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298814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41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劳动关系与劳动法1考核方式v考勤10%v平时40%(课堂提问、课堂笔记、案例分析、小作业)v考试50%考核方式考勤10%2教材为基础,适当调整,纳入与劳动者、劳动关系、劳动法相关的主要内容u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教材)重点u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增加)u劳动保护(增加)u工资法律规定(增加)重点u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增加)重点u社会保险(增加)重点u工会、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教材)u劳动合同制度(教材)重点u劳动争议处理(教材)重点u劳动监察(增加)教材为基础,适当调整,纳入与劳动者、劳动关系、劳动法相关的主3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第一章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概述4纲要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纲要第三节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第四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5学习目标v了解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v理解劳动、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体系框架v掌握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6纲要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纲要第三节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第四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7一、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的概念v中国传统教育:劳动最光荣v劳动是一个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v马克思: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创造价值)v这里所讲的劳动是什么范围?一、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的概念8(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v从主体上看:劳动者以职工(雇工)身份所从事的劳动v从目的上看:劳动者作为谋生的手段的职业劳动v从性质上看:劳动者的劳动受用人单位的支配、约束和管理,是被动的从属劳动(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从主体上看:劳动者以职工(雇工)身份所9劳动关系的定义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的定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的定义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10劳动者的权利1、劳动就业权2、生命健康权3、劳动报酬权4、休息休假权5、职业培训权6、社会保险权7、结社权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劳动者的权利1、劳动就业权11从劳动的权利出发,适当调整,分章节讲u劳动就业权、职业培训权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u生命健康权劳动保护u劳动报酬权工资法律规定u休息休假权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u社会保险权社会保险u结社权工会、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u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劳动争议处理u为保证以上权利的需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u为保证劳动者权益政府还需劳动监察从劳动的权利出发,适当调整,分章节讲劳动就业权、职业培训权12内容v劳动者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内容劳动者的义务13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v与劳动者的义务和权利相对v二者必须共同指向同一对象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与劳动者的义务和权利相对14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主体特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2.内容特定: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创造价值3.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4.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二、劳动关系的特征主体特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15三、劳动关系的分类以劳动时间为标准 全日制用工 非全日制用工以劳动者是否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为标准标准用工 劳务派遣以符合法定模式为标准合法劳动关系 不合法劳动关系以构成形态为标准个别劳动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三、劳动关系的分类以劳动时间为标准16纲要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纲要第三节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第四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17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v大量劳动关系存在和建立v社会矛盾激化、劳资双方强烈要求、政府缓和社会矛盾v产生于19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国家v20世纪得以进一步发展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大量劳动关系存在和建立18二、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资本主义自身发展阶段)v原始积累时期圈地运动农民成为“自由”劳动者”劳工法规”强制农民被雇佣学徒法强制工人接受苛刻的劳动条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劳动立法)v自由竞争阶段适用契约自由、平等自愿原则处理劳动关系资本家凭借自身经济优势可以直接规定工人的劳动条件工人联合起来反抗,斗争激烈政府介入,缓和劳资矛盾,立法限制资本家(“工厂立法”)v垄断阶段二、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资本主义自身发展19二、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资本主义自身发展阶段)v原始积累时期v自由竞争阶段v垄断阶段劳资矛盾更加尖锐资本家不得不作出让步,制定多种劳动法律二战后,新技术发展,人力资本作用突显,有一定物质基础,各国颁布了多部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劳动立法,表现为:1、劳动立法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2、劳动权的内涵不断丰富3、强化劳动关系的协调立法二、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资本主义自身发展20三、我国劳动立法概况v建国前(1949年之前)工人生活悲惨开展一些工人运动,1922年拟定劳动法大纲,但未得到当时政府的确认迫于工人运动压力,政府于1923年公布暂行工厂规则,劳动法颁布的开始19世纪30、40年代,共产党颁布一些v建国后(1949年之后)文革前颁布多部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革期停滞。