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复习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53228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波技术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微波技术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微波技术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波技术微波技术复习复习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会进行分析问题,并能够解决简会进行分析问题,并能够解决简单问题(计算)单问题(计算)掌握基本概念、重要计算公式掌握基本概念、重要计算公式掌握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典型系统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典型系统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复习目录复习目录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重要公式基本、重要公式例题分析例题分析典型系统工作原理典型系统工作原理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vv微波微波:波长:1m-0.1mm 频率:300MHz-3000GHz 分米、厘米、毫米和亚毫米波vv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方法 fR场分析方法场分析方法 fR or 波长波长R光学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 fR or 波长波长R微波主要防护措施微波主要防护措施:屏蔽、穿防护衣和带防护屏蔽、穿防护衣和带防护屏蔽、穿防护衣和带防护屏蔽、穿防护衣和带防护镜、功率泄露在规定安全指标范围内。镜、功率泄露在规定安全指标范围内。镜、功率泄露在规定安全指标范围内。镜、功率泄露在规定安全指标范围内。微波的主要特点pp似光性和似声性似光性和似声性pp穿透性穿透性pp宽频带特性宽频带特性pp热效应特性热效应特性pp散射特性散射特性pp抗低频干扰特性抗低频干扰特性pp视距传播特性视距传播特性pp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pp电磁兼容与电磁污染电磁兼容与电磁污染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的相互关系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的相互关系l l微波技术、天线、电波传播是无线电技术的一个微波技术、天线、电波传播是无线电技术的一个微波技术、天线、电波传播是无线电技术的一个微波技术、天线、电波传播是无线电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共同基础是重要组成部分,其共同基础是重要组成部分,其共同基础是重要组成部分,其共同基础是电磁场理论电磁场理论电磁场理论电磁场理论,但三,但三,但三,但三者研究的者研究的者研究的者研究的对象与目的对象与目的对象与目的对象与目的不同不同不同不同微波技术:微波技术:微波技术:微波技术:研究引导电磁波在微波传输系统中如研究引导电磁波在微波传输系统中如研究引导电磁波在微波传输系统中如研究引导电磁波在微波传输系统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传输,它希望按一定的要求沿传输何进行有效的传输,它希望按一定的要求沿传输何进行有效的传输,它希望按一定的要求沿传输何进行有效的传输,它希望按一定的要求沿传输系统无辐射传输。系统无辐射传输。系统无辐射传输。系统无辐射传输。天线:天线:天线:天线:将微波导行波变成向空间定向辐射的电磁将微波导行波变成向空间定向辐射的电磁将微波导行波变成向空间定向辐射的电磁将微波导行波变成向空间定向辐射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的电磁波变成微波设备中的导行波。波,或将空间的电磁波变成微波设备中的导行波。波,或将空间的电磁波变成微波设备中的导行波。波,或将空间的电磁波变成微波设备中的导行波。电波传播电波传播电波传播电波传播:研究电波载空间的传播方式和特点。研究电波载空间的传播方式和特点。研究电波载空间的传播方式和特点。