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战略ppt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280746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166 大小:65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创新战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技术创新战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技术创新战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技术创新战略章技术创新战略1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在考虑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后,对于企业以后的发展所做出的方向性的谋划,战略的优劣成为决定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的三个层面:企业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性战略()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战略:2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1 战略管理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兴起1.战略管理的发展表表3.1 战略管理的发展战略管理的发展阶段主题主要问题关键的概念和技术20世纪50年代预算计划和控制年度预算控制预算、投资计划和项目评价20世纪60年代公司计划计划成长投资计预测模型20世纪70年代公司战略计划组合的协同,多方案规划矩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产业和竞争的分析产业和市场的选择、市场的细分和定位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寻求竞争优势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核心竞争力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战略性创新战略性和组织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动态来源;标准的控制;知识和学习资料来源:M.,1998.18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1 战略管理的发3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1 战略管理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兴起2.技术创新战略概念的演化认识上的两个转变:实行多角化经营的大公司的活动高技术行业企业战略中包含了技术维度技术创新战略存在于高技术以外的其他产业中;企业战略执行中考虑的问题(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未考虑技术因素,未考虑有效地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战略制定中必须考虑的问题。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1 战略管理的发4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1 战略管理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兴起2.技术创新战略概念的演化战略性的技术选择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全新的业务和竞争领域(通过根本性创新);改变现有竞争领域的竞争规则(通过产品或价值链构造中的技术创新);支持现有业务(通过渐进性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1 战略管理的发5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1 战略管理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兴起3.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及特点技术创新战略概念: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目标部署,即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创新目标而做出的与技术相关的重大决策,是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这些决策包括技术的获取、维持和利用,以及技术能力的水平和研究开发投入的强度;这些技术选择决定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以及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平台。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1 战略管理的发6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1 战略管理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兴起3.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及特点技术创新战略概念的特点:技术创新战略重点放在企业战略性的技术选择上,也就是企业占有、开发、使用或放弃何种技术。技术创新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如何构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核心,决定企业获取何种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战略的深度关系到企业目前的技术存量和资源的投入规模,而广度则涉及企业的战略姿态和可以进入的新的领域。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1 战略管理的发7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2 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1.企业目前技术资源的状况和技术能力的水平评价企业目前的技术资源状况;衡量企业技术能力在同行业中的相对水平和地位;评价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竞争程度。2.产业竞争环境和技术演化趋势的分析分析产业竞争环境:决定企业创新的机会和价值创造的空间;分析技术演化趋势:决定企业的技术选择,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寻找技术机会与产业竞争环境的结合点。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2 技术创新战略8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2 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3.核心技术的选择分析企业自身的资源状况、外部技术环境、产业竞争环境;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有效的分配;选择需要发展的核心技术。4.研究开发投入的强度评估资金投入水平:投入/销售额,在同行业的地位;评估人力资源投入:人员/企业总人力,人员的素质水平。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2 技术创新战略9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2 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5.技术源的获取模式选择技术源:自主开发;技术购买;战略联盟。6.技术应用的相关资源企业是否具有开发技术应用所需的相关配套资产;技术开发所需资源与企业现有资源的兼容程度。7.技术在产品和价值链的运用核心技术和最终产品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核心技术在最终产品中如何体现;形成什么样的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平台。