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8197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化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化学键是化学家手中的金钥匙。化学键是化学家手中的金钥匙。-Pauling(美国美国)化学键是化学家手中的金钥匙。化学键是化学家手中的金钥匙。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组成分子的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组成分子的原子间以电子对互相原子间以电子对互相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键,称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键,称为共价键共价键。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是化学成键、化学反应的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是化学成键、化学反应的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组成分子的原子间以电子对互相结合在一起形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组成分子的原子间以电子对互相结合在一起形处理共价键的两种近似方法:处理共价键的两种近似方法:价键法和分子轨道法价键法和分子轨道法描述共价键的两种模型:描述共价键的两种模型:定域模型和离域模型定域模型和离域模型第一节第一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处理共价键的两种近似方法:第一节处理共价键的两种近似方法:第一节 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理论1.1 价键的形成可看作是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电子配对价键的形成可看作是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电子配对的结果。成键的电子只处于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的结果。成键的电子只处于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两原子如果都有未成键电子,并且自旋方向之间。两原子如果都有未成键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反,就能配对成键。电子云重叠部分越大,所形相反,就能配对成键。电子云重叠部分越大,所形成的键越牢固。成的键越牢固。1、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原子轨道:原子中能找到电子的区域原子轨道:原子中能找到电子的区域,用波函数用波函数 表示。是对绕核电子的量子力学描述表示。是对绕核电子的量子力学描述价键法基本要点:价键法基本要点:1.1 价键的形成可看作是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电子配对的结果。成价键的形成可看作是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电子配对的结果。成s轨道轨道p轨道轨道d轨道轨道s,p,d原子轨道原子轨道的形状、伸展方向的形状、伸展方向1.2 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如果一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已经配对,就不能再与如果一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已经配对,就不能再与其它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其它的未成对电子配对。饱和性饱和性s轨道轨道p轨道轨道d轨道轨道s,p,d原子轨道的形状、伸展方向原子轨道的形状、伸展方向1.方向性方向性三个能量相三个能量相等的等的P P轨道轨道方向性三个能量相方向性三个能量相S轨道与轨道与P轨道重叠轨道重叠成键,成键,S轨轨道必须沿道必须沿着着P轨道的轨道的对称轴重对称轴重叠才能达叠才能达到最大的到最大的交交盖。盖。P轨道轨道S轨道轨道P轨道轨道对称轴对称轴S轨道与轨道与P轨道重叠成键,轨道重叠成键,S轨道必须沿着轨道必须沿着P轨道的对称轴重叠才能轨道的对称轴重叠才能价键理论的局限:价键理论的局限:把成键电子描述成定域在两个原子之间,把成键电子描述成定域在两个原子之间,是一种定域的分子轨道理论。是一种定域的分子轨道理论。在定量计算分子的性质时,价键法现已大在定量计算分子的性质时,价键法现已大部分被分子轨道法所代替部分被分子轨道法所代替。价键理论的局限:把成键电子描述成定域在两个原子之间,是一种定价键理论的局限:把成键电子描述成定域在两个原子之间,是一种定2、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成键电子不是定域在特定原子分子轨道理论认为成键电子不是定域在特定原子间,而是分布在能量不连续的一系列分子轨道中。间,而是分布在能量不连续的一系列分子轨道中。分子轨道是由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而成,分子轨分子轨道是由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而成,分子轨道数等于形成分子的原子轨道数,是守恒的。道数等于形成分子的原子轨道数,是守恒的。=c =c1 11 1+c+c2 22 2+cnn+cnn C C:原子轨道系数:原子轨道系数休克尔(德)的分子轨道法(休克尔(德)的分子轨道法(HMO方法)方法)量子化学所指的分子轨道不是指分子本身运动的量子化学所指的分子轨道不是指分子本身运动的轨道,而是分子中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轨道,而是分子中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2、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成键电子不是定域在特分子轨道理论认为成键电子不是定域在特如果两个原子轨道的组合,则形成两个分子轨道:如果两个原子轨道的组合,则形成两个分子轨道:1 1=1 1+2 2 为成键轨道,两核间波函数增大,电为成键轨道,两核间波函数增大,电子云出现几率增加,分子轨道能量比原子轨道低。子云出现几率增加,分子轨道能量比原子轨道低。