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与情态的互动限制模板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19240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48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与情态的互动限制模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了与情态的互动限制模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了与情态的互动限制模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了了”与情态的互动限制与情态的互动限制 xx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汉语言研究所汉语言研究所 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汉语史研究中心汉语史研究中心 1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了了”与情态的互动限制与情态的互动限制 xx提提 要要现代汉语在书面上写成现代汉语在书面上写成“了了”的虚词,文献上一的虚词,文献上一般认为有三个,表示现实体的般认为有三个,表示现实体的“了了1”、语气词语气词“了了2”和补和补语语“了了3”。与情态动词同现,与情态动词同现,“了了”的这三种变体与不同的这三种变体与不同类的情态语义之间存在同现限制,突出的表现是,类的情态语义之间存在同现限制,突出的表现是,“了了1”要求与之同现的情态动词表达认识情态,要求与之同现的情态动词表达认识情态,“了了2”则表则表现出对情态的敏感,而现出对情态的敏感,而“了了3”则会要求与之同现的情态则会要求与之同现的情态动词表达根情态。动词表达根情态。关键词关键词 “了了”;情态;情态动词;同现限制;情态;情态动词;同现限制2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提提 要要现代汉语在书面上写成现代汉语在书面上写成“了了”的虚词,文献上一般认为的虚词,文献上一般认为0.引言情态:定义、分类、表现形式“了”:三分(1)应该吃了 a.他们吃了吗?应该吃了1。b.(饭都凉了,)应该吃了2。c.应该吃了3,(别剩下!)不同的“了”,对情态动词“应该”的语义解释有影响。3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0.引言情态:定义、分类、表现形式引言情态:定义、分类、表现形式3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1“了1”对情态表达的限制关于“了1”。“了1”对与之同现的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有特殊的要求,那就是要求情态动词表达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拒绝与单义的根情态动词同现;(二)多义的情态动词与之同现,多义情态动词会解释为认识情态。4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1“了了1”对情态表达的限制关于对情态表达的限制关于“了了1”。4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1 与根情态不相容从单义的情态动词与“了1”同现时可以看出,“了1”只与认识情态词同现,与只表道义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时,则会生成不合语法的句子。如(2),(2)喝了酒 可能喝了酒 *可以喝了酒 *必须喝了酒学会了德语 可能学会了德语 *可以学会了德语?必须学会了德语5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1.1 与根情态不相容从单义的情态动词与与根情态不相容从单义的情态动词与“了了1”同现时可以看同现时可以看1.2“了1”对多义情态动词的情态解释限制多义情态动词与现实体标记“了1”同现,表达认识情态。(3)他们两个人结婚六年,按说应该习惯了这种生活 (4)我喂,你就吃吧,我要是外人还能到了这儿。(5)我心里说,“要不然她怎么会跑了呢!”6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1.2“了了1”对多义情态动词的情态解释限制多义情态动词与现对多义情态动词的情态解释限制多义情态动词与现2“了3”对情态的反应(5)a.他应该写了那件事。他应该写了那件事。b.他应该忘了那件事。他应该忘了那件事。看似一样,其实不一样:看似一样,其实不一样:(5)?a.他不应该写了那件事。他不应该写了那件事。b.他不应该忘了那件事。他不应该忘了那件事。“了了1”:应该:认识情态应该:认识情态“了了3”:应该:道义情态应该:道义情态7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2“了了3”对情态的反应(对情态的反应(5)a.他应该写了那件事。他应该写了那件事。7感谢感谢2.1“了3”的确定语义特征+取除(6)a.小明应该买了那些书。b.小明应该卖了那些书。陈刚(1957)、马希文(1983)都注意到具有补语性质的“了”(记作“了补”)。邵敬敏(1988:325)则从语义上分析了与“了补”结合的动词的语义特征,认为出现在“了补”前的动词是一个动词小类,这个小类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语义成分+消除,所以这种“动了补”表示的语法意义是“消除”。