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课件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649927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查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考勤、课堂提问成绩、课堂表现)(考勤、课堂提问成绩、课堂表现)课外作业(30%)论文(50%)1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行为组织与组织行为 第二节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第三节 人性假设研究与组织行为学人性假设研究与组织行为学2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组织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组织中度过的。因此,组织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如果你工作单位的效益很好,你获得的经济收入就会比别人多,你的生活就会有保障;如果你工作单位的领导非常关心和爱护员工,你单位的人际关系很好,你就会心情愉快工作顺心。可见,组织的发展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是人们赖以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体,因此,搞好组织的管理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组织一、组织(一)组织的含义(一)组织的含义1.1.组织的概念组织的概念不同学者对组织的定义见仁见智。但我国学术界一般用这样的一句话来解释组织的概念,即: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种种需要,这些需要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仅仅通过孤立的个体活动无法自我满足,于是出现了人们的群体活动。在群体活动中,为了协调不同人的行为就会按照一定的关系,建立特定的规则。这种活动正式化、稳定化的结果就导致组织出现。可见,组织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或目标,一群人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人无法实现的整体力量。3如政府、企业、学校、医院、商店、家庭等社会组织的出现便是如此。实际中的组织形形色色,人们对组织认识的角度各有差别,但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2.2.组织存在应具备的条件组织存在应具备的条件(1 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同时组织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因此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组织活动的资源配置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正是人群形成了组织,没有人群便没有组织。(2 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任何组织都有基本的使命和目标,企业是为了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满足顾客需要,教育机构是为了培养人才,政府的存在是为社会提供秩序保障服务的。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3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的存在是由于有自身的使命和目标,这些使命和目标是社会所必需的而单个人又不能完成的,必须由组织者和它所管理的人来完成,因此组织中的活动便分为两大类:作业和管理,这就形成了分工和协作。4(二二)组织要素组织要素组织分门别类,形形色色,但所有组织都具备如下要素:1 1目标目标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如企业要实现赢利最大化;学校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医院要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等目标决定了一个组织作为社会一分子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22资源资源组织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源,如企业必须拥有人才、资金、机器、设备、品牌、技术等各种资源。一个组织需要把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当作投入通过转化变成其他组织或个人所需要的各类产出(产品、服务),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33管理管理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最重要、最关键。因为人力资源能支配、使用其他资源,便其发挥效用,从而完成组织的目标。5组织的人力资源分两类:一类是操作人员,主要从事业务工作,如加工零件、维修机器、采购物料、生产产品、催交货款,这类工作涉及对物质资源、货币资本等资源的支配、利用,属于具体的业务工作;另一类是管理人员,主要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创新等工作。44环境环境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其他组织,都需要与环境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都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从环境中获得输入,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把输出送回环境。以服装厂为例,工厂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布料,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从劳动力市场招聘人才。然后通过加工制造过程,把市场需要的精致服装销售给销售者,批发给中间商,获取利润。离开了与其他组织或个人的相互作用,离开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组织就失去平衡,陷入困境。6(三三)组织和管理组织和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活动可分为基本的两大类:直接导致组织目标完成的作业活动和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管理活动。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2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4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7二、组织行为二、组织行为(一)组织行为的定义(一)组织行为的定义组织行为是组织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组织行为是组织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种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组织活动影响、改变人们生活的广度、深度也不断增强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增长、社会联系的日益增加,各种应运而生的新组织大量涌现,愈来愈多地介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今天,组织活动影响我们的生活如此之深,以至于任何一个人已不能脱离组织而独立存在。组织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认识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组织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将组织作为对象对组织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组织内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性,研究组织活动中个体、群体行为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对于保证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序进行、增进组织活动的有效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福利都是非常重要的。