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594611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1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概念、基本方法和内容;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因果判断。2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概念、基本方法和内容;2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u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ident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是根据人群证据和实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辨别和认定职业活动中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是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础,是预防和控制作业场所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前提。3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identi二、职业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一)未知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鉴定方法4二、职业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一)未知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二、职业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二)已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筛选方法1.类比法2.检查表法3.工程分析法4.经验法5.检验、检测法5二、职业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二)已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一)毒物和粉尘的识别毒物的识别1.6(一)毒物和粉尘的识别毒物的识别1.62.粉尘的识别72.粉尘的识别71.1.噪声的识别:主要包括对声源、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布、噪声暴露时间特性等的识别。2.2.振动的识别:主要是识别生产过程中接触振动的作业和振动源。(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81.噪声的识别:(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8(三)未知职业有害因素识别中的因果判断联系的时间顺序(temporality)关联的强度(strength)剂量-反应关系(biologicalgradient)关联的合理性(plausibility)关联的一致性(coherence)关联的可重复性(consistency)关联的特异性(specificity)实验证据(experimentalevidence)9(三)未知职业有害因素识别中的因果判断9第二节职业环境监测10第二节职业环境监测10掌握职业环境监测的概念。熟悉样品采样方式(个体采样、定点区域采样和长期监测)了解相关采用仪器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方法。11掌握职业环境监测的概念。11职业环境监测(occupationalenvironmentalmonitoring):是对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一、概述12职业环境监测(occupationalenvironmen三、样品的采集1.气体和蒸汽主动采集动力系统被动采集被动式采集仪用可与待测物起化学反应的液体吸收用真空袋或真空容器采集用直读式检测仪2.采集空气中的颗粒性物质:滤膜13三、样品的采集1.气体和蒸汽13SampleCollectionUsingSamplingBags采样方法14SampleCollectionUsingSampli采样方法LiquidAbsorbers:(A)GasWashingBottles(B)FrittedBubbler15采样方法LiquidAbsorbers:15OrganicVaporSamplerInorganicMercurySamplerAldehydeSamplerTypesofPassiveSamplers采样方法16OrganicVaporSamplerInorganCassetteOutletSupportPadFilterCassetteRing(middle)CycloneGritPotAerosolSampling-FilterTypes17CassetteOutletAerosolSamplinDetectorTubesandPumpsDraegerDirectReadingInstrumentation18DetectorTubesandPumpsDraegPhotoionizationDetectorsDirectReadingInstrumentation19PhotoionizationDetectorsDirec个体采样20个体采样20定点区域采样21定点区域采样21确定监测对象和拟订监测方案初步了解生产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查阅有关文献和参照其它单位的经验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确定监测对象建立监测体系拟订监测方案监测地点监测时间监测周期监测记录表22确定监测对象和拟订监测方案初步了解生产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22323个体采样数目班组人数89101112 1314 15171820应采样人数78910111213班组人数21242529303738495050应采样人数14151617182224个体采样数目班组人数89101112131415171定点区域采样数目设备数(台)1341010仪表控制室、休息室监测点123125定点区域采样数目设备数(台)1341010仪表控制室、采样的测定方式1.全天一个样品连续测量2.全天多个样品连续测量3.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测量4.瞬(短)时多个样品测量5分钟26采样的测定方式1.全天一个样品连续测量26监测数据评价和长期监测计划1.采样参照国家规范要求执行;2.经常性卫生监督:最少每年监测1次,不符合标准的,每3个月监测1次-直至合格。3.预防性(新、改、扩建项目)卫生监督:连续采样测定3次。27监测数据评价和长期监测计划1.采样参照国家规范要求执行;27数据表述个体采样结果可以与时间加全平均容许浓度(PCTWA)限值比较,定点区域采样结果可以与最高容许浓度(MAC)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比较。对于一组长期监测数据,可根据它们的分布特点,用适当的模型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经验表明,这些数据的分布肯定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简单地用算术均数和标准差表示不合适。数据不多,可以用中位数和百分位数表示。28数据表述个体采样结果可以与时间加全平均容许浓度(PCTWA)数据表述对于区域采样数据,不主张不同监测点合并表示。因为监测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浓度低的点数据多,会掩盖问题严重性。如浓度高的监测数据多,往往会夸大问题严重性。对每一个监测点可以计算出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进一步可结合工时法估计车间作业者的接触水平。29数据表述对于区域采样数据,不主张不同监测点合并表示。因为监测第三节生物监测30第三节生物监测30掌握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熟悉生物标志物概念和分类。31掌握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31一、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人类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环境质量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人类的活动也带来了环境的变化。