属于这个小类的词主要有“卖、寄、关、删、倒、烧、换、租、借、挖、摘、砍、丢、关、喝、吃、咽、吞、泼、洒、扔、放、涂、摸、碰、摔、磕、撞、踩、伤、杀、宰、切、冲、还、毁”等。8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2.1“了了3”的确定语义特征的确定语义特征+取除取除8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2.2“了3”与根情态多义的情态动词与“了3”同现时,情态动词一般都表达根情态。(7)这种败类早就应该撤了他!(8)我好心好意来告诉你,你可不能卖了我呀!(9)我告诉你,别以为你真能毁了我的生活!(10)我要杀了你!9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2.2“了了3”与根情态多义的情态动词与与根情态多义的情态动词与“了了3”同现时,情态同现时,情态2.3“了1”与“了3”之间(11)a.他应该倒了那杯茶。b.你应该倒了那杯茶。a1.我推断他倒了3+1那杯茶 a2.有义务他倒了3那杯茶10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2.3“了了1”与与“了了3”之间之间(11)a.他应该倒了那杯他应该倒了那杯(12)a.怎么能忘了呢?b.“啊,谢谢你们,还记着我的生日!”同窗之谊使新月激动了。“咳,怎么能忘了呢?”小湖北佬罗秀竹说。(霍达穆斯林的葬礼)c.丁翼平 别忘了,连你们老二到税局子去作事,还是我的力量!王先舟 那我怎能忘了呢?(老舍春华秋实)11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12)a.怎么能忘了呢?怎么能忘了呢?11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103“了2”对情态的敏感12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3“了了2”对情态的敏感对情态的敏感12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一般把出现在谓词词尾上的一般把出现在谓词词尾上的“了了”称作称作“了了1”,是现实体,是现实体(戴耀晶(戴耀晶 1997)标记;把句尾位置上的)标记;把句尾位置上的“了了”称作称作“了了2”。至于至于“了了2”表示的语法意义,说法很多,较流行的有表示的语法意义,说法很多,较流行的有“变化变化”和和“新情况的出现新情况的出现”。(吕叔湘,。(吕叔湘,1999:351-358)但卢英顺)但卢英顺(1991)认为,不能从认为,不能从“了了”在句中的位置出发来划分在句中的位置出发来划分“了了1”和和“了了2”,而必须从,而必须从“了了”所表示的不同语法意义出发,找形式所表示的不同语法意义出发,找形式的印证。的印证。李小凡李小凡(2000:204)在刘勋宁在刘勋宁(1990)的基础上也分析的基础上也分析了一些句尾位置上的了一些句尾位置上的“了了”,把句尾上的,把句尾上的“了了”称作称作“已然态已然态”。金立鑫(。金立鑫(2003)注意到,)注意到,“V了了”处于句子末尾的时候,处于句子末尾的时候,类似类似“他吃了他吃了”这种句子的时体有歧义。彭小川、周芍这种句子的时体有歧义。彭小川、周芍(2005)也注意到)也注意到“了了”在相同的句尾位置上存在的对立。从在相同的句尾位置上存在的对立。从他们分析也可以看出,仅从句尾这一句法位置不足于判定他们分析也可以看出,仅从句尾这一句法位置不足于判定“了了”的性质。的性质。3.1 句尾的“了”13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一般把出现在谓词词尾上的一般把出现在谓词词尾上的“了了”称作称作“了了1”,陈刚陈刚(1957)、马希文、马希文(1983)还注意到还注意到具有补语性质的词尾具有补语性质的词尾“了了”(本文记作本文记作“了了3”),相当于,相当于“吃掉吃掉”中中“掉掉”的意义。的意义。也就是说,纯粹的也就是说,纯粹的“V了了3”相当于情状相当于情状(situation,参见参见Vendler,1967)分类上的分类上的结果动词。邵敬敏结果动词。邵敬敏(1988:359)、袁毓林、袁毓林(1993:64)指出,这种指出,这种“V了了3”中的中的V有有+消除消除或或+取除取除义特征。义特征。14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陈刚陈刚(1957)、马希文、马希文(1983)还注意到还注意到 这种这种“了了3”一般出现在一般出现在“V了了O”中,在形中,在形式上一般与词尾式上一般与词尾“了了1”出现于相同的环境;但出现于相同的环境;但是通过转换,也可以在句法表层上出现与是通过转换,也可以在句法表层上出现与“了了1”、“了了2”相同的语境中(王维贤,相同的语境中(王维贤,1991)。)。最极端的例子是(最极端的例子是(13):):(1313)我吃了。我吃了。在这个句子中,在这个句子中,“了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体现为现实体标记以体现为现实体标记“了了1”、所谓表示变化的、所谓表示变化的“了了2”和表示补语意义的和表示补语意义的“了了3”。15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这种这种“了了3”一般出现在一般出现在“V了了O”中,在形式上中,在形式上(1414)a.a.吃了吃了 b.b.可能吃了可能吃了 b1.b1.可能可能 吃了吃了1 1 b2.b2.可能可能吃了吃了3 3 了了1 1 c.c.可以吃了可以吃了 c1.c1.可以可以 吃吃了了2 2 c2.c2.可以可以 吃了吃了3 3 c3.c3.可以可以 吃了吃了3 3了了2 2 d.d.应该吃了应该吃了 d1.d1.应该应该 吃了吃了1 1 d2.d2.应该应该 吃吃了了2 2 16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14)a.