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625090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PPT 页数:195 大小:9.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Functionofnervoussystem第十二章神经系统1重点内容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的躯体运动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活动重点内容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2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神经细胞(neuron)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分类和组成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分类和组成3第二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第二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4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P2831.结构胞体轴丘树突轴突始段(AP)轴突末梢髓鞘郎飞结突触小体2.功能:感受刺激传导兴奋胞体突起轴突:1个树突:1多个(一)神经元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P2831.结构胞体轴丘树突轴突始5(二)神经纤维(NervefiberNervefiber)的功能1、构成:2、功能:局部电流传导兴奋(神经冲动)*轴突轴突长树突长树突轴轴索索髓鞘髓鞘神经膜神经膜神神经经纤纤维维胞体树突轴突(二)神经纤维(Nervefiber)的功能1、构成:26*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性7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1.顺向轴浆运输:胞体轴突末梢快速快速:驱动蛋白驱动蛋白(递质囊泡递质囊泡)410nm/d)410nm/d慢速慢速:微丝:微丝1-12nm/d1-12nm/d2.逆向轴浆运输:轴突末梢胞体靠靠动力蛋白动力蛋白,运输神经生长因子、病毒,运输神经生长因子、病毒(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毒素、毒素(破伤风毒素破伤风毒素)205nm/d205nm/d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1.顺向轴浆运输:胞体轴突末84.神经的营养作用:l神经末梢释放营养物质调整所支配组织的代谢影响其形态结构,生化和生理特性。(弱、持续)(神经损伤后其支配肌肉的萎缩)4.神经的营养作用:神经末梢释放营养物质调整所9二、神经胶质细胞P284(一)特点1.数量大:约为神经元的1050倍2.分布广泛: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3.突起无树突、轴突之分4.相邻细胞以缝隙连接相连5.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二、神经胶质细胞P284(一)特点10中枢神经系统内几种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内几种胶质细胞111支持作用2修复和再生作用3免疫应答作用4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5绝缘和屏障作用6稳定细胞外的K+离子浓度7.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二)功能1支持作用(二)功能12第三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第三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13一、突触传递*人类神经元的数量:1011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数目:2000突触总量:21014一、突触传递*人类神经元的数量:101114一、突触传递*突触(synapse)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突触的概念与分类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结构。接头接头(junction)(junction)传出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突触传出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突触一、突触传递*突触(synapse)一个神15突触化学性突触:(神经递质)电突触:局部电流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几类重要的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神经-骨骼肌接头神经-平滑肌接头神经-心肌接头突触化学性突触:电突触:局部电流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几类重16(一)化学性(经典)突触传递三部分: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囊泡线粒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突触的细微结构1.突触的结构和分类(一)化学性(经典)突触传递三部分: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囊泡线粒17(AchAch、氨基酸)、氨基酸)(E E、NENE)(神经肽类)(神经肽类)(Ach、氨基酸)(E、NE)(神经肽类)18(2)经典突触的分类P285依接触部位不同1.轴突-胞体突触2.轴突-树突突触3.轴突-轴突突触依产生的效应不同1.兴奋性突触2.抑制性突触(2)经典突触的分类P285依接触部位不同1.轴突-胞19*2、突触传递过程*2、突触传递过程20*(1)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前膜上Ca2+通道开放Ca2+入突触小体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作用于后膜上受体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离子进出后膜产生突触后电位(局部电位)突触后膜电位改变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破裂*(1)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前膜上Ca221(2)突触后电位类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2)突触后电位类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22*1)EPSP突触后膜在兴奋性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概念:形成机制: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膜对Na+、K+通透性(尤其是Na+)Na+内流K+外流后膜局部去极化(EPSP)*1)EPSP概念:形成机制:突触前神23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24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25*2)IPSP概念:突触后膜在抑制性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形成机制: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膜对K+、Cl-通透性(尤其是Cl-)Cl-内流(为主)后膜局部超极化(IPSP)*2)IPSP概念:突触后膜在抑制性递26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27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28(二)非定向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1.