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广东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分析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43820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广东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分析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广东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分析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广东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分析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容摘要 21世纪的新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而言是近年来较为重要的对外经济、文化发展交流政策。对广东、广西等东南沿海省份有着较为重要的牵引作用,特别在经济、文化、劳动力等输出输入方面。而广东更是首当其冲,与东盟的贸易交流近年来越发频繁,表现为贸易额逐年上升、同比增幅加大。但同时又存在国内外竞争对手竞相争夺东盟市场的问题,同时广东有其优势所在的文化背景,所以能为广东与东盟的文化合作找到契合点和新结合点。因此广东与东盟的合作在文化产业合作方面要发挥广东本地的文化优势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大板块,深化文化产业合作、扩大文化交流面、重点扶持与东盟合作的文化企业,加强双方文化产业合作。 关键词:新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 文化产业 合作Abstract The new Maritime Silk Road of the 21st century for China is more important in recent years, foreign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exchange policy. Guangdong, Guangxi and other provinces of the southeast coast ha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rac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labor, and other input and output aspects. Guangdong bear the brunt, with ASEAN trade exchanges become more frequent in recent years, showed trade volum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 increase of increas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s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etitors competing for the ASEAN market problems, while Guangdong has its advantages cultural background, it is possible to find a meeting point and the point of integration for the new 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and ASEAN. Therefore,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and ASEAN cooperation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Guangdong to play the local cultural superiority to establish a Marine Silk Road big plate of cooperation, deepen cultural industry cooperation, expand cultural exchanges face, focusing on supporting 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ASEAN cooperation to strengthen both cultural industry cooperation.Key words:New maritime Silk Road trade and cultural industry cooperation 目 录 一、文献综述1二、广东东盟文化合作现状1(一)广东对东盟贸易的主要特点11.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主导12.东南亚国家贸易总量突出13.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状况14.文化产业成为新秀2(二)文化合作现状21.文化产业合作主体多样化22.文化产业活动的多样化23.文化产业深度加深3三、广东东盟文化产业贸易的优势探析3(二)区位优势3(三)产业优势4(四)华侨血脉优势4(五)人文优势4四、广东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5(一)培育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民间主体51.文化异同找出影响因素52.模型构建5(二)丰富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内容51.大环境下的文化原则52.中国特色文化内容6(三)打造多元化的文化产业走出去渠道61.文化与表达方式62.领军领域带动经济,提升国家形象63.偶像带动文化产业64.文化与旅游观光75.饮食文化76.粤籍留学生7(四)加大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推广力度71.提高电视传媒的作用72.提高网络传媒的作用8(五)强化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保障体系81.政策上的经济鼓励82.法律上的保障8结 论8参考文献9一、文献综述新海上丝绸之路建立最初是2013年10月中国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东盟国家期间提出的中国与东盟共同建设“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意向。