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力小学平行班(总)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649781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能力小学平行班(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知识能力小学平行班(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知识能力小学平行班(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家好大家好1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基础教育基础3一、教育的概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教育概念:广义和狭义 p2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概述教育概述4二、教育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5三、教育的起源理论派别理论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观点评价评价1.1.生物起生物起源论源论勒图尔诺勒图尔诺(法)(法)沛西沛西能能(英)(英)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基础;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力量;教育的产主要力量;教育的产生是种族发展的需要。生是种族发展的需要。混淆人和动物的本混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忽视了人质区别,忽视了人类教育活动的社会类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性和目的性。2.2.心理起心理起源论源论孟禄(美)孟禄(美)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意识模仿。意识模仿。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动性。3.3.劳动起劳动起源论源论马克思主马克思主义义教育在劳动过程中产教育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生。6四、教育的发展(一)古代教育夏最早有了学校教育,庠校序西周政教合一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春秋战国私学儒墨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宋程朱理学四书五经明代以后八股文7古印度婆罗门教吠陀为教学内容古埃及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中世纪的西欧僧侣教育读写知识8(二)文艺复兴时的教育(三)近代教育(四)20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9五学校教育制度(一)形式上的发展p6正规教育标志:近代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前制度化教育教育实体制度化教育十九世纪下半期废科举钦定和奏定学制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教育不应限于学校围墙内10(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7合4扩211第二节教育功能和目的p8一、教育功能的类型二、教育的个体功能三、教育的社会功能四、教育目的12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教育学思想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墨子兼爱非攻重视技术学记最早的教育专著化民成俗;启发式教学,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13(二)西方教育学发展1.孕育期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最高目标是治理国家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教育是国家的 分阶段教育142诞生期1632年。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学科萌芽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卢梭(法)爱弥尔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洛克(英)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白板说,轻视国民教育15康德(德):康德论教育第一个在大学讲授教育学。认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赫尔巴特(德)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63发展期杜威(美)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 做中学马克思主义教育:运用唯物辩证法 凯洛夫 1939 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17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1.夏、商、周就有了小学教育2.孟子中校、序、庠是当时的小学3.西周,天子建立小学,设在官府4.春秋战国,私学的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185.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被视为近代小学的开端6.1897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我国近代意义上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7.1898年,清政府命令各省府州设学堂,推行现代小学教育的开始。198.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修业年限为5年9.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为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10.1922,借鉴美国“六三三”学制,即“壬戌学制”,分为两级,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一直持续到1949年。20二、小学教育的现状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小学教育年限改为5年。(一)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身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0%2007年,政府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2008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21(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2(三)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1993年,教师法颁布,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993年12月12日,教师资格条例发布,认为教师资格标志着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品德、知识与能力。23(四)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即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小学教育以政府办学位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24(五)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001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确定三维目标,开设了综合化课程,实行弹性课程管理,开发地方课程。25二、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二、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强制、免费、普通)。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基础性普及性强制性26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一)基础性 我国学校的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构成。小学教育属于初等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27(二)全民性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28(三)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只要达到一定年龄,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29(四)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教育。30四、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在学习知识方面启蒙作用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31五、我国小学教育目的的表述不同时期教育目的的表达:1957毛泽东德智体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第一个教育方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两爱两精神”32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两重点四有德智体美劳建设者和接班人3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34第五节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p30一、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二、新中国历次课程改革历史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35第六节小学学校管理p37一、学校管理概述二、学校管理过程三、学校管理基本途径管理沟通四、学校绩效管理五、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36第七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二、教师职业的特点三、教师劳动的特点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五、教师的专业发展37一、教育研究的意义二、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四、教育研究的组织实施(具体方法)五、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表述第八节第八节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教育科学研究38一、教育研究的意义一、教育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最基本)2.教育知识的扩展3.教师发展39二、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定量和定型相结合原则伦理原则40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有价值、可行性、有新意、具体明确)2查阅文献资料文献检索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3设计研究方案4.收集研究资料5.整理分析研究资料6.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7.教科研管理部门进行总结评价414搜集与整理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格式:题目,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结论,讨论和建议,附录。学术论文的结构:题目,署名,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6总结与评价42(一)基本方法1.