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热-疼痛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147523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发热-疼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三章-发热-疼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三章-发热-疼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1第一节 发热第一节 发热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一、发热的定义一、发热的定义二、正常体温二、正常体温三、发热的机制三、发热的机制四、病因四、病因 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六、问诊要点六、问诊要点七、相关护理诊断七、相关护理诊断学习内容一、发热的定义3学习要求1.了解临床发热的病因与发生机制2.熟悉发热的病因3.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患者的身心反应以及问诊要点的要点和方法,并能对出现上述症状患者的身心反应进行评估,作出与之相应的护理诊断,列举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同时能将本节的知识用于指导临床病情监测学习要求了解临床发热的病因与发生机制4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发热的分度、热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2.个体对发热的反应3.发热的问诊要点学习难点1.发热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的联系2.发热与相关护理诊断的联系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5一、一、发热的定的定义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致热原致热原 自身自身功能紊乱功能紊乱减减少少散散热热增增多多产产热热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一、发热的定义体温调节中枢致热原 自身减少散热增多产热体6正常体温成人口腔温度 36.337.20C在一昼夜之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在排卵后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一直持续至下次月经开始。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正常体温成人口腔温度 36.337.20C7病因(一)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二)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病因(一)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8(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所致发热,为主要原因(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所致发热,为主要原因91.无菌坏死物质吸收2.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3.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5.皮肤散热障碍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热、感染后发热月经前或妊娠期(二)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物质吸收(二)非感染性发热10发热的机制(一)致热原性发热最常见最常见(二)非致热原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某些引起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的疾病发热的机制(一)致热原性发热11激活激活白细胞白细胞产生和释放产生和释放 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体温升高体温升高骨骼肌紧张性增高骨骼肌紧张性增高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散热减少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产热增加激活白细胞产生和释放 内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体温升高骨骼肌12五、临床表现(一)发热的临床分度(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三)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四)热型及其临床意义五、临床表现(一)发热的临床分度13(一)发热的临床分度1.低热 37.30C380C2.中等度热 38.10C390C3.高热 39.10C410C4.超高热 410C以上(一)发热的临床分度低热 37.30C380C14 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苍白皮肤苍白皮温下降皮温下降 冷感受器兴奋冷感受器兴奋畏寒畏寒皮温上升皮温上升 热感受器兴奋热感受器兴奋灼热灼热出汗、皮肤潮湿出汗、皮肤潮湿皮肤潮红皮肤潮红(二)发热的过程与特点 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扩张皮15高高热热期期意识:谵语、幻觉意识:谵语、幻觉小儿:高热惊厥小儿:高热惊厥消化:纳差、恶心、呕吐消化:纳差、恶心、呕吐退退热热期期脱水脱水休克休克营养:消瘦营养:消瘦(三)发热对机体的影响高热期意识:谵语、幻觉小儿:高热惊厥消化:纳差、恶心、呕吐退16(四)热型及其临床意义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不同病因可表现出不同的热型(四)热型及其临床意义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17特点:特点:39390 0 C C40400 0 C C以上,持续数日、数周,以上,持续数日、数周,24h24h波动波动1220 0 C C,但在正常水平以上,但在正常水平以上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败血症、化脓性感染、败血症、化脓性感染、风湿热、重症肺结核风湿热、重症肺结核9 9日日 期期1 12 23 34 45 56 67 78 810101111121213133737383839394040体温(体温()4141弛张热(remittent fever)特点:390 C以上199 9日日 期期1 12 23 34 45 56 67 78 81010 1111 1212 1313 1414 1515 16161717 181836363737383839394040体温(体温()1919特点:特点:高热与无热交替反复高热与无热交替反复发生,无热持续发生,无热持续1 1天以上天以上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9日期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3209 9日日 期期1 12 23 34 45 56 67 7 8 81010 1111 1212 1313 1414 1515 1616 1717 18183636373738383939体温(体温()191940402020 2121232322222424 2525 2626 2727特点:特点:渐升达渐升达39390 0 C C以上,持续数日;渐降至正常水平,反复发生以上,持续数日;渐降至正常水平,反复发生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布鲁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布鲁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波状热(undulant fever)9日期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3219 9日日 期期1 12 23 34 45 56 67 78 81010 1111 1212 1313 1414 1515 1616 1717 181835353636373738383939体温(体温()1919404041412020 212123232222特点:特点:骤升达骤升达390 