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2 技术创新战略10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2 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8.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把新技术引入市场进入市场的时机:即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是扮演领先者的角色还是跟随者的角色;进入市场的方式:是创造新的竞争领域,改变现有竞争领域的竞争模式,还是支持企业现有的业务领域。9.对创新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设计有效的研究开发组织;设计有效的研发绩效评价工具。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2 技术创新战略11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3 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别按进入市场时间()分类:领先进入市场()战略紧接进入市场()战略市场跟随()战略晚期进入市场()战略结合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分类(和):领先进入市场战略跟随领导者战略应用工程战略模仿创新战略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3 技术创新战略12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3 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别结合进入市场的时机、技术创新的特征和市场竞争态势的分类: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结合技术源和进入市场的时机分类: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战略3.1 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3.1.3 技术创新战略133.2 自主创新战略3.2.1 自主创新战略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国家层面的含义:自主创新指一国不依赖外部的技术引进,而依靠本国自身力量独立开发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层面的含义:自主创新战略是指以自主创新为基本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获得领先优势的创新活动。3.2 自主创新战略3.2.1 自主创新战略的含义和特点143.2 自主创新战略3.2.1 自主创新战略的含义和特点特点:1.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指自主创新所需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也是自主创新战略与其他创新战略的本质区别,自主创新的许多优势及缺陷也都是由此决定的。辅助性外围技术可以自己研发,也可通过委托研究和技术购买的方式解决。3.2 自主创新战略3.2.1 自主创新战略的含义和特点153.2 自主创新战略3.2.1 自主创新战略的含义和特点特点:2.技术与市场方面的率先性:是自主创新努力追求的目标。技术领先:在技术开发的竞争中,企业要率先攻破技术难关,并且,新技术成果要率先注册专利。市场领先:技术开发的成果要尽快商品化,尽快占领市场。3.2 自主创新战略3.2.1 自主创新战略的含义和特点163.2 自主创新战略3.2.1 自主创新战略的含义和特点特点:3.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技术创新的主体工作及主要后续过程都是通过企业自身知识与能力支持实现。与合作创新有根本性区别:在合作创新中,创新的推进是通过合作双方或多方的共同努力进行的,任何一方都没有能力独自推动创新的过程。自主创新过程为企业提供独特的内在的知识和能力积累。3.2 自主创新战略3.2.1 自主创新战略的含义和特点17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优势:1.技术方面: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有助于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跟进者对新技术的解密、消化、模仿以及从投资到形成生产能力到发展成为率先创新者的竞争对手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间内必然会形成自主创新者对新技术的自然垄断。专利保护确定了自主创新者技术的法律垄断。技术突破很可能会引致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形成创新的集群现象和簇射现象。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18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优势:2.生产方面:自主创新企业产量积累领先于跟进者,优先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较早建立起与新产品生产相适应的企业核心能力,因此,自主创新企业能先于其他企业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竞争优势。绝对成本优势:“干中学”的成本优势依赖于累计产量和时间。规模经济:利用规模经济设置进入壁垒。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19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优势:3.市场方面:产品投放市场初期,自主创新企业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可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通过转让新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自主创新企业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新产品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很可能先入为主,演变为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迫使后来者纳入到该标准和技术规范中来,成为自主创新企业的跟随者,从而奠定自主创新企业在行业中稳固的核心地位,无形中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20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优势:3.市场方面:较早建立起原材料供应网和产品销售网,能够率先占领新产品生产所需的稀缺资源和开辟良好的销售渠道。产品对消费者的先入为主的影响,会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自主创新企业的行业领导者的形象和声誉,从而使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偏好,并且,因为转换成本的原因可以将老用户锁定在其系列产品上,因为网络外部效应的原因可以吸引更多新的消费者。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21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劣势:1.技术方面高投入与高风险性:为了获得技术突破,企业要投巨资于技术研究与开发,而且必须保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人员队伍,不断提高能力,这是一种较为沉重的财务负担。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能否产生技术突破,何时产生技术突破等问题难以预料,自主研究开发的成功率相当低。为了减少率先探索的风险和产出的不确定性,自主创新企业需要进行多方位、多项目的复合投资。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22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劣势:2.