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四、教育研究的组织实施43(1)观察法的类型按观察的情境条件: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按观察的方式: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按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按观察内容有无统一设计: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44(2)观察的步骤第一,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第二,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第三,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第四,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45(3)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在收集资料数据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不肯报告的资料;能较客观真实地收集第一手材料。缺点: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察的样本量较小,容易使观察结果带有片面性、偶然性的东西。462.调查法 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47调查法的方法:问卷法、访谈法、调查表和测验法。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调查手段的多样性、调查效率的高效性。483.实验法 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的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控制程度: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目的: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被试分配:等组实验、单组实验和轮组实验自变量的多少: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494.个案法5.比较法50(二)新兴方法1.行动研究法为行动而研究(for action)对行动的研究(of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in action)2.质性研究3.教育叙事51五、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表达学术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附录(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研究报告: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附录(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52第九节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心理学是什么认知过程-注意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认知过程-感觉直接作用,个别属性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53认知过程-知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认知过程-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54认知过程-思维直观动作,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聚合-发散再造-创造创造性思维特征:流畅-变通-独创认知过程-想象有意-无意再造-创造幻想55情绪:需要满足心境激情应激意志动机冲突双驱双避趋避56个性心理倾向-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心理倾向-动机生理性-社会性近景性-远景性主导性-辅助性内部-外部57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58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态度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内向-外向情绪型-理智型-意志型59二、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60(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两个方面: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2、教师(指导地位)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3、教学内容(传递的信息内容)对教学内容的要求4、教学媒体(载体、表现形式、工具)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61学生学生教师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环境62(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教心的核心内容)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信息交流、引导学生3、评价/反思过程预测和评价、监视和分析、检验反思63五、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教育心理学: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了解问题了解问题指导教学指导教学预测预测/干预学生干预学生教学研究教学研究64六、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一)初创(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1903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二)发展(二)发展(20 20世纪世纪2020年代年代5050年代末)年代末)尚未形成体系尚未形成体系(三)成熟(三)成熟(20 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7070年代末)年代末)体系建立体系建立(四)完善(四)完善(20 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后)年代后)19241924廖世承教育心理学廖世承教育心理学65第二章 学生指导第一节身心发展概述66一、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内在需要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外在力量洛克华生相互作用论67二、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心理发展规律)顺序性(与方向)阶段性(与连续)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68三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提供多种可能,积极消极学校教育: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的决定因素69四.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从年龄阶段上看属于童年期注意: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作用记忆: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70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学习准备关键期71第二节学习指导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同化、顺应和平衡化72认知发展阶段1.1.感知运动(0202)感觉与动作分化73前运算阶段 227 7:单维思维(知觉集中););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C CD DB BA A74具体运算阶段7 7 1111:多维思维;思维可逆(守恒););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75形式运算阶段 1111: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利用假设演绎推理;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76(二)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头77(四)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781.1.场独立 场依存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 内部参照,认知独立,抽象分析外部参照,认知依赖,社会信息2 2.沉思型与冲动性反应时间;准确性3.3.辐合型与发散型吉尔福特79智力差异1.1.智力测量智力测量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比率智商:IQ=MA/CA 100IQ=MA/CA 10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学龄前、儿童、成人学龄前、儿童、成人同龄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同龄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IQIQ100 15Z100 15Z802 2.智力的差异个体差异个体间个体内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81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82(五)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什么是特殊儿童广义狭义特殊儿童的类型智力超常儿童(智商超过14140 0)弱智儿童(低于7 70 0)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障碍)聋、哑、盲儿童83特殊儿童的教育随班就读普班加巡回辅导普班加资源教室特殊班84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经典实验85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86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经典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中性刺激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无条件反应无条件反应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刺激NO!NO!87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88经典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89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90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91(二)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说92基本观点:顿悟完形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成完形。9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习观学习观:1.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2.2.学习包括学习包括获得获得 转化转化 评价评价过程过程94教学观:1 1、教学的目标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 2、提倡发现教学。