C以上,持续数日,骤降至正常水平以上,持续数日,骤降至正常水平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回归热、霍奇金病回归热、霍奇金病回归热(recurrent fever)9日期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3229 9日日 期期1 12 23 34 45 56 67 78 81010 1111 1212 1313 1414 1515 1616 171736363737383839394040体温(体温()特点:特点:无规律无规律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9日期12345678101112131415161736323第二节 疼痛 1 1定义定义:1994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疼痛定义为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的不愉快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主观感觉与与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疼痛既是一种疼痛既是一种生理感觉生理感觉,又是对这感觉的一,又是对这感觉的一种种情感反应情感反应。一、疼痛的概念及新进展第二节 疼痛 1定义:一、疼痛的概念及新进展24多由皮肤粘膜受损引起的疼痛,可由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和温度引起。其特点是:双重痛觉:快痛(定位明确的尖锐刺痛)慢痛(定位不明确的烧灼样痛)1.皮肤痛(skin pain)多由皮肤粘膜受损引起的疼痛,可由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和温度引起25 是来自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是来自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深部组织的疼痛的疼痛,由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引起。,由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引起。其特点:其特点:定位准确;定位准确;程度剧烈而持久,程度剧烈而持久,骨膜痛觉最敏感骨膜痛觉最敏感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肌肉缺血肌肉缺血 2.躯体痛(somatic pain)是来自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的疼痛,由机械26 是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扩张、痉挛、炎症或化学刺激引起的,信号经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传入脊髓。疼痛特点:发生于身体深部,发生于身体深部,疼痛部位含混,难以定位;疼痛部位含混,难以定位;疼痛感觉模糊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灼痛;,多为痉挛、不适、钝灼痛;发生发生缓慢而持久缓慢而持久。3.内脏痛(visceral pain)是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扩张、痉挛、炎症或27 也称感应痛,是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疾病引起的疼痛,同时体表某一部位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刺激经内脏神经传入,影响相应脊髓节段而定位于体表。特点:部位与病变的内脏有一定解剖关系 疼痛程度剧烈,部位明确部位明确。4.牵涉痛(referred pain)也称感应痛,是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疾病引起的疼痛,同时体表28内脏牵涉痛-部位心心-心前区、左臂尺侧心前区、左臂尺侧胃、胰胃、胰-左上腹、左肩胛区左上腹、左肩胛区肝、胆肝、胆-右肩部右肩部肾结石肾结石腹股沟腹股沟阑尾阑尾上腹部或脐区上腹部或脐区内脏牵涉痛-部位心-心前区、左臂尺侧29为神经受损引起的疼痛。特点:剧烈灼痛或酸痛。5.神经痛6.假性痛 指去除病变部位后仍然感到相应部位的疼痛。可能与病变部位去除前的疼痛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强兴奋灶的后遗症有关。(拔牙疼痛错拔)为神经受损引起的疼痛。特点:剧烈灼痛或酸痛。5.神经痛630胸痛胸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 1胸痛部位胸痛部位 2 2胸痛性质胸痛性质 3 3发病年龄发病年龄 4 4影响胸痛的因素影响胸痛的因素 胸痛-临床表现1胸痛部位 31鉴别点鉴别点鉴别点鉴别点心绞痛心绞痛心绞痛心绞痛非心绞痛非心绞痛非心绞痛非心绞痛部位部位部位部位胸骨后、扩散胸骨后、扩散胸骨后、扩散胸骨后、扩散左乳房下、部位固定左乳房下、部位固定左乳房下、部位固定左乳房下、部位固定放射痛放射痛放射痛放射痛左臂、下颌、背左臂、下颌、背左臂、下颌、背左臂、下颌、背右臂右臂右臂右臂性质性质性质性质钝痛、压榨痛、钳夹痛钝痛、压榨痛、钳夹痛钝痛、压榨痛、钳夹痛钝痛、压榨痛、钳夹痛尖痛、锥痛、切割痛尖痛、锥痛、切割痛尖痛、锥痛、切割痛尖痛、锥痛、切割痛强度强度强度强度中、重度中、重度中、重度中、重度极度极度极度极度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数分钟数分钟数分钟数分钟数秒、数小时、数天数秒、数小时、数天数秒、数小时、数天数秒、数小时、数天诱发因素诱发因素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寒寒寒呼吸、体力运动呼吸、体力运动呼吸、体力运动呼吸、体力运动缓解因素缓解因素缓解因素缓解因素休息、硝酸甘油休息、硝酸甘油休息、硝酸甘油休息、硝酸甘油无特定方法无特定方法无特定方法无特定方法心绞痛与非心绞痛的鉴别鉴别点心绞痛非心绞痛部位胸骨后、扩散左乳房下、部位固定放射痛32三、腹痛(abdominal pain)1.病因2.临床表现 3.护理评估要点4.相关护理诊断三、腹痛(abdominal pain)1.病因33部位部位腹痛部位多为病变部位。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等腹痛部位多为病变部位。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等多在多在右上腹右上腹;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多在;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多在中中上腹部上腹部;小肠疾病;小肠疾病脐部或脐周脐部或脐周;结肠及盆腔疾病;结肠及盆腔疾病下腹部下腹部;弥漫性或;弥漫性或不定位腹痛不定位腹痛原发性腹膜炎;急性原发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阑尾炎右下腹右下腹McBurneyMcBurney点点程度程度性质性质突发剧烈刀割样、烧灼样腹痛突发剧烈刀割样、烧灼样腹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孔;持续剧痛或阵发性绞痛持续剧痛或阵发性绞痛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阵发性绞痛,病人辗转不安阵发性绞痛,病人辗转不安胆石症;阵发性剑突胆石症;阵发性剑突下下钻顶样疼痛钻顶样疼痛胆道蛔虫;持续性、广泛性剧痛伴胆道蛔虫;持续性、广泛性剧痛伴腹肌腹肌紧张、板状腹紧张、板状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隐痛或钝痛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隐痛或钝痛内内脏性疼痛脏性疼痛发作发作时间时间餐后痛餐后痛胆胰疾病、胃肿瘤或消化不良;胆胰疾病、胃肿瘤或消化不良;饥饿痛饥饿痛发作发作呈周期性、节律性呈周期性、节律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诱因诱因进食进食油腻食物油腻食物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酗酒、暴饮暴酗酒、暴饮暴食食急性胰腺炎发作;急性胰腺炎发作;腹痛部位多为病变部位。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等多在右上腹;胃34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写35Thank You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Thank You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