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条件平差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660605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条件平差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二章条件平差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二章条件平差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主 编:夏春林副 主 编:钱建国、张恒璟参 编:李伟东、文晔编写高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第二讲第二讲 条件平差条件平差【学习要点及目标】了解条件平差原理;熟悉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熟悉各种条件方程;熟悉条件平差精度评定步骤。2.1 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条件平差公式推导例2-1 三角形内角平差,同精度独立观测三角形的3个内角,观测值如下:L1=472103,L2=721435,L3=602419试求:3个内角的平差值。思路1:三角形内角和理论值为180,先求出三角形内角和的闭合差:同精度观测各个内角的改正值:3个内角的平差值:检核:总结:这是一种简易(近似)平差方法,利用了闭合差反号分配的原则。2.1 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条件平差公式推导2.1 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思路2:令(i=1,2,3)观测值的平差值满足方程:即是三角形内角和闭合差。2.1 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或写为在上面方程中,有3个未知数,该方程有无穷多个解,或者说没有唯一解。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可获得未知数的最优解。2.1 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求 的最优估值,这是高等数学上的条件极值问题,构造条件极值函数函数 在对自变量求偏导数等于0的点上取得极值(i=1,2,3)2.1 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条件平差公式推导将上式代入方程 =0中,求出联系数 ,即,同时可得:三角形3个内角平差值为2.1 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条件平差公式推导检核:总结:在上述测量平差问题中,列观测值的平差值之间满足条件方程,用求条件极值的方法,求出观测值的最优估值,此种方法称为条件平差法2.1.1 条件平差原理条件平差原理条件平差的数学模型为条件方程个数等于多余观测数r,n为观测值总个数,t为必要观测数,三者关系为r=n t由于r n,从式(2-1)不能计算出 的唯一解,但可按最小二乘原理(V TPV=min),求出 的最或然值V,从而进一步计算观测值L的平差值 ,即(2-1)(2-2)(2-3)(2-4)2.1.1 条件平差原理条件平差原理将式(2-1)中的 改写成其估值(最或然值)V,条件方程变为 条件平差就是在满足r个条件式(2-5)的条件下,求解满足最小二乘法(V TPV=min)的V值,在数学中就是求函数的条件极值问题。设有r个平差值线性条件方程,即式中,aij(i=1,2,r,j=1,2,n)为各平差值条件方程式中的系数;ai0(i=1,2,r)为各平差值条件方程式中的常数项。(2-5)(2-6)2.1.1 条件平差原理条件平差原理将式(2-4)代入式(2-6),得相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式为式中,w1,w2,wr为改正数条件方程的闭合差,即(2-7)(2-8)2.1.1 条件平差原理条件平差原理令,则式(2-6)、式(2-7)和式(2-8)分别表达成以下矩阵形式,即2.1.1 条件平差原理条件平差原理(2-9)(2-10)(2-11)按求函数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引入联系数向量Kr1=k1 k2 krT,构成条件极值函数(2-12)将 对V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2.1.1 条件平差原理条件平差原理两端转置,得由于P是对称阵,P=PT,将上式两边左乘权逆阵P-1,得(2-13)当P为对角阵时,纯量形式为 i=1,2,n(2-14)将式(2-13)代入式(2-10),得(2-15)2.1.1 条件平差原理条件平差原理式(2-15)称为联系数法方程,简称法方程,其纯量形式为(2-16)令A P-1AT=Naa,由式(2-16)易知N阵关于主对角线对称,得(2-17)法方程系数阵Naa的秩,即Naa是一个r阶的满秩方阵,且可逆。