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常用化验检查及临床意义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421769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8.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常用化验检查及临床意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心血管常用化验检查及临床意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心血管常用化验检查及临床意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常用化验检查及临床意义心血管常用化验检查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常规生化心肌酶学凝血功能BNP心电学心电学普通心电图负荷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电生理影像学影像学X线胸片UCGMRICAG及IVUS/OCT/FFRCTA同位素心肌显像内容这么多,我们都掌握了不?2主要内容实验室检查内容这么多,我们都掌握了不?2化化 验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检测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检测TCTGHDL-CLDL-C: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独立危险因素HCY:独立危险因素CRP:反映斑块活动程度甲状腺功能高:高血压、心律失常低:顽固性心衰、高胆固醇血症3化 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检测3化化 验验心肌标志物心肌标志物(心肌损伤指标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T在心肌细胞膜完整时,心肌肌钙蛋白可不能透出细胞膜进入血循环,只有当心肌细胞膜破只有当心肌细胞膜破坏时坏时,肌钙蛋白才能释放入血。肌钙蛋白才能释放入血。其血循环中肌钙蛋白的浓度与心肌受损的程度呈正比,且具有长达15d的半衰期,是回顾性检测的最佳指标肌红蛋白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在细胞膜的氧化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因其为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1700018000),当心肌细 胞发生损伤时,Mb是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mass或cTnI/cTnT更快。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 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不具有心肌特异性CK-MB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一直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心肌酶谱中最具特异性的酶,但长期以来用免疫抑制法测定酶活性的干扰因素特别多,检测的敏 感性、特异性均大受影响,现由美国心脏病协会与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CK-MB的质量可不受酶活性的影响,直截了当检测CK-MB分子的浓 度,可更加敏感、特异地为临床提供帮助4化 验心肌标志物(心肌损伤指标)4化化 验验凝血功能D-Dimer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心衰指标BNP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与右室功能障碍情况。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30-40%存 在急诊医生难以确诊而影响预后,以BNP 100pg/ml作为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达到90%,能够减少74%的临床不确定性;而BNP 超过400pg/ml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估计性达95%5化 验凝血功能56心电图临床价值心电图临床价值解剖与形态学诊断 心房肥大 心室肥大病理学与病例生理学诊断 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心肌梗死 电解质失衡、内分泌疾病、药物作用心律失常的诊断心律失常的诊断6心电图临床价值解剖与形态学诊断心电图能确诊的疾病心电图能确诊的疾病7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电图能确诊的疾病7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电图动态变化诊断心肌缺血心电图动态变化诊断心肌缺血8心电图动态变化诊断心肌缺血8不能仅凭不能仅凭1份静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份静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9不能仅凭1份静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9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果判定阳性结果判定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缺血型下移0、1mV,持续时间2分钟,运动前原有ST段下移者,应在原有基础 