结构基础:曲张体l l 无突触前、后膜结构无突触前、后膜结构l l 一对多的支配关系一对多的支配关系l l 传递时间长、距离大传递时间长、距离大(20nm)20nm)l l是否产生是否产生效应取决于受体分布效应取决于受体分布2.特点:(二)非定向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1.结构基础:曲29(三)电突触传递1.结构基础:缝隙连接2.特点:传递电信号传递电信号 双向传递双向传递 无前、后膜之分无前、后膜之分 传递速度快传递速度快,几乎无潜伏期几乎无潜伏期3.功能: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三)电突触传递1.结构基础:缝隙连接2.特点:传30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31二、神经递质和受体1.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及其分类(1)概念: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并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二、神经递质和受体1.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32(2)递质的鉴定l有合成递质的前体、酶系统和合成能力。l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中,兴奋传来后释放。l与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l人为给予该递质,能引起相同生理效应。l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机制。l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2)递质的鉴定有合成递质的前体、酶系统和合成能力。33(3)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由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对递质的信息传递效应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调质作用:递质与调质无明确界限调节信息传递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3)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34外周神经递质Ach,NE,嘌呤类,肽类等。中枢神经递质Ach,儿茶酚胺类(E和NE,DA,5-HT,组胺),氨基酸类,肽类,嘌呤类,NO,CO,前列腺素等。(4)递质分类(按分布)外周神经递质(4)递质分类(按分布)352、递质共存现象戴尔原则:1种递质共存:2种递质意义:协调某些生理活动ACh副交感神经血管活性肠肽促进唾液分泌舒张血管,增强胆碱能受体的亲和力分泌稀薄的唾液2、递质共存现象戴尔原则:1种递质共存:2种递质363、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代谢l合成:多在胞质l储存:突触小泡l释放:Ca2+依赖性释放l失活:l重摄取:NEl酶降解:ACh(胆碱酯酶),肽类等。l再合成:3、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代谢合成:多在胞质37(二)神经递质的受体(receptor)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递质,调质,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概念:配体激动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拮抗剂:能与受体发生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二)神经递质的受体(receptor)概念:配38受体的亚型胆碱能受体:M(M1M5)和N(N1,N2)亚型的意义肾上腺素能受体:(1,2)和(1,2,3)一种递质能选择的作用于多种效应器细胞并产生不同的作用。亚型受体的亚型胆碱能受体:M(M1M5)和N(N1,N2)39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发现Otto Loewi(1873-1961)GermanyPharmacologist1936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发现OttoLoewi(1873-196140Loewi,1921,双蛙心灌流迷走素AChLoewi,1921,双蛙心灌流迷走素ACh41*1.胆碱能受体能与ACh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类型分布受体阻断剂M(M1M5)胆碱能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如心肌细胞膜、平滑肌细胞膜)上阿托品NN1突触后膜六烃季铵筒(箭毒)碱N2终板膜十烃季铵*1.胆碱能受体能与ACh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类型分布受体42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43类型分布作用受体阻断剂aa1平滑肌、腺体兴奋哌唑嗪酚妥拉明a2突触前膜抑制育亨宾bb1心肌兴奋阿提洛尔普萘洛尔(心得安)b2平滑肌、腺体抑制丁氧胺b3脂肪组织*2、E能受体能与E、NE结合的受体类型分布作用受体阻断剂aa1平滑肌、腺体兴奋哌唑嗪酚妥拉明44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45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后效应复杂的原因:受体类型的不同不同配体与不同受体结合能力的不同不同器官上不同类型受体分布密度不同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后效应复杂的原因:受体类型的不同463、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2受体)作用:负反馈调节突触前递质的释放3、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2受体)474、中枢内神经递质的受体中枢神经递质 Ach,儿茶酚胺类(E和NE,DA,5-HT,组胺),氨基酸类,肽类,嘌呤类,NO,CO,前列腺素等。4、中枢内神经递质的受体中枢神经递质4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单、多突触)三、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reflex)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一)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单、多突触)三、反射活动的一般规49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三、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三、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50(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单线式2.