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1442526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1一、助行器的使用一、助行器的使用u目的目的 使用助行器的目的,在于避免患腿的不使用助行器的目的,在于避免患腿的不当承重,以增加患者自我照顾及活动的能力。当承重,以增加患者自我照顾及活动的能力。使下肢无力行走的患者利用助行器,以手臂使下肢无力行走的患者利用助行器,以手臂力量部分或完全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可以站力量部分或完全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可以站立或行走。立或行走。u适应症适应症 下肢无力或不能承力、不太不稳的患下肢无力或不能承力、不太不稳的患者,康复训练。者,康复训练。一、助行器的使用目的2助行器的使用方法助行器的使用方法方法:三步走法方法:三步走法步骤:助行器步骤:助行器 患肢患肢 健肢健肢要点:要点:1、患者抬头挺胸,双手、患者抬头挺胸,双手同时将助行器举起,并向同时将助行器举起,并向前移动一步(约前移动一步(约25-30cm)2、患肢抬高后迈出半步,、患肢抬高后迈出半步,约处于助行器横向的中线约处于助行器横向的中线骗后方骗后方 3、患者双手臂伸直支撑、患者双手臂伸直支撑身体,迈出健肢并与患肢身体,迈出健肢并与患肢平行重复上述步骤前进平行重复上述步骤前进。方法:四步走法方法:四步走法步骤:助行器步骤:助行器患肢患肢助行器助行器 健肢健肢 要点:要点:1、双首同时将助行器举、双首同时将助行器举起,并向前移动起,并向前移动1步(约步(约25-30cm)2、患肢抬高后迈出,约落在助、患肢抬高后迈出,约落在助行器横向的中线偏后方。行器横向的中线偏后方。3、患者再次向前移动助行器、患者再次向前移动助行器1步。步。4、双手臂伸直支撑身体。并迈、双手臂伸直支撑身体。并迈出健肢,健肢位置应在患肢位置出健肢,健肢位置应在患肢位置的前方,落在助行器与患肢之间。的前方,落在助行器与患肢之间。5、重复上述步骤前进、重复上述步骤前进 助行器的使用方法方法:三步走法方法:四步走法3使用助行器的注意事项使用助行器的注意事项每次使用助行器前,应检查助行器是否稳定,橡皮垫、螺每次使用助行器前,应检查助行器是否稳定,橡皮垫、螺丝有无损坏或松动,以前其安全性,预防患者跌倒。丝有无损坏或松动,以前其安全性,预防患者跌倒。保持地面干燥、走路通畅,以免患者滑倒或跌倒。保持地面干燥、走路通畅,以免患者滑倒或跌倒。患者应穿着长度适宜的裤子以及防滑的鞋子,不宜穿拖鞋。患者应穿着长度适宜的裤子以及防滑的鞋子,不宜穿拖鞋。患者下床前应双腿下垂,在床边端坐患者下床前应双腿下垂,在床边端坐15-30min(可根据(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延长时间)后方可下床走,以免发生直立性患者情况适当延长时间)后方可下床走,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跌倒。低血压导致跌倒。行走时眼睛应平视前方,注意抬头挺胸收腹,步伐不宜太行走时眼睛应平视前方,注意抬头挺胸收腹,步伐不宜太大,步伐以达到助行器的一半为宜,太过向前容易重心不大,步伐以达到助行器的一半为宜,太过向前容易重心不稳而跌倒。稳而跌倒。应循环渐进地增加行,走的活动量。应循环渐进地增加行,走的活动量。助行器不适合上下楼梯时使用。助行器不适合上下楼梯时使用。使用助行器的注意事项每次使用助行器前,应检查助行器是否稳定,4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课件5二、拐杖的使用方法二、拐杖的使用方法&目的目的 使用拐杖的目的是减轻患者下肢的负重,或辅助各种使用拐杖的目的是减轻患者下肢的负重,或辅助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不能负重行走的患者站立或步行。原因引起的下肢不能负重行走的患者站立或步行。&适应症适应症 任何需要辅助力量才能站立或行走的患者。任何需要辅助力量才能站立或行走的患者。&高度的调节高度的调节 患者直立,拐杖置于双侧腋窝下,双手握住扶手时,患者直立,拐杖置于双侧腋窝下,双手握住扶手时,以拐顶距离腋下三横指,双肘自然屈曲以拐顶距离腋下三横指,双肘自然屈曲15-30角角,双膝微双膝微屈为宜屈为宜.二、拐杖的使用方法目的6 方法方法步骤步骤 要点要点两部走法两部走法右拐左腿右拐左腿左拐右腿左拐右腿患者应抬头挺胸患者应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双眼平视前方,重心略移重心略移 向右侧向右侧同时迈出右拐和左腿同时迈出右拐和左腿,重心移向左侧重心移向左侧在同时迈出左拐和右腿在同时迈出左拐和右腿三步走法三步走法双拐双拐患肢患肢健肢健肢抬头挺胸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双眼平视前方,双手同时将拐杖举起并向前外双手同时将拐杖举起并向前外侧迈步侧迈步患肢抬高后迈出半步患肢抬高后迈出半步,足尖应不超过双拐头端的连线足尖应不超过双拐头端的连线以双拐支撑以双拐支撑 身体重量身体重量(患肢遵医嘱决定承重力量患肢遵医嘱决定承重力量).