v改革开放后(1978年之后)三、我国劳动立法概况建国前(1949年之前)21三、我国劳动立法概况v建国前(1949年之前)v建国后(1949年之后)v改革开放后(1978年之后)经济发展,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我国劳动立法概况建国前(1949年之前)22我国主要的劳动法律规范社会保险关系,将劳动保障上升至法律层面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开始劳动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20112011年年7 7月月1 1日)日)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20082008年年1 1月月1 1日)日)劳动法(劳动法(1995年年1月月1日)日)宪法(宪法(19541954年年9 9月月2020日)日)对劳动问题作出明文规定我国主要的劳动法律规范社会保险关系,将劳动保障上升至法律层面23纲要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纲要第三节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第四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24一、劳动法的概念v劳动的概念1.劳动为谋生的手段2.提供有偿劳动,而非基于道德范畴的义务劳动3.基于劳动合同,为履行法律之义务4.劳动具有从属性,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的概念25一、劳动法的概念v劳动的概念法律意义1.从事劳动的人具备法定条件2.取得劳动报酬,满足自身及家庭需要3.对象是除本人和家人以外他人4.建立在雇佣关系基础上,从属于一定的用人单位或雇主,服从管理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的概念法律意义26一、劳动法的概念v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第二宪法v广义: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劳动法学中通常所讲的劳动法属于广义上的概念(我们这里所要学习,实际对劳动者管理所运用的)一、劳动法的概念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27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1.宪法:最高法律依据2.劳动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的劳动方面的法律3.行政法规:中央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4.部门规章:由中央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地方政府制定有关劳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6.其它法律中有关劳动方面的规定:如刑法7.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1.宪法:最高法律依据28二、劳动法的体系框架1.劳动就业法:就业促进法2.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关系运行协调化3.劳动基准法:劳动者权益基准化4.劳动保障法:社会保险法二、劳动法的体系框架1.劳动就业法:就业促进法29纲要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纲要第四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第二节劳动法的产生30劳动关系的定义定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的定义定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31一、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p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从属性p存在许多问题,雇主逃避履行一些职责(如不签劳动合同,不提供报酬等)p为此法律作出规定(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一、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从属性32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v空间上v对人v时间上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空间上33空间上的适用范围立法层次不同,适用地域范围不同v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国务院适用全国,在中国境内运行的劳动关系问题: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是否适用?v地方性的法规、规章适用地方空间上的适用范围立法层次不同,适用地域范围不同34对人的适用范围l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动者l劳动合同法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u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u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u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对人的适用范围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动者35对人的适用范围v企业v个体经济组织雇佣7个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若7人以上的是个人独资企业)v民办非企业单位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的组织v国家机关除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招用工勤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v事业单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中除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或法律特殊规定,需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v社会团体除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招用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对人的适用范围企业36对人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v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v用人单位的分支机构取得营业执照(可以订立)未取得(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订立)对人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37对人的进一步明确排除以下人员v以上用人单位中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或法律特殊规定的人,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v家政服务人员(为家庭提供服务),个体工匠雇用的帮工、学徒,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受雇人对人的进一步明确排除以下人员38几类特殊人员v农民v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受雇人v家庭保姆v个体工匠雇用的帮工、学徒v大学生v退休反聘人员几类特殊人员农民39案例v小张从乡下进城打工,经人介绍,在一户人家从事家庭保姆工作v干了3个月后,不张发现雇主并未提供原来承诺的条件和待遇,此外还经常布置不属于她的工作。v因此,小张决定不干了,要求雇主支付双方约定的报酬,雇主不同意,双方发生争议。v问:小张与雇主是否是劳动关系?案例小张从乡下进城打工,经人介绍,在一户人家从事家庭保姆工作40案例分析v家庭保姆不属于劳动者的条件v双方的雇佣关系不是劳动关系v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v双方为劳务关系v双方纠纷属于民事纠纷v应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案例分析家庭保姆不属于劳动者的条件4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v下列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1、家庭或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2、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3、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42在校学生从事勤工助学,与用单位之间是不是劳动关系?v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v由此分析在校学生从事勤工助学,与用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v但为保护大学生,各地又有一些规定,如北京市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规定在校学生从事勤工助学,与用单位之间是不是劳动关系?关于贯彻43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规定v第35条用人单位可与学生双方协商劳动报酬标准,但不应低于北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且不得克扣学生的合法劳动报酬。