生产方面:高投入和高风险性:自主创新企业一般较难在社会上招聘到现成的熟练技术工人,而必须由企业投资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特殊培训,并帮助相关生产协作单位提高生产技术能力。新工艺、新设备可靠性的风险也必须由自主创新企业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主创新的生产成本和质量控制风险。往往需要投资于互补产品的开发。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23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劣势:3.市场方面:高投入和高风险性:需求的不确定性:自主创新企业需要在市场开发、广告宣传、用户使用知识普及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努力挖掘有效需求,打开产品销售的局面。投资的外溢效果:在新产品概念和消费观念的引入上的投入具有很强的外溢效果,相当一部分投资的收益将由模仿跟进者所占有。市场的不确定性:市场开发有时具有很强的迟滞性,有些新产品有较长的市场沉默期。3.2 自主创新战略3.2.2 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劣势243.2 自主创新战略3.2.3 自主创新战略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在国家层次上的意义:1.自主创新是推动和加速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自主创新是创新集群的核心和创新簇射性扩散的原点:自主创新一般开辟的都是全新的技术领域,大部分属于根本性的重大创新,这样的创新一旦成功,必将引致大量的改进性渐进创新和大量外围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创新,形成密集的创新集群和簇射现象,其结果不仅会大大增强自主创新企业的实力和核心地位,而且会极大地推动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新技术向各产业领域的扩散。3.2 自主创新战略3.2.3 自主创新战略与我国企业创新战253.2 自主创新战略3.2.3 自主创新战略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在国家层次上的意义2.是否自主创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作为一个大国,我国不可能将经济技术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模仿、跟随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基础上。单纯模仿和被动跟随必然会受制于人,将自身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3.只有国内的自主创新才能满足特色需求。我国市场广阔,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许多方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区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国外的技术和产品不可能完全满足。3.2 自主创新战略3.2.3 自主创新战略与我国企业创新战263.2 自主创新战略3.2.3 自主创新战略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在国家层次上的意义4.要赶超国际先进技术经济水平只能依靠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由于技术封锁,通过技术引进只能得到二流的技术,真正尖端的高科技是买不到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创新往往由于双方在能力、水平和条件方面的差距而难以开展。自主创新是制衡技术封锁,获取尖端技术进口特许的条件。3.2 自主创新战略3.2.3 自主创新战略与我国企业创新战273.2 自主创新战略3.2.3 自主创新战略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在企业层次上的意义1.自主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成为技术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根本标志。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战略演变规律:企业经历技术引进、模仿跟随等追赶学习阶段,不断积累创新能力,逐步加强研究开发投入,最终过渡到以自主创新为主推动企业蓬勃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3.2 自主创新战略3.2.3 自主创新战略与我国企业创新战283.2 自主创新战略3.2.3 自主创新战略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在企业层次上的意义2.自主创新可以成为一部分条件相当的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导战略。在同一市场中,由于比较利益的驱动,不可能所有企业都成为模仿跟进者,必然会活跃着一批自主创新企业,率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获取先行利益。我国企业虽然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但确实有不少企业发展领先一步,在研究开发方面具有相当的实力,积累了明显的优势。自主创新正是这些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竞争实力,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选择。3.2 自主创新战略3.2.3 自主创新战略与我国企业创新战293.2 自主创新战略3.2.4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1.充分利用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申请专利保护:现代检测、分析手段在不断发展,对复杂技术的解密手段也在日益提高。特别是智能支持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了跟随者反求复制自主创新者新技术的能力。因此,要保证自主创新企业对新技术的独占性,仅仅依靠技术的自然壁垒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求助于专利制度的法律保护。对于一些较为直观,易于复制的自主创新成果,尤其要注意借助专利制度的法律保护。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在竞争较为激烈,多个竞争对手同时从事研究开发的情况下,还应注意专利申请的及时性。3.2 自主创新战略3.2.4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303.2 自主创新战略3.2.4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2.灵活恰当地进行技术转让。正确的技术转让策略: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当的对象进行适度的转让。技术转让的作用:获取丰厚的经济回报;促进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培养和扶持一批理想的行业竞争者,有助于吸收需求波动、填补市场空白、改善现有的产业结构、分担市场开发的成本、普及自主创新者的产品技术标准和规范、增加自主创新者进一步改进新产品的动力等等。推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自主创新企业的竞争优势,确保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核心地位。3.2 自主创新战略3.2.4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313.2 自主创新战略3.2.4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3.注意自主创新产品的自我完善。根本性创新之后的渐进性创新:要长期稳定地占领市场、吸引用户,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光靠率先性和新颖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对新产品性能的改进和产品系列的不断完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即广大用户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加产品品种的要求。