迈出迈出健肢健肢,健肢应处于与患肢平行的位置健肢应处于与患肢平行的位置四步走法四步走法右拐右拐左腿左腿左拐左拐右腿右腿抬头挺胸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双眼平视前方,重心略移向右侧重心略移向右侧先迈出右拐先迈出右拐,同时左腿跟上同时左腿跟上再迈出左拐再迈出左拐,同时右腿跟上同时右腿跟上上楼梯法上楼梯法健肢健肢双拐双拐患肢患肢健肢先上楼健肢先上楼,重心前移重心前移在上拐杖在上拐杖,患肢跟上患肢跟上下楼梯法下楼梯法双拐双拐患肢患肢健肢健肢先下拐杖先下拐杖,患肢下楼患肢下楼,重心前倾再下健肢重心前倾再下健肢 方法步骤 要点两部走法右拐左腿患者应抬头挺胸,双眼平7使用拐杖的注意事项使用拐杖的注意事项1.使用拐杖时是以手臂力量支撑患者身体的重量使用拐杖时是以手臂力量支撑患者身体的重量,因此应注因此应注意评估患者臂力意评估患者臂力,以防患者跌倒以防患者跌倒.2.患者行走和站立时患者行走和站立时,拐杖头端应保持在身体的前端上方拐杖头端应保持在身体的前端上方10-15cm左右,应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患者向前或向后左右,应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患者向前或向后跌倒。跌倒。3.患者的着力点应在双手而不是腋窝,应避免拐杖顶端压患者的着力点应在双手而不是腋窝,应避免拐杖顶端压迫患者腋窝造成下臂丛神经压损伤。迫患者腋窝造成下臂丛神经压损伤。4.每次使用前,都应检查拐杖是否稳定,橡皮垫、螺丝有每次使用前,都应检查拐杖是否稳定,橡皮垫、螺丝有无损坏或松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预防患者跌倒。无损坏或松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预防患者跌倒。5.初次下床的患者,医护人员一定要守护在旁,给予指导初次下床的患者,医护人员一定要守护在旁,给予指导和保护。和保护。6.保持地面干燥、走到通畅,患者不宜穿拖鞋,以免跌倒。保持地面干燥、走到通畅,患者不宜穿拖鞋,以免跌倒。7.正确指导患者使用拐杖的方法,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不正确指导患者使用拐杖的方法,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事件。良事件。使用拐杖的注意事项使用拐杖时是以手臂力量支撑患者身体的重量,8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课件9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课件10三、颈部支具的使用三、颈部支具的使用目的目的 颈部支具可以限制颈部活动、减轻颈椎间孔的压颈部支具可以限制颈部活动、减轻颈椎间孔的压力,有效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和颈部肌肉的疼痛,力,有效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和颈部肌肉的疼痛,并可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防止颈髓损伤。并可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防止颈髓损伤。适应症适应症1.颈椎病减压治疗者。颈椎病减压治疗者。2.颈椎术后颈部需要保护者。颈椎术后颈部需要保护者。3.需颈部制动患者。需颈部制动患者。三、颈部支具的使用目的11颈部支具的分类及选择颈部支具的分类及选择分类:按材质分类:按材质 软性颈托、半硬性颈托、硬性软性颈托、半硬性颈托、硬性 颈托颈托 按功能按功能 可调式颈托、不可调颈托可调式颈托、不可调颈托选择:选择:1.根据治疗目的正确选用支具类型。根据治疗目的正确选用支具类型。2.正确评估患者情况,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正确评估患者情况,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适宜的型号。适宜的型号。3.材质应透气、柔软、轻便、具有韧性。材质应透气、柔软、轻便、具有韧性。4.选择易于清洁、安全可靠、佩戴舒适、选择易于清洁、安全可靠、佩戴舒适、患者易于操作的支具患者易于操作的支具颈部支具的分类及选择分类:按材质 软性颈托、半硬性12颈托的使用方法颈托的使用方法卧位卧位 1.双手托住枕部并轻轻抬起枕部。双手托住枕部并轻轻抬起枕部。2.