并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广东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对东盟合作方面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不断升级,连续多年保持正增长态势。早在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之前,截止2012年数据,广东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5年的369.01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923.65亿美元,占全国的23%,7年增加1.5倍。其中华侨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就广东发展对东盟的文化产业合作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广东的电子、科技、汽车、石化等产业又能对文化产业起到辅助作用。国内研究中国东盟贸易的主要是广西、云南两省的学者,东盟方面则是以东盟社科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杜进森博士为代表同时东盟贸易部和商贸旅游局等机构的学者也关注此问题的研究,研究的焦点有二:一是中国东盟两国的学者大多认为,中国东盟贸易是建立在两国要素察赋差异的基础上的,两国贸易的迅速发展对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发展中国东盟两国的经济,提高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针对影响中国东盟贸易发展的因素中存在的诸如政策环境、产品结构、银行结算等等问题,两国学者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也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但是对中国东盟贸易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研究采用“现状一问题一措施”的模式,缺乏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对中国东盟贸易今后的发展,大多也是针对某一或某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缺乏完整系统的贸易发展战略:在研究方法中,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的分析,使得对中国东盟贸易的研究缺乏实证基础。二、广东东盟文化合作现状(一)广东对东盟贸易的主要特点1.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主导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成为广东对东盟贸易的主要成分,而国有企业进出口大幅下降。就2015年1月而言,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对东盟进出口256亿元,增长11.3%,占同期广东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46.8%;私营企业进出口224.5亿元,下降3.8%,占41%。但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45.7亿元,大幅下降27.3%,占8.3%。2.东南亚国家贸易总量突出沿线贸易占比东南亚国家突出,同时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超过20%。就2015年1月而言,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位列三甲对马来西亚进出口132.3亿元,微降0.6%;对新加坡进出口111.9亿元,增长8.1%;对泰国进出口102.1亿元,下降2.8%;这三者进出口值合计占同期广东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63.3%。3.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状况 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出口整体成下降趋势。2015年1月,广东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189.4亿元,增长25.4%,占同期广东对东盟出口总值的65.2%。同期,广东对东盟出口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50.1亿元,下降15.4%,占17.3%。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经过了早期的密集型阶段,开始后劲不足,导致产业产品出口量下降。劳动密集型发生的状况预示着在广州东盟,贸易板块的转型升级。4.文化产业成为新秀早在2009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之际,东盟的文化产业展现出了巨大商机,广东企业就呈现出将全力进军东盟文化产业的计划。目前广东对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产业合作十分感兴趣,广东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和个人都开始积极到东盟国家投资文化产业。希望双方在自由贸易区范围内,鼓励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贸易,促进相互之间在演艺、展览、影视、音像、艺术品、出版物等传统领域,以及在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文化产业在互联网和广州独特文化背景下,成为广东东盟交流贸易的新力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未来随着政策的便利,中国企业家在东盟的投资将从传统加工制造、基础设施向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等新兴领域拓展。(二)文化合作现状1.文化产业合作主体多样化广东东盟的文化产业合作促成的平台多通过国际性的会议、会展、博览会来进行项目合作。例如广东的“广交会”、“美博会”等等,除去原有的这类博览会,广东专门举行了针对东盟文化贸易的博览会则是2015年10月31日,在东莞举行第一届的“海博会”。展会共1136家境内外商协会、企业申请展位2536个,其中境外展位1193个,境内展位1343个。沿线国家有16个国家驻华、驻粤使领馆官员将出席相关活动。有25个沿线国家的商协会和企业参展,占沿线国家总数的83%;有近半数的国家(地区)申请设立主题馆。博览会设立“特色优势产品贸易合作区”,集中展示广东各行业知名产品。6000多家境内外知名采购企业云集,1.5万多名专业买手参会,全力助推企业走出去发展。