2 2=1 1-2 2 为反键轨道,两核间波函数减小,电为反键轨道,两核间波函数减小,电子云出现几率降低,分子轨道能量比原子轨道高。子云出现几率降低,分子轨道能量比原子轨道高。组成分子轨道的原子轨道能量要相近组成分子轨道的原子轨道能量要相近根据分子轨道对称性不同,分为根据分子轨道对称性不同,分为 轨道和轨道和 轨道。轨道。电子云密度中心在两成键原子核的连线上,电子云密度中心在两成键原子核的连线上,轨道轨道电子云密度中心处于键轴的上下,电子云密度中心处于键轴的上下,轨道轨道如果两个原子轨道的组合,则形成两个分子轨道:如果两个原子轨道的组合,则形成两个分子轨道:1=12.1 由由p轨道组成的轨道组成的 分子轨道分子轨道位相一致的原子轨道之间的作用,形成成键轨道,位相一致的原子轨道之间的作用,形成成键轨道,位相相反的原子轨道之间的作用,形成反键轨道位相相反的原子轨道之间的作用,形成反键轨道2.1 由由p轨道组成的轨道组成的 分子轨道位相一致的原子轨道之间的作分子轨道位相一致的原子轨道之间的作HMO方法在处理共轭方法在处理共轭 体系分子时,只把体系分子时,只把 键看做键看做分子骨架,而把分子骨架,而把 电子看做是围绕电子看做是围绕 电子、内层电电子、内层电子和原子核的分子轨道。子和原子核的分子轨道。2.2 由由p轨道组成的轨道组成的 分子轨道分子轨道HMO方法在处理共轭方法在处理共轭 体系分子时,只把体系分子时,只把 键看做分子骨架,而把键看做分子骨架,而把1,3-丁二烯:丁二烯:四个四个 分子轨道为分子轨道为 1=1+2+3+4 2=1+2-3+4 3=1-2-3+4 4=1-2+3-41,3-丁二烯:丁二烯:1,3,5-己三烯己三烯 分子中六个分子中六个p电子,可形成六个电子,可形成六个 分子轨道分子轨道 1=1+2+3+4+5+6 成键成键 2=1+2+3-4-5-6 成键成键 3=1+2-3-4+5+6 成键成键 4=1-2-3+4+5-6 反键反键 5=1-2+3+4-5+6 反键反键 6=1-2+3-4+5-6 反键反键1,3,5-己三烯己三烯2.3 三个三个p轨道线性组合成三个轨道线性组合成三个 分子轨道分子轨道烯丙基正离子:烯丙基正离子:三个三个 分子轨道为分子轨道为 1=1+2+32=1-33=1-2+32.3 三个三个p轨道线性组合成三个轨道线性组合成三个 分子轨道烯丙基正离子分子轨道烯丙基正离子2.4 环状共轭多烯环状共轭多烯 利用利用FrostFrost圆圈法形象的描述含有圆圈法形象的描述含有n n个碳的环状多个碳的环状多烯。首先在圆中画一个烯。首先在圆中画一个n n边正多边形,其中一个角处于边正多边形,其中一个角处于最低点,而多边形的其他各角与圆接触的点表示出相最低点,而多边形的其他各角与圆接触的点表示出相应的分子轨道能级。应的分子轨道能级。2.4 环状共轭多烯环状共轭多烯 利用利用Frost圆圈法形象的描述含圆圈法形象的描述含环丁二烯和苯的环丁二烯和苯的 分子轨道分子轨道1,2,3为成键轨道,其中为成键轨道,其中2与与3为简并轨道为简并轨道 4,5,6为反键轨道,其中为反键轨道,其中4与与5为简并轨道为简并轨道非键轨道非键轨道环丁二烯和苯的环丁二烯和苯的 分子轨道非键轨道分子轨道非键轨道每个每个sp3杂化轨道含杂化轨道含1/4 s 成分和成分和 3/4 p成分成分基态时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基态时碳原子的电子排布:1S22S22P23、杂化、杂化 仍然是原子轨道,仅存在于成键过程中,仍然是原子轨道,仅存在于成键过程中,有利于体系能量的降低。有利于体系能量的降低。3.1 sp3杂化与四面体结构杂化与四面体结构 等性杂化等性杂化 成键时,通常遵守电子间排斥作用最小和成键最强原则成键时,通常遵守电子间排斥作用最小和成键最强原则每个每个sp3杂化轨道含杂化轨道含1/4 s 成分和成分和 3/4 p成分基态时成分基态时sp3杂化轨道形状杂化轨道形状碳原子的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杂化轨道键角为键角为 109.5sp3杂化轨道形状碳原子的杂化轨道形状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键角为杂化轨道键角为 109.5sp3杂化杂化未共用未共用电子对电子对N N N N的价电子层结构的价电子层结构的价电子层结构的价电子层结构:2S2S2 2 2P 2P3 3不等性不等性spsp3 3杂化杂化NR3和和R2O结构中结构中 N和和O为为sp3不等性杂化不等性杂化sp3杂化未共用电子对杂化未共用电子对N的价电子层结构:的价电子层结构:2S2 2P3不等不等2s2p2p杂化1个个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1/3 s +2/3 p3.2 sp2杂化与平面结构杂化与平面结构 C=C C=O C=N N=N双键为双键为sp2杂化杂化 另自由基与正碳离子的杂化多数情况下也为另自由基与正碳离子的杂化多数情况下也为sp2杂化杂化2s2p2p 杂化杂化1个个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1/3 s 余下一个未参与杂化的余下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垂直与三个轨道,垂直与三个 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的平面。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的平面。余下一个未参与杂化的余下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垂直与三个轨道,垂直与三个 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3.3 sp杂化与线性结构杂化与线性结构 CC O=C=O CH2=C=CH2 中心碳是中心碳是sp杂化杂化 sp杂化杂化1个个sp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1/2 s +1/2p3.3 sp杂化与线性结构杂化与线性结构sp杂化杂化1个个sp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一个一个sp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 二个二个sp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 未参与杂化的两个未参与杂化的两个p轨道的对称轴互相垂直轨道的对称轴互相垂直且都垂直于且都垂直于sp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直线。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直线。一个一个sp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 二个二个1、键长、键长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等于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成键两原子的共价半径之和。