研究电波载空间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微波传输线分类微波传输线分类 vv第一类第一类:双导体结双导体结构的传输线构的传输线vv传输传输TEMTEM波波vv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化场为路化场为路vv第二类第二类:均匀填均匀填充介质的波导管充介质的波导管vv第三类第三类:介质传介质传输线输线vv传输传输TETE波或波或TMTM波波vv分析方法:场分析方法:场vv传输传输TETE波和波和TMTM波的混合波波的混合波vv分析方法:场分析方法:场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均匀传输线方程均匀传输线方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结论:结论:传输线上的电压与电流都以波的形式传输,传传输线上的电压与电流都以波的形式传输,传传输线上的电压与电流都以波的形式传输,传传输线上的电压与电流都以波的形式传输,传输线上沿线电压与电流均由两部分组成;输线上沿线电压与电流均由两部分组成;输线上沿线电压与电流均由两部分组成;输线上沿线电压与电流均由两部分组成;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入射波与反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入射波与反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入射波与反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射波的叠加;射波的叠加;射波的叠加;当特性阻抗为实数时,入射波的电压与电流相位当特性阻抗为实数时,入射波的电压与电流相位当特性阻抗为实数时,入射波的电压与电流相位当特性阻抗为实数时,入射波的电压与电流相位相同,反射波的电压与电流相位相反。相同,反射波的电压与电流相位相反。相同,反射波的电压与电流相位相反。相同,反射波的电压与电流相位相反。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传输线的传输常数传输线的传输常数 衰减常数衰减常数相移常数相移常数 离开源向离开源向负载传输的的u、i离开离开负载端向源端向源传输的的u、i 入射波入射波反射波反射波确定待定系数确定待定系数(1)已知终端电压和电流。已知终端电压和电流。(2)(2)已知始端电压和电流。已知始端电压和电流。(3)已知信号源电动势和内阻以及负载阻抗。已知信号源电动势和内阻以及负载阻抗。定解定解(1)已知终端电压和电流已知终端电压和电流最后有最后有 根据已知条件,在始端则令,1.3 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传输特性参数传输特性参数l特性阻抗特性阻抗l传播常数传播常数l相速与波长相速与波长n输入阻抗输入阻抗n反射系数反射系数n驻波比驻波比传输线状态参量传输线状态参量传输线的传输线的传输特性传输特性参数参数-特性阻抗特性阻抗l定义定义l计算公式计算公式l特殊情况特殊情况无耗传输线无耗传输线R=G=0低耗传输线低耗传输线导行波电压与电流之比 常用:常用:250、400、600欧欧l直径为直径为d、间距为、间距为D的平行双导线的的平行双导线的特性阻抗特性阻抗l内外半径分别为的内外半径分别为的a、b无耗同轴线无耗同轴线特性阻抗特性阻抗常用:常用:50、75欧欧常用传输线的常用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特性阻抗传输线的传输线的传输特性传输特性参数参数-传播常数传播常数l定义定义l计算公式计算公式l特殊情况特殊情况无耗传输线无耗传输线R=G=0低耗传输线低耗传输线传输线上波的幅度和相位变化,即导行波传播过程中衰减和相移的物理量 传输线的传输线的传输特性传输特性参数参数-相速与波长相速与波长l相速定义相速定义l相速公式相速公式电压、电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等电压、电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等电压、电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等电压、电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等相位面沿传输方向的传播速度相位面沿传输方向的传播速度相位面沿传输方向的传播速度相位面沿传输方向的传播速度 l波长定义波长定义l波长公式波长公式l特殊情况特殊情况B色散色散B非色散非色散传输线传输线状态参量状态参量n输入阻抗输入阻抗n反射系数反射系数n驻波比驻波比n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之间关系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之间关系输入阻抗输入阻抗l定义定义l公式公式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电压与电流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电压与电流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电压与电流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电压与电流之比之比之比之比l注意注意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不仅与负载有关,而且也与其位置有关。不等同于传输线特性阻抗(行波电压与电流之比);不等同于传输线负载阻抗(负载端总电压与总电流之比)l因为因为l根据根据l得得常用输入阻抗公式常用输入阻抗公式终端条件结论结论n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关系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与关系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及工作频率有关,且一般为复数。端负载及工作频率有关,且一般为复数。