辐散式传入N元3.聚合式传出N元4.链锁式中间神经元5.环式中间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单线式2.辐散式传入N511.单向传递2.中枢延搁(突触延搁)3.总和(时间、空间)4.兴奋节律的改变5.后发放(后放电)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三)中枢兴奋传递(突触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递*(三)中枢兴奋传递(突触传递)的特征52temporal summationtemporal summationSpatial summationSpatial summationEPSPtemporalsummationSpatialsumm534.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4.兴奋节律的改变545.后发放(后放电)刺激停止后,传出N仍继续发放冲动结构基础:环式联系5.后发放(后放电)55第第 二二 节节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56感觉的产生感觉的产生内、外环境刺激内、外环境刺激内、外感受器内、外感受器感觉感觉(上行上行)传导路传导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感觉的产生内、外环境刺激内、外感受器感觉(上行)传导路大脑皮57(一)感觉(一)感觉(上行上行)传导路传导路l浅感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l深感觉传导路:深感觉传导路:痛觉、温度觉、粗略触觉痛觉、温度觉、粗略触觉本体感觉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位置觉、运动觉)浅感觉中的精细触觉浅感觉中的精细触觉传导路由传导路由3 3级神经元组成级神经元组成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一)感觉(上行)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痛觉、温度觉、粗略58特点:先上行特点:先上行(延髓延髓)后交叉后交叉1.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脊髓和脑干)丘脑前的传入系统(脊髓和脑干)1.1.浅感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特点:先交叉后上行特点:先交叉后上行2.2.深感觉传导路深感觉传导路GO特点:先上行(延髓)后交叉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脊髓和脑59粗略触觉粗略触觉精细触觉、本体感觉精细触觉、本体感觉粗略触觉精细触觉、本体感觉60二、二、丘脑丘脑1.1.特异感觉接替核特异感觉接替核 腹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躯干四肢躯干四肢 腹后内侧核:头面部腹后内侧核:头面部 内侧膝状体:听觉内侧膝状体:听觉 外侧膝状体:视觉外侧膝状体:视觉(一)丘脑的核团(一)丘脑的核团二、丘脑1.特异感觉接替核腹后外侧核:(一)丘脑的核61二、二、丘脑丘脑2.2.联络核联络核 丘脑前核丘脑前核 腹外侧核腹外侧核 丘脑枕丘脑枕二、丘脑2.联络核丘脑前核62二、二、丘脑丘脑3.3.非特异投射核非特异投射核 髓板内核群髓板内核群 中央中核中央中核 束旁核束旁核 中央外侧核中央外侧核(维持清醒状态)(维持清醒状态)二、丘脑3.非特异投射核髓板内核群63*3.*3.丘脑感觉投射系统丘脑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概念概念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联络核及其投射至大脑联络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皮层的神经通路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通路投射投射特点特点 点对点投射点对点投射点对点投射点对点投射 投射区小投射区小投射区小投射区小 终止于皮层第四层终止于皮层第四层终止于皮层第四层终止于皮层第四层 弥散投射弥散投射弥散投射弥散投射 投射区大投射区大投射区大投射区大 终止于皮层各层终止于皮层各层终止于皮层各层终止于皮层各层功能功能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不产生特定感觉,不产生特定感觉,维持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状态*3.丘脑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概念丘脑64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65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投射特点:投射特点:(一一)体表感觉区体表感觉区 1.1.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中央后回中央后回(3-1-2(3-1-2区区)投射区大小与感觉的精细程度有关倒置安排(头面部内部正立)交叉投射(头面部双侧)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投射特点:(一)体表感觉66l2.2.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投射特点:投射特点:双侧,正立双侧,正立 2.第二感觉区: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投射特点:67 中央前回中央前回(4(4区区)(二二)本体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代表区 (三三)内脏感觉代表区内脏感觉代表区 1.1.第一、二感觉区第一、二感觉区2.2.运动辅助区运动辅助区3.3.边缘系统皮层边缘系统皮层中央前回(4区)(二)本体感觉代表区(三)内脏感觉681、痛觉、痛觉 P245保护作用保护作用 概念概念:指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指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复杂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的一种复杂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御反应。和防御反应。意义:意义:痛觉痛觉感受器: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 刺激刺激:致痛物质致痛物质(H(H+,K,K+,5-HT),5-HT)(三)躯体感觉(三)躯体感觉 传传入纤维入纤维:AA类和类和C C类类1、痛觉P245保护作用概念:指机体受到伤害性69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与特征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与特征针尖刺激,针尖刺激,A A类和类和C C类类机械(高阈值机械(高阈值 )机械温度机械温度多觉型多觉型1)1)分类分类 (P246)P246)机械刺激和温度(机械刺激和温度(45度),度),A类类数量多,机械、热和化学刺激数量多,机械、热和化学刺激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与特征针尖刺激,A类和C类机械(高阈702)2)特征特征l无一定的适宜刺激无一定的适宜刺激l不易出现适应不易出现适应l属慢适应感受器属慢适应感受器广泛的感受刺激、持续性的保护机体广泛的感受刺激、持续性的保护机体2)特征无一定的适宜刺激广泛的感受刺激、持续性的保护机体71(一一)体表痛体表痛 P298 P298性质性质定位定位发生发生和消失和消失情绪情绪反应反应传入传入纤维纤维快痛快痛(fast pain)刺痛刺痛刺痛刺痛明确明确明确明确快快快快()A A A A类类类类慢痛慢痛(slow pain)烧灼痛烧灼痛烧灼痛烧灼痛不明确不明确不明确不明确慢慢慢慢()C C C C类类类类(一)体表痛P298性质定位发生情绪传入快痛(fast72(2 2)深部痛)深部痛 发生在躯体深部,如骨、关节、发生在躯体深部,如骨、关节、骨膜、肌腱、韧带和肌肉等处的痛感。