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421807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调节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神经支配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局部体性调节局部体性调节全身性调节全身性调节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局部体性调节21、心交感神经(心加速神经)、心交感神经(心加速神经)(1)右侧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心率)右侧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心率(2)左侧纤维支配房室结、房室束和心室肌:)左侧纤维支配房室结、房室束和心室肌: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 ;兴奋传导速度兴奋传导速度*该纤维末梢释放:该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一、神经支配一、神经支配1、心交感神经(心加速神经)*该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一32、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心抑制神经)(心抑制神经)右侧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右侧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 左侧纤维主要支配房室交界左侧纤维主要支配房室交界 特点:心率变慢、心房肌收缩力下降、房特点:心率变慢、心房肌收缩力下降、房室传导速度下降室传导速度下降*该纤维末梢释放:该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2、心迷走神经(心抑制神经)4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心交感心交感N 心迷走心迷走N 变变 时时 4期期Ca2+内流内流自动去极速自动去极速 3、4期期K+外流外流最大舒张电位最大舒张电位(自律性自律性)自动去极速自动去极速 (正变时(正变时)自律性自律性 (负变时)(负变时)自律性自律性 变传导变传导 0期期Ca2+、Na+内流内流 0 期期 0期期Ca2+内流内流 0 期期(传导性传导性)去极速幅度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去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正变传导)(负变传导)(负变传导)传导性传导性 传导性传导性 变变 力力 2期期Ca2+内流内流肌浆网释放肌浆网释放Ca2+期期K+外流外流3期复极化速期复极化速(收缩性收缩性)生成生成 AP时程(时程(2期)期)Ca2+内流内流(正变收缩)(正变收缩)(负变收缩)(负变收缩)收缩力收缩力 收缩力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变兴奋变兴奋 阈电位阈电位Na+Ca2+通道激活率通道激活率 期期K+外流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膜电位距阈电位远(兴奋性兴奋性)兴奋性兴奋性 兴奋性兴奋性生理作用5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课件6 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拮拮抗的抗的。但是多数情况下,心迷走神经的作用比但是多数情况下,心迷走神经的作用比 心交感神经占有更大的优势。心交感神经占有更大的优势。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拮抗的。但是多7(1 1)缩血管神经纤维:)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纤维 递质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分布分布:绝大多数血管:绝大多数血管作用机制作用机制:受体(主)血管收缩收缩受体血管舒张舒张受体受体血管缩血管缩受体受体血管舒血管舒特点特点:调节血压作用大调节血压作用大 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1)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纤维递质:去甲肾8(2 2)舒血管神经)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支配骨骼肌微动脉。结构上属于交感神经,支配骨骼肌微动脉。结构上属于交感神经,但其末梢但其末梢分泌分泌AchAch,只有在动物处于情绪激动紧张时,才发放冲动,使血管舒张,血只有在动物处于情绪激动紧张时,才发放冲动,使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流量增加。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兴奋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兴奋 末梢释放末梢释放ACh 血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M受体受体 脑、唾液腺、胃肠道的腺体和外生殖器等的血管舒张。脑、唾液腺、胃肠道的腺体和外生殖器等的血管舒张。(2)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9二、心血管中枢二、心血管中枢(1 1)延髓延髓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 是基本的心血管中枢是基本的心血管中枢(2)延脑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延脑以上的心血管中枢:脑干部分,大脑,小脑:脑干部分,大脑,小脑:对心血管活动调节和机体其他功能之间的整合。二、心血管中枢(1)延髓心血管中枢10三三、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减压反射(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三、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11(1)(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压力感受性反射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减压反射:*压力感受器位于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颈动脉窦和和主动脉弓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上,其传入神经分别加入血管外膜上,其传入神经分别加入舌舌咽神经咽神经和和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当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传入当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冲动增加,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外周阻力降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低,血压下降。(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压力1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课件13减压减压反射特点:反射特点:经常起作用经常起作用:感受血压变化的范围是感受血压变化的范围是60 180mmHg,对,对100 mmHg(13.3kpa)时的压力变化最敏)时的压力变化最敏感。感。对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比稳定性压力变化更为比稳定性压力变化更为灵敏。灵敏。属属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机制,通过这一反射,缓冲了机制,通过这一反射,缓冲了动脉血压的变化。动脉血压的变化。生理意义: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减压反射特点:经常起作用:14(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的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的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1)低压感受器低压感受器(感受机械牵张刺激)(感受机械牵张刺激)其中心房感受器感受容积变化称为其中心房感受器感受容积变化称为容量感受器容量感受器 2)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前列腺素、缓激肽:前列腺素、缓激肽反射效应:反射效应:迷走紧张性迷走紧张性 心率心率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血压血压 交感紧张性交感紧张性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肾素分泌肾素分泌,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肾排水、排钠肾排水、排钠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安静状态下,不断传入冲动抑制交感安静状态下,不断传入冲动抑制交感 中枢的紧张性,使血压不致过高中枢的紧张性,使血压不致过高(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15(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PO2 血液中血液中 PCO2 pH 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延髓延髓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呼吸深快呼吸深快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主要)呼吸中枢(主要)主动脉体主动脉体颈动脉体颈动脉体(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16特点特点:1)适宜刺激:)适宜刺激:PCO2、PO2及及H浓度浓度2)对正常血压不起作用,只有低氧、窒息、)对正常血压不起作用,只有低氧、窒息、失血、动脉血压过低(失血、动脉血压过低(80mmHg)、)、酸中毒等才发生作用。