吃了吃了16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王巍(王巍(2000)注意到:)注意到:(1515)a.a.他能来了。他能来了。b.b.他他 能来能来了了。(1616)a.a.他可能来了。他可能来了。b.b.他他 可能可能 来了来了。17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王巍(王巍(2000)注意到:)注意到:17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3.2 与情态成分同现的与情态成分同现的“了了2”的的本质本质(1717)a.a.走了!走了!我走了!我走了!起来了!起来了!出发了!出发了!我起来我起来了!了!我们出发了!我们出发了!b.b.吃饭了!吃饭了!上课了!上课了!c.c.站好了!站好了!你站好了!你站好了!说清说清楚了!楚了!你给我说清楚了!你给我说清楚了!18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3.2 与情态成分同现的与情态成分同现的“了了2”的本质的本质(17)a.走了走了 一般认为,(一般认为,(17)中的)中的“了了”是典是典型的型的“了了2”。至于它的功能,有的文献它。至于它的功能,有的文献它叫做语气词,叫做语气词,“表示时态将有变化表示时态将有变化”(袁袁毓林,毓林,1993:76);金立鑫;金立鑫(2003)认为这认为这种种“了了”表示表示“将来起始将来起始”;陈前瑞;陈前瑞(2005)则认为这种)则认为这种“了了”“表示即将表示即将发生发生”,出现于,出现于“告别告别”、“报报”、“催催促促”等语用环境。等语用环境。19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一般认为,(一般认为,(17)中的)中的“了了”是典型的是典型的“了了2”(17)的三组句子,有的是宣称要做某的三组句子,有的是宣称要做某事,有的要求达到说话人预期的状态,它事,有的要求达到说话人预期的状态,它们有如下共同点:们有如下共同点:(一一)它们都预设该事件它们都预设该事件没有实现,没有实现,(二二)说话人要求这些事件在说说话人要求这些事件在说话时间之后实现。话时间之后实现。“将有变化将有变化”、“将将来起始来起始”或或“即将发生即将发生”就是从事件本身就是从事件本身的角度看问题的。的角度看问题的。20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17)的三组句子,有的是宣称要做某事,有的的三组句子,有的是宣称要做某事,有的 其实,说话人说出这些句子的目的,其实,说话人说出这些句子的目的,并不在于表述一个事件,而在于表达并不在于表述一个事件,而在于表达“指指令令”(directive),而指令的来源就是道,而指令的来源就是道义情态。在这些句子上加入表道义情态的义情态。在这些句子上加入表道义情态的情态成分,可以凸显这种隐性的情态成分。情态成分,可以凸显这种隐性的情态成分。如如(17):21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其实,说话人说出这些句子的目的,并不在于表述其实,说话人说出这些句子的目的,并不在于表述 (17(17)a.)a.必须走了!必须走了!我必须走了!我必须走了!你必须走了你必须走了?必须起来了!必须起来了!必须出发了!必须出发了!我必须起来了!我必须起来了!我们必须出发了!我们必须出发了!b.b.必须吃饭了!必须吃饭了!必须上课了!必须上课了!c.c.必须站直了!必须站直了!你必须站直你必须站直了了!必须说清楚了!必须说清楚了!你必须给我说清楚你必须给我说清楚了!了!22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17)a.必须走了!必须走了!我必须走了!我必须走了!如果把情态也看作一种如果把情态也看作一种“情况情况”,那么,那么,(17)的的“了了2”表示的表示的“变化变化”或或“新情况的出现新情况的出现”,就可以理解为,就可以理解为“情态的情态的变化变化”或或“新情态的出现新情态的出现”。所以,。所以,(17)中的中的“了了2”也应该理解为情态的变化,只也应该理解为情态的变化,只是是(17)的指令情态没有实现为语言形式,的指令情态没有实现为语言形式,掩盖了掩盖了“了了2”在(在(17)也是指向道义情态)也是指向道义情态并表示道义情态并表示道义情态“出现出现”这一本质。这一本质。23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如果把情态也看作一种如果把情态也看作一种“情况情况”,那么,那么,(173.3 一种对一种对根情态匹配根情态匹配敏感的敏感的“了了2”王巍(王巍(2004)提到下面的)提到下面的(18)()(19)这种)这种“不含结果补语的命不含结果补语的命令句式令句式”,因为,因为“动作尚未发生,所以不动作尚未发生,所以不能和能和了了结合结合”:(1818)*你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你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1919)*你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你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24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3.3 一种对根情态匹配敏感的一种对根情态匹配敏感的“了了2”王巍(王巍(2004 王巍进一步指出,这类句式王巍进一步指出,这类句式“如果在如果在状语成分中添加进状语成分中添加进只好、不得不、只能只好、不得不、只能这样表示这样表示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如此好如此意义的副词意义的副词”时,则可以与时,则可以与“了了”同现,同现,“借以强调事态从非借以强调事态从非P到到P的变化的变化”,如:,如:(1818)你你只能只能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了。