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公开课(以学生练习为主)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589222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达的古代农业公开课(以学生练习为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公开课(以学生练习为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公开课(以学生练习为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D2.下图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B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B、商周时期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D、宋朝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B4.宋代“吴中地沃而物伙稼,则割麦种禾,一岁再(两)熟。”这表明了()A、垄作法得以推广B、代田法的普及C、一年两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C考点一、精耕细作的表现耕作工具 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工程灌溉工具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垄作法 都江堰郑国渠 两汉耦犁、犁壁、耧车代田法 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 翻车(曹魏)隋唐曲辕犁筒车(唐)宋朝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考点二、经济重心的南移1.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南移(2)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时:继续南移(3)南宋时期:完成南移2.原因:(1)北方战乱 (2)政治中心的南移3.影响:(1)促进南方的城市交通贸易的发展;(2)导致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3)促进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4)促进南北民族的交流与合作;(5)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南方的生态环境。考点三、小农经济3.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分散性)(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给自足;(封闭性)(4)精耕细作;弱点:(5)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遭受地主剥削严重);(6)落后性(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不利于技术革新;)4.评价(影响):(1)积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中国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发展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保持中华文明的持续性,是古代中国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保障。(2)消极: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典型题1(2007山东文综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B我来试一试1.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C典型题2(2014重庆文综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我来试一试(2011上海单科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D典型题3(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一 图二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B我来试一试(2008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A典型题4(2013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B巩固练习 1 汉代谚语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古代男女平等B古代商品经济发达 C古代手工业经济发达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D巩固练习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宰五谷之神。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农业为立国的根本 B、非常重视祭祀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A巩固练习(2007海南单科3)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垄作法 B套作制 C稻麦二熟制 D一年三熟制C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殷墟戴刑具陶俑 牛耕图 甲骨文 铁犁A B C DC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 B C DB(2007江苏历史3)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C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D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满足家庭生活需要 自耕农无需承担国家的赋税 A.B、C.D.C 材料一: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夫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问题问题:(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三,说出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治制度的关系?(1)材料一:男耕女织;材料二:自己自足小农经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奠定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