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675493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高考考纲要求高考考纲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选官制度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选官制度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 项目项目本课内容本课内容考查考查频率频率近近5 5年年5 5考,考查频率极高考,考查频率极高考查考查角度角度20122012年年2121题:考查选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题:考查选官制(察举制、科举制)1313分分20132013年第年第3 3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 3 3分分20142014年年2121题:考查汉代、唐代中央官制题:考查汉代、唐代中央官制 6 6分分20152015年年2121题:考查选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题:考查选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 2分分20162016年第年第4 4题:考查科举制题:考查科举制 3 3分分本课结构:本课结构: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地方制度地方制度君君主主专专制制政政体体的的演演进进君君主主专专制制政政体体的的强强化化 一、法令出一一、法令出一1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制度的创立2皇权的范围皇权的范围3皇帝制度的实质皇帝制度的实质4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的特点 自自秦始皇秦始皇确立确立皇帝制度以后,皇帝制度以后,“皇帝皇帝”成为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皇帝有独尊地位,总揽全国一切军、政、财皇帝有独尊地位,总揽全国一切军、政、财权。独断专行,不受制约。权。独断专行,不受制约。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独独断断性性和和随随意意性性;官官制制以以维维护护皇皇权权、服服务务于于皇皇帝帝为为基基本本原原则则;君君臣臣关关系系的的实实质质是是“主主子子”和和“奴奴才才”的关系。的关系。1、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的关、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怎样的系是怎样的?2、封建帝王是如何处理二者、封建帝王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的的关系的?归纳:归纳:一方面,相是帝王的政一方面,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另一方面,帝相之治助手;另一方面,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间难免发生矛盾。皇帝采取限制相权的方皇帝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式以独揽行政大权。二、君权和相权二、君权和相权(对相权的抑制和分解)(对相权的抑制和分解)1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2西汉:汉武帝限制相权。西汉:汉武帝限制相权。(频繁换相,(频繁换相,“中朝中朝”制度)制度)3东汉:尚书台地位提高。东汉:尚书台地位提高。4隋唐:分散相权。隋唐:分散相权。5宋代:分割相权。宋代:分割相权。*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1 1)隋隋唐唐中中央央设设三三省省六六部部。三三省省长长官官分分工工合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相互牵制和监督。(2 2)政事堂议事制。)政事堂议事制。设长官设长官“同中书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下平章事”。又增。又增设副相设副相“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分割宰相权力。幻灯片 8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高帝约非刘氏不得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预诛之,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屠嘉后悔地说: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时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 2西汉:汉武帝限制相权西汉:汉武帝限制相权(1)背景:)背景:(2)目的:)目的:(3)措施:)措施:(4)结果:)结果:汉初,丞相位尊权重,实际上是把握行政大汉初,丞相位尊权重,实际上是把握行政大权的总理大臣。权的总理大臣。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加强皇权。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加强皇权。频繁更换丞相,对有错者严惩;频繁更换丞相,对有错者严惩;起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起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让高级将领参议机要。让高级将领参议机要。形成形成“中朝中朝”和和“外朝外朝”。“中朝中朝”在在宫廷之内对要事先做出决策。宫廷之内对要事先做出决策。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建立中朝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 九 卿 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君权和相权君权和相权 汉武帝所用丞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竟说“田蚡不足田蚡不足与计与计”。汉武帝如。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宰臣和外朝,当拜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此外,印绶。此外,武帝武帝还大胆启用出身寒还大胆启用出身寒微的士人做官:微的士人做官:比比如从奴隶群众提拔如从奴隶群众提拔了卫青做大将军等。了卫青做大将军等。姓名姓名离任原因离任原因任职时间任职时间窦婴窦婴免职免职年月年月许昌许昌免职免职年月年月田田蚡蚡去世去世年月年月薛泽薛泽免职免职年月年月公孙弘公孙弘去世去世年月年月李蔡李蔡畏罪自杀畏罪自杀年年严青翟严青翟畏罪自杀畏罪自杀年月年月赵周赵周下狱死下狱死年月年月石庆石庆去世去世年月年月公孙贺公孙贺下狱死下狱死年月年月刘屈髦刘屈髦下狱腰斩下狱腰斩年年田千秋田千秋昭帝时死昭帝时死年年执行执行皇皇帝帝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礼仪、科举军政军政刑狱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国家的工程建设等隋唐中央政府机构隋唐中央政府机构政事堂政事堂草拟草拟审核审核 特点:相权一分为三特点: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分工、合作,监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督、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的重大创造。尚书省尚书省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户籍、土地、赋税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推行时代推行时代丞相职权、丞相职权、地位地位作用作用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协助处理全国政丞相协助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使专制主义中央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集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完善向完善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枢密院(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侍卫步军司皇帝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财政行政军事元朝的元朝的“一省二院一省二院”(1)(1)最高最高行政行政机关:机关:中书省中书省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领六部,行宰相职权(2)(2)最高最高军事军事机关:机关:枢密院枢密院(3)(3)统领统领宗教宗教及及西藏西藏事务:事务:宣政院宣政院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相,设立“中朝中朝”对抗对抗“外朝外朝”;唐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宋朝宋朝:设中书门下(设中书门下(丞相丞相),增设),增设“参知政参知政事事”(副丞相副丞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使管财政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进一步分散相权进一步分散相权明朝:明朝:废除丞相制废除丞相制。