(1919)你你只好只好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了。25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王巍进一步指出,这类句式王巍进一步指出,这类句式“如果在状语成分中添如果在状语成分中添 “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如此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如此”,是一种近于,是一种近于必要必要的道义情态意义,加的道义情态意义,加上表这类意义的成分,这样的句式就成立,上表这类意义的成分,这样的句式就成立,说明与句尾的说明与句尾的“了了”直接相关的正是这种直接相关的正是这种情态成分。情态成分。26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如此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如此”,是一种近,是一种近 我们发现,只要是表道义情态的情态我们发现,只要是表道义情态的情态动词,如动词,如“必须必须”、“可以可以”都可以加入这都可以加入这类句式;改变主语的人称,如把第二人称改类句式;改变主语的人称,如把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三人称,只表动力情态的为第一、三人称,只表动力情态的“愿意愿意”、“肯肯”、“想想”、“敢敢”也都可以加入相应也都可以加入相应的位置,生成合语法的句子。这证明此处的的位置,生成合语法的句子。这证明此处的“了了”对根情态成分的强制选择。也就是说,对根情态成分的强制选择。也就是说,这种句尾这种句尾“了了2”在指向事件时,句子不合语法,在指向事件时,句子不合语法,因为它要求在这种句式中指向情态,如果说因为它要求在这种句式中指向情态,如果说这种这种“了了”在这种句式中表示在这种句式中表示“变化变化”,那,那么,变化的不是与事件有关的么,变化的不是与事件有关的“情况情况”,而,而是情态。是情态。27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我们发现,只要是表道义情态的情态动词,如我们发现,只要是表道义情态的情态动词,如(2020)*你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你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你你必须必须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你你应该应该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你你要要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你你得得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2121)*你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你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你你必须必须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你你应该应该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你你要要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你你得得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替我看一下化验结果了。28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20)*你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你先在阳台上站一会儿了。28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了了2”可以自然地与表根情态的情态可以自然地与表根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或者说,动词同现,或者说,“了了2”与情态动词同与情态动词同现时,情态动词表达道义情态。请看一组现时,情态动词表达道义情态。请看一组简单的对比,简单的对比,(2222)走了!)走了!*可能走了!可能走了!可以走可以走了!必须走了!了!必须走了!吃饭了!吃饭了!*可能吃饭了!可能吃饭了!可以吃饭了!可以吃饭了!必须吃饭了!必须吃饭了!给我说清楚了!给我说清楚了!*可能给我说可能给我说清楚了!清楚了!?可以给我说清楚了!可以给我说清楚了!必须必须给我说清楚了!给我说清楚了!29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了了2”可以自然地与表根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可以自然地与表根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22)中的简单对比表明,只表认识中的简单对比表明,只表认识情态情态可能可能的单义情态动词的单义情态动词“可能可能”与与“了了2”不相容,句子不合语法。与道义情不相容,句子不合语法。与道义情态动词相容,生成合式的句子。态动词相容,生成合式的句子。“可以可以给我说清楚了。给我说清楚了。”