3 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95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按学习方式来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969798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实质:新知识适当观念非人为、实质性联系2.条件材料的逻辑意义客观条件主观条件适当的认知结构主动的联系倾向潜在意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目的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有意义学习的目的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99先行组织者技术含义: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100(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1.学习观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2 2.学生观学生有经验背景差异,要把儿童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1013.3.知识观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其理解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4.4.教学观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能力和技巧最终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学习1025.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探究学习支架式学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103(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学习的心理实质: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特性: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三、学习概述104(二)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行为经验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行为经验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实践交往语言实践交往语言有目的、自觉的和积极主动的有目的、自觉的和积极主动的105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三)学习的一般分类1062 2、(、(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认知策略: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记忆圆周率言语信息: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符号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动作技能态度107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108(四)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机:外部动机为主向内部动机为主转化直接近景性动机向间接远景性动机转化兴趣: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由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到逐渐重视结果由不分化到逐步分化由不稳定向稳定兴趣广度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109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五、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六、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110第三节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与德育一、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一)含义含义依据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依据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稳定的特质和倾向稳定的特质和倾向反映个人的社会特性反映个人的社会特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相对稳定性认识与行为的统一认识与行为的统一(二)(二)结构结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核心核心)道德认识的结果道德认识的结果-获得道德观念获得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情感(表现: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表现: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标志标志)行为技能与行为习惯行为技能与行为习惯111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1.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020世纪世纪3 30 0年代,从他律(年代,从他律(1 10 0岁以前)到自律的发岁以前)到自律的发展,展,4 4个阶段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 2-5-5岁):无道德规则的阶段岁):无道德规则的阶段权威阶段(权威阶段(6-86-8岁):他律道德阶段岁):他律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可逆性阶段(8-18-10 0岁):自律道德阶段开始岁):自律道德阶段开始公正阶段(公正阶段(1 10 0-1-12 2岁):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岁):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到公正、平等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1122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基本观点:道德发展具有顺序性,可通过教育过程来培养基本观点:道德发展具有顺序性,可通过教育过程来培养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两难故事法(p.158p.158)发展水平:三水平六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阶段的名称)发展水平:三水平六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阶段的名称)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理取向阶段。9 9岁以下,主要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岁以下,主要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2020岁以后后习俗水平才会出现岁以后后习俗水平才会出现少数人达到后习俗水平少数人达到后习俗水平113(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1.逐渐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逐渐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认识的理解:直观具体肤浅道德认识的理解:直观具体肤浅-抽象本质抽象本质道德品质的评价:行为效果道德品质的评价:行为效果-效果和动机的统一效果和动机的统一道德原则的掌握:简单依附与他人道德原则的掌握:简单依附与他人-受内心原则受内心原则2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言行不一致言行不一致3.3.明显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明显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外部教育要求外部教育要求-过渡过渡-自觉行动自觉行动总的来说:大致总的来说:大致3 3年级年级是转折年龄是转折年龄114三、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爱国-爱集体-爱他人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理想-现实115四、小学德育过程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116五、我国小学德育的重要原则导向性疏导性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一致性和连贯性因材施教117六小学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118七小学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119第四节 小学生心理辅导及美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的标准(6 6条)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和工作效率120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综合征过度焦虑反应儿童厌学症儿童强迫行为121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预防提高配合122四、心理评估及意义两种参考架构:疾病模式健康模式心理测验:认知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倾听鼓励询问反映观察法自述法123五、心理辅导一般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心理辅导的原则:良好人际关系(积极关注、尊重、真诚与同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课程+活动课+学科渗透+班集团队+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改善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ABCDEABCDE理论艾里斯:ABCABC124六、美育美育作用美育任务美育途径125第五节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p110一、概述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三水平五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和避险126二、健康教育常识1、传染疾病的预防2、意外事故的处理3、安全教育127第三章班级管理128一、班级最基层行政组织二、班级管理功能模式129三、班集体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的培养过程130四、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建立健全班级制度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协调好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争取社会配合131第二节班主任p123一、班主任概念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四、个别教育工作五、班主任应具有的基本素质132第三节班队活动一、班队活动的概念二、班级活动的意义三、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四、班级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五、少先队活动133第四节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含义二、课外活动的任务和作用三、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四、课外活动的特点五、课外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六、课外活动的指导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