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578677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块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版块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版块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块八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主讲人:闫学云考试大纲v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v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v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v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v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v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结构联系的方式等v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的特征v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与方法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v 一、班级v(一)班级的概念v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v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基本单位(二)班级的发展v1、16世纪,埃拉斯莫斯v2、17世纪,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首先论述,后赫尔巴特基本定型v3、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概念:概念:概念:概念: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目的目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资源资源资源进行进行进行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计划、组织、协调、控计划、组织、协调、控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制,制,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功能:功能:功能:功能:1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人尽其才、(人尽其才、(人尽其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物尽其用,物尽其用,物尽其用,科学利用时间朝向目标)科学利用时间朝向目标)科学利用时间朝向目标)科学利用时间朝向目标)2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规范、归属(规范、归属(规范、归属(规范、归属感)感)感)感)3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二、班级管理二、班级管理三、班级管理的模式(一)班级常规管理1、班级常规管理的内涵 班级常规管理的内涵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管理的的内容 (1)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制定的规章制度 (2)学校层面的管理规章制度 (3)班级层面的规章制度(二)班级平行管理v1、班级平行管理的内涵v班级平行管理是指集体和个人互相影响的管理模式。v2、要求:v(1)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v(2)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发展(三)班级民主管理v1、班级民主管理的内涵v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v2、班级管理民主管理的要求v(1)组织学生参与班级全程管理v(2)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四)班级目标管理v1、班级目标管理的内涵v2、班级目标管理的要求v 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四、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v(一)存在的问题v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v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v(二)我国班级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v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v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v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第二章 班集体的组织与建设v一、班集体的概念v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v二、班级集体的基本特征v1、明确的共同目标v2、一定的组织结构v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v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v(一)组建阶段:v特点:靠行政手段组织班集体v(二)初步形成阶段v特点:核心人物,帮助班主任协调工作v(三)发货阶段v特点:班集体形成,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v(四)成熟阶段v特点:组织制度健全的班集体,学生特长得到发展三、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v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v2、确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v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v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v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第三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v一、班主任的概念v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v二、班主任的作用与任务v(一)作用v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v2、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v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骨干力量v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二)任务v1、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v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v3、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和活动v4、加强班集体建设,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v1、了解学生v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v3、建立学生档案v4、个别教育v5、班会活动v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v7、操行评定v8、写好工作计划和总结第二章 课堂管理v一、课堂管理以及功能v(一)课堂管理的概念v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v(二)课堂管理的功能v1、课堂管理的促进作用v2、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二、课堂的原则v1、提供正确而清晰的目标v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v3、及时而认真地进行反馈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v1、驾驶的领导风格v2、班级规模v3、班级的性质v4、对教师的期望第二节 课堂气氛v一、课堂气氛的概念v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是指课堂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v二、课堂气氛的类型v1、积极的课堂气氛v2、消极的课堂气氛v3、对抗的课堂气氛三、课堂气氛的作用v1、促进学习v2、促进学生的社会性v四、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v1、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气氛v1939年 勒温 三种: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v2、教师期望影响课堂气氛v四种途径(1)接受(2)反馈(3)输入(4)输出v3、教师的情绪状态影响课堂气氛v 适当的焦虑五、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v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v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v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v一、课堂纪律的概念v概念:指为了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为他们设置的行为标准和施加的控制。v特征:约束性、标准性、自律性v二、课堂纪律的类型v1、教师促成的纪律 v2、集体促成的纪律 v3、任务促成的纪律 v4、自我促成的纪律v 三、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v(一)课堂情境结构v1、班级规模的控制v2、课堂常规的建立v3、学生座位的分配v(二)课堂教学结构v1、教学实践的合理利用v2、课程表的编制v3、教学过程的规划四、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v(一)问题行为的性质v(二)问题行为的类型v1、外倾性问题2、内倾性问题v(三)问题产生的原因v1、教师的教育失策v2、学生的心理素质:v性别差异、生理障碍和心理缺失v3、环境因素:家庭、大众媒体和课堂内部环境(四)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v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v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目的v消极:干扰课堂教学行为,(教育机智)v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v矫正技术是有效地减少或消除课堂行为。v两个方面处置:v(1)外部行为目标v(2)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第三章 课外活动第一节 课外活动的概述v一、课外活动概述v(一)课外活动的概念v课外教育工作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根据学生自由选择参加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v(二)特点v组织上的自愿性;v内容上的广泛性;v活动上的自主性;v形式上的多样性。三、课外活动的意义v1、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v2、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v3、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的视野v4、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v一、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v1、科技活动v2、学科活动v3、文学艺术活动v4、体育活动v5、社会活动v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v1、群众性活动:v报告会、讲座、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社会公益活动v2、小组活动:学科小组、劳动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v3、个人活动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组织v一、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v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v2、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变化多样,富有吸引力。