其中专门设立旅游文化合作展区,集中展示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广东特色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旅游线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为广东东盟的文化产业合作打下基石。2.文化产业活动的多样化广东传统文化、现代经济文化都具有其特有的特征,特别是传统文化更为吸引外国人士的青睐。举行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参与活动的人士和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例如2014东盟-中国广东文化周,分别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进行了14场巡回演出,在演出现场,场场人满为患,关于广东文化的元素众多,有粤剧、杂技、歌舞等等。到场人员有各界人士,除了普通民众还有新加坡总统、广东代表团团长等等。3.文化产业深度加深中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在众多方面都有较好发展,特别在影视业方面,对东南亚的文化输出更为明显,例如泰囧等针对东南亚文化的影视作品,大受关注。加深文化交流的深度,文化的输入输出更表现为文化产业出产的技术输出和引入、文化产业的范围拓展,例如不拘泥于影视业文化,更要加入互联网传媒手段,传统文化教学输出等等。对于文化产业的广度扩大涵盖面,影视、音像、动漫、传媒、雕塑、工业设计、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等行业,非大批量生产满足消费的软性东西,一般满足的是精神和高层次的审美和体验。三、广东东盟文化产业贸易的优势探析广东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当中仍然具有特殊的历史、地理、经贸、文化,这些优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对广东起到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历史优势 由古至今,广东都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贸易、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的重要起点,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番禺已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同时又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徐闻于汉书地理志中明确记载其为最早海上丝绸之路古港。到近代,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唯独开放了广州为仅有的“一口通商”,成为中国唯一的通商港口,广州十三行更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巅峰。以嘉庆十七年(1812年)为例,粤海关关税为134.79万两白银,占该年关税总额的30%,可见其重要性。鸦片战争以后,广东沿海最早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牵引,兴起了国民企业,对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广东作为西方文明在中国的开端,现代工业文明通过广东登陆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余年来,广东更是抓住契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发动机”。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续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命。(二)区位优势广东省三面临海,在中国的省份当中拥有最长的海岸线,并东南亚国家隔海相望,扼东亚国家与东南亚国家之南海交通要冲。利用海上交通广东的对外联系很活跃,因此广东在经济、国防上都处于重要的地位。广东相较于海上丝绸之路其他港口,区位优势有:经南海入印度洋,再到南亚次大陆、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航线最便捷。就海上运输而言,广东的5个亿吨大港,能保证广东与丝绸之路沿带国家往来。分别是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湛江港、珠海高栏港、东莞虎门港。2013年,广东港口的货物吞吐量高达15亿吨。同时省会广州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本地举办的“广交会”,已成为对外经贸联系的重要平台。(三)产业优势广东作为领先全国的经济大省,就2013年而言,全省生产总值6.23万亿元人民币、正式突破1万亿美元关卡。就看国际排名,若广州作为经济体,其GDP总量也能排在世界第16位,接近排名世界第15位韩国的1.13万亿美元。广东作为实业大省,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电器机械、汽车、石化、轻纺等大产业类型,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在繁杂的影响因素作用下,珠江三角洲成为跨国公司下采购订单和组装订单青睐的对象。目前,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广东进行“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措施,原有的实业产业对文化产业起到了帮助和辅助作用。例如“广交会”等在广东举行的国际贸易会议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又能给文化产业以和东盟合作的平台。(四)华侨血脉优势 中国海上移民出洋最早的省份就是广东,有全国“第一侨乡”之称,现今大约有3000多万侨胞在海外,占比全国的三分之二之多,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其中,广东华侨华人总数的60%以上都在东南亚。例如,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祖籍广东的分别占49%、12%、57%和45%。因为共同的文化渊源和习惯,这些海外华侨华人对故土的看重和看好,为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海外侨胞与港澳同胞累计在广东直接投资1200多亿美元,创办企业近4万家,占广东全省实际吸收外资总量近70%。海外乡亲捐赠数额折合人民币超过400亿元。对外关系方面,华侨华人促成广东与外国建立了78对友好省州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海外华侨华人与广东的互动也日趋频繁,华侨成为广东的对外经贸合作和文明对话的契合点,间接提升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软实力。