的合格度令人怀疑,的合格度令人怀疑,原因不是情态的类型问题,而是同一种原因不是情态的类型问题,而是同一种情态存在级差强度不同的表达成分。情态存在级差强度不同的表达成分。“给我说清楚了给我说清楚了”是一个语气非常强烈的是一个语气非常强烈的命令句,与命令句,与“可以可以”的的许可许可这种较弱的这种较弱的道义强度不匹配。道义强度不匹配。30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22)中的简单对比表明,只表认识情态中的简单对比表明,只表认识情态可能可能3.4 与单义道义情态的情态动词与单义道义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的同现的“了了2”现代汉语纯粹只表道义情态的情态现代汉语纯粹只表道义情态的情态动只有动只有“必须必须”,与它同现的句尾,与它同现的句尾“了了”是是“了了2”,如:,如:(2323)音乐响起,音乐响起,必须必须出场出场了了。这两句中的这两句中的“必须必须”只表道义情态只表道义情态必要必要,句尾,句尾“了了2”表示这种情态的出现。表示这种情态的出现。31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3.4 与单义道义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的与单义道义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的“了了2”“必须必须”的否定是的否定是“不必不必”,“不必不必”与与“了了2”同现,同现,“了了2”表示从表示从必要必要到到-必要必要的情态变化。如:的情态变化。如:(2424)我们信,我们都信了,我们信,我们都信了,不必不必表表演演了了。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不必不必了了”常常以常常以“不必了不必了”的形式出现,从一个侧的形式出现,从一个侧面说明面说明“了了2”是指向情态的。是指向情态的。沏茶。沏茶。不必了。不必了。32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必须必须”的否定是的否定是“不必不必”,“不必不必”与与“了了2”3.5与只表动力情态的情态动词同与只表动力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的现的“了了2”“肯肯”、“愿意愿意”、“想想”、“敢敢”是只表动力是只表动力情态的情态动词,其中情态的情态动词,其中“肯肯”、“愿意愿意”和和“想想”表表示示意愿意愿,“敢敢”表示表示勇气勇气。与它们同现的句尾。与它们同现的句尾“了了”是是“了了2”,表示,表示意愿意愿、勇气勇气等情态的出现。如:等情态的出现。如:(2525)芒子芒子肯肯帮忙帮忙了了!(2626)看来你今天心情不错,看来你今天心情不错,愿意愿意同我对话同我对话了了。(2727)他几乎他几乎想想敬军礼敬军礼了了,但马上意识到自己,但马上意识到自己没这个资格了。没这个资格了。(2828)他他胆子壮了些,又胆子壮了些,又敢敢说话说话了了。33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3.5与只表动力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的与只表动力情态的情态动词同现的“了了2”大概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从有意愿到无大概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从有意愿到无意愿、从有勇气到无勇气是更常见的现象,意愿、从有勇气到无勇气是更常见的现象,所以在现代汉语语料中,像所以在现代汉语语料中,像“不敢说了、不敢说了、不想听了、不肯答应了、不愿意来了不想听了、不肯答应了、不愿意来了”这这种动力情态动词被否定后与种动力情态动词被否定后与“了了”同现的同现的用例要多得多。在特定上下文中,用例要多得多。在特定上下文中,“不敢不敢了、不想了、不肯了、不愿意了了、不想了、不肯了、不愿意了”等也很等也很常见,这也说明,这种常见,这也说明,这种“了了2”表示的表示的“变变化化”是针对是针对意愿意愿、勇气勇气等情态的。等情态的。34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大概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从有意愿到无意愿、从有勇气大概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从有意愿到无意愿、从有勇气4.多义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与多义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与“了了”的变体的同现互动限制的变体的同现互动限制 和其他许多语言一样,现代汉语的一和其他许多语言一样,现代汉语的一些情态动词也具有多义特征,它们在不同些情态动词也具有多义特征,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态。现代的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态。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多义情态动词是汉语中典型的多义情态动词是“应该应该”、“能能”、“要要”、“会会”,较不典型的有,较不典型的有“一定一定”、“肯定肯定”、“准准”、“得得”(di)等。等。35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4.