保持领先地位:在一项率先性自主创新成功之后,总会有大量的跟随者进行模仿创新,跟随者中不乏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竞争对手,自主创新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对产品的性能和工艺加以完善,才能保持领先地位。3.2 自主创新战略3.2.4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323.2 自主创新战略3.2.4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4.重视对创新后续环节的投入。创新链:一项创新产品能否最终被消费者或客户接受,能否为企业带来相当的利润,不仅仅是由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成效决定的。在相当程度上,设计、生产制造、销售部门的能力和努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创新链的每一环节均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创新才能产出理想的效果。团队协作精神:创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中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同样是十分复杂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组织管理等各部门共同努力,需要丰富的实践技能积累。3.2 自主创新战略3.2.4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333.3 模仿创新战略3.3.1 模仿创新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简单地说,模仿创新是后发者的创新。3.3 模仿创新战略3.3.1 模仿创新的含义和特点343.3 模仿创新战略3.3.1 模仿创新的含义和特点特点:1.模仿的跟随性跟随的优势是能够吸取率先创新者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巧妙地利用跟随和延迟所带来的优势,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在技术方面,模仿创新者不做新技术的开拓探索者和率先使用者,而是做有价值的新技术的积极追随学习者。在市场方面,模仿创新者不独自开辟新市场,而是充分利用并进一步发展率先创新者所开辟的市场。3.3 模仿创新战略3.3.1 模仿创新的含义和特点353.3 模仿创新战略3.3.1 模仿创新的含义和特点特点:2.研究开发的针对性能够免费获得的公开技术或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引进购买的技术不再重复开发,其活动主要偏重于破译无法获得的关键技术、技术秘密以及对产品的功能与生产工艺的开发与改进。模仿创新不是单纯的模仿,不是照抄照搬率先者的技术,它同样需要投入足够多的研究开发力量,从事其特有的研究开发活动,应属于一种渐进性创新行为。3.3 模仿创新战略3.3.1 模仿创新的含义和特点363.3 模仿创新战略3.3.1 模仿创新的含义和特点特点:3.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由于模仿创新省去了新技术探索开发的大量早期投入和新市场开发建设的大量风险投入,因而能够集中力量在创新链的中游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即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向中部聚积。率先创新在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较为均衡。3.3 模仿创新战略3.3.1 模仿创新的含义和特点373.3 模仿创新战略3.3.1 模仿创新的含义和特点特点:3.资源投入的中间聚积性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创新链投入图:创新沿创新链阶段投入示意图3.3 模仿创新战略3.3.1 模仿创新的含义和特点自主创新38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市场地位变化(表)低成本低风险高性能: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主要得益于模仿创新产品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较低的风险,以及更高的性能投入市场,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技术开发方面看:模仿创新能够有效地回避研究开发探索的风险;能够回避研究开发竞争的风险;其研究开发投入模式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的特点。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39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从技术开发方面看:模仿创新能够有效地回避研究开发探索的风险。模仿创新不做开拓探索者,而是做有价值的新技术的积极追随学习者。率先创新必须独自承担技术探索的风险,负担探索失败的损失,而模仿创新者却可以冷静地观察率先创新者的创新行为,向多个技术先驱学习,选择成功的率先创新进行模仿改进。模仿创新者的研究开发活动不涉足未知的探索性领域,而主要从事渐进性的改进、完善和再开发。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40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从技术开发方面看:模仿创新能够回避研究开发竞争的风险。研究开发的竞争是具有强烈排他性的。一项新技术开发的竞争中,最终法律上的成功者只能有一个,只有率先申请专利保护的成功者才能合法使用其开发出的成果,其他晚一步开发成功或晚一步申请专利者,非但其成果得不到保护,而且自己也不能够合法地使用。模仿创新由于没有涉足率先研究开发竞争的角逐,因此也有效地回避了这方面的风险。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41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从技术开发方面看:其研究开发投入模式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的特点。模仿创新企业的研究开发投资具有高度的方向性、集中性和针对性,能够免费获得的公开技术或能够以合理价格引进购买的技术不再重复研究,无法获得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则集中投资和进行攻关。这种研究开发的模式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的特点,对模仿创新企业是较为有利的。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42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从生产方面看:投资后移的优势模仿创新免除了研究开发探索的大量投资,能够在生产制造等方面投入较多的技术力量和资金,从而能够建立自己在产品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模仿创新企业由于不能够在研究开发方面占优势,只能将竞争取胜的希望后移到生产制造等环节。因此,模仿创新企业更关注产品性能的改进、工艺的进步、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即注重在生产制造方面培植自己的能力。模仿创新企业也能够细致而充分地研究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的反馈信息迅速调整产品生产,改进产品工艺设计,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43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从生产方面看:后发优势(跟随学习效应)设备和原辅配套材料方面:相对于率先创新而言,模仿创新可能能够购置到性能更趋稳定,价格更低的设备,也能够一开始便享受原辅配套材料产业规模经济的效益。生产效率方面:模仿创新的成本曲线往往较率先创新的成本曲线下降速度要快得多。原因有三:模仿创新企业可以学习率先创新企业的经验从而少走弯路;模仿创新企业可以通过雇佣率先创新企业中的熟练工人来移植率先创新企业积累的生产经验;模仿创新企业一般更注重成本控制和工艺改进。