骨膜、肌腱、韧带和肌肉等处的痛感。慢痛慢痛概念:概念:特征:特征:l l定位不明确定位不明确l l自主神经反应自主神经反应l l缺血性疼痛缺血性疼痛(2)深部痛发生在躯体深部,如骨、关节、骨膜731.1.传入神经:传入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2.2.皮层代表区:皮层代表区:体表第一感觉区体表第一感觉区 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 运动辅助区运动辅助区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 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1.传入神经:自主神经。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二、中74 特点:特点:1.1.定位不明确,分辨力差。定位不明确,分辨力差。2.2.缓慢,持久。缓慢,持久。3.3.对对扩扩张张、牵牵拉拉和和炎炎症症敏敏感感,对对切切割割、烧灼不敏感。烧灼不敏感。4.4.常伴有情绪反应和牵涉痛。常伴有情绪反应和牵涉痛。(二二)内脏痛内脏痛特点:(二)内脏痛75(三三)牵涉痛牵涉痛1.1.概念概念: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感觉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部位感觉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2.2.产生机制产生机制:皮节法则皮节法则 会聚学说会聚学说 易化学说易化学说(三)牵涉痛1.概念: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76患病器官心*胃、胰肝、胆肾脏阑尾体表疼痛部位心前区,左臂尺侧左上腹,肩胛间右肩胛腹股沟区上腹部或脐区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患病器官心*胃、胰肝、胆肾脏阑尾体表疼痛部位心前区,左臂尺侧77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78(一一)视觉视觉三、中枢对特殊感觉的分析三、中枢对特殊感觉的分析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1.1.传入神经:传入神经:视神经视神经l 鼻侧交叉形成视交叉鼻侧交叉形成视交叉l 颞侧不交叉颞侧不交叉2.2.皮层代表区:皮层代表区:枕叶皮层内侧面枕叶皮层内侧面 (距状沟之上、下缘)(距状沟之上、下缘)(一)视觉三、中枢对特殊感觉的分析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1.79(二)听觉(二)听觉1.传入神经:传入神经:听神经听神经2.皮层代表区:皮层代表区:颞叶皮层颞叶皮层 (颞横回和颞上回颞横回和颞上回)(二)听觉1.传入神经:听神经80第第 三三 节节神经系统对躯体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的调节第三节81l运动N元l运动N元l运动N元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脊髓和脑干运动N元1.脊髓前角梭外肌梭内肌梭内、外肌运动N元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脊髓和82(二)运动单位概念:由一个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二)运动单位概念:由一个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83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一)脊髓的调节功能1.脊髓休克(spinalshock)概念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的动物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一)脊髓的调节功能1.脊髓休克(sp84主要表现恢复原因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作用较简单、原始的反射,低等的动物骨骼肌肌紧张/消失,外周血管扩张,BP,粪、尿潴留,发汗消失主要表现恢复原因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作用较简单、85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对侧伸肌反射屈肌反射:保护对侧伸肌反射:维持身体平衡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对侧伸肌反射屈肌反射:保护86*(2)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1.概念:2.类型:腱反射肌紧张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可反射性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2)牵张反射(stretchreflex)87(1)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概念: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特点: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初诊NS疾病。例:膝跳反射单突触反射同步收缩 意义:(1)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概念:快速牵拉肌腱时发88(2)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概念: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特点: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多突触反射交替性收缩 意义:(2)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概念:缓慢持续牵拉肌腱89同一肌肉(梭外肌)肌梭(感受器)Ia、类传入纤维传出纤维中枢牵张反射的反射弧同一肌肉肌梭(感受器)Ia、类传出纤维中枢牵张反射90肌梭:长度感受器核袋纤维核链纤维肌梭:长度感受器核袋纤维核链纤维91牵拉肌肉(+)肌梭a,类传入f(+)脊髓运动N元传出纤维受牵拉肌肉收缩牵张反射过程特点:感受器与效应器在同一肌肉牵拉肌肉(+)肌梭a,类传入f(+)脊髓运动N92加强因素:运动神经元(+)梭内肌收缩肌梭(+)a,类传入脊髓前角,使运动神经元(+)梭外肌收缩肌紧张增强加强因素:运动神经元(+)93梭外肌梭外肌肌梭肌梭-传出纤维传出纤维-传出纤维传出纤维传入纤维传入纤维梭外肌肌梭-传出纤维-传出纤维传入纤维94抑制因素:过度牵拉肌肉时腱器官(+)b类传入f脊髓运动神经元(-)梭外肌舒张抑制腱器官:张力receptor意义:防止肌肉过度牵拉而受损抑制因素:过度牵拉肌肉时95【小结】肌肉受牵拉时肌梭+牵张反射+如拉力过大腱器官+牵张反射-【小结】肌肉受牵拉时肌梭+牵张反射+如拉力过大腱器96(1)抑制区1.部位:较小,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区2.特点:本身无始动作用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2)易化区1.