成键两原子的共价半径之和。说明:键长反映共价键的类型和键的牢固程度。同一类说明:键长反映共价键的类型和键的牢固程度。同一类的共价键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稍有不同!的共价键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稍有不同!第二节第二节 共价键的键参数共价键的键参数r1:A的范德华半径的范德华半径r2:A的共价半径的共价半径r3:B的共价半径的共价半径r4:B的范德华半径的范德华半径d:AB键长键长1、键长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成键两原子、键长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成键两原子一些共价键的键长一些共价键的键长一些共价键的键长一些共价键的键长2、键角、键角乙醚乙醚甲烷甲烷键角:两个以上原子和其他原子成键时,两个共键角:两个以上原子和其他原子成键时,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价键之间的夹角。甲醛甲醛说明:键角反映了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结构说明:键角反映了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结构不同,键角有所改变。不同,键角有所改变。2、键角乙醚甲烷键角:两个以上原子和其他原子成键时,两个共价、键角乙醚甲烷键角:两个以上原子和其他原子成键时,两个共价键能:当键能:当A和和B两个原子(气态)结合成两个原子(气态)结合成A-B气气态分子时放出的能量。态分子时放出的能量。解离能:使解离能:使1mol A-B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离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离解为气态原子时吸收的能量。解为气态原子时吸收的能量。Ed(kJ mol-1)3、键能、键能说明:键能表示键的牢固程度,键能越大,说明:键能表示键的牢固程度,键能越大,键越牢固。键越牢固。键能:当键能:当A和和B两个原子(气态)结合成两个原子(气态)结合成A-B气态分子时放出的能气态分子时放出的能 多原子分子键能通常是同一类共价键多原子分子键能通常是同一类共价键的解离能平均值。的解离能平均值。甲烷甲烷C-HC-H键键能(键键能(414kJ414kJ.molmol-1-1)是上述是上述解离能的平均值。解离能的平均值。多原子分子键能通常是同一类共价键的解离能平均值。甲烷多原子分子键能通常是同一类共价键的解离能平均值。甲烷C-H一些共价键的键能一些共价键的键能说明:化学环境不同的相同共价键的键能说明:化学环境不同的相同共价键的键能是有差异的!是有差异的!一些共价键的键能说明:化学环境不同的相同共价键的键能是有差异一些共价键的键能说明:化学环境不同的相同共价键的键能是有差异4、键矩与偶极矩、键矩与偶极矩电负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非极性共价键:两相同原子组成的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两相同原子组成的共价键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组成的共价键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组成的共价键 4、键矩与偶极矩电负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非极性共价、键矩与偶极矩电负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非极性共价+-=3.57x10=3.57x10-30-30(C C.m)m)1D=3.334x10-30(C.m)(德拜)(德拜)有机化合物键矩:(有机化合物键矩:(0.43.5D)键的极性用键矩(键的极性用键矩()来衡量,它是正或负电荷)来衡量,它是正或负电荷中心所带电量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乘积:中心所带电量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乘积:=q=q.d d(C C.m)m)+-=3.57x10-30(C.m)分子的极性用偶极矩表示:多原子分子偶极分子的极性用偶极矩表示:多原子分子偶极矩是各个共价键键矩的矢量和矩是各个共价键键矩的矢量和=0 0(C.m)C.m)=6.47x106.47x10-30-30(C.m)C.m)=3.28x103.28x10-30-30(C.m)C.m)键矩用于衡量共价键的极性,与化学性质有键矩用于衡量共价键的极性,与化学性质有关;而偶极矩用于衡量分子的极性,与物理关;而偶极矩用于衡量分子的极性,与物理性质有关!性质有关!分子的极性用偶极矩表示:多原子分子偶极矩是各个共价键键矩的矢分子的极性用偶极矩表示:多原子分子偶极矩是各个共价键键矩的矢5、键的极化性与可极化度、键的极化性与可极化度共价键在外界电场作用下,键的极性发生变化,产生共价键在外界电场作用下,键的极性发生变化,产生了诱导偶极矩,称为键的极化性,或可极化性。了诱导偶极矩,称为键的极化性,或可极化性。键的极化性用极化度(率)来衡量。它表示成键电子被键的极化性用极化度(率)来衡量。它表示成键电子被成键原子核电荷约束的相对程度,成键原子核电荷约束的相对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与许多因素有关:成键原子的体积成键原子的体积:正比正比电负性:反比电负性:反比 C-I C-Br C-Cl C-F键的种类键的种类:键比键比 键容易极化键容易极化外加电场强度外加电场强度:正比正比无论键是否有极性,均有一定的极化度无论键是否有极性,均有一定的极化度5、键的极化性与可极化度共价键在外界电场作用下,键的极性发生、键的极化性与可极化度共价键在外界电场作用下,键的极性发生共价键的极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效应共价键的极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效应如取代羧酸的酸性:如取代羧酸的酸性:CH3COOH ClCH2COOH Cl2CHCOOH Cl3CCOOHpKa 4.76 2.86 1.29 0.65 取代基效应:取代基效应: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原子团对整个分子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原子团对整个分子或分子中其它部分产生的影响或分子中其它部分产生的影响第三节第三节 