多义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与多义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与“了了”的变体的同现互动限制的变体的同现互动限制 下面的下面的(29)表明,表明,“应该应该”的两种情态与的两种情态与“了了2”、“了了1”之间存在倚变互动关系。之间存在倚变互动关系。(2929)应该走了。应该走了。a.a.嗯,我也应该走了。嗯,我也应该走了。a a.我不应该走。我不应该走。/我应该不走我应该不走(才对才对)。b.b.她应该她应该(已经已经)走了。走了。b b.她应该没走。她应该没走。36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下面的下面的(29)表明,表明,“应该应该”的两种情态与的两种情态与“了了2”、“了了1”之之 (29)的的“应该应该”的情态在中性语境下不的情态在中性语境下不确定,不同的语境可赋予确定,不同的语境可赋予“应该应该”道义情态道义情态义义务务或认识情态或认识情态盖然盖然。a句的句的“了了”是是“了了2”,“应该应该”表达道义情态表达道义情态义务义务。b句的句的“了了”是是“了了1”,“应该应该”表达认识情态表达认识情态盖然盖然。这在相应的否定句这在相应的否定句a和和b的对比中看得更的对比中看得更清楚,清楚,a表示表示义务义务还没有到出现的时候,即还还没有到出现的时候,即还不存在这种义务,即对不存在这种义务,即对a进行否定时,是对情态进行否定时,是对情态的否定;而的否定;而b则表示对某一事件的未出现的这则表示对某一事件的未出现的这一情况一情况(situation)的推断,即对的推断,即对b的否定,是的否定,是“没没”对对“了了1”表达的现实体的否定。表达的现实体的否定。37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29)的的“应该应该”的情态在中性语境下的情态在中性语境下6 结语结语“了了”的内部的确存在分化。的内部的确存在分化。三个三个“了了”对情态具有不同的反应,表现为不同对情态具有不同的反应,表现为不同的的“了了”与不同的情态类型的互动关系上。与不同的情态类型的互动关系上。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38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6 结语结语“了了”的内部的确存在分化。的内部的确存在分化。38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 与单义的认识情态动词与单义的认识情态动词“可能可能”同同现,现,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了了”指指向事件,实现为现实体标记向事件,实现为现实体标记“了了1”,“可能可能”则对事件的现实性地位进行估价。则对事件的现实性地位进行估价。39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与单义的认识情态动词与单义的认识情态动词“可能可能”同现,同现,在没有其在没有其 与单义根情态动词同现的句尾与单义根情态动词同现的句尾“了了”都不指向事件,而指向情态,表示道义都不指向事件,而指向情态,表示道义情态或动力情态的情态或动力情态的“出现出现”或或“变化变化”,是,是“了了2”。40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与单义根情态动词同现的句尾与单义根情态动词同现的句尾“了了”都不指向事件,而都不指向事件,而 与情态同现的句尾与情态同现的句尾“了了”的内部差的内部差异,还可以从句法层次切分的差异上反映异,还可以从句法层次切分的差异上反映出来,体现为出来,体现为“了了1”时,层次切分为时,层次切分为(30),体现为),体现为“了了2”时,层次切分为时,层次切分为(31),体现现为纯粹的),体现现为纯粹的“了了3”时,层次时,层次切分为(切分为(32):):(30)SMVp了了1 (31)SMVp了了2 (32)SMV了了3(表面上与(表面上与(30)同形,)同形,实际的区分只能依靠动词的实际的区分只能依靠动词的+取除取除语义特征。)语义特征。)41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与情态同现的句尾与情态同现的句尾“了了”的内部差异,还可以从句的内部差异,还可以从句 关于关于“了了2”的语法意义,已有的研究都把的语法意义,已有的研究都把它看作是与它看作是与“了了1”一样,是用来说明事件的,一样,是用来说明事件的,所谓的所谓的“变化变化”、“新情况的出现新情况的出现”、“即将即将发生发生”等意义都是联系事件来分析而得到的意等意义都是联系事件来分析而得到的意义。但是,以情态为参照来观察义。但是,以情态为参照来观察“了了2”,在显,在显性或隐性的情态句中,性或隐性的情态句中,“了了2”指向的不是事件,指向的不是事件,而是情态。事件是句子的核心图式,情态是句而是情态。事件是句子的核心图式,情态是句子的背景成分。子的背景成分。“了了2”的说明对象,正是这种的说明对象,正是这种背景成分。背景成分。“变化变化”、“出现出现”的不是事件,的不是事件,而是情态。就事件而言,而是情态。就事件而言,“了了1”所在的句子表所在的句子表达的事件是现实事件,而与情态成分同现的达的事件是现实事件,而与情态成分同现的“了了2”所在的句子表达的事件则是非现实事件。所在的句子表达的事件则是非现实事件。