粒物。,硫化物,碳氢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卤代化合物,第三节 环境污染及防治,41,2、全球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温室效应: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而引直的地球平衡气温上升的情况,称为温室 效应。例CO,2,、氯氟烃(如氟利昂)等。,臭氧层耗竭:空中飞行四排放的大量NOX和人类大量生产使用的氯氟烃化合物,易与臭氧发生反应而消耗臭氧,使O,3,浓度降低。,42,(二)水污染物,1、水体污染的概念,水体通常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海洋的总称。,水体作为水、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综合自然体。,水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应有的用途。,43,2、主要水污染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有机有毒物质,有机无毒物,44,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钾、硫及其化合物。,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放射性物质,油污染,热污染,病原微生物,45,(三)固体废物,1、主要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市政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46,3、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47,(四)噪声,1、噪声的分类,按振动性质划分:,气体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电磁性噪声,按噪场来源划分,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工地噪声,48,2、噪声的特征及其危害,主要特征:局部性、分散性、暂时性。,危害:干扰人的睡眠与工作,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与情绪,损伤听力,甚至引起疾病。,49,(五)土壤污染,1、土壤污染及来源,水污染型,利用工业和城市污水进行灌溉而造成的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型,大气污染物沉降到地面而形成。例:酸雨,农业污染型,大量使用农用藻膜和施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型,城市垃圾、工业废渣等通过大气扩散、降水等,使周围土壤污染。此外,机构泄漏等产生局部土壤污染。,50,2、土壤污染危害及防治,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和食品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具一定滞后性。,土壤污染防治与其他污染防治密切相关。,(六)其他污染,1、热污染,2、放射性污染,3、电磁辐射污染,51,二、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一)清洁生产,针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实施的综合性预防,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和环境风险的策略。,1、清洁的生产过程,2、清洁的产品,(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2、废水处理技术,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4、噪声控制技术,52,图4-1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层次结构,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环境资源,保护法,污染,防治法,其他法律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政府规章,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全国人代大会通过,人大常委会通过,国务院通过,省、市人大通过,地方政府颁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有关部、委、办、局颁布,第四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53,一、主要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5.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12.25,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11.1通过,1998.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1.20通过,1986.7.1实施,5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3.19 通过,1986.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6.18通过,1985.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6.5通过,1987.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11.8通过,1989.3.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8.29颁布,1996.12.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21颁布,1988.7.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20通过,1985.1.1施行,55,二、国际环境保护法规,我国已签订的主要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氧层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56,三、环境保护行政法规,1996年,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同年8月3日,国务院正式通过并发布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实现“九五”环保目标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57,四、环境管理制度,1,、“三同时”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征收排污费制度,4、限期治理制度,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6、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7、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58,五、主要环境标准概述,1、环境标准的分类,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地表水、海水、土壤环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方法标准(分析、测定、采样、试验、检验、生产、操作等),标准样品标准,基础标准(词汇、术语、图式、标准、原则等),59,2、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噪声控制环境标准,60,执行环境标准的检查程序和要点,查定要求执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用,有无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适用否?,有无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适用否?,是否执行国家综合排放标准?,是否有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是否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组织有其他要求?,61,第三章 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系列标准简介,62,本章目标,理解并掌握,GB/T28001-2001每一条款:意图和要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必要的管理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和“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策划、实施及对其带来影响的控制。