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第七章温里药-中医药学概论ppt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2498610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论第七章温里药-中医药学概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各论第七章温里药-中医药学概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各论第七章温里药-中医药学概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各论第七章,温 里 药,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各论第七章温 里 药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凡药性温热,具有温散里寒,温振阳气作用,以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一、含义,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凡药性温热,具有温散里寒,温振阳气作用,以治疗里,二、性能特点及功效,这类药性味多具辛温或辛热。辛能行,能散,温热能治寒,这类药的普遍特点就是能行散寒邪。,具有温中祛寒、 温阳、回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温中祛寒是温里药普遍都具有的功效。,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二、性能特点及功效 这类药性味多具辛温或辛热。辛能行,能散,三、适应证,里寒证:,寒邪属阴邪,阴寒之邪最易伤阳,轻者产生多种脏寒证,重者导致亡阳证。,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三、适应证 里寒证: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附 子,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5,*附 子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5,乌头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6,乌头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6,效 用,1,、回阳救逆,:用于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或大吐、大泻、大汗症见冷汗自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的亡阳证(多见于急性心力衰竭,周围循环衰竭,休克)。配伍干姜、甘草同同,即四逆汤。,严重者(阳虚气脱)配人参,即参附汤。,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7,效 用 1、回阳救逆:用于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或大吐,2,、补火助阳,:,肾阳虚,小便不利水肿。配茯苓、白术(真武汤)温阳利水;阳痿。配肉桂、熟地、山茱萸(桂附八味丸)配杜仲、肉桂、菟丝子、熟地(右归丸);,脾阳虚,腹泻便溏,脘腹冷痛。配干姜、党参、白术(附子理中汤);,心阳虚,心悸、气短、喘促、胸痹心痛、脉结代。配人参、桂枝;,卫阳虚,:腠理不密自汗,怯寒。配黄芪、桂枝,温阳固表。,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8,2、补火助阳:肾阳虚小便不利水肿。配茯苓、白术(真武,3,、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配白术、桂枝(术附汤)、(桂枝附子汤)。,“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9,3、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配白术、桂枝(术附汤)、(桂,用量用法,一般,3,10g,,寒痹,10,15g,,回阳救逆,15,30g,。煎服。附子一般宜制用,生用易中毒。,用量超过,10g,应久煎,先煎,可使毒性下降。,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0,用量用法 一般310g,寒痹1015g,回阳救逆15,1,、阴虚热证,伪寒真热忌用。,2,、孕妇忌用。,注意事项,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1,1、阴虚热证,伪寒真热忌用。注意事项各论第七章温里药,*,肉 桂,(,官桂、桂心),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2,*肉 桂(官桂、桂心)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2,肉桂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3,肉桂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3,性能特点,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这味药也是温里药中性烈的药物之一,功能益火消阴,,引火归元,,长于补命门之火而助肾阳,,是治疗命门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一,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4,性能特点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这味药也是温里,1,、补火助阳:,与附子相似,有助肾阳,益火消阴的作用,但附子辛、热、温燥,偏温一身之阳,肉桂虽然也是辛热温燥之品,但内有甘味,故性较附子和缓,偏补,以温补肾阳为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尿频。配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桂附八味丸);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见上,效 用,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5,1、补火助阳:与附子相似,有助肾阳,益火消阴的作用,但附,热下寒配附子、干姜、白术(桂附理中丸);肾虚不能纳气的虚喘咳逆,配沉香、附子、五味子。,2,、散寒止痛,:下腹冷痛,寒疝腹痛。配吴萸、乌药、沉香;寒湿痹痛、腰痛。配独活、续断、杜仲。,3,、温经通脉,:寒凝经脉之经闭痛经。配香附、当归、川芎;阴疽色白,漫肿不溃或久溃不敛。配鹿角胶、熟地(阳和汤)。,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6,热下寒配附子、干姜、白术(桂附理中丸);肾虚不能纳气的虚喘咳,汤,2,5g,,煎服。散剂,1,2g,,冲服。,1,、孕妇忌用。,2,、阴虚血燥者慎,热证忌。,3,、畏石脂。,用量用法、注意事项,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7,汤25g,煎服。散剂12g,冲服。用量用法、注意事项,*,干 姜,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8,*干 姜 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8,姜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9,姜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19,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这味药也是辛热燥烈之品,但无毒,功能温中回阳,,长于温脾暖胃,治疗脾胃受寒,中阳不振。,为温中散寒的要药 。,性能特点,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0,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这味药也是辛热燥烈之品,,效 用,1,、温中祛寒:,(温脾阳之主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呕吐、泄泻、冷痛等症。配参、术、草(理中汤)如寒盛阳虚脾肾阳虚并见,配附子(附子理中汤)。里寒盛呕吐涎沫者,配半夏(半夏、干姜散)。,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1,效 用 1、温中祛寒:(温脾阳之主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2,、回阳救逆,:同附子,功力较附子逊,但它可以辅助附子加强回阳作用。故前人有,“附子无干姜不热”,的说法。,3,、温肺化饮:,寒饮伏肺,咳嗽痰多,色白清稀。配细辛、桂枝、麻黄等。(小青龙汤),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2,2、回阳救逆:同附子,功力较附子逊,但它可以辅助附子加强,用量用法、使用注意,3,10g,,煎服。,孕妇慎用。,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3,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10g,煎服。