42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关于关于“了了2”的语法意义,已有的研究都把它看作的语法意义,已有的研究都把它看作 动作(动作(Vp)、动作结果、事件、现)、动作结果、事件、现实体、情态、情态变化,从核心图式到外实体、情态、情态变化,从核心图式到外围背景的句法操作机制,大致可以表示为围背景的句法操作机制,大致可以表示为下图:下图:Vp 了3 事件 了1 情态 了243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动作(动作(Vp)、动作结果、事件、现实体、情态、)、动作结果、事件、现实体、情态、情态与句尾情态与句尾“了了”及本文用来分析它及本文用来分析它们的一些相关概念,处于一种相互限制的们的一些相关概念,处于一种相互限制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可以大致地表现如下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可以大致地表现如下表:表:了了1 1了了2 2了了3 3指向指向事件事件情态情态动作动作句子事件句子事件现实现实非现实非现实非现实非现实层次切分层次切分SMVpSMVp了了1 1SMVpSMVp了了2 2 SMVSMV了了3 3语法意义语法意义现实体:事实的现实体:事实的现实地位现实地位情态的出现或变情态的出现或变化化情状:结果情状:结果同现情态同现情态认识情态认识情态根情态根情态根情态根情态44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情态与句尾情态与句尾“了了”及本文用来分析它们的一些相关概及本文用来分析它们的一些相关概参考文献陈 刚 1957 北京话里lou和Le的区别,中国语文第12期。陈前瑞 2005 句尾“了”将来时间用法的发展,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戴耀晶 1997 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金立鑫 1998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1999 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汉语学习第5期。2003“S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李小凡 2000 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再探讨,语法研究与探索(十),北京:商务印书馆。刘勋宁 1988 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第5期。1990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2002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世界汉语教学第3 期。45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参考文献陈参考文献陈 刚刚 1957 北京话里北京话里lou和和Le的区别,的区别,参考文献卢英顺 1991 谈谈“了1”和“了2”的区别方法,中国语文第4期。吕叔湘 1999 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马希文 1983 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中国语言学报第1期。彭利贞 2005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7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彭小川 周 芍 2005,也变“了2”的语法意义,学术交流第1期。邵敬敏 1988 形式与意义四论,语法研究与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谭春健 2003 如何体现“变化”,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2004 句尾“了”构成的句式、语义及语用功能,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王 伟 2000 情态动词“能”在交际过程中的义项呈现,中国语文第3期。46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参考文献卢英顺参考文献卢英顺 1991 谈谈谈谈“了了1”和和“了了2”的区别方法的区别方法参考文献王 巍 2000“助动词+动词+了”的语义、语法关系刍议,汉语学习第2期。2004 语气助词“了”的一种语义变体及其语法形式,汉语学习第4期。王维贤 1991“了”字补议,语法研究与探索(五),北京:商务印书馆。望月圭子 2000 汉语里的“完成体”,汉语学习第1期。熊 文 1999 论助动词的解释成分,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燕 燕 2002“了2”类析,汉语学习第3期。忻爱莉 2000 华语情态动词的语意与句法成分之互动,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编第六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论文集(第一册:语文分析组),台北:世界华文出版社。袁毓林 1993 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张 黎 2003“界变”论,汉语学习第1期。AlLeton,V.1994.Some remarks about the epistemic values of auxiliary verbs YINGGAI and YAO in Mandarin Chinese.In:Chen M.Y.&Tzeng J.L.In honor of Willian S-Y.Wang:Ind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change.Taipei:Pyramid Press:1-16 47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参考文献王参考文献王 巍巍 2000“助动词助动词+动词动词+了了”的语义、语的语义、语参考文献Coates,J.1983.The Semantics of the Modal Auxiliaries.London&Canberra:Croom HelmDirven,R.,Verspoor,M.1998.