将后垫通过近侧颈部向对侧插入或从枕部向下插将后垫通过近侧颈部向对侧插入或从枕部向下插 入,使用垫下缘至颈肩部,上缘应低于两侧耳廓,注入,使用垫下缘至颈肩部,上缘应低于两侧耳廓,注 意暴露患者耳廓皮肤,以防发生压疮。意暴露患者耳廓皮肤,以防发生压疮。3.将前托两侧稍微外展,从胸骨柄处将前托向上推将前托两侧稍微外展,从胸骨柄处将前托向上推 移,直到下颌部完全放入前托的下颌窝内为止。移,直到下颌部完全放入前托的下颌窝内为止。4.从后面向前拉紧双侧粘胶带,并调节至适宜松紧从后面向前拉紧双侧粘胶带,并调节至适宜松紧 度,粘好粘扣。度,粘好粘扣。颈托的使用方法卧位 13 坐位坐位 先妥善放置好前托位置,一手托住并固定下颌。先妥善放置好前托位置,一手托住并固定下颌。另一只将后垫置于枕颈部中央位置,从后面完全将前托包另一只将后垫置于枕颈部中央位置,从后面完全将前托包裹。裹。向前拉紧双侧粘扣,注意松紧度的调节,并粘好粘扣。向前拉紧双侧粘扣,注意松紧度的调节,并粘好粘扣。坐位14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向前拉紧双侧粘扣,注意松紧度的调节,并粘好粘扣。腰围拉至腹部并固定。局部有严重创伤者,如皮肤撕脱、未经处理的骨折或血管损伤的患者。CPM仪清洁消毒后备用。血液粘稠度增高者,如严重感染、脱水患者。患者佩戴腰围后不宜在短期内进食大量食物,否则容易导致胃部不适,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腱的修复。将治疗包裹患肢后,固定于仪器搁架上。患者行走和站立时,拐杖头端应保持在身体的前端上方10-15cm左右,应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患者向前或向后跌倒。将后垫通过近侧颈部向对侧插入或从枕部向下插患者下床前应双腿下垂,在床边端坐15-30min(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延长时间)后方可下床走,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跌倒。颈椎术后颈部需要保护者。患者应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重心略移双手同时将侧托带向外侧拉紧,并固定于腹部。打开电源开关,运行仪器。使用拐杖的目的是减轻患者下肢的负重,或辅助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不能负重行走的患者站立或步行。使用颈托的注意事项使用颈托的注意事项颈托的松紧要适宜,佩戴后患者应无气紧、头晕颈托的松紧要适宜,佩戴后患者应无气紧、头晕等不适,已能放入等不适,已能放入1根手指为宜。根手指为宜。使用颈托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况,防使用颈托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况,防止颈部及耳廓,下颌部皮肤破损,应定时清洁颈止颈部及耳廓,下颌部皮肤破损,应定时清洁颈托和局部皮肤。托和局部皮肤。颈托作为术后的辅助支撑,一定要先佩戴好以后,颈托作为术后的辅助支撑,一定要先佩戴好以后,患者在坐起或下床,直到卧床后方可去掉颈托。患者在坐起或下床,直到卧床后方可去掉颈托。长期应用颈托可能会引起患者颈背部肌肉萎缩、长期应用颈托可能会引起患者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所以颈托佩戴时间不是越久越好,应关节僵硬,所以颈托佩戴时间不是越久越好,应遵医嘱进行遵医嘱进行.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使用颈托的注意事项颈托的松紧要适15四、腰部支具的使用四、腰部支具的使用目的目的 腰部支具作为外力支撑,能限制腰椎的屈曲活动,腰部支具作为外力支撑,能限制腰椎的屈曲活动,能减轻腰椎间隙的压力以及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可减能减轻腰椎间隙的压力以及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可减少腰部肌肉的劳损,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达到保护患者腰少腰部肌肉的劳损,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达到保护患者腰部、缓解局部疼痛的目的。部、缓解局部疼痛的目的。适应症适应症 急慢性腰部疼痛、急性腰部扭伤、腰椎骨折脱位、腰椎间急慢性腰部疼痛、急性腰部扭伤、腰椎骨折脱位、腰椎间盘突出、根性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类腰部手术后需要腰部制盘突出、根性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类腰部手术后需要腰部制动的患者动的患者。