将式(2-17)移项,两边左乘法方程系数阵Naa的逆阵Naa-1,得联系数K的唯一解为2.1.1 条件平差原理条件平差原理(2-18)将式(2-18)代入式(2-13)或式(2-14),可计算出V,再将V代入式(2-4),即可计算出所求的观测值的最或然值 。通过观测值的平差值 ,可进一步计算一些未知量(如待定点的高程、纵横坐标以及边长、某一方向的方位角等)的最或然值。由上述推导可看出,K、V及 都是由式(2-10)和式(2-13)解算出的,因此把式(2-10)和式(2-13)称为条件平差的基础方程。2.1.2 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 (1)根据实际问题,首先确定必要观测值的个数t及多余观测个数r=n-t,再确定观测值的权阵P,列出改正数条件方程(包含r个条件式)(2)组成联系数法方程式(3)计算联系数(4)计算观测值改正数(5)计算观测值的平差值2.1.2 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 (6)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将平差值 代入平差值条件方程式,检验是否满足方程关系。(7)计算验后单位权方差 ,评定精度。上述计算步骤的内容后续将详细介绍。例2-2 图2-1所示水准网中,A、B、C为已知点:HA=142.000,HB=142.500,HC=144.000,单位为m;观测高差为:h1=2.498,h2=2.000,h3=1.352,h4=1.851,单位为m;路线长:S1=1,S2=1,S3=2,S4=1,单位为km。试按条件平差法,求待定点P1、P2高程的平差值。图2-1 水准网2.1.2 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 解 总的观测高差个数n=4,必要观测个数t=2,则多余观测个数r=n-t=2,可以列两个独立的条件方程。(1)定权 ,令c=1,即以1km观测高差的权为单位权,则P1=P2=P4=1,P3=独立权阵2.1.2 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 在A、B、C 3个已知点之间可以组成3条附合水准路线,选择A与B、A与C之间的路线列平差值条件方程为将(i=1,2,3,4)代入得将已知高程与观测高差代入得2.1.2 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写成矩阵形式AV-W=0,其中:,(2)组成法方程,(3)求解联系数向量K,2.1.2 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4)计算观测值的改正数V(mm)(5)计算观测值的平差值(i=1,2,3,4)(6)求待定点的平差高程2.2 条条 件件 方方 程程 条件方程的组成是条件平差中最关键的一步。对于特定的平差问题,条件方程式具有个数的唯一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的显著特点,必须列出方程个数正好且线性无关的条件方程组才能达到平差的目的。本节介绍常规测量中遇到的基本图形的条件方程的组成。2.2.1 条件方程个数的确定条件方程个数的确定 高程测量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待定点的高程值。高程网包括水准网和三角高程网,二者在高程平差时仅定权方式有差别,其他计算相同,下面以水准网为例讨论问题。对水准网进行条件平差时,一般以已知高程点的高程值作为起算数据,以各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作为独立观测值,列高差平差值与已知高程值之间满足的条件关系式,按照条件平差的原理解算各高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和平差值,然后计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等。水准网的必要起算数据个数是1,即至少需要一个已知点作为起算数据,如果网中没有已知点则必须假设一个,并以此为基准去确定其他待定点的高程值。进行条件平差时,首先要确定条件方程的个数r=n-t,而要确定多余观测个数就必须先确定必要观测个数t。确定必要观测个数t的一般原则是:如果水准网中有足够的起算数据,必要观测个数t等于待定点个数;如果水准网中没有起算数据,必要观测个数等于待定点个数减去1。2.2.1 条件方程个数的确定条件方程个数的确定 平面控制网测量的目的是通过观测各方向(角度)或边长,计算平面网中各待定点的坐标、边长和方位角等。根据观测元素类型的不同,平面控制网可分为测角网、测边网、边角同测网、导线网等布网形式。平面控制网的必要起算数据(基准)包括:限制平面网平移的一个点的坐标(包括x坐标和y坐标);限制平面网旋转的一个方位角和限制平面网缩放的一个边长,或与其等价的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在纯测角控制网中,必要起算数据个数是4:一个已知点、一条已知边和一个已知方位角或与其等价的两个已知点;在具有边长观测值的平面控制网中,由于已具备了观测边长限制了控制网的缩放,必要起算数据个数是3:一个已知点和一个已知方位角。