取代基效应取代基效应共价键的极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效应共价键的极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效应CH3COOH ClCH2取代基效应取代基效应电子效应电子效应场效应场效应空间效应空间效应诱导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位阻效应)(位阻效应)(,)(-,p-)(-,-p)空间传递的电子效应空间传递的电子效应物理的相互作用物理的相互作用取代基效应电子效应场效应空间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取代基效应电子效应场效应空间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在有机化合物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的影响,在有机化合物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的影响,引起成键电子云沿着引起成键电子云沿着 键链键链按取代基的电负性所决定按取代基的电负性所决定的方向偏移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用的方向偏移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用 I 表示。表示。1、电子效应、电子效应(Electronic effect):由于取代基的作用而导致的共有电子对沿共价键由于取代基的作用而导致的共有电子对沿共价键转移的结果。转移的结果。1.1 1.1 诱导效应诱导效应诱导效应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Inductive effect)在有机化合物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的影响,引起成在有机化合物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的影响,引起成结构特征:结构特征:单、双、叁键单、双、叁键传递方式:传递方式:、键键传递强度:与传递强度:与取代基的性质、数目及取代基的性质、数目及距离相关距离相关,距离越大,强度越弱。距离越大,强度越弱。取代基的影响取代基的影响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均匀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均匀沿分子链传递沿分子链传递转移的结果转移的结果-诱导效应诱导效应取代基性质决定传递方向取代基性质决定传递方向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心原子的电取决于取代基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负性Electronegativeties结构特征:结构特征:单、双、叁键单、双、叁键 取代基的影响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均匀沿取代基的影响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均匀沿规则:规则:a.同周期的原子:同周期的原子:b.同族的原子:同族的原子:F Cl Br I电负性:电负性:4.0 3.0 2.8 2.5 c.相同的原子:相同的原子:不饱和度越大,不饱和度越大,-I 效应越强效应越强d.带正电荷的取代基的带正电荷的取代基的 I 强强带负电荷的取代基的带负电荷的取代基的+I 强强+I-I规则:规则:a.同周期的原子:同周期的原子:b.同族的原子:同族的原子:F Cl 1.2 共轭效应共轭效应(Conjugation)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 -共轭共轭C1C2C3C41.2 共轭效应共轭效应(Conjugation)共轭体系与共轭共轭体系与共轭p-共轭共轭C3C2C1CH3HH+Hp-共轭共轭C3C2C1CH3HH+H特点:特点: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变化,周围电子云密度变化,马上会引起其它部分的马上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电子云密度的改变电子云密度的改变共轭效应不受传递距离的影响共轭效应不受传递距离的影响结构特征:结构特征:单、重键交替单、重键交替共轭体系中所有原子共轭体系中所有原子共平面共平面特点:特点: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共轭效应不受传递距离的影响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共轭效应不受传递距离的影响苯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苯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上的苯环上的电子形成电子形成 p-共轭。共轭。结果:结果:使羟基的邻、对位的碳原子使羟基的邻、对位的碳原子 带有部分的负电荷。带有部分的负电荷。电子转移用弧形电子转移用弧形箭头表示箭头表示Y为吸电子基团吸电子共轭效应为吸电子基团吸电子共轭效应(-C),X为供电子基团供电子共轭效应为供电子基团供电子共轭效应(+C).苯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结果:苯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结果:使羟基的邻、对位的碳使羟基的邻、对位的碳共轭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共轭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大小。性和原子半径大小。电负性越大,电负性越大,C越强。越强。-共轭体系共轭体系: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C 增强:增强:相同的元素,带正电荷的原子,相同的元素,带正电荷的原子,C效应较强:效应较强:共轭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大小共轭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大小p-共轭体系:共轭体系:+C:同周期元素,电负性越大,同周期元素,电负性越大,+C 效应越小效应越小+C:同族元素,同族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越大,p 轨道与双键中的轨道与双键中的轨道轨道重叠越困难,电子离域程度小,重叠越困难,电子离域程度小,C 越小。