四、腰部支具的使用目的16使用方法使用方法h 卧位卧位 1.正确定位,腰围得上缘应齐肋弓下缘正确定位,腰围得上缘应齐肋弓下缘,下缘应至臀,下缘应至臀 裂处裂处 。2.侧卧,应将腰围平整塞入腰背部,翻向另一侧,将侧卧,应将腰围平整塞入腰背部,翻向另一侧,将 腰围拉至腹部并固定。腰围拉至腹部并固定。3.佩戴腰围后应采取用侧身起床法,以减轻腰椎的压佩戴腰围后应采取用侧身起床法,以减轻腰椎的压 力。力。h 立位立位 1.展开腰围,检查腰围正反方向及上下位置。展开腰围,检查腰围正反方向及上下位置。2.患者应抬头挺胸收腹,手持腰围两端由后向前将胶患者应抬头挺胸收腹,手持腰围两端由后向前将胶带拉紧固定。带拉紧固定。3.双手同时将侧托带向外侧拉紧,并固定于腹部。双手同时将侧托带向外侧拉紧,并固定于腹部。使用方法 卧位17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课件18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佩戴腰围应松紧适宜,固定、舒适要兼顾。佩戴腰围应松紧适宜,固定、舒适要兼顾。2.术后患者佩戴腰围时,一定要先佩戴好腰围后患者再坐术后患者佩戴腰围时,一定要先佩戴好腰围后患者再坐起或下床,直到患者卧床后才应去掉腰围。起或下床,直到患者卧床后才应去掉腰围。3.注意观察患者受压皮肤有无压红、疼痛以及肢体肿胀、注意观察患者受压皮肤有无压红、疼痛以及肢体肿胀、麻木等症状。麻木等症状。4.患者佩戴腰围后不宜在短期内进食大量食物,否则容易患者佩戴腰围后不宜在短期内进食大量食物,否则容易导致胃部不适,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导致胃部不适,甚至出现恶心、呕吐。5.去掉腰围后,要加强患者腰背肌的锻炼,尽快地恢复肌去掉腰围后,要加强患者腰背肌的锻炼,尽快地恢复肌肉的力量,增强腰部的稳定性。肉的力量,增强腰部的稳定性。6.佩戴支具期间,应加强各关节肢体的功能训练,避免肢佩戴支具期间,应加强各关节肢体的功能训练,避免肢体失用综合征的发生。体失用综合征的发生。7.佩戴腰围的时间要适宜,长时间佩戴腰围可能会导致患佩戴腰围的时间要适宜,长时间佩戴腰围可能会导致患者腰背肌肉萎缩。者腰背肌肉萎缩。注意事项佩戴腰围应松紧适宜,固定、舒适要兼顾。19五、持续被动运动仪的使用五、持续被动运动仪的使用定义定义 它是通过人体自然运动,使关节按照预设好的角度和它是通过人体自然运动,使关节按照预设好的角度和速度,进行持续的被动运动。速度,进行持续的被动运动。目的目的 1.预防患者四肢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和韧带、肌预防患者四肢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和韧带、肌 腱的修复。腱的修复。2.改善局部血运循环,减轻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局部血运循环,减轻肿胀、疼痛等症状。3.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预防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预防 关节粘连和僵硬。关节粘连和僵硬。五、持续被动运动仪的使用定义20适应症适应症 1.骨、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骨、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2.各种原因致关节粘连挛缩僵硬松解术后。各种原因致关节粘连挛缩僵硬松解术后。3.肢(指)体的关节囊切除,关节肌腱、韧带重建或修补术后。肢(指)体的关节囊切除,关节肌腱、韧带重建或修补术后。4.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变形矫形术后,滑膜病变、敖生物切除术后。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变形矫形术后,滑膜病变、敖生物切除术后。5.关节成型术后,各种异体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关节成型术后,各种异体人工假体置换术后。6.骨关节感染治愈后关节功能障碍。骨关节感染治愈后关节功能障碍。禁忌症禁忌症 1.骨折未包扎固定前。骨折未包扎固定前。适应症 1.骨、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禁忌症 21评估评估1.评估患者评估患者 全身情况全身情况: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配合能力。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配合能力。