n任意相距二分之一波长处的输入阻抗相任意相距二分之一波长处的输入阻抗相同,称为二分之一波长重复性。同,称为二分之一波长重复性。反射系数反射系数l定义定义l公式公式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反射波电压(或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反射波电压(或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反射波电压(或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与入射波电流(或电压)之比电流)与入射波电流(或电压)之比电流)与入射波电流(或电压)之比电流)与入射波电流(或电压)之比l因为因为l所以所以均匀无耗传输线均匀无耗传输线反射系数反射系数终端反射系数终端反射系数驻波比驻波比定义定义公式公式由前面分析可知:由前面分析可知:由前面分析可知:由前面分析可知:p终端不匹配时,传输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与反射终端不匹配时,传输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与反射终端不匹配时,传输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与反射终端不匹配时,传输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与反射波,称为负载传输线失配。波,称为负载传输线失配。波,称为负载传输线失配。波,称为负载传输线失配。p此时传输线上每一点的波都是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此时传输线上每一点的波都是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此时传输线上每一点的波都是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此时传输线上每一点的波都是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波,其结果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叠加波,其结果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叠加波,其结果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叠加波,其结果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p这种失配程度一般用驻波比(或称为驻波系数)这种失配程度一般用驻波比(或称为驻波系数)这种失配程度一般用驻波比(或称为驻波系数)这种失配程度一般用驻波比(或称为驻波系数)来描述。来描述。来描述。来描述。沿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行波系数行波系数传输系数传输系数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之间关系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之间关系输入阻抗入阻抗注注意意负载终端端输入阻抗入阻抗l若信号源阻抗与特性阻抗不相同,即不匹配时,若信号源阻抗与特性阻抗不相同,即不匹配时,若信号源阻抗与特性阻抗不相同,即不匹配时,若信号源阻抗与特性阻抗不相同,即不匹配时,信号源也会产生反射波。信号源也会产生反射波。信号源也会产生反射波。信号源也会产生反射波。l当传输线上特性阻抗一定时,输入阻抗与反射当传输线上特性阻抗一定时,输入阻抗与反射当传输线上特性阻抗一定时,输入阻抗与反射当传输线上特性阻抗一定时,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一一对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一种参数来计系数一一对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一种参数来计系数一一对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一种参数来计系数一一对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一种参数来计算另一种参数。算另一种参数。算另一种参数。算另一种参数。l当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时,终端反射系数为当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时,终端反射系数为当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时,终端反射系数为当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时,终端反射系数为零,即无反射,称为零,即无反射,称为零,即无反射,称为零,即无反射,称为负载匹配负载匹配负载匹配负载匹配。l当负载阻抗不等于特性阻抗时,负载会产生反当负载阻抗不等于特性阻抗时,负载会产生反当负载阻抗不等于特性阻抗时,负载会产生反当负载阻抗不等于特性阻抗时,负载会产生反射波,向信号源方向传播。射波,向信号源方向传播。射波,向信号源方向传播。射波,向信号源方向传播。