第36条用人单位如果违反协议,给学校或学生造成损失的,应予以相应的赔偿。第37条对在勤工助学劳动过程中发生工伤的学生,由用人单位比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给付一次性待遇。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规定第35条用人单位可44案例v在校大学生李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饭店打工。为了积攒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李某打算暑假期间留在饭店打工,并要求该饭店与其签订劳动合同,遭到饭店的拒绝。v问:李某的要求合理吗?案例在校大学生李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饭店打工。为了积攒45大学生勤工助学v注意保护自己的权利v签订权利义务对等协议v发生争议,向法院起诉(根据民事伤害或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大学生勤工助学注意保护自己的权利46超过退休年龄的人是不是劳动者?劳动法的规定,只禁止和限制招用童工,并没有限制招用超过退休年龄的人员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从实际操作来看,有按照不是劳动关系处理,也有按照的超过退休年龄的人是不是劳动者?劳动法的规定,只禁止和限制招用47案例v高某,61岁,2005年来到北京,在建筑工地打工。因工地安全保障不到位,高某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造成高位截瘫。高某的儿子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作人员认为高某已超过退休年龄,不属于劳动者,不能认定为工伤。高某只能以人身伤害为由向法院起诉,并获得赔偿。v也有认定为工伤,要求用人单位按工伤待遇支付。案例高某,61岁,2005年来到北京,在建筑工地打工。因工地48案例v小李毕业后待业在家,为了生存,联系了一家出版社做校对工作,其无须到公司上班,约定按较对成果收费,每校对一万字,出版社支付50元费用。一个月后,小李将校对的书稿交给出版社后,出版社未支付相应的报酬。于是,小李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小李可以走什么样的程序?v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案例小李毕业后待业在家,为了生存,联系了一家出版社做校对工作49劳务关系v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法律关系v两人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v合同可以是书面、口头或其他形式劳务关系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50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区别之处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主体资格一方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个人均有可能主体关系隶属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工作时间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自行约定报酬确定支付方式按劳分配工资定期支付等价原则双方协商确定适用法律劳动相关法律民法处理纠纷的机构 劳动调解、仲裁、诉讼双方意愿(仲裁、诉讼)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区别之处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主体资格一方51小练习一v有一篇短文乞丐的招聘介绍,深圳67岁的乞丐许老汉,因病后偏瘫,“上下班”一时成了问题。无奈之下,请人做了一块红底黄字的广告牌,上书“我想请下帮手”,有偿雇人拖他往返。据说,只要早晨7点钟拖他上班,晚上10点钟拖他下班,就能得到10元报酬。试分析乞丐与其招聘人员之间的关系?小练习一有一篇短文乞丐的招聘介绍,深圳67岁的乞丐许老汉52小练习二v李某系某村村民,1998年5月,被某供电公司聘为抄表员,帮助公司在月底抄表收费。双方口头约定李某的报酬按照抄表的户数予以确认,每抄一个电表获得报酬0.8元,多抄多得。v李某开始抄表以后,最高时每月可领取500多元,最低时每月只领取100元。2006年10月,公司考虑李某年龄偏大,便提出与李某解除聘用关系。李某认为自己已经为公司工作了8年多,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公司不能随意与自己解除聘用关系,并于2006年10月20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供电公司补缴其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并支付经济补偿金。v试分析:1、李某与某供电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2、李某的要求应当得到支持吗?小练习二李某系某村村民,1998年5月,被某供电公司聘为抄表53几类特殊的“用人单位”是不是用人单位v家庭v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v包工头几类特殊的“用人单位”是不是用人单位家庭54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v非法设立(未经过工商或劳动等国家机关准入,实际雇用劳动者)v合法的用人单位从事与其经营范围以外业务,实际雇用劳动者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非法设立(未经过工商或劳动等55“用人单位”主体v“用人单位”主体不合法,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法的保护,合理吗?劳动合同法第93条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主体“用人单位”主体不合法,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法56劳动法的实质v不仅担负调整合法用工关系的责任v而且规范非法用工,对其进行惩罚矫正,将不合法的劳动关系引导到合法的轨道劳动法的实质不仅担负调整合法用工关系的责任57包工头是不是用人单位v个人不能作为用人单位v建筑施工领域,对用人单位有特别的要求,具备建筑施工的资质v包工头承包工程本身是违法的包工头是不是用人单位个人不能作为用人单位58案例v2006年3月,某建筑公司承建某购物中心。5月5日,该建筑公司将该购物中心的土方交与任某挖运,并约定在挖土和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道路的清扫等由任某自行负责,在施工中任某听从建筑公司施工员的指挥。v任某又聘请王某等人清扫挖运土方洒落在街道上的泥土,报酬从任某处领取。5月15日,王某在公路中间扫土时,被一辆农用车撞伤,王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王某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v劳动部门经过调查作出了王某因公受伤的决定,事故单位为该建筑公司。该建筑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v问:王某与任某之间形成雇佣关系,还是王某与该建筑公司形成劳动关系?案例2006年3月,某建筑公司承建某购物中心。5月5日,该建59案例分析v根据我国合同法和建筑法的有关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后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转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v从保护劳动者权益角度,认为王某的工作是为该建筑公司提供有偿劳动。虽然王某与建筑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案例分析根据我国合同法和建筑法的有关规定,承包人不得60小问题v包工头有时会挂靠一家建筑公司v挂靠本身就是违法的,为减少所谓的挂靠,让挂靠的建筑公司承担责任小问题包工头有时会挂靠一家建筑公司61违法包工的处理v让包工头和挂靠公司承担连带责任v有时,从有利于劳动者的角度考虑,直接认定劳动者与发包方存在劳动关系违法包工的处理让包工头和挂靠公司承担连带责任62案例vA公司为一家建筑公司,张某为包工头,挂靠在B公司下,承包了A公司的工程,张某雇李某干活,李某发生事故,要求认定工伤,请问应如何处理?