(明太祖)。(明太祖)相权很大相权很大废除相权废除相权其演变的总趋势?其演变的总趋势?影响?影响?趋势:趋势:君权日益加强,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至被废除。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大朝议议”须须“众官皆跪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史料链接史料链接读史感悟:读史感悟: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皇权加强;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相权削弱;延伸:中国古代为什延伸: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么要削弱相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秦汉以来中央对地方的监秦汉以来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机构设置状况如何?察机构设置状况如何?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怎样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怎样?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秦代:秦代:西汉:西汉:唐代:唐代:宋朝:宋朝:元代:元代:清代:清代:中央上:中央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地方上:郡设地方上:郡设监御史监御史中央上:中央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地方上:州部设地方上:州部设刺史(十三个监察区域)刺史(十三个监察区域)御史台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提点刑狱司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御史台,由,由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复按。复按。都察院都察院集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和财政审计一集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和财政审计一体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体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1、演变、演变2、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1)积极:)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腐败、有利于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腐败、有利于政治清明治清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治秩序。(2)消极)消极:专制制度本质决定其效能有专制制度本质决定其效能有限限.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目和工具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了哪三个阶段?怎样看待科举制怎样看待科举制?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三个阶段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三个阶段(1)世官制)世官制西周西周(春秋前春秋前)(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汉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3)科举制)科举制隋唐隋唐-明清明清2察举制的演变和局限性察举制的演变和局限性3科举制的实质和优缺点科举制的实质和优缺点 将官职限定在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代继承祖上的权位。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用的选官制度。考试选官制度,是考试选官制度,是隋唐隋唐以后主要的选官制度。以后主要的选官制度。2察举制的演变和局限性察举制的演变和局限性(1)演变)演变(2)局限性)局限性 汉武帝即位第一年,诏令举道德学问优汉武帝即位第一年,诏令举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六年后,再诏策试六年后,再诏策试贤良及郡国所举人数;贤良及郡国所举人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中正中正”所评定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从考选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看,从考选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看,都体现了都体现了封闭封闭的特征;的特征;其形式是以官举士,其形式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人,侯29人,大将军以人,大将军以下下13人,中二千石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1、容易任人唯亲、容易任人唯亲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问题解析问题解析3科举制的实质和优缺点科举制的实质和优缺点(1 1)实质)实质(2 2)缺点)缺点(3 3)优点)优点 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的制度。范围之内的制度。科举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科举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儒学经义的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被选拔的多是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的人。破除了世家大族垄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断官场的局面;保证了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严格的考试方式有一定严格的考试方式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的公平合理性。唐太宗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天下英雄,入吾毂中。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明代思想家顾炎武顾炎武则说:则说:“八股之害,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积极作用:(积极作用:(1)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官吏来源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官吏来源。(2)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3)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促进了文学的繁荣。(5)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相对公平公正。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相对公平公正。消极作用:(消极作用:(1)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束缚思想,导致士人长期缺乏束缚思想,导致士人长期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2)为皇权服务。为皇权服务。(3)过分注重不切过分注重不切实际的学问,实际的学问,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打破选官权被人控制,解决特权阶层操控问题。