,63,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由来,1、技术发展和企业规模扩大,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其负面效应是增加了职业健康安全的风险。,2、职业危害状况令人担忧,3、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4、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知识,64,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199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瞻望: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当代世界,标准化工作的两大主题。,1996年英国颁布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共同制定,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2001年我国颁布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65,三、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1、为组织提高职业安全绩效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OHSMS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组织达到最佳安全状态。,2、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3、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4、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5、对组织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6、树立组织良好的品质和形象。,66,一、术语,共17个术语,分为职业健康安全基本概念术语、管理体系基本术语、管理体系审核术语三类。,(一)职业健康安全基本概念术语,1、安全(3.16),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2、职业健康安全(3.10),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3、事故(3.1),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4、事件(3.6),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第二节 GB/T28001-2001 要求及理解,67,5、风险(3.14),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6、可容许风险(3.17),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7、危险源(3.4),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8、危险源辨识(3.5),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9、风险评价(3.15),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68,(二)有关管理体系的术语,1、持续改进(3.3),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2、相关方(3.7),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组织(3.12),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备。,69,4、绩效(3.13),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5、目标(3.9),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70,二、要素要求与理解,OHSMS18000标准的学习应重点放在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与GB/T24001标准相同之处可提一下,不展开讲解。,71,4.1 总要求,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1)目的:规定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宗旨、,方向和行动准则。,(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目标的体系),2)理解要点:,适合组织的特点(根据性质、规模、定位适当),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包括遵守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为建立目标提供框架(总目标),和组织总方针及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72,案 例,例:某电建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我们注重工程质量和效益,但更注重安全生产。实现“505”目标是我们的追求。,避免电建施工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伤害是我们常存于心的警惕和坚持不懈的行动。,我们承诺:遵守相关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视培训为对职工的最大爱护和企业发展的根本,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和能力;投入充足的资源以控制危险,包括来自承包方的职业安全健康危险;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程序和规章制度;建立员工参予机制,实施有效的协商与交流;制定并不断实现明确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注:“505”:重伤以上的人身伤亡事故为零;重大机械事故为零;重,大火灾事故为零;主要责任在我方的重大交通事故为零;重大,设备事故为零;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5以内。,73,4.3 策划,策划是基础,其任务是根据组织的行业特点和具体情况,充分、全面地识别危险源,并对风险进行评估与分级,确定不可容许的风险,为运行控制明确控制的对象和方向。,“策划”应考虑方针的要求。对策划进行审核,以完善策划。根据绩效测量的反馈修改完善策划,策划结果输出风险控制要求,是实施和运行的基础。,策划包括:,4.3.1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3.2 法规和其他要求,4.3.3 目标,4.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74,4.3.1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1)目的:充分识别危险源并正确评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等级并选择控制手段,是建立 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 出发点。,2)理解要点,本要素既影响到方针的制定,又影响到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以及监视测量等要素的,实施和运行,是建立体系的基础。