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44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从生产方面看:后发优势(跟随学习效应)图:模仿创新与率先创新产品成本产量关系示意图单位成本累积产量0模仿创新率先创新0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图:45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从生产方面看:后发优势(跟随学习效应)图:模仿创新与率先创新产品性能质量产量关系示意图性能质量累积产量0模仿创新率先创新0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图:46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从市场方面看:市场沉默:大部分新产品都必须经历一个被用户逐步认识、逐步战胜替代品的过程,其性能和价格要为用户接受也需要一段时间。模仿创新可以观望市场的发展和演变,选择适当产品并以适当时间进入市场,从而有效地回避市场沉默所导致的损失。并且,由于产品性能和质量上的问题具有隐蔽性,适当滞后进入市场还能规避性能质量的“探索完善”过程中的风险。(圆珠笔的市场销售额曲线;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客机)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47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从市场方面看:外溢效应:率先创新者开拓新产品市场的广告宣传投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消费观念引导和消费知识普及宣传的,这部分投入有很强的外溢效应。模仿创新者可以充分享受率先创新者新市场开拓的外溢效应,省去大量的公益性资金投入,而集中投资于自己产品品牌的宣传。这对模仿创新产品的成功是十分有利的。(微波炉)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48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从市场方面看:消费偏好:新产品上市时,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往往会等待一段时间,等市场上出现价格较低、性能完善、质量趋于稳定、设计相对定型的产品时才购买。这种消费偏好的消费群体为模仿创新产品创造了良好的需求。另外,地域、文化、心理情结等因素,也会形成消费偏好,也为模仿创新提供了细分市场。(本地产品保修的便利性,爱国主义情结)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49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国外的实证研究曼斯菲尔德等人对美国东北部化工、医药、电子和机械四个行业中的主要企业的创新进行了随机抽样,选择了48项率先创新产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模仿者的平均成本是率先创新成本的65%,而从开发到模仿性产品投放市场的耗时只及率先创新者的70%,在个别例子中,相对成本和耗时则要低得多,如有9项模仿产品的成本低于率先创新成本的40%。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50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国外的实证研究和对二战前和二战以来的50种创新产品的率先市场进入者及后来的成功者进行了细致的历史性追踪考察,结果发现:率先创新者的失败率平均为47%;率先创新者的长期市场份额平均为10%,其中二战后的率先创新产品平均市场份额仅为7%;率先创新者保持市场领袖位置的只占11%,二战后的数据更低。能够保持市场份额和领袖地位长期不败的少数企业大都是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大多数竞争中的胜利者都是后来居上的模仿跟进者。这说明了模仿创新产品更具竞争力。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51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1.模仿创新的产品竞争力优势国外的实证研究和对法国7个行业112种工业品创新情况的调查显示,第三和第四家进入市场的产品生产企业其产品的成功率较第一和第二名创新产品的成功率要高。这同样为模仿创新产品的竞争力提供了证明。表:产品进入市场顺次、生命周期及成功率的关系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52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2.模仿创新的企业竞争力优势企业的基础竞争力:模仿创新不仅通过模仿创新产品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会引起企业诸多内质,给企业带来超越于产品的、深层次的竞争力,我们可将这种竞争力称为企业的基础竞争力。以模仿创新作为主导创新战略的企业,能够通过长期不懈的模仿创新,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基础竞争力,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模仿创新中的快速高效而特别的技术积累实现的。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53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2.模仿创新的企业竞争力优势企业的基础竞争力:技术积累:通常指的是企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是沿特定的方向和轨道逐步积累下来的,并内化到企业组织结构之中的技术知识和能力。技术积累既是企业的一种重要无形资源,又是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在基础,其丰厚程度和结构直接决定企业基础竞争力的高低。技术积累可通过组织间的存量迁移和流动而发生增减变化,但更重要的增长源泉是组织学习,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中学习。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54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2.模仿创新的企业竞争力优势企业的基础竞争力:模仿创新是组织学习最具效率的形式。模仿能够“复制”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言表的知识技能(暗默性的知识:)。模仿能够让一个企业在不解析原理和结构的情况下,在暂不知其所以然或无法弄清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有效地“复制”另一企业的知识技能,丰富其技术积累。而模仿创新则在模仿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不仅对率先创新者的技术积累加以消化吸收,而且进行新的探索,在技术积累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55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2.模仿创新的企业竞争力优势企业的基础竞争力:模仿创新是组织学习最具效率的形式。技术积累可分为自主探索和样板引导两种模式。模仿创新是将样板引导和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的最好的技术积累途径,可以避免走弯路,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技术积累。在模仿创新中实现高效的技术积累,提高企业的基础竞争力,是许多后进企业赶超先进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秘诀。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适合采取以模仿创新为主导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56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2.模仿创新的企业竞争力优势企业的基础竞争力:模仿创新对企业基础竞争力的促进还表现在技术积累重点的后移上。模仿创新战略避免了研究开发方面大面积的探索性的投入,将注意力和主要资源投入到工艺改进、批量生产、质量控制等后续环节,因此,在这些环节上,企业可以形成自己丰厚的技术积累,建立起自己的核心能力。