上再下移0、1mV,持续时间应2分钟无病理性Q波导联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持续时间1分钟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运动中血压下降超过10mmHg,或伴全身反应,如低血压休克者准确性准确性70%-80%10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果判定10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事件检测阵发性事件11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事件1112佩戴及记录心电仪佩戴及记录心电仪信息传输信息传输 医生诊断并传医生诊断并传回传诊断信息回传诊断信息新型动态心电图新型动态心电图无线网络传输移动心电监测12佩戴及记录心电仪信息传输 医生诊断并传新型动态心电图无植入性植入性HOLTERLoop recorder13植入性HOLTERLoop recorder1314心内电生理检查14心内电生理检查15传统的心律失常诊治模式传统的心律失常诊治模式心电图心电图HOLTER诊断诊断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症状15传统的心律失常诊治模式心电图HOLTER诊断药物治疗症状16传统模式的弊端传统模式的弊端诊断被动记录时效性差治疗姑息性非根治16传统模式的弊端诊断17解决诊断问题的途径解决诊断问题的途径被动记录被动记录主动诱发主动诱发电刺激电刺激(电生理电生理)17解决诊断问题的途径被动记录主动诱发电刺激(电生理)解决治疗问题的途径解决治疗问题的途径(姑息)(根治)根治解决治疗问题的途径(姑息)(根治)根治19早期的电生理检查早期的电生理检查-食道调搏食道调搏19早期的电生理检查-食道调搏20有创电生理检查的开端有创电生理检查的开端希氏束电图希氏束电图20有创电生理检查的开端希氏束电图21导管室的核心设备导管室的核心设备-DSA21导管室的核心设备-DSA22导管室的核心设备导管室的核心设备22导管室的核心设备23患者进入导管室患者进入导管室23患者进入导管室24上腔静脉系统穿刺上腔静脉系统穿刺24上腔静脉系统穿刺股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25股静脉穿刺2526电极导管的放置电极导管的放置26电极导管的放置27电极导管的放置电极导管的放置27电极导管的放置28程序刺激程序刺激记录各部位的心腔内电图如希氏束电图测定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如不应期如窦房结恢复时间诱发心动过速诱发心动过速,明确心动过速性质28程序刺激记录各部位的心腔内电图29病灶的确定病灶的确定寻找最早兴奋部位寻找最早兴奋部位29病灶的确定寻找最早兴奋部位X线胸片线胸片30X线胸片30313132323333343435353636373738383939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UCG)40可观察可观察 瓣膜结构 房、室壁厚度、有无缺损或畸形 大血管形态及有无畸形 房室腔大小 室壁运动状态(心肌缺血、收缩与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UCG)40可观察心肌心肌MRI: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病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病41心肌MRI: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病41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金标准”42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42冠状动脉造影局限冠状动脉造影局限反映的仅仅是0、5mm以上的“可视”血管在静息条件下内腔的轮廓能发现能发现主要血管及分支固定性狭窄程度在20%以上的病变不能识别不能识别狭窄程度不高的软斑块等高危高危病变冠状动脉痉挛等动力性因素(变异变异型心绞痛型心绞痛)微血管病变(X综合征综合征)43冠状动脉造影局限反映的仅仅是0、5mm以上的“可视”血管在静对对CAG的补充的补充-IVUS44对CAG的补充-IVUS44对对CAG的补充的补充-OCT45对CAG的补充-OCT45FFR(功能性血流储备分数功能性血流储备分数)46FFR(功能性血流储备分数)46垃圾致河道变窄垃圾致河道变窄,需要疏通不?需要疏通不?47垃圾致河道变窄,需要疏通不?47FFR:原理及原理及FFRCT48FFR:原理及FFRCT48冠脉冠脉CTA49冠脉CTA49Coronary CTA 优势优势非侵入性检查检测不稳定性斑块检测不稳定性斑块的唯一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非钙化性病变与核素负荷试验,超声负荷试验与运动试验相比,特异性更高特异性更高能判定斑块的性质,如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能评估桥血管能评估桥血管利于发现解剖畸形利于发现解剖畸形评估纵膈与肺血管Coronary CTA 优势非侵入性检查Coronary CTA 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钙化病变时,无法精确评估狭窄程度与CAG判定的狭窄程度有一定的差异若侧支循环充分的情况下,闭塞病变容易被漏诊支架内病变不易看清Coronary CTA 不足之处冠脉解剖变异冠脉解剖变异RCA起源于左冠窦起源于左冠窦冠脉解剖变异RCA起源于左冠窦Lt MainCFXRCALADLt MainCFXRCALADCABG术后术后,桥血管的介入治疗桥血管的介入治疗CABG术后,桥血管的介入治疗同位素心肌显像同位素心肌显像(SPEFCT)55同位素心肌显像(SPEFCT)55SPECT:直截了当观察心肌缺血情况56SPECT:直截了当观察心肌缺血情况56CAG VS SPECT57CAG VS SPECT57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反映组反映组织代谢情况织代谢情况58利于检测利于检测 肿瘤肿瘤 缺血心肌缺血心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反映组织代谢情况58利于检测感谢您的聆听!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