反射系数与驻波比之间关系反射系数与驻波比之间关系u电压最大值位于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处。电压最大值位于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处。电压最大值位于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处。电压最大值位于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处。u最小值位于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处。最小值位于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处。最小值位于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处。最小值位于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处。我们知道我们知道u传输线上电压是由入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压叠加传输线上电压是由入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压叠加传输线上电压是由入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压叠加传输线上电压是由入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压叠加而成。而成。而成。而成。因此因此传输线上电压传输线上电压传输线上电压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和最小最大值和最小最大值和最小最大值和最小值为值为值为值为 关系关系反射系数与驻波比之间关系反射系数与驻波比之间关系结论结论1.4 1.4 无耗传输线状态无耗传输线状态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不同工作状态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不同工作状态:无耗传输线传输特点无耗传输线传输特点:负载阻抗不同则波的反射也不同负载阻抗不同则波的反射也不同;反射波不同则合成波不同反射波不同则合成波不同;合成波的不同意味着传输线有不同的工作状态。合成波的不同意味着传输线有不同的工作状态。行波状态行波状态纯驻波状态纯驻波状态行驻波状态行驻波状态(1)(1)行波状态行波状态行波状态行波状态:无反射传输状态:无反射传输状态。终端反射系数终端反射系数终端反射系数终端反射系数=0,=0,=0,=0,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反射系数(z)=0(z)=0(z)=0(z)=0 传输线上只存在一个由信源传向负载的单向行波传输线上只存在一个由信源传向负载的单向行波传输线上只存在一个由信源传向负载的单向行波传输线上只存在一个由信源传向负载的单向行波,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驻波比驻波比驻波比驻波比=1=1=1=1;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都同相;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都同相;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都同相;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都同相;传输线上各点阻抗均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称此传输线上各点阻抗均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称此传输线上各点阻抗均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称此传输线上各点阻抗均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称此时的负载为时的负载为时的负载为时的负载为匹配负载匹配负载匹配负载匹配负载。传输方程传输方程特特点点(2)(2)纯驻纯驻波状态波状态驻波状态驻波状态负载阻抗为短路负载阻抗为短路负载阻抗为开路负载阻抗为开路负载阻抗为纯电抗负载阻抗为纯电抗终端反射系数终端反射系数=1,驻波比,驻波比=无穷大无穷大传输线上反射波等于入射波(全反射)传输线上反射波等于入射波(全反射)。特点特点形成条件形成条件(3)(3)行驻行驻波状态波状态驻波状态驻波状态负载与传输线不完全匹配,会有反射波存在。负载与传输线不完全匹配,会有反射波存在。负载与传输线不完全匹配,会有反射波存在。负载与传输线不完全匹配,会有反射波存在。由信号源入射的电磁波一部分被终端负载吸收,一部由信号源入射的电磁波一部分被终端负载吸收,一部由信号源入射的电磁波一部分被终端负载吸收,一部由信号源入射的电磁波一部分被终端负载吸收,一部分被终端负载反射。分被终端负载反射。分被终端负载反射。分被终端负载反射。波在传播时,不仅有行波,而且也有驻波波在传播时,不仅有行波,而且也有驻波波在传播时,不仅有行波,而且也有驻波波在传播时,不仅有行波,而且也有驻波.行波与驻波的相对大小取决于负载与长线的失配程度行波与驻波的相对大小取决于负载与长线的失配程度行波与驻波的相对大小取决于负载与长线的失配程度行波与驻波的相对大小取决于负载与长线的失配程度。