酸中毒等才发生作用。3)其效应仅为单向升压。)其效应仅为单向升压。特点:1)适宜刺激:PCO2、PO2及H浓度2)对正常血压17一、神经调节1、神经支配、神经支配1)心脏心脏 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 2)血管血管 缩血管神经缩血管神经-交感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舒血管神经-交感、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一、神经调节1、神经支配182、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延髓及其以上部分。延髓及其以上部分。3、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压力感受器感受器 2.心肺心肺(牵张、化学牵张、化学)感受器感受器 3.颈动脉体、主动脉体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化学感受器感受器 2、心血管中枢:延髓及其以上部分。19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重点重点)(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三)血管升压素(三)血管升压素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重点)(二)肾上腺素20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RAAS)*动脉动脉血压的血压的长期调长期调节节即肾素即肾素血管血管紧张素紧张素系统。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固酮系统(RAAS)*动脉血压211来源:来源: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肾血流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 肾交感肾交感N兴奋兴奋 肾肾近球细胞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分泌肾素 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肝脏肝脏产生产生)(入血)(入血)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10肽)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肺肺内)内)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8肽)肽)血管紧张素酶血管紧张素酶A(血浆和组织血浆和组织中)中)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7肽)肽)1来源:2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课件232血管素紧张素的作用:血管素紧张素的作用:全身微动脉收缩全身微动脉收缩、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静脉收缩静脉收缩 回心血量回心血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1)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 Na+、H2O 释放醛固酮释放醛固酮 重吸收重吸收 循环循环 直接促进肾小管直接促进肾小管 血量血量 对对Na+和和H2O的重吸收的重吸收 *血管素紧张素血管素紧张素作用最强!作用最强!血压血压2血管素紧张素的作用:24(3)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仅为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仅为血管紧张素的的1020,但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的作,但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的作用比血管紧张素用比血管紧张素强。强。(2)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去甲肾上腺(腺(NE)。)。(3)血管紧张素:(2)血管紧张素:25(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来源来源: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其中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其中E约占约占80,NE约占约占20。少量少量NE来自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来自肾上腺素能神经元。2作用:作用:(1)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心脏,使心输出量增强,对外周影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心脏,使心输出量增强,对外周影响不大。临床上常用作响不大。临床上常用作强心剂强心剂。(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是使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是使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临床上常用作升高。临床上常用作升压药升压药。(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6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课件27小游戏小游戏幸运大抽奖幸运大抽奖小游戏幸运大抽奖28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是: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是:A.平稳的压力平稳的压力B.氧分压氧分压C.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分压D.搏动性压力搏动性压力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是:29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使心输出量增加A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心迷走神经兴奋时 B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血压升高时 C用去甲肾上腺素时用去甲肾上腺素时 D使用肾上腺素时使用肾上腺素时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使心输出量增加30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A.局部反射局部反射B.加压反射加压反射C.降压反射降压反射D.自身调节自身调节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31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位于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位于A.脊髓脊髓B.延髓延髓C.脑桥脑桥D.下丘脑下丘脑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位于32临床上常用下列那种药作为临床上常用下列那种药作为“强心强心”急救药:急救药:A.肾上腺素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乙酰胆碱D.多巴胺多巴胺临床上常用下列那种药作为“强心”急救药:33副交感输血管神经纤维兴奋引起:副交感输血管神经纤维兴奋引起:A.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去甲肾上腺素B.总外周阻力下降总外周阻力下降C.使血管平滑肌使血管平滑肌2受体激活受体激活D.局部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局部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副交感输血管神经纤维兴奋引起:34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A.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动脉血压B.减弱心血管活动减弱心血管活动C.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D.调节血容量调节血容量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3536写在最后写在最后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36写在最后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 You Do Your Best,Failure Is Great,So DonT Give Up,Stick To The End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结束语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