通常将只具备必要起算数据的控制网称为独立网或经典自由网,具有多余起算数据的控制网称为附合网或非自由网。根据数学理论,具备必要起算数据的平面控制网,结合必要的角度和边长观测值,就能够解算出控制网中所有待定点的坐标值。对于平面控制网,必要起算数据一般是两个控制点的坐标,或者是一个点的坐标、一条边长和一个已知坐标方位角。计算一个待定点的两个坐标值需要两个观测值(角度或边长)。用z表示网中待定点的个数。2.2.1 条件方程个数的确定条件方程个数的确定对于测角网:(1)控制网中有必要起算数据时,t=2z。(2)控制网中没有必要起算数据时,通常假定两个点的坐标已知,t=2(z-2)。(3)起算数据不足时,如只有一个已知点,此时t=2(z-1)。对于测边网、导线网,或观测有边长的三角网:(1)控制网中有必要起算数据时,t=2z。(2)控制网中没有必要起算数据时,通常假定两点坐标已知,因为边长观测值可以作为起算数据之一使用,此时t=2(z-2)+1。2.2.2 水准网条件方程式水准网条件方程式 如图2-2所示水准网中,有两个已知高程点A、B,3个待定高程点C、D、E和6个高差观测值。从图中可以看出,要确定3个待定点的高程值,至少需要知道其中的3个高差观测值(如h1、h3、h5或h2、h4、h6等多种选择),即必要观测个数t=3。多余观测个数r=n-t=6-3=3,可以列出3个平差值条件方程式,相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式和闭合差为,2.2.2 水准网条件方程式水准网条件方程式 这些条件方程式大体上分为两类:其一是由闭合水准路线构成的条件方程式,如上述条件方程式中的前两个;其二是由附合水准路线构成的条件方程式,如上述条件方程式中的第三个。图2-2所示水准网中,可列出的全部条件方程式为 但是它的最大线性无关组是3,可以任选其中3个线性无关的条件方程式进行平差计算。通常选择条件方程式的方法是:线性条件方程式优先于非线性条件方程式,形式简单的条件方程式优先于形式复杂的条件方程式。2.2.2 水准网条件方程式水准网条件方程式 如图2-3所示水准网中,有4个待定高程点A、B、C、D和6个高差观测值。由于没有已知高程点,在平差过程中必须假设一个,必要观测个数等于总点数减1,t=3,多余观测个数为r=n-t=3。可以列出3个平差值条件方程式,即相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式和闭合差为2.2.3 测角网条件方程式测角网条件方程式 测角网是三角网的一种布网形式,在网中仅观测方向(或角度),主要由单三角形、大地四边形和中点多边形等基本图形组合而成。如图2-4所示测角网,有两个已知点A、B,两个待定点C、D和9个角度观测值。根据角度交会的原理,要确定C、D两点的坐标,至少需要知道其中的4个角度观测值,必要观测个数t=4,r=n-t=9-4=5,总共要列出5个条件方程式。三角网中的条件方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改正数和闭合差通常以为单位。1.图形条件方程 图形条件,又叫三角形内角和条件或三角形闭合差条件。在三角网中,一般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进行了观测。根据平面几何知识,三角形3个内角平差值的和应为180。根据图2-4可以列出3个图形条件,平差值条件方程和改正数条件方程分别为2.2.3 测角网条件方程式测角网条件方程式,2.水平条件方程 水平条件,又称圆周条件,这种条件方程一般见于中点多边形中。如图2-4所示,在中点D周围的3个观测角度的平差值之和应等于360,如果没有水平条件,就会产生图2-5所示的情形。水平条件的平差值条件方程和改正数条件方程分别为,2.2.3 测角网条件方程式测角网条件方程式3.极条件方程 极条件方程也称为边长条件方程,一般见于中点多边形和大地四边形中。在图2-4中,当满足上述的图形条件和水平条件时还不能使几何图形完全闭合,可能出现图2-6所示的情形,为了几何条件完全闭合,要列出一个极条件。在图2-4所示的三角网中,应用正弦定理,以CD边为起算边,依次推算AD、BD,最后回推到起算边CD,得到2.2.3 测角网条件方程式测角网条件方程式或 (2-19)平差值的极条件方程是非线性方程,为得到其改正数条件方程形式,用泰勒级数对上式展开并取至一次项。将 (i=1,2,6)代入,顾及弧度化秒因子 ,展开得2.2.3 测角网条件方程式测角网条件方程式化简整理得极条件的改正数条件方程为 (2-20)(2-21)式(2-20)是以D点为极的极条件平差值方程,极条件方程的列立和线性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在实际应用中极条件方程可直接写出。在大地四边形中同样存在极条件,在图2-7所示的大地四边形中,n=8,t=4,r=n-t=4,包括3个图形条件和1个极条件,大地四边形中只有3个独立的图形条件。