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Amsterdam:John Benjamins.Fauconnier,G.1985.Mental Spac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Giovn,T.1984.Syntax:a functional-typological introduc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4.Irrealis and the subjunctive.Study in Language.18,2:265-337Lyons,J.1977.Semantics(V.2).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almer,F.R.1979.Modality and the English Modals.New York:Longman.1986.Mood and Modali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Mood and Modality(second 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VendLer,Z.1967.Linguistic and Philosophy.Ithaca:Cornell Uni.Press.48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参考文献参考文献Coates,J.1983.The Seman彭利贞彭利贞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49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谢谢!彭利贞谢谢!彭利贞49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50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50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CASLAR是一份发表以汉语和英语写作的学术论文的双语、同行专家评议国际期刊,是第一份由西方出版商发行的双语(汉语-英语)期刊,由Mouton de Gruyter出版社出版发行,包括印刷版和在线版,刊号为ISSN:2193-2271。本刊2012(第1卷)、2013(第2卷)已经各出2期。2014年将继续出版。每期发表以汉语、英语写作的论文各3篇,每篇论文都有汉语和英语的摘要。51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CASLAR是一份发表以汉语和英语写作的学术论文的双语、同行是一份发表以汉语和英语写作的学术论文的双语、同行我们尤其欢迎如下论题的学术论文: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角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问题进行的研究;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对于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之意义的探讨;专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各个方面的习得和使用的研究;关于汉语母语者和非母语者之间互动之性质的研究;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实验结果如何促进汉语教学方法得到更好发展的研究;关于语言如何受文化的影响而语言又是如何作为文化创造之媒介的研究。52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我们尤其欢迎如下论题的学术论文:我们尤其欢迎如下论题的学术论文:52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153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53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主编:主编:Istvan Kecskes,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共同主编:共同主编:彭利贞,中国,浙江大学助理编辑:助理编辑:Ned Danison,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英文投稿:中文投稿:期刊网址:54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主编:主编:Istvan Kecskes,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5455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55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2019-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