传输线上的反射波小于入射波传输线上的反射波小于入射波(呈部分反射状态)(呈部分反射状态)。特点特点1.5 1.5 阻抗匹配阻抗匹配微波源的匹配微波源的匹配负载匹配负载匹配解决如何从微波源中取出最大解决如何从微波源中取出最大功率,要求信号源内阻与传输功率,要求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输入阻抗实现共扼匹配。线输入阻抗实现共扼匹配。解决如何使负载全部吸收解决如何使负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要求负载与传入射功率,要求负载与传输线实现无反射匹配输线实现无反射匹配。阻抗匹配的重要性阻抗匹配的重要性p匹配时传输给传输线和负载的功率最大匹配时传输给传输线和负载的功率最大且馈线中的功率损耗最小;且馈线中的功率损耗最小;p阻抗失配时传输大功率容易导致击穿;阻抗失配时传输大功率容易导致击穿;p阻抗失配时的反射波对信号源产生频率牵阻抗失配时的反射波对信号源产生频率牵引,使信号源工作不稳定,甚至不能工作。引,使信号源工作不稳定,甚至不能工作。阻抗匹配的三种类型阻抗匹配的三种类型负载匹配负载匹配信号源阻抗匹配信号源阻抗匹配信号源共轭匹配信号源共轭匹配(1)负载匹配负载匹配n最大优点最大优点:吸收最大功率。吸收最大功率。传输效率最高,功率容量最大。传输效率最高,功率容量最大。工作较稳定。工作较稳定。n定义定义:当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上特性阻抗时的匹配称当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上特性阻抗时的匹配称为负载匹配为负载匹配.n目的目的:使负载无反射、只有入射波而无反射波、负载使负载无反射、只有入射波而无反射波、负载完全吸收微波功率、形成行波传输。完全吸收微波功率、形成行波传输。(2)信号源阻抗匹配信号源阻抗匹配n主要特点主要特点:供给传输线的输入功率不随负载变化。供给传输线的输入功率不随负载变化。常用方法是加一个去耦衰减器或非互易隔离器。常用方法是加一个去耦衰减器或非互易隔离器。n定义定义:信号源的内阻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时,信号信号源的内阻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时,信号源与传输线是匹配的,称信号源为匹配源。源与传输线是匹配的,称信号源为匹配源。n目的目的:使信号源端无反射。使信号源端无反射。(3)信号源共轭匹配信号源共轭匹配n目的目的:使使信号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信号源的输出功率最大。n定义定义:信号源共轭匹配要求传输线输入阻信号源共轭匹配要求传输线输入阻抗与信号源内阻互为共轭值。抗与信号源内阻互为共轭值。阻抗匹配方法阻抗匹配方法目目的的常用阻抗常用阻抗匹配方法匹配方法一方面在信号源与传输线连接处应用阻抗一方面在信号源与传输线连接处应用阻抗匹配器使信号源输出端达到其共扼匹配,使匹配器使信号源输出端达到其共扼匹配,使信号源输出最大功率。信号源输出最大功率。另一方面在传输线与负载之间应用阻抗匹另一方面在传输线与负载之间应用阻抗匹配器使负载与传输特性阻抗相匹配,使传输配器使负载与传输特性阻抗相匹配,使传输线上形成行波传输,负载接收信号源输出的线上形成行波传输,负载接收信号源输出的最大功率。最大功率。不匹配系统中适当加入无功元件不匹配系统中适当加入无功元件不匹配系统中适当加入无功元件不匹配系统中适当加入无功元件(调配器调配器调配器调配器),产生,产生,产生,产生几个反射,使之与原系统产生反射抵消而达到匹配。几个反射,使之与原系统产生反射抵消而达到匹配。几个反射,使之与原系统产生反射抵消而达到匹配。几个反射,使之与原系统产生反射抵消而达到匹配。在两系统中间连接一阻抗变换器,其作用是化原在两系统中间连接一阻抗变换器,其作用是化原在两系统中间连接一阻抗变换器,其作用是化原在两系统中间连接一阻抗变换器,其作用是化原不匹配系统中的大反射为多级的小反射乃至最终过不匹配系统中的大反射为多级的小反射乃至最终过不匹配系统中的大反射为多级的小反射乃至最终过不匹配系统中的大反射为多级的小反射乃至最终过度到匹配状态。度到匹配状态。度到匹配状态。度到匹配状态。常用常用阻抗匹配方法阻抗匹配方法 阻抗调配法阻抗调配法支节调配器法支节调配器法 串联阻抗匹配法串联阻抗匹配法 并联支节匹配法并联支节匹配法 单支节调配器法单支节调配器法 双支节调配器法双支节调配器法 多支节调配器法多支节调配器法阻抗阻抗调配法配法 负载阻抗为纯电阻负载为任意阻抗阻抗阻抗调配法配法u在行驻波工作状态的传输线中距不匹配负在行驻波工作状态的传输线中距不匹配负载的某一电压波节或波腹处串接一段或几段载的某一电压波节或波腹处串接一段或几段长度为、特性阻抗不同的传输线。长度为、特性阻抗不同的传输线。方法 u串接线的特性阻抗由主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串接线的特性阻抗由主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及波节或波腹处的输入阻抗决定。及波节或波腹处的输入阻抗决定。阻抗阻抗调配法配法-负载阻抗为纯电阻u在主传输线之间加接一段长度为在主传输线之间加接一段长度为 、特性阻抗为特性阻抗为 的传输线,就可使其匹配。的传输线,就可使其匹配。匹配方法 当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时,实现了阻抗匹配负载阻抗不为纯电阻 在负载与交换器之间加一段传输线在负载与交换器之间加一段传输线 ,使变,使变换器的终端为纯电阻,然后用阻抗变换器实现换器的终端为纯电阻,然后用阻抗变换器实现负载匹配。