心理状态:患者有无紧张、焦虑,患者对治疗的认识和心理状态:患者有无紧张、焦虑,患者对治疗的认识和 态度。态度。局部情况:手术部位、伤口情况、管路情况。局部情况:手术部位、伤口情况、管路情况。肢体情况:患肢皮肤有误破损、肢体长度、肿胀程度、肢体情况:患肢皮肤有误破损、肢体长度、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度。2.评估仪器评估仪器 根据医嘱选择使用的根据医嘱选择使用的CPM机。机。仪器的关节长度与肢体是否一致。仪器的关节长度与肢体是否一致。确定仪器完好。关节复位到零度。确定仪器完好。关节复位到零度。仪器运动角度是否准确。仪器运动角度是否准确。评估1.评估患者22操作步骤操作步骤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携用物至病床旁,严格查对医嘱。携用物至病床旁,严格查对医嘱。对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合作。对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合作。接电源,并检查电路是否通畅。接电源,并检查电路是否通畅。打开电源开关,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打开电源开关,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二二.操作流程操作流程 测量患者肢体的长度。测量患者肢体的长度。调节仪器支架,使之与患者肢体各段长度基本一致。调节仪器支架,使之与患者肢体各段长度基本一致。将机器妥善固定于患者病床,应根据医嘱调节运动角度。将机器妥善固定于患者病床,应根据医嘱调节运动角度。将治疗包裹患肢后,固定于仪器搁架上。将治疗包裹患肢后,固定于仪器搁架上。检查起始、终止角度无误后,根据病情调节检查起始、终止角度无误后,根据病情调节速度速度旋钮。旋钮。打开电源开关,运行仪器。打开电源开关,运行仪器。观察观察CPM运行状况,并询问患者感受。运行状况,并询问患者感受。操作步骤一.准备工作 携用物至病床旁,严格查对医嘱。23 CPM仪复位到零度,关闭开关、电源。仪复位到零度,关闭开关、电源。收拾用物,将患者肢体置于舒适体位。收拾用物,将患者肢体置于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并加床档保护。整理床单位,并加床档保护。CPM仪清洁消毒后备用。仪清洁消毒后备用。洗手并记录。洗手并记录。4.护理指导护理指导 角度增加应循序渐进。角度增加应循序渐进。CPM运动速度应由慢到快。运动速度应由慢到快。使用过程中不可随意调节角度或速度。使用过程中不可随意调节角度或速度。4.护理指导24肘关节CPM机肘关节CPM机25六六.下肢静脉泵的使用下肢静脉泵的使用定义定义 下肢静脉泵是一种模仿足底静脉丛的生理性血泵功能下肢静脉泵是一种模仿足底静脉丛的生理性血泵功能而制成的骨科临床辅助治疗仪器。它利用腿套中的空腔,定而制成的骨科临床辅助治疗仪器。它利用腿套中的空腔,定向顺序地加压间歇性充气,使静脉回流速度加快,防止静脉向顺序地加压间歇性充气,使静脉回流速度加快,防止静脉瓣和静脉窦的血流瘀滞,从而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瓣和静脉窦的血流瘀滞,从而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目的目的 1.改善患者的下肢循环,快速消除患者下肢肿胀。改善患者的下肢循环,快速消除患者下肢肿胀。2.改善因外周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的间歇性跛足、静脉改善因外周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的间歇性跛足、静脉 曲张、下肢肿胀及疼痛等症状。曲张、下肢肿胀及疼痛等症状。3.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六.下肢静脉泵的使用定义26适应症适应症1.骨科多发性创伤,特别是盆腔、髋部或下肢骨折,脊髓损伤常骨科多发性创伤,特别是盆腔、髋部或下肢骨折,脊髓损伤常伴截瘫、偏瘫患者。伴截瘫、偏瘫患者。2.卧床或制动时间卧床或制动时间72h者。者。3.年龄年龄60岁的患者。岁的患者。4.骨科大中型手术术中患者。骨科大中型手术术中患者。5.静脉血管损伤,如静脉曲张、静脉炎患者。静脉血管损伤,如静脉曲张、静脉炎患者。6.血液粘稠度增高者,如严重感染、脱水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者,如严重感染、脱水患者。7.血液高凝状态者。血液高凝状态者。8.既往有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者。既往有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者。9.