,基本过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途径。,75,3)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事故是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将危险源分类,有助于识别和充分性。,(一)按能量分类,(二)参考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分类,(三)参照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76,危险源辨识需要获得的信息:,法规和其他要求,方针,事故、事件、不符合和纠正预防措施,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协商和沟通的信息,根据实践经验获得的信息,类似组织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的信息,组织的设施、过程和活动的信息(包括平面布置图、过程流程图、危险材料清单及健康安全数据、监视数据、工作场所环境数据、有毒有害部位、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77,辨识方法:,直接经验法: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等。,系统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工作任务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以上的组合,(选择方法时,应考虑行业特点和组织的能力),辨识应包括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并形,成危险源清单。,78,4)风险评价,风 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识别的危险源,易发性评价,严重性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目标、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79,评价方法,直接经验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矩阵法等。,系统评价法:预先危害分析(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R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等。,选择评价方法原则:,逻辑性、一致性和合理性,人员能力、工艺特性、资源状况,可操作性, 违反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关方强烈要求、受主管部,门警告等风险应重点对待。,80,5)风险控制策划,目的是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标准确定的途径: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等。,风险管理措施的优先顺序(原则)。,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体防护设备。,措施举例,避免/取代/减少/人工机械操作/包围/防护、隔离/减少暴露/改善工作方式/编制工作程序/适当的监督/信息交流和作业指导/个人防护用具。,81,6)注意事项,过程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适应组织经营、生产、管理的变化、相关方,要求的变化、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本过程应在新的或修改的活动/程序发生以前,进行。,形成文件化程序并实施。,明确相关人员的作用和权限。,明确执行相关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培训需求。,本过程应有员工代表参与。,82,7)审核要点,是否建立了主动的辨识、评价、控制策划的程序?,程序是包括更新的要求?,是否根据组织特点识别了各类型的危险源,是否,考虑了活动人员,设施以及正常、非正常状态等,情况?,评价方法是否适宜?等级确定及管理措施的确定,是否合理?,83,4.3.2 法规和其他要求,理解要点,法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健康安全技术标准的总称。,其他要求:指法规以外的所有规定和要求。如,行业协会条例规章,组织母公司的,条例、方针、相关方的要求等。,法规和其他要求是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防止/减少意外损失的经验总结,是评价重大危险因素、衡量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重要依据。,组织应识别哪些活动受到哪些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影响,具体要求是什么,哪些部门,哪些人需要获得哪类信息,并确定传达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职责和途径。,84,4.3.3 目标,1)目的:通过建立可考核的目标,使方针能实现。,2)理解要点,确定目标的依据:,方针,法规和其他要求,风险评价的结果,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资源的可获得性,目标应形成文件,并在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目标应反映持续改进的承诺。,85,4.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1)目的:通过制订并实施管理方案,以实施目标。,2)理解要点,方案的形成过程:风险评级制定目标方案,方案的内容,需控制的风险;,控制目标,包括分解在各职能和层次的目标;,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实现目标及方案进度计划;,适当的资源要求;,相关技术,管理措施;,检查要求。,管理方案应评审和更新。,86,4.4 实施和运行,实施阶段是风险控制的关键活动;,策划结果是实施和运行的输入,是实施和运行的控制对象;,对实施和运行应进行审核;,根据绩效测量的反馈改进实施和运行;,对实施和运行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采取纠正,措施。,87,4.4.1 结构和职责,1)目的:,规定作用、职责、权限、对指挥、控制、协调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实现目标至关重要。,2)理解要点,职业健康安全是组织每个人的责任,需要明确规定作用、职责、权限的人员,一般应包括:,最高管理者,各层次的管理者,过程操作员和普通工人,对分包方的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的人员,88,对职业健康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设备的负责人员。,具有职业健康安全资格的员工。,参加协商讨论的员工代表等。,作用、职责、权限应形成文件并沟通。,管理者的承诺,包括:,在管理范围内,执行各项要求;,提供资源保障;,实现持续改进。,89,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1)目的:确保员工安全并有能力完成所指定的职能。,2)理解要点,识别每个层次和职能所需的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建立并保持程序。, 确定培训需求, 实施培训, 能力和意识的评价, 记录保存,90,4.4.3 协商和沟通,1)目的:通报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信息,促进所,有有关人员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控制活动。,2)理解要点,建立并保持程序,内部协商和沟通,方针、目标、职责的沟通和传达,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沟通和传达,其他需沟通的信息,91,员工参与和协商,方针、目标、程序的制定和评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事故调查处理,改善作业状况商讨,享有代表性,外部沟通,组织方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有关要求和结果,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接受并回复相关方的咨询、建议、投诉,其他需沟通的信息,应保存协商和沟通的记录,92,4.4.4 文件,1)目的: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确保体系有效运行。