负载匹配。方法 利用阻抗圆图求出 支节调配器法支节调配器法串联单支调配器串联单支调配器并联单支调配器并联单支调配器 串联单支调配器串联单支调配器负载阻抗不为纯电阻 离负载第一个电压波腹点位置及该点阻抗分别为 参考面AA处主传输线上的输入阻抗为 终端短路短路串联支节输入阻抗为总的输入阻抗为 要使其与传输向特性阻抗匹配,只有并并联单支调配器联单支调配器负载阻抗不为纯电阻 离负载第一个电压波节点位置及该点阻抗分别为 参考面AA处主传输线上的输入导纳为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微波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微波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微波的特点及特性微波的特点及特性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的相互关系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的相互关系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传输线及分类传输线及分类传输线方程传输线方程传输线方程传输线方程一般解一般解二、基本、重要公式二、基本、重要公式传输线的传输线的边界条件边界条件(三种三种)传输线的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工作特性参数参数(1)已知终端电压和电流。已知终端电压和电流。(2)已知始端电压和电流。已知始端电压和电流。(3)已知信号源电动势和内阻已知信号源电动势和内阻以及负载阻抗。以及负载阻抗。l特性阻抗特性阻抗l传播常数传播常数l相速与波长相速与波长传传输输线线的的状状态态参参量量n输入阻抗输入阻抗n反射系数反射系数n驻波比驻波比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之间关系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之间关系无耗传输线状态无耗传输线状态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不同工作状态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不同工作状态:无耗传输线传输特点无耗传输线传输特点:负载阻抗不同则波的反射也不同负载阻抗不同则波的反射也不同;反射波不同则合成波不同反射波不同则合成波不同;合成波的不同意味着传输线有不同的工作状态合成波的不同意味着传输线有不同的工作状态。行波状态行波状态纯驻波状态纯驻波状态行驻波状态行驻波状态阻抗匹配的三种类型阻抗匹配的三种类型负载匹配负载匹配信号源阻抗匹配信号源阻抗匹配信号源共轭匹配信号源共轭匹配常用常用阻抗匹配方法阻抗匹配方法 阻抗调配法阻抗调配法支节调配器法支节调配器法 串联阻抗匹配法串联阻抗匹配法 并联支节匹配法并联支节匹配法 单支节调配器法单支节调配器法 双支节调配器法双支节调配器法 多支节调配器法多支节调配器法典型例题分析典型例题分析【例例例例1 1 1 1】在一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传输频率为在一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传输频率为在一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传输频率为在一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传输频率为3GHz3GHz3GHz3GHz的信号的信号的信号的信号,已知其特性阻抗已知其特性阻抗已知其特性阻抗已知其特性阻抗Z Z Z Z。=100=100=100=100 0,0,0,0,终端接终端接终端接终端接Zl=75+jlOOZl=75+jlOOZl=75+jlOOZl=75+jlOO的的的的负载负载负载负载,试求:试求:试求:试求:传输线上的驻波系数传输线上的驻波系数传输线上的驻波系数传输线上的驻波系数;离终端离终端离终端离终端1Ocm1Ocm1Ocm1Ocm处的反射系数;处的反射系数;处的反射系数;处的反射系数;离终端离终端离终端离终端2.5cm2.5cm2.5cm2.5cm处的输入阻抗。处的输入阻抗。处的输入阻抗。处的输入阻抗。解终端反射系数为终端反射系数为三、基本习题解法三、基本习题解法驻波系数为驻波系数为已知信号频率为已知信号频率为3GHz,3GHz,则其波长为则其波长为可见,可见,离终端离终端10cm处恰好等于离终端一个波处恰好等于离终端一个波长长,根据根据/2的重复性的重复性,有有则有则有由于2.5cm=/4,根据传输线/4的变换性,即典型例题分析典型例题分析【例2】一根特性阻抗为50、长度为0.1875m的无耗均匀传输线,其工作频率为200MHz,终端接有负载Zl=40+j30(),试求其输入阻抗。解解:由工作频率由工作频率f=200MHz得相移常数得相移常数=2f/c=4/3。将将Zl=40+j30(),Z0=50,z=0.1875及及值代入值代入四、典型系统工作原理四、典型系统工作原理书中例题书中例题p12p12p18p18p24p24说明考察哪一说明考察哪一个概念、公式个概念、公式目标目标:各个概念是否明确,各个概念是否明确,有关公式的灵活应用有关公式的灵活应用五、其它五、其它謝謝各位謝謝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