(五)人文优势海上丝绸之路是通商往来的重要渠道,更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渠道。历史传承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明传播至很多国家,不乏东盟国家。其中包括儒家思想、律令制度、汉字、服饰、建筑、工艺等。至今,在东南亚不少国家还有着与中国相似的习惯、风俗、节日,有着相近的价值认同和道德观念。大量的广东籍华侨华人生活在东南亚各国,他们在粤式文化上具有共通性和认同感,使岭南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沿线各国得到很好的传播。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不少华人圈内,粤语至今仍是一门最为通用的语言。四、广东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一)培育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民间主体 推动广东文化走出去作为提高对东盟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必须进行专业培养和鼓励。现阶段,广东的文化走出去其传播主体还是以官方为重,而民间主体作为文化传播过程中最基层也最广泛的力量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民间主体才是现在阶段下亟需整合和培养的主力军,利用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民间主体助推广东文化走出去的常态机制。1.文化异同找出影响因素例如中国佛文化和泰国佛文化的两种大品类小分支的走出去方式的分析研究,其中民间主体在其中的参与度是不一样的,网络时代,民间参与度对文化走进外国民间文化是很有效的。但是因为泰国更为注重佛文化旅游产业和中国更注重佛文化地域特征的不同点,从两者的对比中找到影响民间主体助推文化出国门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2.模型构建文化的差异化,使文化走出去的选择对象和团队选择是不一样的。就广东文化输出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民间力量的组成和分部,概括出广东民间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他们作为文化输出的传播者所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天然的民间主体力量就有出国的中国留学生。纸质建立起模式化有效的精细加工的理论依据,从受众角度分析文化建立最有效的传播渠道和手段。以此为基础,从良好文化传播环境的勘测、网络国民素养的提升、网络传播平台的搭建、国民激励和引导机制等方面着手,构建民间主体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固有有效模型。(二)丰富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内容1.大环境下的文化原则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斯里兰卡期间指出,中方将把“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落实到对斯里兰卡合作的各领域。这一理念正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指导思想。而坚持“亲、诚、惠、容”理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明历史中,这种中庸文化已经根深蒂固,符合中国文化形象;另一方面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种里面可以使国际更好的接受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更为接近国际文化大融合的现象,也契合了国际文化融合价值观世界观。2.中国特色文化内容在全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为主导,占领文化产业制高点,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很多难题。但内容的选择要趋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及产业,例如新闻出版、影视、创意设计、音乐、手工艺、文学,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明都是一样。但同时要以对方的文化特征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在不改变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文化习惯进行改良和融合,要在对方角度传达好中国价值观和想法。例如孔子学院的推广,就需在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具有中国古代文化浸染的国家进行,类似泰国,在现代文明更重的国家需在儒家文化中加入现在社会的文化,例如为人、处事等等内容。(三)打造多元化的文化产业走出去渠道 1.文化与表达方式语言也存在着霸权,认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现状。但是文化走出去,首先要精确我们的想法和说法,找准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精准、简练而有效,提升文化交流时的话语形象。集中资源,注重质量,维护中国的国家的主流媒体都有主旋律,走出去的文字要有国家文化导向和向心力。选择走出去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上,要有包容性,多元性,艺术质量要精致。文化表现的思维方式与角度,懂得如何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表述方式,来讲述中国的故事,阐释中国的哲学思想。宣传集中精力,言简意赅更富有吸引力。国家行为与个体偶像区分又结合,让个人成为一个典型一个代表,代表着国家形象,但是成败都会与国家国策无关。2.领军领域带动经济,提升国家形象滚石(Rolling Stone)让受众看到了颓废、前卫的青年形象,反而让年轻人觉得英国是一个开放的、时尚的国度,影响极大。中国的领先文化领域就是体育事业,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多个领域都可以达到国际尖端水平,而国际体育事业又是周期性的举行,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较为有利。新海上丝绸之路沿海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现代体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中国可以把体育作为打开东南亚文化走出去的一个起点,融合体育经济吸引沿线国家的目光,加深文化产业合作。3.