越小。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在一个分子中往往是并存的,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在一个分子中往往是并存的,有时两种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有时两种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p-共轭体系:共轭体系:+C:同周期元素,电负性越大,同周期元素,电负性越大,+C 效应效应静态时:静态时:(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分子没有参加反应)I +C,吸电子基性质吸电子基性质动态时:动态时:(分子处于反应中(分子处于反应中+C I,指导亲电物指导亲电物种进攻方向种进攻方向动态共轭效应在反应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动态共轭效应在反应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静态时:静态时:I +C,动态时:,动态时:+C I,动态共轭,动态共轭1.3 超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Hyperconjugation)当当CH键与双键直接相连时,键与双键直接相连时,CH键的强度减弱,键的强度减弱,H原子的原子的活性增加。活性增加。羰基化合物的羰基化合物的C 原子原子的的H原子在取代反应中是活泼的原子在取代反应中是活泼的1.3 超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Hyperconjugation)当当C CH键上的键上的电子发生电子发生离域,形成离域,形成共轭。共轭。电子已经不再定域在原来的电子已经不再定域在原来的C、H两原子之间,而是离域两原子之间,而是离域在在C3C2之间,使之间,使H原子容易原子容易作为质子离去作为质子离去这种共轭强度远远弱于这种共轭强度远远弱于-p-共轭。共轭。超共轭效应的作用:超共轭效应的作用:CCCHHHHHH CH键上的键上的电子发生超共轭效应的作用:电子发生超共轭效应的作用:CCC使分子的偶极矩增加:使分子的偶极矩增加:使正碳离子稳定性增加:使正碳离子稳定性增加:在叔碳正离子中在叔碳正离子中CH键与空的键与空的p轨轨道具有道具有9个超共轭效应,其结果:正个超共轭效应,其结果:正电荷分散在电荷分散在3个碳原子上。个碳原子上。使分子的偶极矩增加:使正碳离子稳定性增加:在叔碳正离子中使分子的偶极矩增加:使正碳离子稳定性增加:在叔碳正离子中C2、场效应、场效应(Field effect)(F效应)效应)当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相互作用,通过空间当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相互作用,通过空间传递的电子效应传递的电子效应 场效应。场效应。邻氯代苯丙炔酸:邻氯代苯丙炔酸:pKa:大大小小场效应是依赖分子的几何构型的。场效应是依赖分子的几何构型的。Cl-产生供电场,不利于产生供电场,不利于H的离去的离去2、场效应、场效应(Field effect)(F效应)效应)pKa值为值为4.74I、F共同作用结果共同作用结果pKa值为值为4.74I、F共同作用结果共同作用结果3、空间效应空间效应(Steric effect)分子内或分子间不同取代基相互接近时,由于分子内或分子间不同取代基相互接近时,由于取代基的体积大小、形状不同,相互接触而引起的取代基的体积大小、形状不同,相互接触而引起的物理的相互作用物理的相互作用 空间效应空间效应(位阻效应)。(位阻效应)。空间效应的作用:空间效应的作用:3.1 化合物(构象)的稳定性化合物(构象)的稳定性3、空间效应、空间效应(Steric effect)3.2 对化合物酸碱性的影响对化合物酸碱性的影响pKa1 pKa2 当当t-Butyl 在邻位时,在邻位时,把羧基挤出了与苯环所在把羧基挤出了与苯环所在平面,羧基的平面,羧基的 C效应消失。效应消失。3.2 对化合物酸碱性的影响对化合物酸碱性的影响pKa1 R2NH RNH2 NH3当它与体积较大的当它与体积较大的Lewis 酸作用时,碱性强度顺序为:酸作用时,碱性强度顺序为:R3N R2NH RNH2 NH3两者在相互接近过程中,基团两者在相互接近过程中,基团位阻导致相互排斥作用位阻导致相互排斥作用F张力张力(Face-Strain)2.6-二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几乎不与几乎不与R3B作作用用例例2 张力对反应的影响当胺同质子酸作用时,其碱性强度顺序张力对反应的影响当胺同质子酸作用时,其碱性强度顺序SN1反应反应形成正碳离子的形成正碳离子的一步一步 键角的变化键角的变化缓解了基团的缓解了基团的拥挤程度拥挤程度 来自于离去基团背后的张力来自于离去基团背后的张力B-张力张力(Back Strain)sp3四面体四面体 sp2平面三角型平面三角型小环化合物小环化合物环的键角环的键角 角张力角张力(Angle Strain)SN1反应形成正碳离子的键角的变化缓解了基团的反应形成正碳离子的键角的变化缓解了基团的 来自于来自于第四节第四节 共振论共振论 共振论代表价键理论的一种延伸,它用来处理一些共振论代表价键理论的一种延伸,它用来处理一些复杂的分子体系,如具有共轭结构的分子,它们能画复杂的分子体系,如具有共轭结构的分子,它们能画出不止一种可能的结构。出不止一种可能的结构。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Pauling提出共振论提出共振论第四节第四节 共振论共振论 共振论代表价键理论的一种延伸,它用来共振论代表价键理论的一种延伸,它用来4.1 共振论共振论共振杂化体共振杂化体是关于含有非定域键的分子的真实结是关于含有非定域键的分子的真实结构的一种表示法,是画出数个可能极限式结构,构的一种表示法,是画出数个可能极限式结构,并假定真实分子为它们的共振杂化体。并假定真实分子为它们的共振杂化体。这些极限式仅存在于纸面上,它们是人们的设想。这些极限式仅存在于纸面上,它们是人们的设想。分子不是在它们之间的迅速转变,也不是某些分分子不是在它们之间的迅速转变,也不是某些分子具有一个极限式,而另外一些分子具有另一个子具有一个极限式,而另外一些分子具有另一个极限式。极限式。物质的全部分子具有相同的结构,这个结构在所物质的全部分子具有相同的结构,这个结构在所有时间都是一样的,并且为所有极限式的加权平有时间都是一样的,并且为所有极限式的加权平均值。均值。4.1 共振论共振杂化体是关于含有非定域键的分子的真实结构共振论共振杂化体是关于含有非定域键的分子的真实结构4.2 共振结构的书写规则共振结构的书写规则a、在所有的共振结构式中,原子核的相对位置是在所有的共振结构式中,原子核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固定不变的,只是核间电子分布不同,即只允许只是核间电子分布不同,即只允许键和电子移动键和电子移动 b、共振结构必须符合价键理论共振结构必须符合价键理论例如,在任何极限式中碳原子只能为四价,氢例如,在任何极限式中碳原子只能为四价,氢原子的价电子数不得超过原子的价电子数不得超过2,第二周期元素最多,第二周期元素最多只能有只能有8个价电子。