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应力计算公式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768029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5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应力计算公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正应力计算公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正应力计算公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横截面上,法向内力元素在横截面上,法向内力元素dA合成弯矩合成弯矩M,切向内力元素切向内力元素dA合成剪力合成剪力Fs第六章第六章 弯曲应力弯曲应力6-1 概概 述述在横截面上,法向内力元素dA合成弯矩M,切向内力元素dA1CL8TU11.纯弯曲纯弯曲:(CD段)2.横力弯曲横力弯曲:(AC和DB段)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切应力而无切应力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又有切应力CL8TU11.纯弯曲:(CD段)2.横力弯曲:(AC和DB26-2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从三方面考虑:从三方面考虑:一、变形几何关系一、变形几何关系 用较易变形的材料制成的矩形截面等直梁用较易变形的材料制成的矩形截面等直梁作纯弯曲试验作纯弯曲试验: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学关系静力学关系6-2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从三方面考虑:一、变形3正应力计算公式课件4观察到以下变形现象观察到以下变形现象:(1)aa、bb弯成弧线,弯成弧线,aa缩短,缩短,bb伸长伸长(2)mm 和和 nn 仍为直线仍为直线,并且仍然与已经成为弧并且仍然与已经成为弧线的线的 aa和和 bb 垂直垂直,只是相对转过了一个角度只是相对转过了一个角度梁在纯弯曲时的梁在纯弯曲时的平面假设平面假设: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并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轴旋转了一个角度。观察到以下变形现象:(1)aa、bb弯成弧线,aa缩短,bb5 再作再作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的状态。推论:推论: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面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下面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不伸长也不缩短,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为维层称为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中性轴 再作单向受力假设: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6中性层中性层中性轴中性轴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轴中性层7CL8TU3-2一、变形几何关系:一、变形几何关系:CL8TU3-2一、变形几何关系:8二、物理关系二、物理关系二、物理关系9正应力计算公式课件10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1 沿高度方向线性分布2 以中性轴为界,一侧为拉应力,另一侧为压应力3 中性轴上的点(y=0)正应力为零4 距离中性轴最远的点上有最大的正应力值M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1 沿高度方向线性分布2 11三三、静力学关系、静力学关系三、静力学关系12正应力计算公式课件13中性轴过截面形心中性轴过截面形心中性层的曲率公式:中性层的曲率公式:正应力计算公式:正应力计算公式:中性轴过截面形心中性层的曲率公式:正应力计算公式:14 公式适用条件:公式适用条件:1)平面弯曲)平面弯曲时的时的纯弯曲纯弯曲 (平面假设平面假设:横截面横截面具有一根具有一根对称轴对称轴)2)p (材料材料服从服从胡克定律胡克定律 略去略去横向挤压应力横向挤压应力)正应力计算公式:正应力计算公式:公式适用条件:正应力计算公式:15沿沿y方向,线性分布方向,线性分布中性轴上中性轴上中性轴两侧中性轴两侧离中性轴最远点离中性轴最远点M、y绝对值代入,由变形判断绝对值代入,由变形判断 符号符号mm(M0)(M0)沿y方向,线性分布中性轴上中性轴两侧离中性轴最远点M、y绝对16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当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时:当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时: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当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时:17Wz 称为抗弯截面模量称为抗弯截面模量Wz 称为抗弯截面模量18正应力计算公式课件196-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正应力强度计算正应力强度计算上式是在上式是在平面假设平面假设和和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的基础上推的基础上推导的,实验证明在纯弯曲情况下这是正确的。导的,实验证明在纯弯曲情况下这是正确的。对于横力弯曲,由于剪力的存在,横截面产生对于横力弯曲,由于剪力的存在,横截面产生剪切变形,使横截面发生翘曲,不再保持为平剪切变形,使横截面发生翘曲,不再保持为平面。面。6-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正应力强度计算上式是在平面20弹性力学精确分析结果指出:当梁的跨度大于梁的横截面高度5倍(即l5h)时,剪应力和挤压应力对弯曲正应力的影响甚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由纯弯曲梁导出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仍可以应用于横力弯曲的梁中。纯弯曲的正应力公式可以推广适用于:纯弯曲的正应力公式可以推广适用于:(1)小变形;)小变形;(2)材料处于比例极限范围内;)材料处于比例极限范围内;(3)纯弯曲的梁或的)纯弯曲的梁或的l5h横力平面弯曲的梁;横力平面弯曲的梁;(4)直梁或小曲率的梁()直梁或小曲率的梁()弹性力学精确分析结果指出:当梁的跨度大于梁的横截面高度5倍(21二、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二、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利用上式可以进行三方面的强度计算:利用上式可以进行三方面的强度计算:已知外力、截面形状尺寸、许用应力,校核已知外力、截面形状尺寸、许用应力,校核梁的强度梁的强度已知外力、截面形状、许用应力,设计梁的已知外力、截面形状、许用应力,设计梁的截面尺寸截面尺寸已知截面形状尺寸、许用应力,求许可载荷已知截面形状尺寸、许用应力,求许可载荷二、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利用上式可以进行三方面的强度计算:22例例5:图示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材料的:图示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材料的许用应力许用应力=160MPa,校核该梁的强度。,校核该梁的强度。例5:图示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材料的许用应力=1623解:由弯矩图可见解:由弯矩图可见该梁满足强度条件,安全该梁满足强度条件,安全解:由弯矩图可见该梁满足强度条件,安全24例例8:图示铸铁梁,许用拉应力:图示铸铁梁,许用拉应力t=30MPa,许用压应力许用压应力c=60MPa,z=7.6310-6m4,试,试校核此梁的强度。校核此梁的强度。例8:图示铸铁梁,许用拉应力t=30MPa,许用压应25C截面:截面:B截面:截面:强度满足要求C截面:B截面:强度满足要求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