后续环节的能力积累直接决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后续环节的能力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是团队协作的结果,需要长期积累,一旦形成又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被轻易效仿和在短期内超越。(日本美国)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57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3.模仿创新战略的劣势模仿创新战略的主要缺点是被动性。在技术方面:由于模仿创新者不做研究开发方面的广泛探索和超前投资,而是做先进技术的跟进者,因此,在技术方面有时只能被动适应,在技术积累方面难以进行长远规划。在市场方面:被动跟随和市场定位经常性的变换也不利于营销渠道的巩固和发展。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58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3.模仿创新战略的劣势模仿创新战略有时会受到进入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实施效果。自然壁垒:如核心技术信息被封锁,反求困难,模仿创新难以进行,率先创新企业先期建立的营销网难以突破等等。法律保护壁垒:模仿创新有时会和率先者知识产权发生矛盾,产品技术受专利保护的率先创新企业会通过法律保护自身的利益,阻碍模仿创新的发生。3.3 模仿创新战略3.3.2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劣势分析593.3 模仿创新战略3.3.3 模仿创新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选择1.模仿创新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资金紧缺问题:模仿创新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优势明显,市场开发费用小,因此模仿创新战略属于一种投入少、风险低、温和型的创新战略,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企业创新资金紧缺的问题,是我国大多数资金紧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选择。3.3 模仿创新战略3.3.3 模仿创新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选603.3 模仿创新战略3.3.3 模仿创新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选择1.模仿创新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人才紧缺问题:模仿创新强调在创新链的中后环节投入主要技术力量,在工艺、批量生产、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这种技术资源向创新链中下游相对集中的配置模式可以大大缓解我国企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的矛盾,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其他企业难以复制和仿效的基础竞争力。因此,模仿创新是我国大多数技术人才紧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选择。3.3 模仿创新战略3.3.3 模仿创新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选613.3 模仿创新战略3.3.3 模仿创新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选择2.模仿创新与技术扩散模仿创新是最积极、最主动、最具效率的技术扩散形式。模仿创新能够将扩散活动与扩散主体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最直接的利益驱动,新技术才得以在不同企业之间迅速传播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大力提倡模仿创新,在保护率先创新者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鼓励技术落后企业和不发达地区企业采取模仿创新战略。3.3 模仿创新战略3.3.3 模仿创新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选623.3 模仿创新战略3.3.3 模仿创新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选择3.模仿创新与经济发展阶段模仿创新是后发国家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实现技术自立的现实途径,是实现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必经阶段。事实证明,当今许多以自主创新而著称于世的大企业(日本、美国的企业)都曾经经历过模仿创新,踏踏实实进行技术积累,逐步增强基础竞争力的阶段。只有最大程度地吸取率先创新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消化继承率先创新者的技术成果,才有希望追赶和超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3.3 模仿创新战略3.3.3 模仿创新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选63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领会模仿创新战略的内涵模仿创新不是单纯机械模仿:它虽然是以模仿为基础的,但它与单纯机械模仿有着根本的区别,从本质上看,它应属于一种类型的创新活动。模仿创新要求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从单纯模仿向自主创新过渡的桥梁。模仿创新是企业技术积累的根本途径,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64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领会模仿创新战略的内涵模仿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区别:不少模仿创新是以技术引进为基础展开的,但模仿创新与技术引进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技术引进并不一定能导致模仿创新,有相当部分的技术引进还只是引进生产能力,未能很好地对引进技术加以模仿复制,能够在此基础上创新的更少。同样,模仿创新也不一定必须通过技术引进,它可以通过自主地学习率先创新企业并自主地创造而实现。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65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2.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与模仿创新的关系模仿创新的社会效益:从全社会利益的角度看,没有模仿创新,就没有新技术的普及扩散,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一项成功的率先创新总要引来许多模仿跟进者,而且模仿跟进者的成果又会被其他跟进者进一步模仿,在这种不断模仿扩散的过程中,新产品、新工艺得以不断改进,模仿创新大量发生,产业也得以迅速地成长。(汽车的普及)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66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2.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与模仿创新的关系模仿创新剽窃: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首先,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在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淡薄,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地区和市场中,容易发生模仿侵权行为,但其模仿创新的频度并不高,相反,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合法的模仿创新却很普遍。