个价电子。4.2 共振结构的书写规则共振结构的书写规则a、在所有的共振结构式中,原子在所有的共振结构式中,原子c、参与共振的所有原子必须位于同一平面或近参与共振的所有原子必须位于同一平面或近似同一平面。满足似同一平面。满足p轨道最大程度重叠。轨道最大程度重叠。d、共振结构必须具有相同数目的未配对电子、共振结构必须具有相同数目的未配对电子如如果果两两个个未未配配对对电电子子的的自自旋旋相相同同,则则(II)式式为为双双游游离离基基,(II)式式与与(I)式式所所含含有有的的未未配配对对电电子子数数目目不不同同,因因此此(II)式式不不是是乙乙烯烯的的共共振振结结构。构。c、参与共振的所有原子必须位于同一平面或近似同一平面。满足参与共振的所有原子必须位于同一平面或近似同一平面。满足 有一些结构比另一些更为合理。最接近于真实分子有一些结构比另一些更为合理。最接近于真实分子的结构是具有下列特点的结构:的结构是具有下列特点的结构:共价键的数目最多;共价键的数目最多;异号电荷的分离程度最低;异号电荷的分离程度最低;任何负电荷都处于电负性最大的原子上任何负电荷都处于电负性最大的原子上 (或任何正电荷都在电正性最大的原子上)。(或任何正电荷都在电正性最大的原子上)。e、共振结构的能量应彼此大致相同、共振结构的能量应彼此大致相同 有一些结构比另一些更为合理。最接近于真实分子的有一些结构比另一些更为合理。最接近于真实分子的4.3 共振效应共振效应电子云密度在分子的某一处减少,相应地在别处电子云密度在分子的某一处减少,相应地在别处增大的现象,为共振效应。增大的现象,为共振效应。苯胺的苯环上邻、对苯胺的苯环上邻、对位电子云密度增加位电子云密度增加4.3 共振效应电子云密度在分子的某一处减少,相应地在别处共振效应电子云密度在分子的某一处减少,相应地在别处共振的位阻效应共振的位阻效应当组成分子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共振效应当组成分子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共振效应降低或消失。降低或消失。a=0.145 纳米,纳米,b=0.135 纳米纳米只有对位硝基上的氧原子与芳环共平面只有对位硝基上的氧原子与芳环共平面 并并发生共振。发生共振。共振的位阻效应当组成分子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共振效应降低共振的位阻效应当组成分子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共振效应降低第五节第五节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 一、芳香性的定义一、芳香性的定义 早期,考虑动力学稳定性,取代反应比加成反应更容早期,考虑动力学稳定性,取代反应比加成反应更容易发生;易发生;后来,依靠热力学稳定性,以共轭能的大小来量度;后来,依靠热力学稳定性,以共轭能的大小来量度;近期,用光谱及磁的标准,磁有向性在平面近期,用光谱及磁的标准,磁有向性在平面电子体系电子体系中能受感应,并可用质子磁共振光谱中位移到较低的中能受感应,并可用质子磁共振光谱中位移到较低的场来鉴定或借反磁性的灵敏度上升的测定。场来鉴定或借反磁性的灵敏度上升的测定。另一种物理标准是整个芳香体系具有相同键长和共平另一种物理标准是整个芳香体系具有相同键长和共平面的特性。面的特性。第五节第五节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 一、芳香性的定义一、芳香性的定义 早期,考虑动早期,考虑动二、二、Hckel 规则规则 2.1 Hckel规则规则 Hckel从简单分子轨道理论研究入手,提出含有从简单分子轨道理论研究入手,提出含有4n+2个个电子的平面共轭单环化合物应具芳香性。电子的平面共轭单环化合物应具芳香性。平面单环体系的分子轨道能级图特征:平面单环体系的分子轨道能级图特征:a.具有一个最低能级的成键轨道,具有一个最低能级的成键轨道,b.具有能级较高的成对简并轨道,具有能级较高的成对简并轨道,c.具有能量最高的反键轨道,具有能量最高的反键轨道,当当分子轨道数为偶数:单一最高能级轨道分子轨道数为偶数:单一最高能级轨道 当当分子轨道数为奇数:一对简并的最高能级轨道分子轨道数为奇数:一对简并的最高能级轨道二、二、Hckel 规则规则 2.1 Hckel规则平面单环体规则平面单环体:原子轨道能量(库仑积分),:原子轨道能量(库仑积分),:两原子轨道相互作用能量(交换积分),为负值:两原子轨道相互作用能量(交换积分),为负值:原子轨道能量(库仑积分),:原子轨道能量(库仑积分),Frost使用做图法成功地表示了使用做图法成功地表示了平面单环体系的分平面单环体系的分子轨道能级图,也表示了子轨道能级图,也表示了休克尔方程休克尔方程Frost使用做图法成功地表示了平面单环体系的分子轨道能级图使用做图法成功地表示了平面单环体系的分子轨道能级图闭壳结构闭壳结构 开壳结构开壳结构闭壳结构闭壳结构 开壳结开壳结2.2 Hckel规则的修正规则的修正Hckel规则的局限:规则的局限:仅适用于仅适用于n小于等于小于等于6的单环平面共轭分子的单环平面共轭分子(1)周边修正法:忽略环中间的桥键,直接计算)周边修正法:忽略环中间的桥键,直接计算环周围形成的环周围形成的离域离域 电子数来判断芳香性。电子数来判断芳香性。X 2.2 Hckel规则的修正规则的修正Hckel规则的局限:(规则的局限:(1(2)双键修正法:忽略双键在芳环体系中的影响,直)双键修正法:忽略双键在芳环体系中的影响,直接考虑其芳香性接考虑其芳香性周边的周边的 电子数不符合电子数不符合4n+2规律规律有芳香性有芳香性(2)双键修正法:忽略双键在芳环体系中的影响,直接考虑其芳香)双键修正法:忽略双键在芳环体系中的影响,直接考虑其芳香(3)单键修正法:忽略单键在芳环体系中的影响,直)单键修正法:忽略单键在芳环体系中的影响,直接考虑其芳香性接考虑其芳香性有芳香性有芳香性(3)单键修正法:忽略单键在芳环体系中的影响,直接考虑其芳香)单键修正法:忽略单键在芳环体系中的影响,直接考虑其芳香判断芳香性:判断芳香性:是芳香性化合物是芳香性化合物不是芳香性不是芳香性化合物化合物是芳香性化合物是芳香性化合物判断芳香性:是芳香性化合物不是芳香性是芳香性化合物判断芳香性:是芳香性化合物不是芳香性是芳香性化合物三、反芳香性、非芳香性和同芳香性三、反芳香性、非芳香性和同芳香性 3.1 反芳香性反芳香性 某某些些具具有有4n 电电子子的的环环状状共共轭轭体体系系,虽虽然然有有 电电子子离离域域,但但却却使使分分子子体体系系的的能能量量升升高高,并并较较其其开开链链体系分子的性质还活泼,此种体系是反芳香性的。体系分子的性质还活泼,此种体系是反芳香性的。三、反芳香性、非芳香性和同芳香性三、反芳香性、非芳香性和同芳香性 3.1 反芳香性反芳香性 3.2 非芳香性非芳香性 某某些些具具有有4n 电电子子的的环环状状体体系系,与与其其相相应应的的开开链链物物的的性性质质相相比比,在在热热力力学学上上既既不不表表现现活活泼泼,又又不不表表现现稳稳定,定,此种体系是非芳香性的。