,2)理解要点,文件结构,可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类文件应相协调。,职业健康安全文件可以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文件要便于检索。,文件形式可以多种。,93,4.4.5 文件和资料控制,1)目的:确保关键岗位都能得到适用、有效的文,件和资料。,2)理解要点,范围: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法规、标准以及其他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应建立程序,批准:确保适宜性。,发布:按需求发放。(包括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获取)。,文件的评审、修订:防止误用。,资料管理:登记、标记、保存、便于检索。,94,4.4.6 运行控制,1)目的:明确运行过程控制要求,并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控制和减少风险。,2)理解要点:,核心要素之一,直接控制与已识别的风险有关的活动。,运行控制的项目,应考虑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若缺乏文件化程序可能导致事故、事件、不符合,应建立文件化程序。,以下活动,场所应考虑建立程序:,货物或服务的采购、运输及外部资源的利用,危险任务作业控制(工作许可制度和程序),危险物品的贮存和管理,安全装置和设备的维护等,95,程序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运行准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具体方法,常用风险控制方法:,消除或减少危险源/改进工艺/改进管理过程/改进操作方法/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风险控制程序应定期评审,并实施。,96,对已所购买/使用的货物、设备、服务中已识别的风险,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并通报供方或合同,方。,对于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工作组织的设计;,与员工 能相适应,建立程序加以控制,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风险。,97,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1)目的,主动识别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应急计划,以减少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影响。,2)理解要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应作识别,事件和紧急情况具有突发性,后果更严重,应建立并保持应急计划和程序,98,应急计划的内容:,潜在事故的性质,可能的后果:,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报警、联络步骤,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指挥中心的位置,组织机构,应急设备(包括:报警、消防、急救、逃生、,通信等),应急措施等,可行时预习、演练习评审计划和程序,事故发生后,分析原因,评审计划和程序,99,4.5 检查和纠正措施,对管理体系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主要是对体系的实施和运行进行检查和纠正,绩效测量的反馈调整检查和纠正措施的要求,应对检查和纠正措施进行审核,根据审核结果,调整要求,检查和纠正措施的结果应提交管理评审,100,4.5.1 绩效测量和监视,1)目的,确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是否得到实现,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实施且行之有效。,2)理解要点,应制定绩效测量和监视程序,包括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程序应明确测量监视的方法、频次、标准和内容(哪些是定性、哪些是定量)。,101,(一)主动性监视(符合性监视)的内容,包括:,目标及管理方案实现情况,运行标准的监视和测量,风险控制的结果,员工健康安全的意识,设备、设施安全检查,作业环境及卫生监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守情况等,102,(二)被动性监视(对已发生问题的调查、分析)的内容,包括,事故、事件、职业病、财产损失、上级批评及其他不良绩效等,监视和测量活动应制定计划,明确职责,可以使用检查表,监测结果应予以记录,应建立和保持监测设备,控制程序,确保监测结果正确可信。设备应定期校准、维护。有关活动保持记录。,103,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1)目的:当出现事故、事件、不符合时,采取处,理、调查以及纠正预防措施,以减少影,响并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2)理解要点,应建立程序,以报告、评估、调查事故、事件、不符合。,原则:做到原因明,责任清,措施实,受教育。,确定有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能力要求。,应有员工代表参与。,104,事故报告及现场调查要及时,收集证据应充分。包括现场检查,访问目击者及相关人,查看文件资料等。,原因分析不仅查明诱发事故的直接原因,还应查明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采取的措施应与严重性、面临的风险相适应,措施实施前,应进行风险评价,措施实施应跟踪,并确认有效性,必要时修改文件,105,4.5.3 记录和记录管理,1)目的:,保持记录,以利于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证实体系的有效性。,2)理解要点,应建立记录和记录管理程序(包括标识、收集、编目、保存、查阅、处置的规定),记录是证实性文件,应清晰具有可追溯性,便于查阅,防止损失丢失。,常用记录,举例:,培训记录,监视测量记录,106,审核记录,事故/事件报告及跟踪报告,个体防护设备发放和维护记录,应急响应演习记录,管理评审记录,危险源辨识记录,风险评价记录,风险控制记录,应规定记录的处置权限及保密要求,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保存期应符合法规要求和组织管理的要求),107,4.6 管理评审,1)目的,通过管理评审,评价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以便改进和完善体系。,2)理解要点,根据审核和检查的结果,以及内外部因素的要求及其变化,评价体系的持续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具有前瞻性,是下一轮PDCA的开始。,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一年,必要时增加。,由最高管理者主持。,108,输入信息,包括:,内审报告,方针、目标、管理方案实施情况,事故调查及处理情况,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资源需求情况,体系要素及文件适宜性的评价,内外部环境和要求的变化等,输出:指出需要修改的方针、目标和其他要素。,形成文件。,109,四、体系要素的逻辑关系,第三节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110,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容许,确定风险控制途径方法,评审风险控制的充分性,111,二、业务活动分类,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并收集有关信息,业务活动分类方法,可包括:,按单元划分(如危险品库区,生活区等),按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如维修),重点的设备设施(如:塔吊等),确定的任务(如驾驶等),业务活动应包括组织的厂房、设施、设备、活动、,人员等。