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群体教学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671278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群体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六讲-群体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六讲-群体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第六讲 群体群体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1)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第一阶段:形成阶段,它以群体在目的,结构,领导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为特点。当群体成员把自己视为群体的一分子思考问题时,这一阶段就结束了。第二阶段:群体成员虽然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却抵制着群体对个体所施加的控制,进一步,存在由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朗的领导层级,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也达成了共识。第三阶段:规范阶段。群体进一步发展了密切的群内关系,同时也表现除了内聚力。当群体结构比较稳定,群体成员也对那些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这阶段就结束了。第四阶段:执行阶段,此时群体的结构发挥着最大作用,并得到广泛认同,群体的主要精力从互相了解认识进入到了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第五阶段:存在于临时群体,解散阶段,人们不在关心工作业绩而是善后适宜。间断平衡模型是对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临时性群体的行为的描述。这种群体行为分为两个阶段:1、群体的第一次会议确立了行为规范,之后进入第一个阶段,在此阶段内群体按照惯性活动,不可能产生太多创意;2、在生命周期的中间位置,会爆发一场变革,抛弃旧观点,采纳新观点,调整方向,进入第二个高水平运转阶段。经过又一段水平的惯性运动后,最后一次会议,加速了运转,提高了进度,跑步冲向终点。图62 平衡间断模型 第二节 群体结构一、群体一、群体角色角色 (1 1)角色)角色 (2 2)角色期待角色期待(3 3)角色角色认知知 (4 4)角色角色认同同 (5 5)角色冲突角色冲突 二、群体规范(1)群体规范的功能(2)群体规范的形成 第二节 群体结构专栏61 经典发现:梅奥的霍桑实验与群体规范经典发现:梅奥的霍桑实验与群体规范 20 20世纪世纪3030年代,梅奥等人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其中年代,梅奥等人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其中有一个有一个“电线安装工作组电线安装工作组”的实验,发现工作条件的改变对工作效率不起的实验,发现工作条件的改变对工作效率不起任何作用。任何作用。经过调查发现,这经过调查发现,这1414个人组成的工作组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群体,个人组成的工作组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群体,他们建立起了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这就是:他们建立起了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这就是:1.1.群体成员不应该完成太多的工作;群体成员不应该完成太多的工作;2.2.群体成员也不应该完成太少的工作;群体成员也不应该完成太少的工作;3.3.群体成员不应向任何主管汇报任何可能使自己同时陷入麻烦的事情;群体成员不应向任何主管汇报任何可能使自己同时陷入麻烦的事情;4.4.群体成员不应保持社会距离,或者试图在行动上对其他成员发号施令。群体成员不应保持社会距离,或者试图在行动上对其他成员发号施令。这四项群体规范使群体保持了稳定的生产率。这四项群体规范使群体保持了稳定的生产率。6.1.5 群体结构变量 三、地位(1)地位与地位符号(2)地位有关的群体行为 第二节 群体结构6.1.5 群体结构变量 4 4)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 (1)(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2)(2)群体凝聚力的作用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5 5)群体)群体规模模 (1 1)小群体完成任)小群体完成任务的速度更快一些。的速度更快一些。(2 2)一一般般认为,随随着着群群体体规模模的的增增大大,群群体体的的生生产力力是是应该上上升的。升的。(3 3)关于群体中人数的奇偶数)关于群体中人数的奇偶数问题,人,人们也有不同的也有不同的见解。解。(4 4)再有,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小规模的群体凝聚力更强,群)再有,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小规模的群体凝聚力更强,群体成员有更多机会沟通和参体成员有更多机会沟通和参与,群体成与,群体成员也更能得到关注,也更能得到关注,满意意感更感更强强。6 6)群体构成)群体构成 6.1.5 群体结构变量 图63 群体规模与单位生产力的关系 一、社会促进第三节 群体中的个体行为特点 1)什么是社会助长作用2)社会助长作用的机制6.2.1 社会助长作用专栏专栏6-26-2社会助长作用的经典实验 最早用科学方法揭示社会助长作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Triplett)。他在1897年的研究中发现,别人在场或在群体中活动会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况下骑车完成25英里的路程:第一种情况,单独骑行;第二种情况,让一个人跑步伴同;第三种情况,与其他人竞赛。结果发现,单独骑行平均时速为24英里,有人伴跑时速为31英里,竞争情境时速32.5英里。第三节 群体中的个体行为特点二、社会懈怠二、社会懈怠1 1)什么是社会惰化作用)什么是社会惰化作用2 2)产生社会惰化作用的原因)产生社会惰化作用的原因3 3)避免社会惰化的策略)避免社会惰化的策略 (1 1)使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贡献可识别化。)使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贡献可识别化。