部位:较大,脑干中央区域2.特点:活动较强,正常时占优势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3.纤维联系:大脑皮层、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3.纤维联系: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1)抑制区1.部位:较小,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区2.特点97 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抑制和易化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抑制和易化系统98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99(3)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y)1.概念: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紧张性亢进的现象。2.特点: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3)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100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1013.产生原因伸肌紧张性切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与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去大脑僵直抑制区活动,易化区活动3.产生原因伸肌紧张性切断了大脑皮层与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1024.类型-僵直高位中枢下行性作用脊髓运动N元活动肌梭传入冲动脊髓运动N元的活动僵直高位中枢下行性作用脊髓运动N元活动僵直-僵直经典的去大脑僵直4.类型-僵直高位中枢下行性作用脊髓103如何证明是去大脑僵直-僵直还是-僵直?麻醉方法:消除肌梭的传入冲动 若僵直消失,为-僵直 若僵直不消失,为-僵直如何证明是去大脑僵直-僵直还是-僵直?麻醉方法:104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特征: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4区)运动前区(6区)运动辅助区:皮层内侧面(一)大脑皮层运动区和运动传出通路交叉支配(头面部多双侧)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倒置(头面部内部正立)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特征:主要1052.运动(下行)传导路1)皮层脊髓束2)皮层脑干束 皮层脊髓侧束皮层脊髓侧束(80%)(80%):支配四肢:支配四肢远端远端肌肉,肌肉,主要参与精细、技巧性运动 皮层脊髓前束皮层脊髓前束(20%)(20%):支配躯干及四肢:支配躯干及四肢近端近端肌肉肌肉主要参与姿势维持和粗大运动支配各脑神经运动神经元支配各脑神经运动神经元皮层内囊脑干脊髓前角运动N元2.运动(下行)传导路1)皮层脊髓束2)皮层脑干束106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1073.运动传出通路损伤的临床症状表现硬瘫、中枢性瘫软瘫、周围性瘫损 伤 部 位 皮质运动区/锥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麻 痹 范 围 较广泛较局限肌紧张 张力过强、痉挛张力减退、松弛腱反射 增强减弱或消失浅反射 减弱或消失减弱或消失病 理 反 射 巴彬斯基征阳性无肌萎缩 不明显明显3.运动传出通路损伤的临床症状表现硬瘫、中枢性瘫软瘫、周围性108巴彬(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当用钝物划其足跖外侧当用钝物划其足跖外侧大拇趾背曲,四趾向外大拇趾背曲,四趾向外似扇形展开似扇形展开阳性体征阳性体征平平时时脊脊髓髓在在高高位位中中枢枢控控制制下下,这这一一原原始始反反射射被被抑抑制而不表现出来。制而不表现出来。临床上常用此体征检查皮层脊髓侧束功能。临床上常用此体征检查皮层脊髓侧束功能。在婴儿皮层脊髓束未发育完善以前在婴儿皮层脊髓束未发育完善以前,以及成人深以及成人深睡或麻醉状态下,也会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睡或麻醉状态下,也会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巴彬(宾)斯基征(Babinskisign)当用钝物划其足109(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P311P311)1.结构2.功能1.调节肌紧张2.稳定随意运动3.3.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丘脑底核、黑质、纹状体(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P311)1.结构2.111尾状核尾状核苍苍白白球球 旧旧纹纹状状体体新纹状体新纹状体纹状体壳核壳核尾状核苍白球旧纹状体新纹状体纹状体壳核1123.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皮层广泛区域新纹状体D2D1苍白球外侧部皮层运动区丘脑(VA-VL)直接GABAGABA苍白球内侧部GABA丘脑底核GABAGlu间接黑质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DADA(+)(+)(-)(-)GluGlu(+)(+)3.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皮层广泛区域新纹1134.基底神经节损伤疾病1.运动、肌紧张震颤麻痹震颤麻痹(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病因:黑质内DA能N元受损;纹状体内胆碱能N元活动 治疗:左旋多巴,东莨菪碱 病变部位:黑质4.基底神经节损伤疾病1.运动、肌紧张震颤麻痹1144.基底神经节损伤疾病2.运动、肌紧张舞蹈病、手足徐动症 病变部位:纹状体 病因:纹状体内胆碱能N元受损;黑质内DA能N元活动 治疗:利血平4.基底神经节损伤疾病2.运动、肌紧张舞蹈病、手115(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1161.前庭小脑机制:2.功能:控制躯体平衡,调节眼球运动1.构成:绒球小结叶刺激前庭器官前庭N前庭核前庭小脑同侧脊髓运动N元(-)屈肌,(+)伸肌受损:摇晃、蹒跚,位置性眼震颤1.前庭小脑机制:2.功能:控制躯体平衡,调节眼球运动11172.脊髓小脑调节肌紧张2.功能:1.构成:小脑前叶,小脑后叶中间带受损:肌张力,意向性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舞蹈病:指鼻实验)():小脑前叶两侧部():小脑前叶蚓部协调随意运动:后叶中间带后叶中间带2.脊髓小脑调节肌紧张2.功能:1.构成:小脑前叶118参与运动计划的形成运动程序的编制3.皮层小脑(新小脑)1.构成:小脑后叶外侧部2.功能:参与运动计划的形成3.皮层小脑(新小脑)1.