,112,表单设计,业务活动,危险源,现行控制措施,暴露于风险中的人员,伤害的可能性,伤害的严重程度,风险水平,改进措施,管理细节,113,三、危险源辨识,辨识各项业务活动中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受到什么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一)危险源分类,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是发生事故的基本条件,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必须采取约束,限制措施。,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量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是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14,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物的故障指设备、设施、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或处于不安全状态。,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设计、制造缺陷造成;也可能是使用、维护不当或磨损、老化、腐蚀造成。,人的失误指人的行为偏离标准的要求,或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通风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品故障发生。,事故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115,(二)危险源辨识方法,1、直接经验辨识,2、系统分析辨析,1)安全检查表(SCL),2)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3)事件树分析(ETA),4)故障树分析(FTA),116,四、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风险评价是关键环节,通过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绩效,达到持续改进。,风险是某一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应围绕可能性和后果两方面来确定风险等级。,组织应根据法律义务、方针,使风险降至可接受的程度。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依据:法规要求、方针、员工要求。,117,选择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的因素:,可行时,消除危险源,如用安全品取代;,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可行时,使工作适合于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保护每个员工的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列入计划的维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方案需求;,预防性测定指标。,118,风险评价方法应结合组织特点和能力。,方法1:矩阵法,方法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D=LECD:危险等级划分,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19,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1)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3)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4)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120,一、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部委规章,地方规章,宪 法,职业健康安全基本法,职业健康安全专项法,职业健康安全行政法规,职业健康安全地方法规,职业健康安全规章,刑 法,职业健康安全国际公约,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图1.1 中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第四节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121,二、主要法规介绍,(一)劳动法1994.7.5,(二)职业病防治法2001 .10.27,(三)工会法2001.10.27修订,(四)消防法1998.4.29,122,三、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制,(一)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二)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123,四、职业健康安全制度,(一)安全生产责任制,(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三)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四)伤亡事故、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五)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六)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制度,124,五、职业健康安全设施与“三同时”,“三同时”是指凡在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包括:安全技术设施、职业卫生设施、生产辅助性设施。,初步设计经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卫生部门和工会审查同意后施工;工程完成后,经上述部门竣工验收后投产使用。,125,六、危险物品、场所和设备,对危险物品、场所和设备国家有具体的法规规定。,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和使用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抢救、安全疏散的设施和预案。,工作场所应设置安全标签和报警装置。,危险作业场所和特种设备的生产、安装、维修单位应进行安全评价和安全资格认可。,126,七、劳动保护用品与健康检查,(一)劳动防护用品,(二)职业健康检查,1、按规定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2、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3、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和周期,按卫生部制度的职业性健康检查规定执行。,127,八、特种作业,特种作业: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本,人尤其对他人或生产设备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电工 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起重机械作业 企业内机动车驾驶, 登高作业 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 压力容器操作 制冷作业, 爆破作业 矿山通信作业(含瓦斯检验), 矿山排水作业, 省、市、自治区或行业的主管部门提出,经贸委,批准的作业,128,九、职业健康安全标准,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体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卫生标准,产品标准,129,第四章 整合型管理体系审核,130,课程目标,理解并掌握三个管理体系兼容的理论基础,三个管理体系标准之间的相同点及各自特性(不同点),掌握审核的基本术语,了解整合型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