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241306141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穴位的特点小儿推拿穴位的特点 穴位的形状呈现:“点点”状、状、“线线”状、状、“面面”状状两手穴位居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小儿百脉汇于两掌”,手上31穴)强调手法操作顺序: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小儿推拿穴位的特点 穴位的形状呈现:穴位分布情况穴位分布情况(共72个常用穴)头面部穴位:13个胸腹部穴位:11个腰背部穴位:6个上肢部穴位:35个 (手上:31个)下肢部穴位:7个穴位分布情况(共72个常用穴)头面部穴位:13个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头面部穴位头面部穴位 第一部分头面部穴位:13个天门 坎宫 太阳 (耳后高骨)山根 人中 迎香 牙关囟门 百会 耳后高骨 风池 天柱骨 桥弓 头面部穴位:13个天门 坎宫 太阳 头面四大手法头面四大穴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 头面四大手法天门(攒竹)位置:眉心至前发际正中成一直线一直线操作:“推攒竹”(开天门)“大开天门”次数:3050次功效:疏风解表疏风解表 开窍醒脑开窍醒脑 镇惊安神镇惊安神天门(攒竹)位置:眉心至前发际正中成一直线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一横线操作:推坎宫次数:3050次功效:疏风解表疏风解表 开窍明目开窍明目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太阳位置:眉后凹陷处操作:推太阳 揉太阳次数:3050次功效:外感风热风热 疏风风解表 开窍明目 外感风寒风寒太阳位置:眉后凹陷处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操作:揉耳后高骨次数:3050次功效:疏风解表 安神除烦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头面四大手法头面四大穴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推拿起式 外感表证 头痛 头面四大手法山根、人中(水沟)位置:山根: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洼处 人中: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操作:掐山根、掐人中次数:5次或醒后即止功效:开窍醒神山根、人中(水沟)位置:迎香位置:鼻翼中点旁,鼻唇沟中操作:揉迎香次数:2030次功效:宣肺气 通鼻窍迎香位置:鼻翼中点旁,鼻唇沟中牙关位置:耳下1寸,下颌骨凹陷中操作:按牙关 揉牙关次数:510次主治:牙关紧闭 口眼歪斜牙关位置:耳下1寸,下颌骨凹陷中囟门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操作:推囟门 揉囟门次数:50100次功效:镇惊安神通窍囟门的闭合时间:(1)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2)前囟在小儿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千金要方“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囟门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囟门的闭合时间:百会位置: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操作:按百会 揉百会次数:按3050次 揉100200次功效:镇惊安神 升阳举陷百会位置: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风池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操作:拿风池次数:510次功效:发汗解表发汗解表 祛风散寒祛风散寒风池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天柱骨(天柱)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沿 颈椎棘突成一直线一直线操作:推天柱 刮天柱次数:推100500次 刮至皮下轻度充血功效:降逆止呕降逆止呕 祛风散寒祛风散寒天柱骨(天柱)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沿桥弓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一线 (翳风至缺盆)操作:推桥弓 拿桥弓次数:推桥弓2030次 拿桥弓35次主治: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肌性斜颈 降血压(成人)降血压(成人)桥弓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胸腹部穴位胸腹部穴位 第二部分胸腹部穴位:11个天突 膻中 乳根 乳旁胁(胁肋)中脘 腹 脐 天枢 丹田 肚角胸腹部穴位:11个天突 膻中 乳根 乳旁天突位置:胸骨上窝正中操作:按天突 揉天突 勾天突次数:1015次功效: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 催吐催吐天突位置:胸骨上窝正中膻中位置: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处操作:揉膻中 分推膻中 推膻中次数:50100次功效:宽胸理气宽胸理气 化痰止咳化痰止咳用示、中二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膻中位置:前正中线上,用示、中二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乳根、乳旁位置:乳根:乳下2分 乳旁:乳头外侧旁开2分操作:揉乳根、乳旁次数:2050次功效: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乳根、乳旁位置:胁(胁肋)位置:腋下胁肋处,自腋窝往下至胁肋成一直一直线线操作:搓摩胁肋(按弦走搓摩按弦走搓摩)次数:50100次功效:性开而降性开而降 顺气化痰顺气化痰 除胸闷除胸闷 