构成:119第四节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20一、自主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一、自主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交感神经121一、自主神经系统一、自主神经系统122交感N副交感N起源T1-L3灰质侧角脑N核(、对脑神经),骶髓(D2-4)神经节位置离效应器远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纤维长度节前f短,节后f长节前f长,节后f短纤维数量比节前节后11117节前节后12分布广泛(几乎所有脏器)局限(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只有交感神经支配)释放递质节前纤维为ACh少部分节后纤维为ACh大部分节后纤维为NE节前、节后纤维皆为ACh(一)自主N的结构特征交感N副交感N起源T1-L3灰质侧角脑N核(、对123(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项目交感N副交感N心功能加强减弱血管收缩支气管舒张收缩胃肠运动抑制兴奋逼尿肌舒张收缩瞳孔扩瞳缩瞳汗腺分泌唾液腺促进(粘稠)促进(稀薄)代谢糖原分解E、NE分泌胰岛素分泌(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项1242.双重支配(皮肤和骨骼肌血管、汗腺、立毛肌、肾脏除外),作用拮抗(唾液腺除外)3.紧张性作用(三)自主NS的功能特点4.受效应器的功能影响1.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2.换元作用(肾上腺髓质例外)2.双重支配(皮肤和骨骼肌血管、汗腺、立毛肌、肾脏除外),125(三)自主NS的功能特点5、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交感N:活动广泛,应急时,动员机体潜能。交感交感肾上腺素系统肾上腺素系统 副交感N:活动局限,安静时,保护机体,积蓄能量。迷走迷走胰岛素系统胰岛素系统(三)自主NS的功能特点5、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交126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脊髓:初级中枢调节能力差,需受高位中枢控制(二)低位脑干 延髓:生命中枢(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脊髓:初级中枢(二)低127 1.调节体温(三)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1.调节体温(三)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PO1282.调节摄食行为摄食中枢:下丘脑腹外侧区饱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2.调节摄食行为摄食中枢:下丘脑腹外侧区饱中枢:1293.调节水平衡控制排水:视上核、室旁核分泌ADH控制摄水:下丘脑外侧区3.调节水平衡控制排水:视上核、室旁核分泌ADH控制摄水130下丘脑调节肽监察细胞4.调节垂体激素分泌下丘脑调节肽4.调节垂体激素分泌1315.参与情绪反应防御反应区:腹内侧区(外侧区)(背侧区)5.参与情绪反应防御反应区:腹内侧区(外侧区)(背侧区)1326.控制生物节律视交叉上核:控制日周期节律的中心6.控制生物节律视交叉上核:控制日周期节律的中心133(四)大脑皮层2.新皮层1.边缘叶和边缘系统参与摄食、情绪、学习记忆及内脏活动等调节调节呼吸、心血管、消化道运动、唾液分泌等(四)大脑皮层2.新皮层1.边缘叶和边缘系统134第五节第五节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135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自发脑电活动 皮层诱发电位大脑皮层在无明显刺激时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某一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大脑皮层的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大脑皮层在无明显136 脑电图(EEG)皮层电图(ECoG)直接在皮层表面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一)自发脑电活动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脑电图(EEG)直接在皮层表面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一)1371、脑电图的波型1、脑电图的波型1388-1320-100安静,皮层安静皮层安静闭目,清醒14-305-20睁眼,思考皮层兴奋4-7100-150困倦皮层抑制0.5-320-200睡眠,深麻高度抑制脑电图的波型波形 频率(个/s)幅度(uv)特点代表意义 8-1320-1001392.EEG形成机制(了解)皮层大量N元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形成 意义:临床诊断癫痫,脑部肿瘤N元活动趋于一致同步化慢波去同步化快波N元活动不一致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是脑电活动形成的基础2.EEG形成机制(了解)皮层大量N元突触后电140脑电图正常波形与癫痫波形的对比脑电图正常波形与癫痫波形的对比141(二)皮层诱发电位 概念:感觉传入系统或脑内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在大脑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导出的电位变化。(二)皮层诱发电位概念:感觉传入系统或脑内某一部位受到刺142(二)皮层诱发电位 种类: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组成:主反应、次反应、后发放 意义:辅助诊断神经损伤部位(二)皮层诱发电位种类: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143二、觉醒与睡眠重要的昼夜节律活动二、觉醒与睡眠重要的昼夜节律活动144人体生理学ppt课件-神经系统145(一)觉醒状态的维持中脑黑质DA蓝斑上部NE 脑电觉醒状态 行为觉醒状态(去同步化快波)(同步化慢波)ACh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一)觉醒状态的维持中脑黑质DA蓝斑上部NE脑电觉醒状1461.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二)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入睡期(期)浅睡期(期)中度睡眠期(期)深度睡眠期(期)分期1.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1471.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感觉功能 肌紧张 内脏活动大都降低,但稳定(2)特点:(3)意义:生长素分泌,促进生长、恢复体力1.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148异相睡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脑电图呈去同步化快波 感觉功能进一步 肌紧张进一步 内脏活动进一步,变化不规则 阵发性表现:眼球快速运动,躯体抽动 做梦特点:意义:2.快波睡眠(fastwavesleep,FWS)脑内蛋白质合成,巩固记忆、恢复精力异相睡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脑电图呈去同步化149觉醒80-120分慢波睡眠快波睡眠20-30分睡眠时相的转换入睡唤醒诉做梦觉醒80-120分慢波睡眠快波睡眠20-30分睡眠时相的转换150(三)睡眠发生机制主动过程下丘脑后部、髓板内核群和丘脑前核脑干尾端网状结构(上行抑制系统)视前区和Broca斜带区递质有关。腺苷、PGD2促进5-HT抑制1.慢波睡眠:(三)睡眠发生机制主动过程下丘脑后部、髓板内核群和丘151异相睡眠启动神经元2.快波睡眠蓝斑上部5-HT能神经元和中缝核NE能神经元异相睡眠关闭神经元脑桥被盖外侧区胆碱能神经元异相睡眠启动神经元2.快波睡眠蓝斑上部5-HT能神经元152第六节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153一、学习与记忆(了解)人或动物接受外界信息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即经人或动物接受外界信息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即经验)的神经活动过程。