(2 2)使工作任务变得更加重要和有意义。)使工作任务变得更加重要和有意义。(3 3)不但奖励群体的贡献,也奖励个体)不但奖励群体的贡献,也奖励个体的贡献。的贡献。(4 4)使用惩罚威胁措施。)使用惩罚威胁措施。三、从众行为1 1)什么是从众行什么是从众行为 2 2)产生从众行生从众行为的原因的原因 3 3)从众的)从众的类型型 4 4)影响从众行)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的因素 专栏6 63 3 从众行为的经典实验研究从众行为的一个经典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阿什所做的线段实验。他将七八个被试编成一组,这里只有一个真正的不知情的被试,其他人都是虚假被试,虚假被试会按照主试事先的安排做出行为表现。被试的任务是判断一张卡片上的一条线段与另一张卡片上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一样长。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都很容易判断出来。如下图,X=B。但是当虚假被试故意做出一致的错误判断时,真实被试中有37%的人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而顺从群体的错误判断。XA B C图64 阿什从众实验卡片 四、去个性化1 1)什么是去个性化什么是去个性化 2 2)产生去个性化的原因)产生去个性化的原因 专栏专栏6-46-4去个性化的经典实验 去个性化的概念最初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2年提出的。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对去个性化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在1969年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表明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攻击行为明显增强。津巴多选用纽约大学的女大学生作为被试,每4人分为一组。实验条件有两种:一种是让被试用大围巾将自己从头到腿围住,小组成员互相之间不知道姓名,在黑暗中进行实验;另一种情况是小组成员被介绍相互认识,并且每个人胸前都有一个大的姓名卡片。前者称为是去个性化组,后者为对照组。被试的实验任务是对一个实验对象进行电击。实验对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令人喜欢的实验对象(例如一个温柔的有献身精神的妇女);另一种是令人讨厌的实验对象(例如令人讨厌的自私自利的妇女)。电击共有20次,分两个阶段进行。当电击进行到第10次时,实验对象异常痛苦,以致挣脱了电极带。然后继续进行后10次电击。被试可以自己控制按键决定给予电击的时间长短。实验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前10次电击还是后10次电击,无论是对令人讨厌的实验对象还是对令人喜欢的实验对象,去个性化组的电击次数都达到将近对照组次数的两倍。津巴多认为,去个性化状态使人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意识,也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对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承诺等行为的控制程度都降低了,压抑的负面行为容易表露出来,像攻击、侵犯等行为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就增强了。第四节 群体决策一、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决策是针对某一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从中挑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这是按照决策者的人数所进行的决策分类。个体决策是指由个人(决策者)所进行的决策,个人承担决策的责任。群体决策是由一个团体所进行的决策。群体决策是组织中的普遍现象。决策过程决策过程 识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给标准分配权重拟订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决策效果群体决策的利与弊利弊获得更为完整的信息增强决策的可接受性产生更多的备选方案互补的成员技能可以提高决策质量耗费时间容易出现从众现象少数人控制存在社会抑制和懈怠责任不清二、群体思维所谓群体思维是指人们在群体决策时,人们倾向于寻求一致意见,不愿对群体的决策进行质疑或者考虑其他方案。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一种疾病,它会严重损害群体绩效。三、群体决策技术互动群体法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互动群体法互动群体法是指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让成员面对面地相互启发,从而获得决策意见和观点的方法。头脑风暴法为了克服阻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遵从压力的一种相对简单的决策方法。使用于决策过程中产生想法的阶段。在头脑风暴法中,群体集中在一起提出可选方案。为了避免自我审查,不对任何想法进行评价。名义群体法这是一个结构化的方法,也是用于决策的制订阶段。要点:所有群体成员独立思考,并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所有成员将想法提交给群体并被公开记录;开始讨论,鼓励作出评价;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对各种想法排出次序,综合排序最高的想法就是决策方案。德尔菲法利用专家进行判断和预测。为不可能见面的团队所设计。避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心理暗示和从众行为)。不需要成员聚集到一起,成本较低。决策时间长缺点:难以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启迪获得丰富的、具有创造力的设想和方案。电子会议法 名义群体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成员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其他成员方案的评价,不会遭到群体压力。不必担心打断别人的思想和发言,环境是宽松的。快速地进行汇总和统计,有较高的效率。阶梯法先由两个成员讨论提出观点,得到方案;再增加一个新成员,让其独立的发表观点、参加讨论,形成新的方案-以此类推谢谢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