v3、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v4、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v5、充分利用当地条件v6、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与教师的辅助作用相结合(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v1、教师至少要有某一个方面的特长和兴趣v2、对自己指导的领域有充分的、足够的了解v3、调整好与学生的关系v4、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v5、认真总结,不断提高三、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v1、中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定v 针对性和可行性v2、中学课外活动的实施v(1)做好计划实施的发动工作v(2)加强计划实施中检查与指导v(3)搞好计划实施的总结工作第四章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第一节 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的特点(一)家庭教育的向导性(二)家庭教育的感染性(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四)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二、家庭教育的方法v1、独立探索法v2、以身示教法v3、因材施教v4、情感陶冶法v三、家庭教育的意义v个人方面:打基础,弥补学校不足v社会方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第二节 社会教育v社会教育的概念v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包括青少年宫、文化宫、体育馆、图书馆。v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包括:看电视、交谈、他人的示范行为。一、社会教育的特点v1、教育范围的广阔性v2、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v3、灵活性和民主性v二、社会教育的主要类型v1、社会举办v2、学校举办三、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v1、街道、胡同、邻里对学生的教育v2、社区对学生的教育v3、各种校外机构对学生的教育v4、大众传媒介对学生的教育第三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v一、学校与家庭的联系v(一)方式v1、互相访问v2、通讯联系v3、召开家长会v4、举办家长会(二)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v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形成稳定的联系v2、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v3、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结构建立和保持性的联系v4、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v5、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要求v1、教育要求的一致性v2、教育作用的互补性v3、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作用第五章 教师心理第一节 教师角色心理v 一、教师角色的概念v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身份,包括社会对教师个人行为模式的期望和教师自己应有行为的认知两个方面。v二、教师的职业角色v1、传道者的角色v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v3、示范者的角色v4、管理者的角色v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v6、研究者的角色三、教师角色的形成v1、教师角色的认知v2、教师角色的认同v3、教师角色的信念四、教师角色的冲突v(一)角色冲突的形成v1、角色间冲突v表现:v(1)角色承担着所承担的几个角色同时对其提出履行角色行为的要求v(2)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v2、角色内要求v两个方面v(1)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持有互相矛盾的期待,使角色发生矛盾,引起冲突v(2)角色行为主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不同的理解,甚至持相反的意见,但必须履行时,在角色内部会发生冲突v3、角色混乱v 角色混乱是指个人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待,或因角色期望无法一致而产生的混乱。v4、人格与角色的冲突v由于人格需要与要求相协调而无法实践角色时,而产生的冲突(二)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原因v1、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v(1)角色职能与角色期待的冲突v(2)社会角色定势与个体角色行为的冲突v(3)角色活动性质与角色成果的冲突v(4)角色的责任要求与个人事业成就的冲突v(5)角色责任与不同价值间的冲突v(6)群体组织性与教师个人自我形象维护的冲突v(7)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报酬的冲突2、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v1、教师角色弥漫性质造成的冲突v2、教师角色定势的冲突v3、学校机构的特征造成的冲突v4、教学中角色责任与个人事业方向造成的冲突v5、不同价值观造成的冲突v6、角色的边缘地位造成的冲突(三)教师角色冲突的解决v1、社会方面:v(1)营造良好的大环境v(2)尊重教师v(3)提高经济待遇v2、学校方面:健全管理体制,科学管理v3、个人方面:提高角色认知,加强学习;重视角色技能五、教师的角色适应v(一)角色形象适应:外部要求v(二)角色职责适应:适应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v(三)角色的自我人格适应:人格方面进行塑造与锻炼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v一、教师的认知特征v(一)影响教育效果的认知因素v1、知识结构v2、教学能力v(二)教师认知能力的培养v1、教师思维能力的培养v2、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v3、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的培养二、教师的人格特征v教师的人格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v重要特征:v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v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v影响:v1、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v2、教师的同情心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v3、师生互相作用三、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v教师期望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已有智力、学业或品德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表现作出的对学生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估计。v罗森塔尔效应v在现实中,除了教师还有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己的意识等众多因素第三节 专家型和新手型教师的比较研究v一、课时计划的差异v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v差异主要以下几个方面:v1、专家型教师: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少细节。新老师:注意细节v2、专家型教师: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安排教学进度,灵活。新教师:按照计划教学,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计划。v3、专家型教师:正式计划时间之外。新教师:上课前,上课中修正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v(一)课堂规则制定与执行v1、专家型:课堂规则明确并能按照执行。新老师:课堂规则模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v2、有人扰乱教学,专家不理会,继续上课。新老师会出去。v(二)吸引学分注意力v专家有一套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而新老师没有v(三)教材的呈现v专家型:回顾先前知识,选择合适教学方法v新教师不能v(四)课堂练习v专家: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老师:必经步骤v(五)家庭作业的检查v专家型: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v新教师:检查时间长,纠正时间长v(六)教学策略的运用v专家:丰富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v1、问题多,反馈多。v2、善于提问题v3、讨论中更多的反馈v4、利用非语言线索调整教学v5、善于处理学分分心问题三、课后评价的影响v专家:v1、关注完成教学目标有影响的活动v2、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v3、少谈论课堂管理和是否成功v新教师:v1、课堂细节v2、评价课堂教学v3、关注自己的教学的有效性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v一、教师成长的历程v1、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己v2、关注情境阶段:提高学生成绩v3、关注学生阶段:关注学生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v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v2、开展微格教学v3、进行专门训练v4、反思教学经验v (1)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v(2)教学反思的过程(科顿):v 选择问题v 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形成表征v 明确的表征v 实施行动计划v(4)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v布鲁巴奇提出四种反思的方法:v1、反思日记v2、详细描述v3、交流讨论v4、行动研究第五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v一、心理健康的概念v广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v狭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一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v1、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v2、提高工作效率v3、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v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v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v3、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v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v5、较高的自我适应能力v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v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v(一)职业压力v1、影响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v(1)个人技能和能力v(2)个人需要在工作中的得不到满足v2、职业压力的两面性:v积极:唤醒工作动机v消极:身体健康、消极情绪情感、消极工作态度、影响团队凝聚力(二)职业倦怠v1、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v(1)生理特征:产生疲倦感、浑身无力、抵抗力差、食不香,寝不香,体重下降,女老师生理紊乱v(2)心理特征:生活没有目标,无精打采,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等v(3)行为特征:行为冲动、好发脾气、人际摩擦多、体罚、打骂学生等2、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v1、教学效果不好v2、人际关系紧张v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v(一)外部条件v1、社会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关心v2、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v3、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v(二)内部方法v1、树立自我概念v2、掌握自我调节的策略v3、加强锻炼,保持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