因此,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侵权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67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2.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与模仿创新的关系模仿创新剽窃: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其次,模仿创新中通常会涉及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著作权(含软件)等五类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所覆盖的地区和市场中,模仿创新企业只要依照相应的产权法律,按适当的形式给知识提供者以符合法律、双方认可的物质与精神补偿就不会构成侵权行为。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68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2.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与模仿创新的关系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模仿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保护了率先创新者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保护了模仿创新者的成果不被其他模仿者非法模仿。知识产权保护的普及必然伴随着信息服务系统的完善,模仿创新者通过公共信息媒介如专利信息库等,能够更好更快地检索到最新的技术创新成果,更科学地决定模仿创新的方向。知识产权的合法交易节约了模仿创新者在技术反求方面的资金和时间耗费,使模仿创新者能更快地接近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为模仿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69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3.强化对企业模仿创新能力的培植企业要成功地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必须具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模仿创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这是一种对有价值的技术信息和率先创新成果敏锐而迅速地识别与跟踪的能力。索尼的创始人井深大,最早是在报纸上知道美国贝尔公司半导体技术问世的。美国人当时认为,半导体要做到工业应用,那将是很久以后的事。但井深大却敏锐地感觉到这一新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立即决定买下这一专利,经进一步开发做出了晶体管收音机,成为市场畅销的产品。正是这种快速反应能力,给索尼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70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3.强化对企业模仿创新能力的培植企业要成功地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必须具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模仿创新能力。学习吸收能力:模仿创新是建立在广泛吸收外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模仿创新所需的知识支持主要来源于外部而企业内部产生的知识,因此,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率先创新者的技术知识,是模仿创新能否发生的先决条件,只有努力培植对外部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模仿创新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71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3.强化对企业模仿创新能力的培植企业要成功地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必须具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模仿创新能力。技术改进能力:认真研究率先创新者技术的特点和缺点,对其加以改进完善,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模仿创新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方法。技术改进一方面是产品功能的改进,另一方面是工艺的改进,只有在这些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模仿创新产品才可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72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3.强化对企业模仿创新能力的培植企业要成功地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必须具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模仿创新能力。大批量生产能力:大批量生产能力是模仿创新者参与新产品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本,是战胜率先创新者的关键筹码,因此,培植与提高大批量生产能力对模仿创新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场营销能力:模仿创新企业作为新产品市场的后进入者,要能与率先创新者开展有力的竞争,最终赢得用户,除了产品性能和质量方面的保证外,强有力的市场营销能力也是竞争取胜的重要保证。(进入市场)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73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4.把握好模仿创新启动的时机确定进入时间要考虑的因素:技术的稳定性、产品的生命周期、新产品的预期收益、市场的成长性、模仿跟进者的数量、竞争对手的水平、企业自身能力积累情况、企业资金实力。导入期进入:技术和市场需求尚不稳定,风险较大,且技术壁垒较强,模仿的技术难度较高。成熟期以后进入:技术已趋于成熟,市场开始饱和,创新改进的空间有限,市场进入壁垒加强,同样面临较高风险。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74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4.把握好模仿创新启动的时机成长期进入: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是较为理想的进入时间。产品功能创新频度市场容量产品工艺创新频度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时间创新频度或市场容量图:市场容量,产品功能、工艺创新频度及最佳进入时机3.3 模仿创新战略3.3.4 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注意的问题75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1.合作创新的含义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的、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以合作进行研究开发()为主要形式。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76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2.合作创新的必要性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由于全球性的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即使是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会面临技术资源短缺的问题,单个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取得技术进展越来越困难。