2.2.3 测角网条件方程式测角网条件方程式以大地四边形中点O为极的极条件为线性形式 同样,可以以A、B、C、D 4点中的任意一点为极写出极条件,以A点为极的极条件为2.2.3 测角网条件方程式测角网条件方程式线性形式整理得2.2.4 测边网条件方程式测边网条件方程式 测边网和测角网一样,在测边网中也可分解为三角形、大地四边形和中点多边形3种基本图形,如图2-8至图2-10所示。对于测边三角形图2-8,决定其形状和大小的必要观测为3条边长,所以t=3,r=n-t=3-3=0,即测边三角形不存在条件方程。对于测边大地四边形图2-9,决定第一个三角形需要观测3条边长,决定第二个三角形只需再增加两边长,所以t=5,r=n-t=6-5=1,存在一个条件方程。对于测边中心多边形,如中点五边形图2-10,t=3+239,r=n-t=10-9=1,测边网中的中点多边形具有一个极条件。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测边网中的条件数等于网中的中点多边形与大地四边形个数之和。2.2.4 测边网条件方程式测边网条件方程式 图形条件的列出,可利用角度闭合法、边长闭合法和面积闭合法等,本节介绍常用的角度闭合法。测边网的图形条件按角度闭合法列出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观测边长求出网中的内角,列出角度间应满足的条件,然后以边长改正数代换角度改正数,得到以边长改正数表示的图形条件。例如,图2-11所示的测边中点三角形中,由观测边长Si(i=1,2,3,6)精确地算出角值(j=1,2,3),角度平差值条件方程为以角度改正数表示的图形条件和闭合差为(2-22)上述条件中的角度改正数必须代换成边长观测值的改正数,才是测边网图形条件的最终形式。为此,必须找出边长改正数和角度改正数之间的关系式。2.2.4 测边网条件方程式测边网条件方程式在图2-12中,由余弦定理知微分得(2-23)2.2.4 测边网条件方程式测边网条件方程式由图2-12可知,故有(2-24)将式(2-24)中的微分换成相应的改正数,同时考虑到式中dA的单位是rad,而角度改正数是以为单位,故式(2-4)可写成(2-25)这就是角度改正数与3个边长改正数之间的关系式,称该式为角度改正数方程。式(2-24)的基本规律是,任意一角度(如A角)的改正数等于其对边(Sa边)的改正数减去两个夹边(Sb,Sc边)的改正数分别与其邻角余弦(Sb边邻角为C角,Sc边邻角为B角)的乘积,再乘以p为分子,以该角至其对边2.2.4 测边网条件方程式测边网条件方程式之高(ha)为分母的分数。如果图形中出现已知边时,因其边长改正数为0,在条件方程中,要把相应于该边的改正数项舍去。1(ADB)、2(CDB)及3(ADC)的改正数与各边改正数的关系式为2.2.4 测边网条件方程式测边网条件方程式 将上述关系代入式(2-22),并按(i=1,2,6)的顺序并项,即得中点三角形的图形条件,即(2-26)在具体计算图形条件的系数和闭合差时,一般取边长改正数的单位为cm,高h的单位为km,取2.062,而闭合差w的单位为。由观测边长计算系数中的角值(图2-12)时,可按余弦定理或式(2-27)计算,即,2.2.4 测边网条件方程式测边网条件方程式式中,而高h为(2-28)2.2.5 边角网条件方程式边角网条件方程式 如图2-13所示边角网,有4个已知点A、B、E、F,两个待定点C、D,观测了12个角度和两个边长。总观测数n=14,必要观测个数t=4,r=n-t=10,总共要列出10个独立的条件方程式。可能的条件方程式类型为图形条件、方位角条件、边长条件、正弦条件、余弦条件、坐标条件等。图2-13中,可以列出4个图形条件方程,1个已知边推算的边长条件方程,1个已知方位角推算的方位角条件方程,ABC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条件各1个,从已知点B到已知点E的坐标附合条件两个(x与y方向)。常见的几种叙述如下。2.2.5 边角网条件方程式边角网条件方程式1.方位角条件方程 方位角条件即方位角附合条件,是指从一个已知方位角出发,推算至另一个已知方位角后,所得推算值应与原已知值相等.设AB边的已知方位角为TAB,EF边的已知方位角为TEF。如果从AB向EF推算,设EF方位角推算值的最或然值为。则方位角附合条件方程为其中整理得其相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为2.2.5 边角网条件方程式边角网条件方程式2.边长条件方程 边长条件即边长附合条件,是指从一个已知边长出发,推算至另一个已知边长后,所得推算值应与原已知值相等。设AB边的已知长度为SAB,EF边的已知长度为SEF。如果沿图2-13所示的推算路线,从AB向EF推算,得EF边长推算值的最或然值为,由网中已知点坐标和待定点近似坐标推算的边长近似值为S0EF,则边长附合条件方程为其中整理得2.2.5 边角网条件方程式边角网条件方程式改正数条件方程3.正弦条件方程在图2-13所示的三角形ABC中,根据正弦定理得线性化的改正数条件方程为2.2.6 导线网条件方程式导线网条件方程式 如图2-14所示附合导线,有4个已知点A、B、C、D,2个待定点P1、P2,观测了4个角度和3个边长。总观测数n=7,必要观测个数t=22=4,r=n-t=3,总共可以列出3个独立的条件方程式:一个已知边推算的边长条件方程;一个已知方位角推算的方位角条件方程;从已知点A到已知点C的坐标附合条件2个(x与y方向)。