科举制打破选官权被人控制,解决特权阶层操控问题。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上发表论文说: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美国汉学家卜德说: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第五大发明”。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凭出身选拔官吏。世界影响世界影响选官选官选官选官制度制度制度制度世官制世官制世官制世官制 察举制察举制察举制察举制 实行实行实行实行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标准方式局限局限局限局限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至至至至春秋春秋春秋春秋 汉汉汉汉隋唐隋唐隋唐隋唐至至至至明清明清明清明清是否贵族是否贵族是否贵族是否贵族 限定在贵限定在贵限定在贵限定在贵族范围内族范围内族范围内族范围内封闭性:封闭性:以官举士以官举士以官举士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权操于上权操于上权操于上八股制度禁锢八股制度禁锢八股制度禁锢八股制度禁锢思想思想思想思想九品中正制世袭世袭世袭世袭 品德举荐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门第评定授官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 才学考试成为世族成为世族把持政权把持政权工具工具发展规律:发展规律:发展规律:发展规律: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准趋向公开公平准趋向公开公平准趋向公开公平方式:方式:方式: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科学科学科学科学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儒童儒童童生童生童试童试生员生员 秀才秀才乡试乡试举人(通过)举人(通过)乙榜(中举)乙榜(中举)第第一一名名:解解元元第第二二名名:亚亚元元第第三三四四五五名名:经经魁魁会试会试贡士(通过)贡士(通过)会元(第一名)会元(第一名)殿试殿试 三甲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甲榜甲榜一甲一甲 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及第二甲二甲 赐进士出身赐进士出身状元状元榜眼榜眼探花探花五、行省的设置五、行省的设置1秦汉以来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秦汉以来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2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1 1)地方行政区划)地方行政区划 (2)中央对行省的管辖)中央对行省的管辖3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1秦汉以来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秦汉以来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朝代朝代地方行政机构秦汉秦汉(州)、郡、县唐唐道、州、县宋路、州、县元元省、路、府、州、县明明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清清省、道、府、县省、道、府、县2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1)地方行政区划)地方行政区划(2)中央对行省的管辖)中央对行省的管辖 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十十个行中书省和个行中书省和两两个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单列的行政区划(腹里、宣政院腹里、宣政院)。)。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路、府、州、县。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路、府、州、县。节制:民政事务;军政要务;赋税征收制度;节制:民政事务;军政要务;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不得调动军队。觐见、述职。觐见、述职。设监察机构进行监督。设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省官互迁。新疆新疆西藏西藏云南云南东北东北广大广大地区地区台湾台湾 南海南海诸岛诸岛中中书书省省江江浙浙行行省省院院政政宣宣3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巩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统一;它的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开端。时期时期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选官制选官制秦秦汉汉魏晋魏晋隋唐隋唐宋宋元元时期时期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地方行政制选官制选官制秦秦汉汉魏晋魏晋三省体制三省体制隋唐隋唐宋宋元元三公九卿三公九卿三公九卿中外朝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使三司使三司使(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中书省中书省郡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推恩令”文官任知州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监督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设转运使行省制行省制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个三个演变演变一条一条主线主线两对两对矛盾矛盾四个时期四个时期(汉唐(汉唐宋宋元元)专专制制主主义义中中央央集集权权秦秦朝:朝:建建立立明清:明清:空前加强空前加强 承上启下承上启下地方机构地方机构的演变的演变中央官制中央官制的演变的演变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的演变的演变皇帝制皇帝制郡县制郡县制三公三公九卿制九卿制中央与地方中央与地方的斗争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的斗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元朝行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西汉察举制西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科举制隋唐宋元科举制总结巩固总结巩固2011年陕西卷年陕西卷材料一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品行对于引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基于德行的“名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出思想品行思想品行的重要性: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摘编自翦伯赞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中国史纲要材料二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四善”作为考察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最”。每年。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善”是获得薪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据新唐书新唐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德”、“才才”观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分)(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强调“唯才是举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分)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7分)分)44写在最后写在最后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 You Do Your Best,Failure Is Great,So DonT Give Up,Stick To The End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