8(二二)组织行为的类型组织行为的类型11微观组织行为微观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的某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是指组织内的某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它包括:(1)(1)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态度、能力、人格、动机、压力、认知、学习等;(2)(2)人际行为:人际行为:沟通、领导、谈判等;(3)(3)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群体动力、工作团队等;(4)(4)群际行为:群际行为:冲突、权力、政治活动等。22宏观组织行为宏观组织行为是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是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组织学习等。33正向组织行为正向组织行为是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是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遵守规章制度等。作为正向组织行为的一种特例,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组织成员主动、自发不自愿地为组织的成功而付出额外努力的行为,如不计报酬加班、帮助同事完成任务、为公司成长献计献策等。组织管理者必须注意奖励、鼓励、保护正向组织行为,使其持续发生。944反向组织行为反向组织行为反向组织行为是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表现的是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表现的行为行为。如缺勤、偷窃、暴力、迟到、吸毒、欺骗等。组织管理者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惩戒措施抑制、消除或减少反向组织行为。(三三)组织行为管理组织行为管理组织行为的知识有助于管理者提高自己描述、理解、预测员工工作行为的能力,从而为影响或控制员工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有效地管理员工的工作行为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所在,所以,加强组织行为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组织行为管理的具体原因在于:11竞争加剧竞争加剧企业将面临许多挑战,竞争更加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企业必须做到:(1)(1)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使自己的产品、服务比竞争对手的更优,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是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2)(2)重视技术创新。重视技术创新。必须加快创新步伐,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新服务。而这离不开对员工创造能力、创造动机的激发。10(3)(3)突出市场营销。突出市场营销。只有把营销工作做好,企业的产品、服务才能在市场中找到目标顾客。而营销活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人员的才干与动力。(4)(4)注重战略规划。注重战略规划。要想长期发展,必须做好经营战略的制定、实施工作。而不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实施,员工的协作至关重要。因此,可以说如果不改变管理方式、领导方式,如果不能对员工的心理、行为施加更大、更有效的影响,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22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入21世纪,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的比重将迅速上升,为了取得成功,除了应尽快熟悉国际通用的商务、贸易准则外,还要尤其注意跨文化问题,要找到不同国家的员工在价值观、交往模式、生活方式、冲突过程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国际组织行为的研究将大大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33环境多变环境多变21世纪企业环境的变化将更难预测,因此,在管理上采取相应对策是当务之急。结构重组、权力下放、平等沟通、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员工忠诚、改善道德行为措施等都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极好措施。11三、组织行为学三、组织行为学(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1.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关于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并都具有其合理的解释。国内普遍以东北财经大学张德的定义为准。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目标的科学。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1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依据,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必须把两者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122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规律。组织行为学并不是研究一切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而是只研究一定组织范围内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这种组织范围包括工厂、商店、学校、机关、军队、医院、农村等所有的组织。研究这种组织中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还要研究聚集在一起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又可分为: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与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3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能力,以达到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组织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以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实质上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科,是管理领域中行为学派的理论和方法的支柱。13(二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1组织行为学的跨学科性组织行为学的跨学科性一方面,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直接分支,具有跨学科性。研究组织行为,需要同时应用多种学科理论,主要的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对组织行为学的跨学科性,研究最为深入的人就是姆林斯。姆林斯认为组织行为学研究主要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姆林斯认为组织行为学研究主要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学科,辅之涉及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学科,辅之涉及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他将组织行为学研究系统分成个性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这三个系统又相互交叉。个性系统主要指个体系统,社会系统主要包括群体和组织两个系统,文化系统则与个体系统、群体和组织系统都相关。相应的,三个系统主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辅之涉及政治学和经济学。这些学科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架构如图1-1所示。14152.2.组织行为学的特征组织行为学的特征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间独立的学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1)跨学科性。跨学科性。