这4个条件存在相关,一般选择坐标方位角条件和坐标附合条件。2.2.6 导线网条件方程式导线网条件方程式1.坐标方位角附合条件2.坐标附合条件线性化后得改正数条件方程式为2.2.6 导线网条件方程式导线网条件方程式其中2.3 条件平差精度评定条件平差精度评定 条件平差精度评定包括单位权方差 的计算、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QFF及其中误差 的计算等。在一般情况下,观测值向量的协方差阵往往是不知道的,为了评定精度,还要用观测值的改正数V计算单位权方差的估值,进而计算各向量的协方差阵和任何平差结果的精度。2.3.1 单位权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单位权方差的估值(2-29)式中,r为多余观测值个数,r=n t。VTPV可用下列方法计算:(1)直接利用定义计算,即(2-30)(2)由条件平差有关公式计算,即 (2-31)2.3.2 协因数阵协因数阵 条件平差的基本向量L、W、K、V、都可以表达成随机向量L的函数,下面计算它们的自协因数阵和两两之间互协因数阵。为了方便,在推导协因数阵时,将法方程系数Naa简写为N。将向量L、W、K、V、组成列向量,并以Z表示,即2.3.2 协因数阵协因数阵(2-32)可以写出Z的协因数阵为按协因数传播律,得Z的协因数阵为2.3.2 协因数阵协因数阵(2-33)由式(2-33)可见,平差值 与闭合差W、联系数K、改正数V是不相关的统计量,又由于它们都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向量,所以 与W、K、V也是相互独立的向量。为了查询方便,将以上基本向量的协因数阵、互协因数阵列于表2-1中。2.3.3 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与中误差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与中误差 在条件平差中,平差计算后首先得到的是各个观测量的平差值。例如,水准网中高差观测值的平差值,测角网中观测角度的平差值,导线网中角度观测值和各导线边长观测值的平差值等。而测量的目的,往往是要得到待定水准点的高程值、待定点的坐标值、三角网中的边长值及方位角值等,并且评定其精度。这些值都可以表达为观测值平差值的函数。设有平差值函数(2-34)对式(2-34)全微分得令2.3.3 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与中误差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与中误差平差值函数的权函数式为(2-35)由协因数传播律得(2-36)将 代入上式得即(2-37)式(2-37)即为平差值函数式(2-34)的协因数表达式。则平差值函数的方差为(2-38)2.4 条件平差算例条件平差算例2.4.1 高程网条件平差算例 例2-3 水准网如图2-15所示,已知HA=8.608,HD=9.740,等精度独立观测高差为:h1=2.359,h2=3.280,h3=1.226,h4=2.156,h5=0.928,高程和高差单位为m。试按条件平差法求:(1)待定点B、C的高程平差值。(2)各段高差平差值的中误差。(3)待定点B、C平差高程的中误差。2.4.1 高程网条件平差算例 解 (1)因各段高差等精度,则 。,r=n-t=3,故可列出3个独立的条件方程。平差值条件方程为改正数条件方程式为2.4.1 高程网条件平差算例代入具体数值,各路线闭合差以mm单位表示,有写成矩阵形式 ,其中法方程系数矩阵为2.4.1 高程网条件平差算例其逆阵为联系数向量为2.4.1 高程网条件平差算例观测值的改正数为(mm)观测值的平差值为待定点的平差高程为(m)(m)2.4.1 高程网条件平差算例(2)精度评定。单位权中误差为(mm)观测值的平差值的协因数阵为,由于观测值独立同精度,可得因故2.4.1 高程网条件平差算例 平差高差的中误差。因为 ,可得(mm)(mm)平差高程的中误差。B点平差高程的函数式2.4.1 高程网条件平差算例权函数式为由误差传播律,得(mm)同理,C点平差高程中误差可求得为2.1 mm。2.4.2 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 例2-4 如图2-16所示测角网,A、B为两个已知点,C、D为待定点,同精度观测了6个内角,已知点坐标和观测角度见表2-2。按条件平差法,求:(1)C、D两点的平差坐标;(2)平差后CD边长相对中误差。2.4.2 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 解 n=6,t=22=4,r=n-t=2,可列出两个独立的条件方程。下面计算中,角度改正数以为单位,坐标以m为单位。根据题意,观测值的权阵条件平差值方程为2.4.2 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则条件方程为代入数值,得条件方程的矩阵形式为其中,()组成法方程2.4.2 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因则角度改正数()计算角度平差值 ,得2.4.2 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1)C、D两点的平差坐标。