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应对策略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暖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低碳建筑是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来源于建筑物排放。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建筑物温室气体排放量甚至超过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这其中,商业物业的碳排放量又约占建筑物碳排放量的38%。因此,在商业房地产行业推行碳减排和提高能效的措施对于防范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一、低碳建筑的内涵及相关主体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实现绿色GDP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政府也适时提出了要实施节能减排、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建材生产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产品的使用全过程,涉及多个行业及生产工艺,整个过程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有资料表明,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就约释放出0.8吨二氧化碳,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因此,建筑业必须加快低碳模式的发展,欧盟、美国和日本等都已将建筑业列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2011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发展低碳城镇规划、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等技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城镇对建筑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既有建筑已超过400亿平方米,且单位面积建筑能耗相对较高。另外,城乡每年还要新增建筑面积约16亿-20亿平方米,在新增大量建筑产品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能耗、污染及排放问题。因此,打造低碳建筑已是房地产业大势所趋。同时,发展低碳建筑既可拉动上游企业绿色生产又可促进下游用户节能减排,对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低碳建筑的内涵关于低碳建筑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低碳建筑就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不断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建筑可以被认为是实现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建筑。依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可将低碳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人们提供具有合理舒适度的使用空间的建筑模式。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以及拆除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等。综上,低碳建筑是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出的建筑新理念,在内涵上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基本一致,同属于可持续建筑,但其更强调建筑产品全寿命周期的低碳、节能与环保,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与以往绿色建筑的“绿色”相比,低碳建筑的“低碳”强调要追踪碳足迹并能定量化,进而确定出不同建筑物的碳排放值,最终实现建筑领域的碳税和碳交易。 (二)低碳建筑相关主体低碳建筑中的相关主体是指与低碳建筑的决策与设计、建设与使用有关的部门或组织。一般应包括政府及行业有关部门、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设计单位、项目施工企业、项目总承包商(或有)、建筑材料设备研制机构及供应商、建筑产品用户、有关咨询及测评机构等。在低碳建筑产品的形成及使用中,政府及行业有关部门主要是负责低碳建筑有关政策文件的制订与组织实施,并做好行政监督及指导工作;项目建设单位重点做好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特别是项目能源消耗情况、环境影响评价等;同时运用低碳理念指导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建筑产品用户是低碳建筑产品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有时可能就是项目的建设单位;由于低碳建筑材料设备是形成低碳建筑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设备研制机构及供应商通过做好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及销售工作参与其中;项目设计单位重点是运用低碳理念做好各项设计工作,强调技术与经济相结合;项目施工企业主要是做好施工过程“低碳”,做好低碳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建筑垃圾等;若建设项目采用总承包模式,则会有项目总承包商参与进来,同时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在低碳建筑的决策、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中有时还需聘请一些工程咨询公司及低碳检测评价机构等。二、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工业的模式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和重污染,这种模式使我们不堪重负,同时也给全人类构成了极大的生活压力。和世界其他的国家相比,尽管我们以牺牲大量的资源为代价,那么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建筑行业在未来会超越工业、交通等部门而处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在中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将迅速扩大。中国目前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为20亿平方米,高楼大厦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大多数都没有采用节能设计,现有的建筑也没有开始节能改造。比原有的建筑还复杂的设计和材料,例如不通风的房型、导热系数极大的落地窗、外飘窗等都成为了流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攀升,建筑总耗能总量大增,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房地产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今天的30%。住宅建设也是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目前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施工仍以现场手工式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并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产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进住宅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可减排3050%的温室气体。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终端能源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上升势头迅猛,如果不加以节制,按照目前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达到我们难以承受的程度。三、我国建筑企业发展低碳建筑的必要性伴随着城市化高峰的到来,建筑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并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建筑物所涉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包括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还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从建筑行业的产业链条来看,要实现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抓住低碳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等环节。从长远发展来看,低碳建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低碳建筑蕴藏着许多节约能源、节约资金、创造工作机会的经济效益之外,低碳建筑是构建未来低碳生活方式的必经途径。毫无疑问,建筑行业必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因此,推广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发展,刻不容缓。四、低碳时代建筑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建筑的理念认识不够当前,尽管社会公众对低碳经济已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但对低碳建筑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内涵理解还不够准确和全面。作为低碳建筑的倡导者和推行者,政府及行业有关部门对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对现代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宣传渠道不畅、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未形成广泛共识,已成为推行低碳建筑的阻力。同时,低碳建筑往往仅重视“使用”阶段的低碳,而被忽略的是要从规划设计阶段到报废拆除阶段全寿命周期的系统低碳。 (二)相关政策需要完善一些发达国家为实现低碳经济战略目标,设计了碳排放税、碳基金和碳排放交易等的低碳激励政策,2007年美国参议院还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我国有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建筑的政策与措施尚不健全,尽管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但专门针对低碳建筑的法规和标准几乎没有,也缺少对低碳建筑的经济性激励政策和约束措施,导致建筑高能耗用户缺乏主动降低碳排放量的积极性。因此,国家政策措施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碳建筑的发展。 (三)企业科技创新有待提高低碳建筑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主要包括建筑设计方案要创新、建筑材料设备研制要创新、施工技术要创新等。目前,由于低碳建筑材料产品研制成本高,低碳建筑的全过程投资大,国家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消费者的接受能力有限。致使项目业主与有关企业的科技创新热情不高;同时,研制低碳建筑材料设备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建设单位的设计创新能力还需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低碳建筑市场需求。 (四)低碳建筑经营管理规范性产品欠缺示范是实现研究与推广低碳建筑产品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公众接受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在英国,大量以低碳建筑为主题的示范项目被建立起来。如牛津生态住宅、贝丁顿零耗能、零碳排放住宅等,其中贝丁顿住宅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二氧化碳排放较周边普通社区减少了90以上。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世博中心成为大型绿色低碳公共建筑的典范。目前,国内低碳建筑示范性产品数量非常少,尤其是民用建筑中的低碳住宅、低碳小区等亟待建立,否则将影响低碳建筑在国内的普遍推行。 五、低碳时代建筑业经营管理的建议针对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预期前景,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强化低碳建筑理念各级政府及行业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低碳建筑推行工作,并将其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加强资源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职能来对待;要在全社会深入普及低碳建筑理念,通过平面与数字等公共媒体对公众进行低碳建筑知识的宣传展示,让公众了解到推行低碳建筑的意义,了解到低碳建筑与自身的利益关系,使低碳建筑的被动推行变为公众的主动接受。作为企业层面的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材料设备研制机构及供应商等是实施低碳建筑的主力军,应作为低碳建筑的主要宣传对象,使其理解低碳建筑技术对企业开拓建筑市场、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建设单位作为项目投资者,也可能是建筑产品的使用者应加强以低碳建筑理念为指导,做好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工作。(二)出台政策及激励措施我国需要建立一套低碳建筑法规体系,从源头上规范低碳建筑项目规划审批、土地节约使用等法律责任,从过程上明确低碳建筑质量的责任主体,从而为低碳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法律保障。研究出台推动低碳建筑产业发展的经济优惠政策,建立低碳房地产相关主体的参与合作机制。对低碳房地产开发企业、低碳建筑材料及设备研制企业实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和优先信贷等激励措施;对低碳房地产购买者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减税或补贴等。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限额标准,并配套实施超额使用能源提价的政策;在既有建筑低碳改造中,可实行政府、企业或个人成本分摊制度。同时,鼓励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参与低碳建筑管理,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规范合同能源管理(EPC)服务模式,通过业主和能源服务公司的良好合作,共担建筑节能风险和效益。鼓励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向低碳建筑市场流动,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等。(三)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政府部门应积极倡导建设领域的低碳技术研发,引导和支持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通过制订激励和优惠措施加快低碳建筑技术的研发进程,同时尽快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筑设计单位要提高建筑科技创新能力,以低碳建筑理念为指导,设计出能适应国内建筑市场需求,且技术经济可行的低碳建筑结构体系。这种建筑结构体系,追求的不仅是外形美观、结构安全、更强调的是节能环保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施工企业要在施工过程中研究低碳施工工艺和方法,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研究低碳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率,尽力减少机械作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量;合理利用建筑材料,减少施工废料,节约钢材和混凝土用量;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尽可能避免因施工质量问题而返工维修造成资源浪费等。建筑材料和设备研制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尽快开发一批低碳建筑所需的核心技术产品,如已研制出的零排放会呼吸自动遮阳幕墙等,重点在保温建筑外墙、零排放节能屋顶、低碳采暖制冷设备等方面下功夫。1.建筑设计上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必须树立低碳意识。在建筑施工设计图纸上、方案中,屋顶、外立面、楼内的照明、供暖、甚至楼外的绿地都要尽量考虑到低碳。必须达到我国工程建筑环保标准,在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逐步提高这个标准。如果在设计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楼的楼间建立风力发电设备,以保证楼宇内的照明等基本用电自给自足。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全部通过地源热泵实现,并充分利用太阳能。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上 建筑企业应当形成低碳思维,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中国建筑企业为已经到来的低碳经济时代,需要用低碳思维重新考虑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力的问题,包括怎么应对未来更加严厉的环保和碳排放的政策法规要求,怎么应对未来产业内部低碳的标准,怎样应对未来消费者对低碳住宅和服务的购买倾向。一旦建筑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对建筑行业企业有低碳方面的要求,那么建筑企业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其商业模式运作。比如万科地产在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部分体现了推进低碳工业化住宅和精装修方面,以实际项目为原型建立实验楼,并最终推广至实际的工程项目。房地产开发商是建筑产业群的整合核心,像万科这样的开发商具有对这个行业很强的影响力,对其他建筑企业来说,万科的举动也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四)开展低碳建筑示范工程在国内选择不同区域,优先建设一批低碳建筑示范工程,从低碳建筑规划与设计、低碳建筑施工、低碳建筑材料和设备使用、低碳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比较优势等方面进行展示,以使有关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低碳建筑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进而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创新力。通过开展低碳建筑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推行范围,由低碳住宅发展到低碳小区、低碳园区,再到低碳城市,进而实现建设低碳社会的最终目标。六、结束语尽管国内对于低碳建筑的认识、研究与开发刚刚起步,但低碳建筑已然成为低碳经济时代下建筑产品发展的风向标。随着低碳建筑在国内的逐步推行,建筑的节能减排和我国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低碳建筑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方。那些敢于和善于接收新技术、新理念的建筑企业,在经过不断创新和改善的过程,不断探索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必然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实现低碳建筑的快速发展,相信发展低碳建筑会让人们生活更美好。参 考 文 献 1 彭磷基.发展低碳建筑需要政策引导J.城市住宅,2011.4. 2 倪韬.低碳建筑之发展J.科技资讯,2011.15.3 张希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7.4 任乃鑫,蒋文杰,许佳.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J.华中建筑,2010年09期5 王瑢.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9期6 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年02期7 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37-40.8 李怀亮.建筑业企业低碳经济系统化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9 龙惟定,白玮,范蕊.低碳经济与建筑节能发展J.建设科技,2008年24期10 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139-143.11 刘志强,郭彩云,低碳经济下发展低碳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2年04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