因此,以企业间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通过外部技术资源的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77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2.合作创新的必要性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在竞争性创新中,创新时间的长短对创新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作创新可以缩短收集资料和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质量,增加信息占有量,降低信息费用;可以使创新资源组合趋于优化,使创新的各个环节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接口环境和接口条件,从而缩短创新过程所需时间;可以通过技术经验和教训的交流集中各方智慧,减少因判断失误所造成的时间损失和资源浪费;能够为参与企业赢得市场,带来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78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2.合作创新的必要性合作创新能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合作创新对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的作用与合作创新的规模和内容有关。一般来说,创新项目越大,内容越复杂,成本越高,风险越大,合作创新分散风险的作用也就越显著。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79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2.合作创新的必要性合作创新是企业适应世界产业结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区域一体化趋势的战略措施。合作创新有助于企业打破打破产业壁垒,以较低的成本进入新产业。对于区域内的企业来说,合作创新有利于区域内企业共同开发区域内市场;对于区域外企业来说,与区域内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有助于打破区域保护壁垒,从而进入该区域的市场。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80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3.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创新日本大公司的合作创新:研究协会体制特点:主要研究协会都集中在高技术产业,合作创新项目也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业,但参与合作创新的单位则包括多个产业的大公司。研究协会是合作创新的决策、协调、监督机构,合作创新活动主要在各参与单位自己的实验室或部门完成。研究协会的主要任务是联合完成具体的创新项目,而不是帮助企业解决某方面的技术难题。合作创新主要发生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新产品开发、引入和增长阶段。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81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3.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创新欧洲大公司的合作创新:欧盟对合作创新的态度:为提高欧盟国际竞争力,成员国必须开展基础研究,制订技术开发计划,促进企业、研究中心和大学的有效合作;促进欧盟与第三国或国际组织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合作;传播欧盟的研究开发成果;鼓励研究人员在欧盟内培训和流动。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82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3.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创新欧洲大公司的合作创新:欧盟合作创新的效果:欧盟跨国合作创新的发展,使欧盟各国企业合作创新的主战场从母国扩大到整个欧盟,这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创新资源,优化了创新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扩大了创新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同时,欧盟跨国企业合作创新的发展促进了高新技术在欧盟各国之间的传播,从而在总体上有利于加速欧盟的技术进步。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83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3.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创新美国大公司的合作创新:特点:企业自由组合,组织形式多样。具体的合作创新组织形式有针对某一创新项目的合伙企业,有以盈利为目的的研究公司,也有以大学或研究机构为基础的合作研究中心,还有较松散的研究开发联盟。组织形式的多样性适应了不同技术领域、不同技术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合作创新的需要。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84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3.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创新美国大公司的合作创新:特点:企业自由组合,组织形式多样。合作创新的参与企业之间大多是竞争关系,也有的是供需关系,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在合作创新中形成水平合作关系,有供需关系的企业在合作创新中形成垂直合作关系。大学和独立科研机构在合作创新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85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3.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创新美国大公司的合作创新:特点:企业自由组合,组织形式多样。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企业的合作创新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贸易或工业协会完成。70年代以后,合作创新是通过注册合作创新机构来完成的。合作创新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领域。合作创新的重点集中在新技术的生成和通用技术开发及新产品开发,从以前的外围技术合作转入关键技术合作攻关。合作创新的项目复杂性更高、投入更大、周期也更长,对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更广泛。3.4 合作创新战略3.4.1 合作创新概述863.4 合作创新战略3.4.2 合作创新体制1.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合作体制: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合作体制,简称体制,是合作创新的一种重要体制。在这一体制中,政府不仅是创新目标的制订者,而且是创新过程的主导者、创新资源的投入者和创新成果的所有者。这一模式首先在日本得到应用,随后在欧盟也得到广泛应用。3.4 合作创新战略3.4.2 合作创新体制873.4 合作创新战略3.4.2 合作创新体制1.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合作体制:特点:政府在合作创新的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创新内容、创新目标、创新时间和创新合作方式都由政府确定,参与合作的单位由政府筛选。有分散式合作和集中式合作两种方式。分散式合作创新中各创新小组分布于不同的单位,由合作协调小组协调各单位的创新活动,常常由政府派相关人士或委托参与单位的专家担任协调小组的组长。分散式合作创新适用于一些时间要求不紧的中小型创新活动。3.4 合作创新战略3.4.2 合作创新体制883.4 合作创新战略3.4.2 合作创新体制1.政府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