开积聚开积聚小儿肋骨较细如弦胁为肝之分野胁(胁肋)位置:腋下胁肋处,自腋窝往下至胁肋成一直线小儿肋骨中脘位置:脐上4寸操作:揉中脘 摩中脘 推中脘(推胃脘)次数:揉100300次 摩5min 推100300次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降逆止呕 催吐中脘位置:脐上4寸腹位置:腹部操作:分推腹阴阳 摩腹次数:分推100200次 摩5min功效:健脾和胃 理气消食摩腹揉脐与捏脊摩腹揉脐与捏脊再加按揉足三里再加按揉足三里腹位置:腹部摩腹揉脐与捏脊脐位置:肚脐操作:揉脐、摩脐、抖脐次数:揉100300次 摩5min 抖3min功效:温阳散寒、补益气血 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治疗腹泻治疗腹泻龟尾七节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摩腹揉脐脐位置:肚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天枢位置:脐旁2寸操作:揉天枢 揉天枢、脐次数:50100次功效:疏调大肠 理气消滞天枢位置:脐旁2寸丹田位置:脐下小腹处(脐下23寸之间)操作:揉丹田、摩丹田次数:揉50100次 摩5min功效:培肾固本 温补下元 分清别浊丹田位置:脐下小腹处(脐下23寸之间)肚角位置: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 (一说在脐旁2寸大筋)操作:拿肚角 按肚角次数:35次功效:止腹痛止腹痛 寒痛寒痛 伤食痛伤食痛肚角位置: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腰背部穴位腰背部穴位第三部分腰背部穴位:6个大椎 肺俞 腰俞脊柱(脊)七节骨龟尾(长强)腰背部穴位:6个大椎 肺俞 腰俞大椎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操作:揉大椎 捏大椎次数:揉2030次 捏至皮肤轻度充血功效:揉大椎:清热解表 捏大椎:治疗百日咳大椎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揉肺俞 推肺俞(分推肩胛骨)推肺俞(分推肩胛骨)次数:揉50100次 推100300次功效:调肺气 补虚损 止咳嗽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俞位置: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操作:按揉腰俞次数:1530次功效:通经活络腰俞位置: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脊柱(脊)位置:沿第一胸椎棘突至尾椎成一直线操作:推脊(自上而下自上而下)捏脊(自下而上自下而上)次数:推100300次 捏35次功效: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气 推脊:清热推脊:清热脊柱(脊)位置:沿第一胸椎棘突至尾椎成一直线七节骨位置:第四腰椎棘突至尾椎骨(龟尾)成一直线操作:推上七节骨 推下七节骨次数:100300次功效:推上七节骨:温阳止泻推上七节骨:温阳止泻 推下七节骨:泄热通便推下七节骨:泄热通便七节骨位置:第四腰椎棘突至尾椎骨(龟尾)成一直线龟尾(长强)位置:尾椎骨端操作:揉龟尾次数:100300次功效:通调督脉经气通调督脉经气 调理大肠调理大肠 止泻 性平和 通便龟尾(长强)位置:尾椎骨端第四部分第四部分上肢部穴位上肢部穴位第四部分上肢部穴位:35个(手上:31个)五经穴:脾经 肝经 心经 肺经 肾经两侧部:大肠 小肠小指部:肾顶 肾纹 四缝 小横纹 掌小横纹大指部:胃经 板门掌腕部:内劳宫 内八卦 小天心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总筋 大横纹手背部:十宣 老龙 端正 五指节 二扇门 上马 外劳宫 威灵 精宁 外八卦 一窝风手臂部:膊阳池 三关 天河水 六腑上肢部穴位:35个(手上:31个)五经穴:脾经 肝经 心五经穴的定位脾经:拇指拇指末节罗纹面面肝经:示指示指末节罗纹面面心经:中指中指末节罗纹面面肺经:环指环指末节罗纹面面肾经:小指小指末节罗纹面面五经穴的定位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五经穴的操作推五经:补清在罗纹面上:旋推为补旋推为补 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特殊的补法:补脾经: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补脾经: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 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次数:100500次五经皆如此五经皆如此五经穴的操作推五经:补清五经皆如此五经的补泻应用(一)补清脾经 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肝经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心经清热泻心火肺经 补益肺气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肾经 补肾益脑,温养下元 清利下焦湿热五经的补泻应用(一)补清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五经的补泻应用(二)肝经、心经宜清不宜补 肝经需补用补肾代之(滋肾养肝法)或补后加清 心经需补用补脾代之或补后加清脾经、肾经多用补法 肾经需清多以清小肠代之五经的补泻应用(二)肝经、心经宜清不宜补大肠位置:示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推大肠 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 清大肠:从食指根直推向指尖清大肠:从食指根直推向指尖次数:100300次功效: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大肠位置:示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小肠位置:小指尺侧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推小肠 清小肠:指根清小肠:指根指尖指尖 补小肠:指尖补小肠:指尖指根指根次数:100300次功效:泌别清浊 清利下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 