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吴 茱 萸,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4,*吴 茱 萸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4,吴茱萸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5,吴茱萸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5,性能特点,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本品辛散苦降,故功在温降。,长于温肝止痛,降逆止呕,,是治疗中寒肝逆或寒滞肝脉诸痛的要药。,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6,性能特点 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本品辛散苦,效 用,1,、散寒止痛,: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厥阴头痛,配生姜、人参(吴茱萸汤); 寒疝少腹冷痛,配乌药、小茴香;经闭腹痛,配川芎、当归;脘腹冷痛,配干姜、草蔻仁;寒湿脚气疼痛,配木瓜(苏长史茱萸汤)。,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7,效 用 1、散寒止痛: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厥阴头痛,2,、疏肝降逆止呕:,呕吐吞酸胃寒者,配生姜、半夏;肝郁化火者,配黄连(左金丸)。,3,、助阳止泻,:阳虚泄泻。配五味子、肉豆蔻、补骨脂(四神丸),有温中助阳止泻之功,为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必用之品。,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8,2、疏肝降逆止呕:呕吐吞酸胃寒者,配生姜、半夏;肝郁化火,用量用法、使用注意,1.5,6g,,煎服。,1,、辛热燥烈,能损气动火,故阴虚有热者不宜服。,2,、量不宜大,量大引起视力模糊和错觉的视力障碍。,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29,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1.56g,煎服。各论第七章温里药,*,小茴香,(瘪谷茴香),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0,*小茴香 (瘪谷茴香)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0,茴香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1,茴香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1,辛,温。芳香。归肝、肾、脾、胃经。功能疏肝、暖肾、温脾,长于散寒行气止痛,,是治疗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的佳品。,性能特点,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2,辛,温。芳香。归肝、肾、脾、胃经。功能疏肝、暖肾、温脾,,效 用,1,、散寒止痛,:阴寒腹痛。配肉桂、乌药或炒热布包温熨痛处;寒疝少腹作痛或睾丸偏坠胀痛。配桔核、乌药等。,2,、理气和胃,:用于胃寒呕吐食少,脘腹胀痛。配干姜、木香。本品有理气和胃,开胃进食之功。,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3,效 用 1、散寒止痛:阴寒腹痛。配肉桂、乌药或炒热布包,用量用法,3,6g,,煎服。外用适量。,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4,用量用法 36g,煎服。外用适量。各论第七章温里药,附药 大茴香,(八角茴香),性味、功效与小茴香相似,而药力较逊,常作食物调味品使用。,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5,附药 大茴香(八角茴香) 性味、功效与小茴香相似,而药力,高良姜,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6,高良姜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6,高良姜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7,高良姜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7,性能特点,辛,热。归脾、胃经。功能温脾暖胃散寒,善内攻走里,长于散寒止痛止呕,,是治疗胃寒冷痛呕吐的常用药。,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8,性能特点 辛,热。归脾、胃经。功能温脾暖胃散寒,善内攻走里,效 用,1,、散寒止痛,:用于胃脘冷痛。配香附(良附丸);腹部冷痛泄泻。配肉桂、厚朴,2,、温中止呕,:用于胃寒气逆,呕吐清水。配生姜、半夏、陈皮。,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39,效 用 1、散寒止痛:用于胃脘冷痛。配香附(良附丸);腹,用量用法,3,10g,,煎服。研末服,每次,3g,。,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0,用量用法 310g,煎服。研末服,每次3g。各论第七章温,高良姜与干姜的比较,高良姜,偏治胃寒,善治脘腹冷痛、噫气呕逆。,干 姜,温中力胜,偏治脾寒,善治腹痛泄泻。,温中散寒,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1,高良姜与干姜的比较高良姜干 姜温中散寒 各论第七章温里药,*,花椒,(蜀椒、川椒),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2,*花椒 (蜀椒、川椒)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2,花椒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3,花椒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3,性能特点,辛,热。归脾、胃、肾经。本品辛散性温,善散阴冷之气,故功能温中止痛,暖脾胃而止吐泻,长于散寒止痛,,是治疗胃寒冷痛、呕吐的常用药。,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4,性能特点 辛,热。归脾、胃、肾经。本品辛散性温,善散阴冷之,效 用,1,、温中止痛:,胃寒冷痛呕吐不能食。配干姜、党参、饴糖(大建中汤);久寒腹痛下痢。配附子、干姜。(椒附汤),2,、杀虫止痒,:虫积腹痛,呕吐蛔虫,偏寒者,配乌梅、干姜。偏热者,配乌梅、黄连。湿疹、阴痒单用,或配苦参等。,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5,效 用 1、温中止痛:胃寒冷痛呕吐不能食。配干姜、党参、,用量用法、注意事项,3,6g,,煎服。外用适量。,阴虚火旺者忌用。,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6,用量用法、注意事项36g,煎服。外用适量。各论第七章温里药,*,丁香,(公丁香花蕾),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7,*丁香(公丁香花蕾)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7,丁香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8,丁香原植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8,性能特点,味辛,气温。归脾、胃、肾经。本品辛温芳香,功能温脾暖胃,壮阳泄气而降逆,,长于散寒降逆,是治疗胃寒呕吐、呃逆的要药。,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49,性能特点 味辛,气温。归脾、胃、肾经。本品辛温芳香,功能温,效 用,1,、温中降逆:,用于胃寒呕吐、呃逆。配人参、生姜、柿蒂(丁香柿蒂散);用于脾胃虚寒,吐泻食少。配砂仁、白术。,2,、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配高良姜、小茴香。(丁香止痛散),3,、温肾助阳,:用于肾虚阳痿、阴冷、寒湿带下。配附子、肉桂、巴戟天。,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50,效 用 1、温中降逆:用于胃寒呕吐、呃逆。配人参、生姜,2,6g,,煎服。,畏郁金。,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51,26g,煎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附药 母丁香(果实),性味、功效、应用与公丁香相似而力较弱,公:气香力足,母:气味较淡。,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52,附药 母丁香(果实) 性味、功效、应用与公丁香相似而力较,小 结,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53,小 结各论第七章温里药 中医药学概论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