组织行为学以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中的概念、原理、方式和方法为主要知识基础,同时吸取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中关于论述人类行为的内容,来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2)(2)系统性。系统性。组织行为学并不是由各门学科七拼八凑地组合而成的,而是有其完整的系统性。它既包括对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的层次性的研究。从组织中的个林行为到组织中的群体行为再到组织行为(从整个组织角度研究其成员行为),同时它也是指具有其自成一体的基本理论和概念。(3)(3)科学性。科学性。组织行为学中虽不排斥直觉判断和推测,但在得出结论时,却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得出的。(4)(4)应用性。应用性。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明确的实践取向。它徘帮助管理者理解、识别、预测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16(三三)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11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组织行为学研究各级各类组织中存在的有关人的问题,如果每个组织都能自觉地把组织行为学原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那么对于解决我国各级各类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领导者的素质、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士气、改进干群关系、提高组织绩效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2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和变革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和变革进入21世纪,企业将面临许多挑战,竞争更加激烈,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原则,一个没有绩效或绩效低落的组织最终将会被淘汰。一个组织要想生存与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首先就得有良好的绩效。如何提高组织的绩效,正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17其次,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这就决定了一个组织不能墨守成规,而要不断变革。组织变革也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研究组织的内外环境、组织的目标、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望、人际沟通、组织类型、组织规模等多个问题。因此,学习组织行为学,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和变革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33有助于群体的发展,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群体的发展,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化大生产使得许多工作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这样就形成了群体。它对促进群体良好发展、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十分重要的。在一个群体中,只有人际关系和谐,这个群体才能健康、正常地发展,才能有助于提高一个组织的绩效。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群体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组织行为学又研究了群体之间的信息沟通、规范等,力求使群体达到最完美的状态。1844有助于个体的成长有助于个体的成长个体是组织的细胞,但组织不能等同于所有个体的总和,组织的发展不能等同于个体的发展。建立合理的组织,对促进个体发展也是有极大帮助的。因为对组织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合理地使用人才。“人尽其才”一直是人事管理的一个努力方向,但因一直缺少可持续性方案而流于空谈,组织行为学就提供了这个可操作性方案。组织行为学研究了个性与工作岗位的关系,气质与工作岗位的关系,能力与工作岗位的关系,并提供了一整套的测定方法,这样不仅为人尽其才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还为它提供了操作方案,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55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领导是一个组织中的核心,是整个组织的灵魂,领导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一个组织的成败。不同的人能力不同,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领导,把那些不适合的人推到领导岗位上,对组织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选拔领导,领导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另外,领导人选拔上来之后,如何进一步培养他们,使他们迸一步得到锻炼、提高,也是现实中的一个问题,这也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组织行为学还把领导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研究了领导决策、领导授权等许多内容,这些研究势必会极大地提高领导者的水平和领导行为的质量。20第二节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1、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人类对组织活动有效管理的历史已超过6000年,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万里长城等古建筑奇迹的宏伟规模以及古希腊民主制度、古罗马法律体系、中国封建社会文官制度的完备运转,都是人类早期组织管理能力的生动证明。散见于有关史籍中的管理思想的萌芽,更使人们感受到古代文明的光辉。但是古代社会社会化程度低,生产技术和劳动分工也比较简单。所以那时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观察、判断和直观基础上的传统经验管理,尽管管理思想源远流长,管理理论却进展甚微。2、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工业革命开始了现代文明的新时代,随着工作机、动力机相继出现,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使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跃性发展,企业的规模迅速膨胀。人们开始重视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从此生产计划和技术、劳动分工、设备的合理使用等成为管理理论的重要专题,管理思想从经验直觉进入了较系统的研究。213、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后半叶是管理研究的黄金时期。其中尤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最为著名。以泰勒为代表的一代管理者成功地运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方法,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在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便管理理论研究走上了科学轨道,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4、行为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20年代,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外,开辟了组织管理研究的新领域。“人群关系理论”闻名于世,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经过对这一学科问题的讨论,正式把这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对员工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中叶以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的研究,最近20年来,行为科学主要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理论的综合,围绕着组织行为的一些课题发展的,因而目前比较流行把这个学科称为组织行为学。