此种体系是非芳香性的。非平面结构非平面结构3.2 非芳香性非芳香性 某些具有某些具有4n 电子的环状体系,与其相应电子的环状体系,与其相应3.3 同芳香性同芳香性 同同芳芳香香性性:在在某某些些环环系系分分子子或或离离子子中中无无正正统统的的芳芳香香体体系系的的骨骨架架,也也无无连连续续的的P电电子子轨轨道道排排列列。但但当当体体系系由由于于不不相相邻邻碳碳上上P轨轨道道部部分分重重叠叠且且具具有有4n+2个个电电子的环状排列时也会呈现出一定的芳香稳定性。子的环状排列时也会呈现出一定的芳香稳定性。3.3 同芳香性同芳香性 同芳香性:在某些环系分子或离子中无正统的同芳香性:在某些环系分子或离子中无正统的在在同同芳芳香香体体系系中中,外外加加原原子子的的存存在在将将破破坏坏离离域域体系的物理连续性却不破坏离域体系的物理连续性却不破坏离域 体系。体系。例例如如:环环辛辛四四烯烯溶溶于于浓浓硫硫酸酸发发生生质质子子化化,生生成成同同芳芳香性正离子:香性正离子:越过一个饱和碳原子形成的稳定的环状共轭体系。越过一个饱和碳原子形成的稳定的环状共轭体系。在同芳香体系中,外加原子的存在将破坏离域在同芳香体系中,外加原子的存在将破坏离域体系的物理连续性却体系的物理连续性却这这种种越越过过一一个个碳碳原原子子的的同同芳芳香香性性叫叫单单同同芳芳香香体体系系,越越过过二二个个或或三三个个饱饱和和碳碳原原子子的的则则分分别别叫叫双双同同或或三三同同芳香体系。芳香体系。环壬三烯环壬三烯 三同芳香性三同芳香性这种越过一个碳原子的同芳香性叫单同芳香体系,越过二个或三个饱这种越过一个碳原子的同芳香性叫单同芳香体系,越过二个或三个饱在在(II)中双键中双键氢的活泼性是氢的活泼性是(III)中双键中双键氢的氢的10倍。倍。主要由于所形成的负离子主要由于所形成的负离子(I)为双同芳香体系。为双同芳香体系。在在(II)中双键中双键氢的活泼性是氢的活泼性是(III)中双键中双键氢的氢的10倍。倍。四、非苯四、非苯芳烃的类型芳烃的类型4.1 含有六个含有六个电子体系的芳香化合物电子体系的芳香化合物 i)六元环六元环四、非苯芳烃的类型四、非苯芳烃的类型4.1 含有六个含有六个电子体系的芳香化合物电子体系的芳香化合物ii)ii)五元环五元环五元环五元环 杂芳香化合物杂芳香化合物分为两类:分为两类:一类利用芳香一类利用芳香体系中的杂原子的未共享电子对;体系中的杂原子的未共享电子对;一类不利用此未共享电子对。一类不利用此未共享电子对。ii)五元环五元环 杂芳香化合物分为两类:杂芳香化合物分为两类: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iii)iii)七元环和八元环七元环和八元环七元环和八元环七元环和八元环 平平 面:反芳香性面:反芳香性非平面:非芳香性非平面:非芳香性芳香性芳香性iii)七元环和八元环七元环和八元环 平平 面:反芳香性面:反芳香性-50oC稳定存在,稳定存在,高于高于-30oC不稳定不稳定-50oC稳定存在,稳定存在,4.2 含非六电子的芳香体系含非六电子的芳香体系 i)含二个含二个电子的体系电子的体系-H-4.2 含非六电子的芳香体系含非六电子的芳香体系 i)含二个含二个电子的体系电子的体系-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ii)ii)含十个含十个含十个含十个 电子的体系电子的体系电子的体系电子的体系 (1)10-轮烯轮烯 没有芳香性没有芳香性A是全顺式,是全顺式,B是反是反,顺顺,顺顺,顺顺,顺式,顺式,C是反是反,顺顺,反反,顺顺,顺式;顺式;在在A和和B中存在角张力,在中存在角张力,在C中,环内两个氢的排斥力影中,环内两个氢的排斥力影 响分子的稳定性响分子的稳定性,使之不具芳香性;使之不具芳香性;10-轮烯容易受热环化为双环体系轮烯容易受热环化为双环体系。ii)含十个含十个电子的体系电子的体系(1)10-轮烯轮烯 用一个原子代替两个氢原子得用一个原子代替两个氢原子得1,6-桥桥-10-环共轭多环共轭多烯,有芳香性:烯,有芳香性:用一个原子代替两个氢原子得用一个原子代替两个氢原子得1,6-桥桥-10-环共轭多烯,环共轭多烯,iiiiii)大于)大于)大于)大于10-10-轮烯的例子轮烯的例子轮烯的例子轮烯的例子 14-轮烯轮烯 具有芳香性具有芳香性iii)大于)大于10-轮烯的例子轮烯的例子 14-轮烯轮烯 具有具有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有机化学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课件18-18-轮烯轮烯轮烯轮烯 18-轮烯轮烯 22-轮烯已被合成,具有芳香性。轮烯已被合成,具有芳香性。某些某些26-轮烯为平面的,有芳香性,轮烯为平面的,有芳香性,而其它而其它26-轮烯和轮烯和30-轮烯是非平面的,没轮烯是非平面的,没有芳香性。有芳香性。大环难于达到充分有效的芳香化合物那样的电大环难于达到充分有效的芳香化合物那样的电子非定域。子非定域。22-轮烯已被合成,具有芳香性。轮烯已被合成,具有芳香性。芳香性判据:芳香性判据:A、存在可产生感应磁场的环电流、存在可产生感应磁场的环电流B、键长趋于平均化、键长趋于平均化C、平面分子、平面分子D、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E、能发生芳香取代反应、能发生芳香取代反应芳香性判据:芳香性判据:第六节第六节 比共价键弱的作用比共价键弱的作用 一、氢键一、氢键 9-40 kJ/mol,是分子簇产生的驱动力,是分子簇产生的驱动力 1.氢键的形成氢键的形成 当当H原子与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的原子原子与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的原子X以以共价键结合成分子时,共价键结合成分子时,H受受X原子影响,可以与另一原子影响,可以与另一个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且外层有孤对电子的个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且外层有孤对电子的Y原子原子结合形成结合形成X-H Y结构,结构,H与与Y原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原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称为氢键。用称为氢键。共价键的键能:共价键的键能:200-400 kJ/mol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即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即范德华力,范德华力,0.4-4 kJ/mol,如如偶极偶极-偶极间、诱导偶极偶极间、诱导偶极-诱导偶极间的吸引力诱导偶极间的吸引力第六节第六节 比共价键弱的作用比共价键弱的作用 一、氢键一、氢键 9-40 kJ2.