人不能离开自然而生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Mandoesnotexistapartfromnaturearoundhim,butishimselfapartofit”RETaylor,TheBirthofEnvironmentalism32一、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人类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环境质量影响着BreakingOpenthe“BlackBox”Exposure环境暴露Disease疾病Biomarker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Monitoring生物监测33BreakingOpenthe“BlackBox”E职业卫生中监测的类型在职业卫生服务领域,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34职业卫生中监测的类型在职业卫生服务领域,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生环境监测通常是指测定和评价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故有时又称为空气监测;传统上通过制订职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预防化学物的过度接触,来保护职工健康。因此,长期以来监测空气中化学物的浓度是评价职工接触化学物的主要手段。但是,环境监测并不能准确地告诉我们机体实际接触的情况。35环境监测通常是指测定和评价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故有时健康监护(healthsurveillance)是以预防为目的、通过系统地、定期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健康的信息和资料,从而连续性地监视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医学监护(一般体格检查和其它医学检查)和生物监测两部分内容。一、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36健康监护(healthsurveillance)是以预防为生物监测是指系统地监测人体生物材料(血、尿和呼出气等)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的含量或由他们所致的无害生物效应水平,将测得值与参考值相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其对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一、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37生物监测是指系统地监测人体生物材料(血、尿和呼出气等)化生物监测指标:指职业接触毒物后,机体内存在的并可用于生物监测的毒物、毒物代谢物,或由它们所致的无害性效应指标。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指职业接触毒物后,未产生有害效应时,机体内存在的毒物和(或)毒物代谢物的最高容许含量,或指它们所致的无害性效应指标的最高容许水平。一、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38生物监测指标:指职业接触毒物后,机体内存在的并可用于生物监测airmonitoring空气监测bloodMetabolites血代谢产物或原型urinarymetabolites尿代谢产物proteinAdducts蛋白加合物exhaledair呼出气39airmonitoringbloodurinaryme三种监测的关系:相辅相乘,互为补充生物监测健康监护环境化学物机体排出(转归全过程)环境监测随着生物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职业有害因素评价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加强,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环境监测为主、生物监测为辅”的传统观念,它与环境监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观点正成为学术界共识。40三种监测的关系:相辅相乘,互为补充生物监测健康监护环境化学物是指反映生物系统与外源化学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任何可测定指标。生物标志物(biomarker):41是指反映生物系统与外源化学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一)接触性生物标志物反映机体生物材料中外源性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或外源性化学物与某些靶细胞或靶分子相互作用产物的含量。接触性生物标志物又可进一步分为内剂量(internaldose)和生物效应剂量(biologicallyeffectivedose)42(一)接触性生物标志物反映机体生物材料中外源性化内剂量表示吸收到体内的外源性物质的量,包括细胞、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血、尿、粪便、呼出气、唾液、毛发、指甲和耵聍等)原型或者代谢产物的含量。例如,血铅可以反映接触铅的内剂量水平;红细胞内铬的含量可以反映六价铬的接触量。43内剂量表示吸收到体内的外源性物质的量,包括细胞、组织、体液或生物效应剂量是指达到机体效应部位(组织、细胞和分子)并与其相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或代谢产物的含量,包括外源性物质或代谢产物与白蛋白、血红蛋白、DNA等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或者蛋白与DNA交联物的水平。如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三硝基甲苯(TNT)血红蛋白加合物的水平。44生物效应剂量是指达到机体效应部位(组织、细胞和分子)并与其相(二)效应生物标志物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又可进一步分为反映早期生物效应(earlybiomarkereffect)、结构和(或)功能改变(alteredstructure/function)及疾病(disease)三类。45(二)效应生物标志物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既可以与遗传有关,又可以与环境诱发有关。(三)易感性生物标志物46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第四节职业卫生调查47第四节职业卫生调查47熟悉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和步骤。48熟悉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和步骤。48一、职业卫生调查形式49一、职业卫生调查形式49一、职业卫生调查形式(一)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1调查目的建立工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2调查内容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注册类型、行业分类等。主要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主要车间、工段和工种的建筑设计布局是否合理等。主要产品和工艺流程: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图、有害因素分布图、原材料清单等。防护设备及其使用、维修等情况。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接触人数。作业环境及接触者健康状况:职业性有害因素环境监测,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职工健康检查等。50一、职业卫生调查形式(一)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50一、职业卫生调查形式(二)职业卫生专题调查1调查目的在于探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2调查项目专题调查的项目可视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人群健康关系的调查工作有关疾病调查环境监测方法研究生物监测研究确定职业接触限制预防措施效果的卫生学评价51一、职业卫生调查形式(二)职业卫生专题调查51(三)职业卫生事故调查1.1.调查目的 在于尽快有效的抢救病人,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2.2.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职业卫生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检测生产环境中各种可疑有害因素的含量52(三)职业卫生事故调查52二、职业卫生调查步骤(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人员等。1.1.制订计划2.2.查阅文献3.3.拟订表格4.4.试点调查53二、职业卫生调查步骤(一)准备阶段53(二)实施阶段 在试点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按照计划,全面展开工作。现场调查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检查 建立各级分工负责的组织网络 建立严格的资料审核制度 应对调查员调查质量监督54(二)实施阶段54(三)总结阶段 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结报告或论文。