根据前方交会公式,在BAC中:,代入具体数值得C点的平差坐标m,m在BCD中:,代入具体数值得D点的平差坐标为m,m检核:可以在BCD中,由C、D两点坐标,代入前方交会公式,计算出的B点坐标与B点已知坐标相同。2.4.2 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2)精度评定。单位权中误差()观测值的平差值的协因数阵角度平差值的中误差()2.4.2 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下面求CD边长相对中误差。由图2-16可知其函数式为全微分有令,代入角度平差值得2.4.2 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角网条件平差算例()因为则CD边长相对中误差为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 例2-5 如图2-17所示测边网中,有两个已知点A、B,两个待定点C、D和5个边长观测值。A点和B点的坐标、边长观测值见表2-3。试按条件平差法计算:(1)各待定点坐标平差值;(2)C点至D点间边长平差值的中误差和边长相对中误差。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解 n=5,t=4,r=1,可以列出1个独立的条件方程。令:观测值向量L=SAC SAD SBC SBD SCDT,(1)计算待定点C、D的近似坐标。C点近似坐标计算:在BAC中(图2-18),由边长交会得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D点近似坐标计算:在BAD中(图2-19),由边长交会得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2)由观测边长计算大地四边形各个内角(余弦定理)。在图2-17中,令BAC=1,CAD=2,BAD=3。已知边AB的方位角和边长为,在ABC中,令过顶点A至BC边的高为h1。,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代入具体数值,有,在ABD中,令过顶点A至BD边的高为h3。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在ACD中,令过顶点A至CD边的高为h2。(3)列改正数条件方程。在测边大地四边形ABCD中,过顶点A可以列出角度闭合条件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即其中 。又因AB为已知边,即 。据式(2-25)可直接写出代入角度改正数方程得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整理,得代入具体数值,得边长改正数表示的条件方程为其中(4)求平差边长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边长改正数(mm)平差边长(m)(5)求待定点C、D的平差坐标。在ABC中,由余弦定理求角度1的平差值为则AC边的平差方位角代入具体数值,得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同理,可求得D点平差坐标为(6)精度评定。验后单位权中误差为 平差边长的中误差。平差边长的协因数阵代入具体数值,有2.4.3 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测边网条件平差算例观测值平差值的中误差i=1,2,3,4,5代入具体数值,有mm,mm,mm,mm,mm,CD边平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习习 题题 2-1 如图2-20所示水准网,A点为已知点,HA=103.953m,设各路线长度相等,观测高差如表2-4所列。试按条件平差法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平差后待定点的高程中误差;各测段高差平差值及其中误差。2-2 如图2-21所示测站平差问题,在已知点A上,BAC是固定角(即AB、AC为已知方向),AP1、AP2是两个待定方向,观测了5个角度。试用文字符号列出:按条件平差时的条件方程式。习习 题题 2-3 如图2-22所示的导线网,A和B为已知点,观测连接角、导线内角和边长数据见表2-5。试按条件平差法计算:各待定点坐标平差值和点位中误差;网中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各边长的方位角平差值的中误差。习习 题题 2-4 试按条件平差法求证在单一水准路线(图2-23)中,平差后高程最弱点在水准路线中央。习习 题题2-5 已知条件式为 ,其中 ,观测值协因数 阵为 ,现有函数式 。(1)试求:。(2)试证:V和F是互不相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