氢键的强弱氢键的强弱 a、取决于、取决于X、Y原子的电负性与原子半径大小原子的电负性与原子半径大小 例:例:Cl 与与 N 电负性相近,但电负性相近,但Cl的原子半径大,不的原子半径大,不能形成有效的氢键。能形成有效的氢键。氢键的键长:一般指氢键的键长:一般指X-H Y之间的距离,大约之间的距离,大约0.3 nm氢键的键能:氢键的键能:8-40 kJ/mol 特例:特例:F-H-F-为为210 kJ/molX-H Yb、随着、随着XH酸性和酸性和Y碱性的增强而增强碱性的增强而增强2.氢键的强弱氢键的键长:一般指氢键的强弱氢键的键长:一般指X-H Y之间的距离,大约之间的距离,大约3.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当当X-H Y形成氢键,第二个形成氢键,第二个Y Y靠近则受到强烈的排靠近则受到强烈的排斥,因此斥,因此只能与一个只能与一个Y Y结合结合。以以H为中心为中心 X-H Y 尽可能的排尽可能的排在一条直线上在一条直线上,此,此时时X与与Y距离最远,斥力最小,形成的氢键最稳定。距离最远,斥力最小,形成的氢键最稳定。4.分子内氢键分子内氢键 分子内氢键不在一条直线上,有效的分子内氢键一分子内氢键不在一条直线上,有效的分子内氢键一般可形成稳定的五、六元环。般可形成稳定的五、六元环。例:乙二醇例:乙二醇3.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以以H为中心为中心 X-H 5.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影响熔沸点:分子间氢键沸点高,分子内氢键沸点低影响熔沸点:分子间氢键沸点高,分子内氢键沸点低 影响溶解度:分子间氢键易溶于水,分子内氢键不易影响溶解度:分子间氢键易溶于水,分子内氢键不易 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例如:对硝基苯酚例如:对硝基苯酚 邻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5.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6.氢键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氢键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 以苯为溶剂,使异构体通过硅胶,凡能形成分子间以苯为溶剂,使异构体通过硅胶,凡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化合物容易被吸附,凡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不氢键的化合物容易被吸附,凡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不易被吸附,从而达到分离目的易被吸附,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例如:例如:1-羟基羟基-9,10-蒽醌蒽醌 与与 2-羟基羟基-9,10-蒽醌蒽醌 6.氢键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氢键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对、对IRIR的影响的影响 氢键的形成会使氢键的形成会使O-H或或N-H键的特征频率减小键的特征频率减小例如:例如:O-H键的特征振动频率为键的特征振动频率为3600-3650cm-1,而形成而形成O-H O键之后,键之后,O-H键略增长,而特征频率则减小到键略增长,而特征频率则减小到3500-3600cm-1、对酸性的影响、对酸性的影响例如:邻羟基苯甲酸比苯甲酸酸性强例如:邻羟基苯甲酸比苯甲酸酸性强18倍倍 、对、对IR的影响的影响、对酸性的影响、对酸性的影响、对分子稳定构象的影响、对分子稳定构象的影响 例如:乙二醇对位交叉式与邻位交叉式的稳定比较例如:乙二醇对位交叉式与邻位交叉式的稳定比较、对分子稳定构象的影响、对分子稳定构象的影响二、二、-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检测手段:检测手段:NMR技术,化学位移的改变、技术,化学位移的改变、NOE效应等效应等二、二、-相互作用检测手段:相互作用检测手段:NMR技术,化学位移的改变、技术,化学位移的改变、N三、三、加合化合物加合化合物四大类:四大类:1、电子授受体复合物(、电子授受体复合物(EDA)Electron DonorAcceptor Complexes检测手段:电子光谱,通常有可见吸收检测手段:电子光谱,通常有可见吸收稳定的固体稳定的固体在加合化合物中,起始原料的分子保持一定的完在加合化合物中,起始原料的分子保持一定的完整性,通过弱键将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在一起。整性,通过弱键将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在一起。三、加合化合物四大类:稳定的固体在加合化合物中,起始原料的分三、加合化合物四大类:稳定的固体在加合化合物中,起始原料的分2、冠醚类复合物、冠醚类复合物 Crown Ether Complexes12-冠冠-4 识别识别Li+18-冠冠-6识别识别K+冠醚冠醚是包含多个氧原子的大环化合物,可与正离子是包含多个氧原子的大环化合物,可与正离子形成复合物形成复合物 主体:冠醚主体:冠醚 客体:离子,通常为金属离子客体:离子,通常为金属离子空穴尺寸决定主客体的结合情况空穴尺寸决定主客体的结合情况2、冠醚类复合物、冠醚类复合物12-冠冠-4 识别识别Li+3、包含化合物、包含化合物-环糊精环糊精在主客体之间没有成键,只有范德华力。在主客体之间没有成键,只有范德华力。3、包含化合物、包含化合物-环糊精在主客体之间没有成键,只有范德华力。环糊精在主客体之间没有成键,只有范德华力。4、索烃、索烃 包含两个或以上独立的部分,它们不通包含两个或以上独立的部分,它们不通过任何价键互相成键。过任何价键互相成键。4、索烃、索烃 包含两个或以上独立的部分,它们不通过任何价包含两个或以上独立的部分,它们不通过任何价练习练习1练习练习1练习练习2练习练习2方酸在水中完全电离时(电离方酸在水中完全电离时(电离2个质子)个质子)的酸性与硫酸相当,请解释之。的酸性与硫酸相当,请解释之。方酸的结构:方酸的结构:练习练习3注:练习注:练习1-3答案答案参考参考汪秋安的汪秋安的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方酸在水中完全电离时(电离方酸在水中完全电离时(电离2个质子)方酸的结构:练习个质子)方酸的结构:练习3注:练注:练练习练习4注:练习注:练习4答案答案参考参考荣国斌的荣国斌的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练习练习4注:练习注:练习4答案参考荣国斌的高等有机化学答案参考荣国斌的高等有机化学谢谢观看!谢谢观看!2020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