合并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卒中等高位因素的患者。合并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卒中等高位因素的患者。适应症27禁忌症禁忌症1.严重感染、败血症、气性坏疽、下肢恶性肿瘤、严重感染、败血症、气性坏疽、下肢恶性肿瘤、血友病患者。血友病患者。2.局部有严重创伤者,如皮肤撕脱、未经处理的局部有严重创伤者,如皮肤撕脱、未经处理的骨折或血管损伤的患者。骨折或血管损伤的患者。3.严重的动脉硬化或缺血萎缩性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的动脉硬化或缺血萎缩性血管疾病患者。4.因回心血量增加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患者。因回心血量增加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患者。5.怀疑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怀疑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禁忌症严重感染、败血症、气性坏疽、下肢恶性肿瘤、血友病患者。28评估评估1.评估患者评估患者 (1)全身情况:病情、意识、配合度、既往史,如糖尿)全身情况:病情、意识、配合度、既往史,如糖尿病、皮肤病等。病、皮肤病等。(2)心理状态:患者对治疗的认真和态度。)心理状态:患者对治疗的认真和态度。(3)局部情况:接触腿套的局部皮肤血管情况,伤口情)局部情况:接触腿套的局部皮肤血管情况,伤口情况,管路情况。况,管路情况。(4)肢体情况:是否已发生深静脉血栓,皮肤有无破损,)肢体情况:是否已发生深静脉血栓,皮肤有无破损,肢体肿胀程度,肢端循环障碍。肢体肿胀程度,肢端循环障碍。2.评估仪器评估仪器 (1)应根据患者肢体周径选择适宜型号的气囊套。)应根据患者肢体周径选择适宜型号的气囊套。(2)确定仪器完好,确定气囊套无漏气。)确定仪器完好,确定气囊套无漏气。评估1.评估患者29移,直到下颌部完全放入前托的下颌窝内为止。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预防合并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卒中等高位因素的患者。4.骨科多发性创伤,特别是盆腔、髋部或下肢骨折,脊髓损伤常伴截瘫、偏瘫患者。局部情况:手术部位、伤口情况、管路情况。1.(3)局部情况:接触腿套的局部皮肤血管情况,伤口情况,管路情况。迈出健肢,健肢应处于与患肢平行的位置患者下床前应双腿下垂,在床边端坐15-30min(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延长时间)后方可下床走,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跌倒。观察CPM运行状况,并询问患者感受。使下肢无力行走的患者利用助行器,以手臂力量部分或完全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可以站立或行走。关节活动度。将机器妥善固定于患者病床,应根据医嘱调节运动角度。任何需要辅助力量才能站立或行走的患者。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携用物至病房,查对医嘱。携用物至病房,查对医嘱。向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合作。向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合作。2.操作流程操作流程 选择型号适宜的腿套并妥善固定于足底。选择型号适宜的腿套并妥善固定于足底。连接电源,进行仪器自检、充气。连接电源,进行仪器自检、充气。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仔细询问患者感受。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仔细询问患者感受。3.用物处理用物处理 关闭电源、收拾用物,整理床单位,加床档保护患者。关闭电源、收拾用物,整理床单位,加床档保护患者。洗手并记录,下肢静脉泵清洁消毒后备用。洗手并记录,下肢静脉泵清洁消毒后备用。4.护理指导护理指导 腿套松紧适宜,不可随意取下,整个治疗过程由充气、放气交替进腿套松紧适宜,不可随意取下,整个治疗过程由充气、放气交替进行,当患者出现肢体红肿、肢端麻木、皮肤压痛等症状时,应暂停行,当患者出现肢体红肿、肢端麻木、皮肤压痛等症状时,应暂停治疗治疗。移,直到下颌部完全放入前托的下颌窝内为止。操作步骤准备工作 30骨科常用康复器具的使用及护理课件31谢谢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