温补下焦温补下焦小肠位置:小指尺侧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肾顶位置:小指顶端操作:揉肾顶次数:100500次功效:收敛元气收敛元气 固表止汗固表止汗肾顶位置:小指顶端肾纹位置:小指掌面,第二指骨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揉肾纹次数:100500次功效:祛风明目 散淤结肾纹位置:小指掌面,第二指骨间关节横纹处四横纹(四缝)位置:示、中、环、小指掌面,第一指骨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掐四横纹掐四横纹 推四横纹推四横纹 三棱针点刺三棱针点刺 次数:掐5次 推100300次功效:退热除烦,散淤结 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 治疗疳积治疗疳积四横纹(四缝)位置:示、中、环、小指掌面,第一指骨间关节横纹小横纹位置:手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操作:掐小横纹 推小横纹次数:掐5次 推100300次功效:清热 消胀 散结小横纹位置:手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掌小横纹位置: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揉掌小横纹次数:100500次功效:清热散结 宽胸宣肺 化痰止咳(治疗百日咳的要穴)(治疗百日咳的要穴)掌小横纹位置: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胃经位置:拇指近节掌面操作:补胃经 清胃经次数:100500次功效:清胃经: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 泻胃火,除烦渴 补胃经:健脾胃,助运化推胃经胃经位置:拇指近节掌面推胃经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操作:揉板门 板门推向横纹板门推向横纹 横纹推向板门横纹推向板门次数:100300次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止泻止泻 止呕止呕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内劳宫位置: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环指之间中点操作:揉内劳宫 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次数:揉100300次 运1030次功效:揉内劳宫:清热除烦揉内劳宫:清热除烦 运内劳宫:清虚热(心肾两经虚热最宜)运内劳宫:清虚热(心肾两经虚热最宜)内劳宫位置: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环指之间中点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 处为半径所作的圆周操作:运内八卦运内八卦(运八卦)次数:100300次功效:宽胸利膈宽胸利膈 理气化痰理气化痰 行滞消食行滞消食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 处为半径小天心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揉小天心 掐小天心 捣小天心次数:揉100300次 掐、捣520次功效:揉: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揉: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掐、捣:镇惊安神掐、捣:镇惊安神小天心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运水入土、运土入水位置: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一条弧形曲线操作:运土入水运土入水 运水入土运水入土次数:100300次功效:运土入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运土入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 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运水入土、运土入水位置: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总筋位置:腕横纹中点操作:揉总筋 掐总筋次数:揉100300次 掐35次功效:揉: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 掐:止惊风抽掣总筋位置:腕横纹中点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大横纹位置:腕横纹。近拇指端(桡侧)称阳池近拇指端(桡侧)称阳池 近小指端(尺侧)称阴池近小指端(尺侧)称阴池操作:分(推腕)阴阳(分推大横纹)合(推腕)阴阳次数:3050次功效:分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合阴阳:化痰散结大横纹位置:腕横纹。近拇指端(桡侧)称阳池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十宣(十王)位置: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操作:掐十宣次数:各掐5次,或醒后即止功效:清热、醒神、开窍 (用于急救急救)十宣(十王)位置: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老龙位置:中指甲根正中后1分处操作:掐老龙次数:掐5次 或醒后即止功效:醒神开窍 (用于急救急救)老龙位置:中指甲根正中后1分处端正位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 桡侧:左端正桡侧:左端正 尺侧:右端正尺侧:右端正操作:掐端正,揉端正次数:掐5次,或揉50次功效:揉右端正:降逆止呕 揉左端正:升提 掐端正:醒神开窍醒神开窍端正位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五指节位置:五指第一指骨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背面操作:掐五指节,揉五指节次数:各掐35次 