可以有三种处理方法1、张某与B公司承担,按照工伤待遇支付相应费用2、认为李某为B公司员工3、直接认为李某为A公司员工案例A公司为一家建筑公司,张某为包工头,挂靠在B公司下,承包63时间上的适用范围v生效时间不具有溯及力v失效时间新法律施行之日起,之前按照有关规定时间上的适用范围生效时间64案例v2005年1月1日,张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至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2008年1月1日),合同已经履行3年,如果2009年12月31日合同期限届满前,用人单位不同意与张某续约,张某的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案例2005年1月1日,张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65三、劳动法调整其他社会关系v劳动行政关系劳动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劳动关系执行情况而产生的关系v劳动团体关系劳动者与工会、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社会关系v劳动服务关系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中心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关系v劳动争议处理关系劳动调解组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法院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之间处理、审理劳动争议而产生的关系三、劳动法调整其他社会关系劳动行政关系66纲要第四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第二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第三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第五节 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纲要第四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第二节劳动法的产生67与劳动关系有关的几个概念v劳动法律关系v事实劳动关系v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关的几个概念劳动法律关系68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v法律关系权利、义务v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v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和基础2、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劳动关系的范畴大于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权利、义务69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v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v客体:行为(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组织劳动)1、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换取劳动报酬,从而为其本人和家庭成员赢得生活保障2、用人单位通过组织劳动,让劳动者的劳动转化成物化成果,从而创造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v内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70主体v劳动者1、达到法定年龄2、劳动只能由本人实施(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可分割)3、劳动者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一些因素的制约。v用人单位指依法招用、管理和使用劳动者并向其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企业、个体工商户、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主体劳动者71内容v劳动者的权利1、劳动就业权2、生命健康权3、劳动报酬权4、休息休假权5、职业培训权6、社会保险权7、结社权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内容劳动者的权利72从劳动的权利出发,适当调整,分章节讲u劳动就业权、职业培训权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u生命健康权劳动保护u劳动报酬权工资法律规定u休息休假权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u社会保险权社会保险u结社权工会、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u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劳动争议处理u为保证以上权利的需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u为保证劳动者权益政府还需劳动监察从劳动的权利出发,适当调整,分章节讲劳动就业权、职业培训权73内容v劳动者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内容劳动者的义务74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v与劳动者的义务和权利相对v二者必须共同指向同一对象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与劳动者的义务和权利相对75三、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v引起原因:事件和行为(合法、违法)1、产生自用工之日起2、变更双方协商变更,单方变更,工伤、医疗期后无法从事原来工作3、消灭双方协商解除,违法刑法,死亡,到期自然终止三、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引起原因:事件和行为(合法76二、事实劳动关系v定义:无书面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合同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口头协议达成的劳动雇佣关系。v2008年1月1日之前,经常使用“事实劳动关系”这用词,与劳动关系相比,只是欠缺了有效的书面合同,但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成立。v08年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v08年之后,不再使用,不论是否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只要用工即认为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二、事实劳动关系定义:无书面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合同形成的劳动雇77三、劳务关系v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约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法律关系。三、劳务关系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78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区别之处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主体资格一方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个人均有可能主体关系隶属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工作时间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自行约定报酬确定支付方式按劳分配工资定期支付等价原则双方协商确定适用法律劳动相关法律民法处理纠纷的机构劳动调解、仲裁、诉讼双方意愿(仲裁、诉讼)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区别之处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主体资格一方79三、劳动关系的主体v劳动者v用人单位v工会v雇主组织v政府三、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者80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v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1、用人单位掌握的负举证责任2、不提供,承担后果v劳动关系主体的确定1、建筑施工、矿山企业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2、个人承包经营违反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81小案例v2012年3月,施某与甲公司订立经营用房装修协议,约定由施某负责组织人员施工,装修费用50万元。装修过程中除装修材料外的所有费用一律由施某自付,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均由施某自行承担,甲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v订立协议后,施某即组织人员施工。4月1日,陈某在接受施某指派从事高处作业时摔伤,造成8级伤残,发生各项损失65000元。陈某欲维护自己权益,咨询相关律师。试根据案情,给出意见。小案例2012年3月,施某与甲公司订立经营用房装修协议,约定82问题v陈某索赔应以谁为被告?谁应赔偿?v施某与甲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为什么?v假设陈某接受劳务派遣公司指派为甲公司从事装修工作,陈某与哪个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问题陈某索赔应以谁为被告?谁应赔偿?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