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痹证ppt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1376371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1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痹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内科痹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医内科痹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痹证痹证河北北方学院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中医内科痹证1痹证河北北方学院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中医内科痹证1一、概述一、概述(一)定义(一)定义 痹证是由于风风、寒寒、湿湿、热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肌肉、筋骨、关节肌肉、筋骨、关节发生 疼痛、重着、酸楚、麻木,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中医内科痹证2一、概述(一)定义中医内科痹证2、痹证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饮食居住,为其病本。”、金匮要略称本症为“历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巢元方强调体虚感邪是引起痹证的主要因素。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二)(二)源流源流中医内科痹证3、痹证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二)源流中医内科痹证3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三)(三)范围范围中医内科痹证4风湿性关节炎、(三)范围中医内科痹证4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病因:内因正气不足,可由于劳逸不当和久病体虚。外因风寒湿邪和风湿热邪侵袭病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中医内科痹证5二、病因病机病因:中医内科痹证5基本病机:基本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中医内科痹证6基本病机:中医内科痹证6病理性质:有风寒湿痹和热痹的不同。其形病理性质:有风寒湿痹和热痹的不同。其形成因素除与邪气性质有关外,还与素体阴阳成因素除与邪气性质有关外,还与素体阴阳偏盛密切相关。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偏盛密切相关。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感受风寒湿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感受风寒湿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生,复感风寒湿邪,痹。阳气虚衰者,寒自生,复感风寒湿邪,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其性质初起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其性质初起以邪实为主,日久以正虚为主。以邪实为主,日久以正虚为主。中医内科痹证7病理性质:有风寒湿痹和热痹的不同。其形成因素除与邪气性质有关病位:主在经脉、筋骨、肌肉关节,与肝病位:主在经脉、筋骨、肌肉关节,与肝肾关系密切。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风、寒、湿、痰、瘀。痰浊、病理因素:风、寒、湿、痰、瘀。痰浊、瘀血、水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瘀血、水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重要作用。中医内科痹证8病位:主在经脉、筋骨、肌肉关节,与肝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病机转化病机转化:1、痹证日久,影响脏腑功能,津液失于输布,水湿停聚局部,可致关节肢体肿胀。痰瘀水湿可相互影响,兼夹转化,如湿聚为痰,血滞为瘀,痰可碍血,瘀能化水,痰瘀水湿互结,旧病新邪胶着,而致病程缠绵,顽固不愈。中医内科痹证9病机转化:中医内科痹证93、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其中以心痹较为多现相应的脏腑病变,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临床常见心烦、惊悸,动则喘促,见,临床常见心烦、惊悸,动则喘促,甚则下肢水肿,不能平卧等症状。甚则下肢水肿,不能平卧等症状。2、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中医内科痹证103、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其中以正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病初痹阻筋脉肌肉骨节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痹证日久气血津液输布受阻水湿痰浊瘀血累及脏腑素体阳盛内有蓄热素体阳虚寒自内生心痹多见内因外因中医内科痹证11正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病初痹阻筋脉肌肉骨节风寒湿痹风湿热痹三、三、诊查要点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二)病证鉴别(三)相关检查中医内科痹证12三、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中医内科痹证12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一)诊断依据中医内科痹证13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关。(一)诊断依据中医内科痹证14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v痹证与痿证的鉴别: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肌肉萎缩再者肌肉萎缩,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二)病证鉴别中医内科痹证15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痿 证中医内科痹证16痿 证中医内科痹证16(三)相关检查(一)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常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二)实验室检查如抗溶血性链球菌“O”、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粘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清抗核抗体、血清蛋白电泳、血尿酸盐以及关节镜等检查,有助于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三)心电图、有关血清酶及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可提示痹证内舍入心。中医内科痹证17(三)相关检查(一)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辨邪气的偏盛行痹属风邪风邪盛;痛痹属寒邪寒邪盛;着痹属湿邪湿邪盛;热痹属热邪热邪盛。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痰痰;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为瘀瘀。(一)辨证要点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中医内科痹证18、辨邪气的偏盛(一)辨证要点四、辨证论治中医内科痹证18(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辨虚实痹证新发,风、寒、湿、热之邪明显者为实实;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为虚虚;病程缠绵,日久不愈,常为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之虚实夹杂虚实夹杂证。中医内科痹证19(一)辨证要点、辨虚实中医内科痹证19白苔白苔黄苔黄苔中医内科痹证20白苔黄苔中医内科痹证20(二)治疗原则(二)治疗原则、基本原则:祛邪活络,2、治疗方法:发作期:祛邪为主(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静止期:重视养血活血,结合温阳补火,健脾益气,滋补肝肾中医内科痹证21(二)治疗原则、基本原则:祛邪活络,中医内科痹证21三、分证论治(一)风寒湿痹一)风寒湿痹、行痹、行痹主证:游走性关节疼痛表证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中医内科痹证22三、分证论治(一)风寒湿痹中医内科痹证22、痛痹、痛痹 主证:关节疼痛,遇寒痛增寒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中医内科痹证23、痛痹中医内科痹证23、着痹、着痹 主证:关节重着酸痛湿阻证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中医内科痹证24、着痹中医内科痹证24(二)风湿热痹(二)风湿热痹 主证:关节红肿热痛热证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中医内科痹证25(二)风湿热痹中医内科痹证25(三)痰瘀痹阻三)痰瘀痹阻主证:关节肿大、畸形,肌肉萎缩,舌暗有瘀点,脉沉涩。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方药:双合汤加减 中医内科痹证26(三)痰瘀痹阻中医内科痹证26(四)肝肾两虚证(四)肝肾两虚证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代表方:补血荣筋丸加减中医内科痹证27(四)肝肾两虚证中医内科痹证27预防调护预防调护一、本病发生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居暑湿之地。二、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三、痹证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病邪入脏,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行走不便者,应防止跌仆,以免发生骨折。长期卧床者,既要保持病人肢体的功能位,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还要经常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四、保持病人乐观心境和摄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中医内科痹证28预防调护一、本病发生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防风、结语结语一、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感受外邪及饮食、外伤为引发本病的基本因素,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肌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二、痹证日久,其基本病理变化为: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二是病久使气血耗伤,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和肝肾不足的证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累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中医内科痹证29结语一、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结语结语三、临床辨证应根据热象之有无,首先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四、其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和舒经通络为大法。病久耗伤气血,则注意调气养血,补益肝肾;痰瘀相结,当化痰行瘀,畅达经络;若寒热并存,虚实夹杂者,当明辨标本虚实而兼顾之。五、本病预后与感邪的轻重、患者体质的强弱、治疗是否及时以及病后颐养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内科痹证30结语三、临床辨证应根据热象之有无,首先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中病 案 成,男,岁。年前曾患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并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医生给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一月前因水中作业,肢体关节又发生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请写出诊断、证型、治法、方药中医内科痹证31病 案 成,男,岁。年前曾患关节疼痛,局部病 案 诊断:痹证 辨证分型:风寒湿痹-着痹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中医内科痹证32病 案 诊断:痹证 中医内科痹证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