验)的神经活动过程。1、学习学习的分类:按形式非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在刺激与机体反应之间不需要在刺激与机体反应之间不需要建立某种明确联系。建立某种明确联系。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两种不同刺激在时间上很接近地两种不同刺激在时间上很接近地重复发生,神经系统接受刺激与机体产生反应之间重复发生,神经系统接受刺激与机体产生反应之间要建立某种确定的联系。要建立某种确定的联系。建立条件反射建立条件反射(一)学习和记忆的形式一、学习与记忆(了解)人或动物接受外界信息获154(1)条件反射的形成*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无关刺激无关刺激(1)条件反射的形成*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155*强化多次结合(经典条件反射)*强化多次结合(经典条件反射)156(2)条件反射的分化和消退(了解)1.条件反射的分化和泛化分化的原因:近似刺激得不到强化,使皮层产生了抑制过程。2.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若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消退原因消退原因:条件刺激在大脑皮层引起抑制条件刺激在大脑皮层引起抑制(2)条件反射的分化和消退(了解)1.条件反射的分化和泛化157(3)人类的条件反射现实具体的信号(光、声音、味)抽象的信号(相应的语词)第一信号第二信号(3)人类的条件反射现实具体的信号抽象的信号第一信号第二信158*(4)两种信号系统1.第一信号系统:特点:人和动物共有人类大脑皮层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功能系统2.第二信号系统:人类大脑皮层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功能系统 特点:人特有,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4)两种信号系统1.第一信号系统:特点:人和动物1592、记忆的形式记忆的分类短时程记忆:几秒几分钟中时程记忆:几分钟几天长时程记忆:几天数年,甚至终身记忆:是指将学习获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2、记忆的形式记忆的分类短时程记忆:几秒几分钟中时程记忆160(二)人类的记忆过程和遗忘1.人类的记忆过程(二)人类的记忆过程和遗忘1.人类的记忆过程1612.遗忘l伴随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指部分或全部丧失回忆和再认识的能力l意义:正常的生理性遗忘具有适应性保护作用,有利于脑内贮存更有用的信息。l区别于遗忘症2.遗忘伴随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指部分或全部丧失162顺行性遗忘症逆行性遗忘症遗忘特点近事遗忘(不能保留近事遗忘(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新近获得的信息)往事遗忘(不能回忆脑往事遗忘(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发生之前的记功能障碍发生之前的记忆)忆)原因慢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脑震荡、电击和麻醉脑震荡、电击和麻醉发生机制信息不能从第一级记信息不能从第一级记忆转入第二级记忆忆转入第二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发生扰乱,第二级记忆发生扰乱,而第三级记忆不受影响而第三级记忆不受影响2.遗忘顺行性遗忘症逆行性遗忘症遗忘特点近事遗忘(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163 左侧大脑半球二、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非语词性认知功能上占优势(空间辨认、音乐欣赏)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优势半球(主要半球)右侧大脑半球 次要半球这种优势是人特有的,是相对的(一)优势半球左侧大脑半球二、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非语词性认知功能上占164(二)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视觉语言中枢)(书写语言中枢)(听觉语言中枢)(运动语言中枢)Wernicke区(流畅失语症)(二)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视觉语言中枢)(书写语言中枢)(听165(四)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相关1、结构基础-胼胝体2、功能将一侧皮层的活动传向另一侧(四)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相关1、结构基础-胼胝体16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错误的是lA.生理完整性 lB.单向传导 lC.相对不疲劳性 lD.绝缘性 lE.双向传导 B B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错误的是A.生理完整性B167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的快,主要是因为lA.与髓鞘的厚度有关 lB.受温度的影响 lC.呈跳跃式传导 lD.与直径成正比 lE.与刺激强度成正比C C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的快,主要是因为A.与髓鞘的厚168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原因是lA.肌肉受到病毒侵害 lB.肌肉失去神经冲动影响 lC.肌肉失去运动功能 lD.肌肉失去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 lE.肌肉因瘫痪使供血减少D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原因是A.肌肉受到病毒侵害169电突触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电突触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间存在间存在 lA.缝隙连接 lB.经典的突触 lC.神经肌肉接头 lD.局部神经元回路 lE.曲张体A A电突触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间存在A.缝隙连接A170突触后电位是lA.动作电位 lB.局部电位 lC.阈电位 lD.静息电位 lE.感受器电位 B B突触后电位是A.动作电位B17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lA.Na+,K+,尤其是K+lB.Ca2+,K+,尤其是Ca2+lC.Na+,K+,尤其是Na+lD.K+,Cl-尤其是Cl-lE.Ca2+,Na,尤其是Na+C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17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lA.K+,Cl-,尤其是K+lB.Ca2+,Cl-,尤其是Ca2+lC.Na+,Cl-,尤其是Na+lD.K+,Cl-,尤其是Cl-lE.K+,Ca2+,尤其是Ca2+D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173突触后抑制的形成是由于l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少 l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 l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l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lE.