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第13课从明朝朝建立到清朝入关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60368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第13课从明朝朝建立到清朝入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第13课从明朝朝建立到清朝入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第13课从明朝朝建立到清朝入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第13课从明朝朝建立到清朝入关课件第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 1.了解明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了解明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2 2.了了解解明明时时期期统统一一全全国国和和经经略略边边疆疆的的相相关关举举措措,认认识识这这一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课标要求:(一)前提:明朝的建立(一)前提:明朝的建立一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时时 间:间:13681368年年建立者: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都都 城:城:应天府应天府国国 号:号:大明大明(一)前提:明朝的建立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二)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二)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1.废除宰相制度废除宰相制度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皇帝中书省中书省吏部吏部 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 工部工部 “以后嗣君并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不许立丞相,臣下,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处以重刑。”明太祖明太祖皇明祖训皇明祖训(二)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二)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二)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1.废除宰相制度废除宰相制度(1 1)原因:)原因: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加强君主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专制的需要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今我朝罢丞相,设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皇明祖训明太祖皇明祖训(2 2)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对以后的政治体制)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对以后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宰相制度(二)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二)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2.2.设立内阁设立内阁(1 1)背景:)背景: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207207件、件、411411件事,以致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密勿论思不可无人可无人”。(2 2)内阁出现:明成祖时期)内阁出现:明成祖时期(3 3)职能:)职能:(二)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2.设立内阁(1)背景:据史(4 4)性质:秘书咨询机构)性质:秘书咨询机构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属,不得专制诸司 明史明史卷卷7272职官志职官志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4)性质:秘书咨询机构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一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三)后果: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三)后果: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明代宦官俑明代宦官俑东厂腰牌东厂腰牌锦衣卫印锦衣卫印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三)后果: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明代宦官二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一)郑和下西洋 成祖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明史郑和传郑和传1 1、目的:为、目的: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 成二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2.2.概况(概况(1405143314051433年)年)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2.概况(1405143三宝庙(泰国)三宝庙(泰国)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马来西亚)榜葛剌进麒麟图榜葛剌进麒麟图和平友好往来三宝庙(泰国)三宝庙(马来西亚)榜葛剌进麒麟图和平友好往来二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一)郑和下西洋3 3、评价:、评价:积极:郑和下西洋是积极: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 行行;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往来。局限: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局限: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3、评价:二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二)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日促(艰难),转而从盗。”(明)赵文华(明)赵文华 1 1、背景:、背景:明中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明中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倭寇与中国商人、海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倭寇与中国商人、海盗相勾结。相勾结。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二)戚继光抗倭 “滨明代绘画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倭寇图卷(局部)倭寇抢劫放火(局部)倭寇抢劫放火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倭寇抢劫放火台州台州登州登州福建福建广东广东九战九捷九战九捷2 2、结果:经过长期战斗和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结果:经过长期战斗和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二)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台州登州福建广东九战九捷2、结果:经过长期战斗和逐渐放松对私二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三)西方殖民者东来(三)西方殖民者东来16231623年,荷兰入侵台湾年,荷兰入侵台湾15531553年,葡萄牙入侵年,葡萄牙入侵濠镜澳濠镜澳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三)西方殖民者东来162郑和下西洋与西欧航海家航行的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西欧航海家航行的比较船队庞大、人数众多船队庞大、人数众多船只少、人数少船只少、人数少宣扬国威(政治目的)宣扬国威(政治目的)发展中外友好关系,获得发展中外友好关系,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外国的珍宝特产掠夺财富(经济目的)掠夺财富(经济目的)和平友好方式和平友好方式海外殖民、暴力掠夺海外殖民、暴力掠夺积极积极:促进与亚非国家:促进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友好往来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的发展,展,开创了人类发现时代开创了人类发现时代消极:消极:给明朝带来财政给明朝带来财政负担,负担,远洋航海业衰落远洋航海业衰落消极:消极:造成亚、非、拉美造成亚、非、拉美 的长期贫困落后的长期贫困落后郑和下西洋与西欧航海家航行的比较船队庞大、人数众多船只少、人以史为鉴菲律宾、越南觊觎南海菲律宾、越南觊觎南海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阻止台湾回归阻止台湾回归以史为鉴菲律宾、越南觊觎南海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阻止台湾回归三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民族关系)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民族关系)(一)经略边疆(一)经略边疆修筑长城、订立和议修筑长城、订立和议册封、互市贸易册封、互市贸易恢复扩大贸易关系,恢复扩大贸易关系,基本维持和平局面基本维持和平局面封授;设立封授;设立宣慰司宣慰司、元帅府元帅府等机构等机构设立设立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封授封授女真部落首领官号女真部落首领官号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民族关系)(一)经略边疆修筑长城、订明朝疆域图明朝疆域图明朝疆域图16161717世纪世纪:16161616:16351635:16361636:16441644: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统一女真各部皇太极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改女真族为满洲满洲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称汗,国号称汗,国号金金顺治帝顺治帝时期,清军时期,清军入关入关满洲兴起满洲兴起 清朝入关清朝入关三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民族关系)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民族关系)(二)明清易代(二)明清易代皇太极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大清16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努尔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第13课从明朝朝建立到清朝入关课件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E儒家思想认为:“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节操等。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