2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管理对人的错误认识,从忽视人的作用而变为重视人的作用,因此,现代管理已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激励”管理。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组织的演变,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组织的演变,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尽管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组织行为的探索研究贯穿于管理学尤其是组织管理学发展的始终,因此从广义上讲,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对组织行为的探索研究的过程。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组织管理理论和人力资源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组织文化理论不断融合的过程。23(一一)人力资源学派人力资源学派人群关系理论的发展,使管理理论深入到人际关系、个体行为的研究。但总的来说,组织中对人的管理还是局限于通过静止的制度挑选、配备、培训、沟通、考评并发给薪酬,以及给予一定的福利。人力资源学派把人看成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从人的心理、社把人看成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从人的心理、社会需要方面动态地研究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会需要方面动态地研究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力。潜力。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职工的需要和期望正起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客观因素促使行为科学家重新探讨激励员工积极性的途径。于是在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一个新的学派 人力资源学派。这一学派认为企业中发生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发挥职工的潜力。代表人物阿吉雷斯代表人物阿吉雷斯认为企业管理者要从组织上进行改革,鼓励职工多负责任,让他们有成长和成熟的机会。(二二)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在人力资源学派成长的过程中,权变理论逐渐进入管理领域,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必须按照对象的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并不存在,必须按照对象的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24组织行为学就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行为学认为,遵循权变理论,并不等于没有理论,而是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把关于人的管理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三三)组织文化讲究的兴起组织文化讲究的兴起 组织行为学的深入组织行为学的深入组织文化组织文化也称企业文化,是组织或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运作过程是组织或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由领导者倡导、为员工所认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由领导者倡导、为员工所认同的本组织或本企业的群体行为准则。同的本组织或本企业的群体行为准则。一些美国学者对日本企业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导致日本企业成功的两条基本经验:一是善于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为己所有。无论是中国的仁与礼、和为贵等儒家教义,还是欧美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他们都能乐于引进,而又绝不盲从照搬,均融化在大和民族的魂魄中,变成适合日本国情的一整套管理哲学和方法。25二是在企业管理中注重文化因素。注重树立全体员工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重视做人的工作,把这些因素称为“组织风土”。他们认为“组织风土”是日本企业经过长期管理实践才产生的,并通过员工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美国的管理注重“硬”的一面,强调理性管理;日本企业在管理中兼顾“硬”的同时,更注重“软”的方面,即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战后日本企业正是通过各种手段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成功地激发了员工的自觉性、责任感、成就欲,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认同感、凝聚力,使全体员工同心协力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美国学者对企业文化在日本经济腾飞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是管理理论研究的新突破。这也使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走向更为深入和成熟的阶段。应该说,企业文化理论从其基本假定到具体管理方式和管理措施都是对传统理性管理模式的突破和超越,这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重大转变。26(四四)21世纪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世纪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学家们还在继续进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美国为了应付日本的挑战,迅速调整了产业政策,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经过20年的努力,稳定了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美国在企业管理上大力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如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电子商务,以支持产业发展。据此,我们把电子管理作为第五代管理理论的核心。电子管理作为第五代管理理论的核心。21世纪,企业经营的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竞争将更加剧烈无情。为使企业长盛不衰,很多专家认为企业只有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即组织学习能力,才能在未来长期生存与发展。据此,我们暂把第六代管理理论叫做组织文化。第六代管理理论叫做组织文化。第一代:科学管理;第二代:行为科学;第三代:数量管理;第四代:权变管理;第五代:电子管理;第六代;组织文化。上述第二、四、六代管理理论均属组织行为研究,第一、三、五代管理理论均涉及技术、数学等在管理中的应用。这表明组织行为一直是管理研究的两大主流课题之一。27第三节第三节 人性假设研究与组织行为学人性假设研究与组织行为学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已就人性的分析问题明确提了出来,“性本善”与“性本恶”学派之争,绵延儿千年,但把它与管理问题结合起来的是西方人。美国的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其所著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写到:“每项管理决策与措施,都要依据有关人性与其行为的假设。”对管理者而言,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对人性的认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管理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各种人性假设。麦格雷戈麦格雷戈总结了以往的管理经验,在传统的人性假设基础上,在传统的人性假设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理论提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理论 x x理论和理论和Y Y理论理论。他阐明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主张Y理论、反对x理论。在管理科学的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性假设有四种。