各揉3050次功效: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五指节位置:五指第一指骨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背面二扇门位置:手背,中指根本节(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操作:掐二扇门,揉二扇门次数:掐5次,或揉100500次功效:发汗透表,清热平喘发汗透表,清热平喘 (多用于风寒外感)(多用于风寒外感)二扇门位置:手背,中指根本节(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上马位置:手背,环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操作:揉上马,掐上马次数:揉100500次(多用)掐35次功效: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补肾滋阴要法)(补肾滋阴要法)上马位置:手背,环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外劳宫位置: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揉外劳,掐外劳次数:掐5次,揉100300次功效:(性温)性温)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发汗解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发汗解表外劳宫位置: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威灵、精宁位置:威灵:手背,第二、第三掌骨歧缝间 精宁:手背,第四、第五掌骨歧缝间操作:掐法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功效:掐威灵:开窍醒神 掐精宁:行气,破结,化痰 威灵、精宁位置:威灵:手背,第二、第三掌骨歧缝间外八卦位置:手背,与内八卦相对处操作:运外八卦次数:100300次功效:宽胸理气,行滞散结外八卦位置:手背,与内八卦相对处一窝风位置:腕背横纹正中凹陷处操作:揉一窝风次数:100300次功效: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一窝风位置:腕背横纹正中凹陷处膊阳池位置:前臂背侧,一窝风上3寸处操作:掐膊阳池、揉膊阳池次数:掐35次,揉100300次功效:止头痛,通大便,利小便 (对大便秘结有显效)(对大便秘结有显效)膊阳池位置:前臂背侧,一窝风上3寸处三关、六腑位置: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一直线 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一直线一直线操作:推三关:自腕推向肘推三关:自腕推向肘 退六腑:自肘推向腕退六腑:自肘推向腕次数:100300次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三关:性温热,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主治一切虚寒病证)退六腑:性寒凉,能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病证)三关、六腑位置: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三关、六腑(大凉大热之法大凉大热之法)两穴可单用,也可合用合用功效: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 以热为主退六腑:推三关3:1 以寒为重推三关:退六腑3:1寒热夹杂三关、六腑(大凉大热之法)两穴可单用,也可合用寒热夹杂天河水位置:前臂掌侧,总筋至洪池洪池(曲泽曲泽)成一直线一直线操作:清(推)天河水 打马过天河次数:100300次功效:(性微凉较平和)(性微凉较平和)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清热而不伤阴分)(清热而不伤阴分)天河水位置:前臂掌侧,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第五部分第五部分下肢部穴位下肢部穴位第五部分下肢部穴位:7个箕门 百虫 前承山 大敦委中 后承山 涌泉下肢部穴位:7个箕门 百虫 前承山 大敦箕门位置:大腿内侧,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一直线操作:推箕门次数:100300次功效:(性平和)利尿利尿箕门位置:大腿内侧,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百虫(百虫窝)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操作:按百虫,拿百虫次数:5次功效:通经络,止抽搐百虫(百虫窝)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前承山、后承山位置:前承山:胫骨外侧,与后承山相对处 后承山:腓肠肌腹下陷中,相当于委中与昆仑连线中点处操作:掐、揉前承山 拿后承山次数:掐5次,揉30次,拿5次功效:止抽搐,通经络前承山、后承山位置:前承山:胫骨外侧,与后承山相对处大敦位置:足大趾外侧爪甲根与趾关节之间操作:掐大敦次数:5次功效:熄风止痉大敦位置:足大趾外侧爪甲根与趾关节之间委中位置:腘窝中央,两大筋中间操作:拿委中次数:5次功效:熄风止痉,通经活络委中位置:腘窝中央,两大筋中间涌泉位置: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推涌泉,揉涌泉次数:50100次功效:推涌泉:引火归元,退虚热 揉涌泉:止吐、泻 左揉止吐 右揉止泻涌泉位置: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总结总结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穴位总结Questions(1)线性穴位有哪些?面状穴位有哪些?头面四大手法是什么?止泻四法指什么?Questions(1)线性穴位有哪些?Questions(2)何谓大凉大热之法五经穴的定位与主治门穴的定位与主治前臂三穴的定位与主治Questions(2)何谓大凉大热之法门穴天门:上推24次,开天人合一门户囟门:大脑之门板门:脾胃之门二扇门:腠理之门箕门:水道之门门穴天门:上推24次,开天人合一门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