去极化抑制C C突触后抑制的形成是由于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少C174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的是lA.单向传递 lB.中枢延搁 lC.总和 lD.兴奋节律不变 lE.易受内环境改变的影响 D D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的是A.单向传175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环节是lA.感受器 lB.传入神经元 lC.中间神经元 lD.效应器 lE.突触 E E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环节是A.感受器E176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lA.NE lB.ACh lC.DA lD.5HT lE.NE或AChA 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NEA177能与ACh结合的受体是lA.,lB.,lC.N,lD.,N lE.N,D能与ACh结合的受体是A.,D178自主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lA.-氨基丁酸 lB.乙酰胆碱 lC.甘氨酸 lD.去甲肾上腺素 lE.5羟色胺B B自主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氨基丁酸B179主要阻断2受体的物质是lA.普萘洛尔 lB.六烃季铵 lC.阿提洛尔 lD.丁氧胺 lE.阿托品 D D主要阻断2受体的物质是A.普萘洛尔D180能阻断受体的物质是lA.六烃季铵 lB.十烃季铵 lC.阿托品 lD.酚妥拉明 lE.普萘洛尔D D能阻断受体的物质是A.六烃季铵D181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lA.下丘脑 lB.中脑网状结构 lC.脑桥 lD.延髓网状结构 lE.脊髓灰质 D D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A.下丘脑D182下列有关内脏痛的叙述,错误的是lA.对切割、烧灼刺激不敏感 lB.对牵拉、扩张刺激较敏感 lC.发生缓慢、持续 lD.常伴有牵涉痛 lE.定位精确E E下列有关内脏痛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切割、烧灼刺激不敏感183传导慢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lA.C类纤维 lB.A类纤维 lC.A类纤维 lD.B类纤维 lE.A类纤维 A A传导慢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A.C类纤维A184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lA.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lB.引起听觉lC.调节内脏功能lD.引起特定感觉lE.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A A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185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lA.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lB.维持觉醒lC.调节内脏功能lD.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lE.切断该系统的动物将出现昏睡D D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D186传导快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lA.C类纤维lB.A类纤维lC.A类纤维lD.B类纤维lE.A类纤维E E传导快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A.C类纤维E187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将出现lA.肢体痉挛性麻痹 lB.脊髓休克 lC.去皮层僵直 lD.去大脑僵直 lE.肌紧张减弱 D D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将出现A.肢体痉挛性麻痹188运动单位是指lA.一个运动神经元 lB.一组具有相同机能的运动神经元群 lC.一组可产生某一动作的肌肉群 lD.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末梢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lE.一块特定的肌肉D D运动单位是指A.一个运动神经元D189交感神经系统不具有的特点是lA.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lB.几乎支配所有脏器 lC.具有紧张性活动 lD.刺激节前纤维时反应比较局限 lE.在应激反应中活动加强D D交感神经系统不具有的特点是A.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D190健康成人在困倦时记录到的EEG波主要为lA.波 lB.波 lC.波 lD.波 lE.波B B健康成人在困倦时记录到的EEG波主要为A.波B191异相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lA.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 lB.促进细胞增殖和成熟 lC.促进记忆和幼儿神经系统成熟 lD.促进食欲和消化 lE.降低唤醒阈C C异相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A.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C19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lA.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lB.具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lC.具有第二信号系统 lD.具有第一信号系统 lE.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C C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A.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193健康成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目时,在枕叶记录到的EEG波为lA.波 lB.波 lC.波 lD.波 lE.先为波,后为波 C C健康成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目时,在枕叶记录到的EEG波为A.194优势半球是指lA.运动功能占优势的半球 lB.感觉功能占优势的半球 lC.非语词性认识功能占优势的半球 lD.语言功能占优势的半球 lE.感觉和运动功能都占优势的半球D D优势半球是指A.运动功能占优势的半球D1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