28一、经济人假设一、经济人假设任务管理任务管理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和泰罗理论的出发点,麦格雷戈的X理论也是以此为基础的。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因此提倡任务式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因此提倡任务式管理。经济人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假设的基本观点:人对工作是消极的。人对工作是消极的。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所以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4人的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是类似上述设想的人,少数人是能够鼓励自己,能够克服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才能负起管理的责任。29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相对应的管理措施: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的责任不是管理者考虑的问题。所以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等。这种管理方式叫做“任务管理”。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工人只能听从管理者的指挥,而无权参与管理。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即“胡萝加大棒”的政策泰罗制是“经济人”假设的典型代表。二、社会人假设二、社会人假设参与管理参与管理“社会人”假设是霍桑试验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果,其代表人物是梅奥。梅奥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梅奥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因此提倡参与管理。是相对次要的因素,因此提倡参与管理。30“社会人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假设的基本观点:人对工作是积极的。人对工作是积极的。1人不是“经济人”,除物质条件外,社会心理的因素对人的生产积极性有很大影响。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方法与生产组织,而霍桑试验表明,生产率的提高与工人的“士气”有很大关系。而社会生活,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影响士气的重要因素。3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组织”,而霍桑试验发现在正式组织之外,还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组织中有其自定的行为准则,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人的表现行为。4领导者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找出其中的真正原因,要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并注意把正式组织的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需要加以协调。31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相对应的管理措施: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不是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应更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培养集体精神,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4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仅仅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作等,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需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实现所谓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三、自我实现人假设三、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自我实现人假设是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提出来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其理论出发点。但马斯洛并末把他的理论用于解决管理问题,是麦格雷戈借用了这一观点引申出了Y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认为人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因此能,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因此提倡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提倡自我控制、自我管理。32“自我实现人自我实现人”假设基本观点假设基本观点:1工作与娱乐、休息一样自然,人并非不喜欢工作而是要看工作条件如何;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的方法,人们在执行自愿的任务中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3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4管理的职责是改进组织条件和工作方法以使人们能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以能获取个人的需要和满足。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相对应的管理措施:1在管理重点方面,自我实现人“假设把注意力集中到创造一种适宜的条件,使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自觉地完成组织的目标,充分实现自我。2管理人员的职能在于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在发挥自己潜能时遇到的障碍。33管理的任务只是在于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一个可以允许鼓励每一个职工,都能从工作中得到内在激励的环境)。3奖励方式的改变。强调采用内在奖励,认为只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4管理制度的改变。要保证职工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使工作变得更具有挑战性,让职业丰富化、扩大化。四、复杂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多变管理多变管理复杂人假设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来的。认为以往的人性假设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适合于某些人和某些场合,有合理的一面,但也过于简单和绝对化。事实上,人是复杂的、多变的,不能把所有的人归为一类。因此,认为人是复杂的、多变的,不能把所有的人归为一类。因此,认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不同而随机应变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不同而随机应变。根据这一假设,莫尔斯和洛希幻提出了著名的根据这一假设,莫尔斯和洛希幻提出了著名的Z Z理论。理论。这一理论既不同于X理论,强调外来控制,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同于Y理论只看重人的自我控制,而忽略外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34第一章第一章 思考题思考题1.1.什么是组织?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什么是组织?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是什么?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是什么?3.3.组织行为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组织行为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4.4.人性假设有哪几种?其基本内容是什么?人性假设有哪几种?其基本内容是什么?35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