偶像带动文化产业李小龙的出现结束了打破了以往中国人东亚病夫的荧屏形象,塑造了中国人健康、正面、积极、向上的英雄一面。同时很多欧美青年人因为李小龙慕名来中国学习武术和文化。也成就了Kungfu这个新词。多年后,其形象作为英雄出现在各种领域。“文化偶像”就是广东文化走出去的一个渠道,使一个偶像超越了一个自然人的定义,而成为一种文化象。这是一种区域精神和形象的代表,往往有一个偶像让人探索背后的文化背景。4.文化与旅游观光广东作为旅游大省是针对国内而言的,就国际而言没有旅游代表性。并没有很多人是为广东的旅游事业吸引而来的外国民众。但实际上广州旅游景点众多,各地都有可以参观游览的风景和文物,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包装和推广还不够多对沿线国家而言。不如他们的具有知名度。同时广东的旅游设施配套、旅游形象包装却没有加入广东及中国特色。广东需要把孤立的景点联合建立起来保护原有的生活形式,宣传特有的粤式传统文化旅游体验的地方和内容。激发游客的积极性,因为广东位处南海交通要地,客源多,利用粤式文化和地理优势开发具有独特美丽的旅游服务。5.饮食文化广东在强调“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仍然可以长期作为美食圣地存在。对于广东,饮食不仅代表着美食文化,更可以称为美食艺术。自成一派的粤菜别具一格,讲究色香味美,煎炸蒸煮、食材火候、搭配刀工等等。但是建立起新海上丝绸之路的粤菜菜餐厅形象却是更为重要的课题。粤菜馆品质良莠不齐,大多不能代表粤菜文化,那么这对粤式美食文化走出去带动经济就不是好现象。建立粤菜馆新形象,实施标准化、高端化、高雅化。提高粤菜在沿线国家的格调。广东鼓励民众去开粤菜馆,但是要逐步走向高端化,改善广东的国际形象,加快美食文化的广东东盟合作。6.粤籍留学生“故土难离”是中国人的通性,粤籍留学生在去往国外求学对于故乡的一切还是很关注,他们在国外有自己的交际圈,他们作为具有强大力量的民间团体,能很好地将广东进行和发生的事件、广东风俗文化等传播给他们周边的外籍人士,特别对于在新丝绸之路上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广东应该鼓励他们去这些地方求学和传播广东文化。 (四)加大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推广力度1.提高电视传媒的作用英国的BBC成功地成为顶级的新闻媒体,其中它富有极大影响力的纪录片使英国在文化传媒领域成为了代表,同时也代表着英国新闻媒体的态度和英国文化形象。而同样作为省级电视台广东卫视,制作的内容简单,制作不够精良,缺乏深度报道,缺乏富有影响力的制作和节目。所塑造的形象过于国家形象化、口号化、官僚化。广东电视台结合民间、偶像力量应该多策划和制作具有民间影响力的节目,增强文化号召力,多把允许走出国门的节目做出国门,在当地造成影响。在加入广东文化元素的情况下,让电视媒体文化加入到当地民间,既具有广东文化影响力又能为对方所接受。2.提高网络传媒的作用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外文化合作也要建立在网络基础上。广东举办的博览会、展会等平台虽更为针对东盟国家,但是因为网络传播不到位反而更为国民所关注。广东政府和网络媒体应该加大传播力度,与外国网络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及时分享和跟进广东东盟之间所发生的事件和双方意向。同时,多利用民间使用的交际工具,扩大传播面和持续时长。(五)强化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保障体系1.政策上的经济鼓励就广东省而言,还有很多文化产业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但是又是正对沿线国家所需的文化产业,那么这种情况下广东政府需要大力的支持和鼓励这类文化企业的发展,并且可能性的承担他们一些出展、演出、研发等方面的费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适当给予一些允许范围内的财政优惠,在企业文化作品走出国门的时候替他们更好地把好关卡和铺好道路。2.法律上的保障一方面,法律是文化产业对外合作的盔甲,因为国际习惯和文化禁忌的不同,很有可能在各国法律之间造成侵犯。此时法律体系的建立就能为文化产业提供很好地后勤保障,保证他们在文化走出去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需要法律的规范,例如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等等法律法规就是用来规范文化产业市场的。防止恶性竞争和抄袭等扰乱市场的现象发生。因此法律保障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保证后勤、约束自己。结 论广东作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省份,在其强大的实业产业支撑、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和粤式独特文化背景下,广东的对外贸易已经很完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显然是广东现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且由政府平台的大力支持,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在国际文化融合背景下,也存在很现实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面对异域文化的完善也非常棘手。那么需要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作用,制定措施、实施措施。组织有能力团体、完善文化产业、开展多元活动、制定传播模型、加深推广力度。使广东东盟文化产业合作模式日益完善、经济效果显著。参考文献1杨勇. 中国东盟区域政治合作前景展望J. 人民论坛. 2011(14)2王玉主.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加深相互依赖J. 中国经贸. 2011(04)3贾大明. 关注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J. 经济研究参考. 2009(39)4吴金平,谭笑. 浅析东盟价值观的建构与实践J. 东南亚纵横. 2008(07)5何颖. 特区模式: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开放区”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02)6白洁.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和而不同”广东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6(06)7赵彦云,余毅,马文涛.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4)8吴哲,黄颖川,粤贸宗,陈青.广东:争当中国东盟自贸区排头兵N. 南方日报. 2009 (A04)9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