1.1.资料整理与统计2.2.调查汇总3.3.论文撰写55(三)总结阶段55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56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56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和危险度评价的内容57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和危险度评价的内容57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58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58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终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59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59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概念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编写工作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60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概念6三、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概念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1三、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1.接触评估的概念接触(exposure)是指职业人群接触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过程。62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五、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接触评估(exposureassessment)与效应评定相对应,是根据研究对象的职业史,结合相关资料,通过询问调查、环境检测、生物检测等方法,定性或定量估算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一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程度或强度的过程,是职业流行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63五、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五、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接触评估的内容包括:接触人群特征分析。包括接触人群的数量、性别、年龄分布等;接触途径、方式等接触条件评估。如认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及接触的时间分布接触水平的估测。64五、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接触评估的内容2.接触评估的方法(1)询问调查(2)环境监测(3)生物监测652.接触评估的方法65(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危险度或危险性(risk)是指一定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引起有害作用(如造成机体损伤、产生疾病或死亡)的概率。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会伴随有一定的危险度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即有害因素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对人体造成损害的预期的或实际的发生概率(probability)。66(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66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健康危险度评价(riskassessment)是通过对毒理学研究、作业环境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价。6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健康危险度评价67危险度评价的作用有:估测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引起健康损害的类型和特征;估计健康损害发生的概率;估算和推断职业性有害因素在多大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何种条件下可能造成损害;提出可接受浓度(强度)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的重点。68危险度评价的作用有:68危险度评价的要素包括所需研究资料、危险度评价、危险度管理69危险度评价的要素包括691.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的内容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其方法包括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估和危险度的特征分析4个步骤:(1)危害性鉴定(hazardidentification)(2)剂量-反应关系评价(dose-responseassessment)(3)接触评估(exposureassessment)(4)危险度特征分析(riskcharacterization)701.危险度评价70(1)危害性鉴定(hazardidentification):是危险度评价的第一阶段,主要内容是危险度的定性评价(qualitativeriskassessment),有时亦含有定量评价的成分。危害性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需要评价的职业有害因素对接触人群能否引起职业性损害及其发生的条件;接触与职业性损害之间是否存存因果联系;对职业性损害进行分类并估计其危害的程度,以确定对该职业有害因素进行危险度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71(1)危害性鉴定(hazardidentification开展危害性鉴定,主要依据有:职业流行病学资料;动物实验;体外试验;有害因索的自身特性:如待鉴定的有害因素为化学物,应了解其化学结构、理化特性,用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构效关系等理论分析,帮助确定化学物的危害性;如为物理因素则要了解该物理因素各个参数及卫生学意义。72开展危害性鉴定,主要依据有:72(2)剂量-反应关系评价(dose-reponseassessmem):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是危险度评价的核心,属于危险度的定量评价(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目的是通过对职业流行病学资料和动物定量研究资料进行分析,阐明不同接触水平所致效应的强度和频率,确定剂量-反应关系。73(2)剂量-反应关系评价(dose-reponseasse(3)接触评估(exposureassessment):确定人体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外源性化学物的量及接触条件,是危险度评价中很重要的部分。没有确切的接触资料,就无法对人群的可能危险性做出评价,也是危险度评价中最不确定部分。一般通过接触估测(exposureestimation)来实现,常常是从被评定的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样本,作有限数量的分析,估算出总体人群或某些亚群的接触水平及有关情况。74(3)接触评估(exposureassessment):7(4)危险度特征分析(riskcharacterization):是危险度评估的最后阶段,目的是通过对前三阶段评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获得接触人群的反应率,即该人群由于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某种健康后果的危险度。75(4)危险度特征分析(riskcharacterizati危险度管理(riskmanagement):是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经济和技术水平,对危险度进行利弊权衡和决策分析,提出可接受水平和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在对职业有害因素,特别是致癌物质进行危险度评价,并据此作出危险度管理的决策时,也应有“风险意识”。76危险度管理(riskmanagement):是根据危险度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