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微粒构成物质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25786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微粒构成物质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专题七微粒构成物质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专题七微粒构成物质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七微粒构成物质物质的组成与分类A A组组2014201820142018年福建中考题组年福建中考题组五年中考考点一分子、原子、离子考点一分子、原子、离子1.(2018福建,5,3分)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g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钠由液态变成气态,微粒间间隔变小D.人体缺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答案答案BA项,通过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到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另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B项,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B正确;C项,钠由液态变成气态,钠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C错误;D项,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故D错误。2.(2016福建福州,4,3分)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变化答案答案C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是因为酒精分子间间隔减小,故C正确。3.(2016福建龙岩,10,3分)下图表示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转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化学反应为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保持不变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答案答案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A错误;分析题图,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B、C错误,D正确。4.(2016福建漳州,1,2分)表示“两个氮原子”的符号是()A.2NB.N2C.2N2D.N+2答案答案A2N表示两个氮原子;N2表示一个氮分子;2N2表示两个氮分子;N+2是错误的符号。故本题选A。5.(2016福建厦门,8,3分)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的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该铜块的质量就只减少一部分D.NaOH和KOH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答案答案CA项,夏天温度升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A正确;B项,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分子不同是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B正确;C项,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铜块质量为零,故C错误;D项,NaOH和KOH在水中都能解离出OH-,故都具有碱性,D正确,故本题选C。6.(2015福建莆田,5,3分)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表示原子的是()ABCD答案答案C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离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选C。7.(2015福建漳州,4,3分)“”示意图可表示的分子是()A.HeB.Cl2C.COD.CH4答案答案C由微粒示意图可知该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且原子个数比为11,CO符合,故C正确;Cl2表示一个分子,其由两个相同的氯原子构成,故B错误;CH4表示一个分子,其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故D错误;He表示一个氦原子,故A错误。8.(2015福建福州,9,3分)如图是某物质的分子模型,下列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有机物B.化学式为NH3C.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9%答案答案B由分子模型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H3,B项正确;该物质中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A项错误;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C项错误;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7.6%,D项错误。9.(2017福建,13,6分)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右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11”指的是。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标号)。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有关。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答案答案(6分)(1)8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或其他合理答案)Na+(2)BC分子种类(或其他合理答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解析(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1=2+X+1,X=8。“11”指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符号为Na+。(2)要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结论,需比较相同的分子在不同温度时运动的平均速率,故选B和C。对比A、B可以看出相同温度下,不同种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同,所以分子运动速率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10.(2016福建厦门,14节选,3分)可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如图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答案答案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解析解析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分子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长滤纸条处,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得越快,所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变红。11.(2016福建漳州,21,3分)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是。A.一个B.两个C.一个D.(2)两种生成物分子的共同之处是,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答案答案(1)C(2)含有两个相同的原子分解解析解析(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有3个分子,共6个原子,较反应物多3个原子,通过比较计算可知还缺一个反应物分子,故选C。(2)由分子结构可以看出两种生成物分子的共同之处是每个分子都含有两个相同的原子;反应物分子只有一种,生成物分子有两种,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考点二元素考点二元素1.(2016福建厦门,1,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B.SiC.AlD.Fe答案答案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A。2.(2016福建龙岩,2,3分)“加碘盐”“加铁盐”是添加了适量碘、铁的食盐,具有调味及保健作用。这些盐中的碘、铁指的是()A.单质B.元素C.分子D.原子答案答案B“加碘盐”“加铁盐”中的碘、铁指的是元素,故选B。3.(2016福建厦门,5,2分)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SeO3中Se的化合价为+3B.Se是一种金属元素C.n的值为6D.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答案答案C由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硒元素核外有34个电子;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的核外电子数=2+8+18+n=34,n=6,故C正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Na2SeO3中Na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1)2+x+(-2)3=0,x=+4,硒元素的化合价是+4,故A错。硒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S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D错。4.(2016福建福州,6,3分)如图是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的原子序数为11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答案答案D由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的原子序数为11,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故A、C正确;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B正确;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D错误。5.(2015福建泉州,8,3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镍元素的符号为NiB.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gC.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26Fe铁55.8527Co钴58.9328Ni镍58.6929Cu铜63.55答案答案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可知,镍元素的符号为Ni,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故A、C、D正确;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故B错误。6.(2018福建,12,6分)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种元素,有种单质分子。(2)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填“有”或“没有”)变化。金原子对(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答案(1)41(2)没有COCO+H2OCO2+H2解析解析(1)从反应微观模型中可以看出,有五种原子,故除钼外还有四种元素。反应微观模型中的分子有CO、H2O、CO2、H2,只有H2分子为单质分子。(2)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从反应微观模型中可以看出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由反应微观模型可知,CO和H2O在12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H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7.(2015福建漳州,13,5分)素有“中国海峡硒都”之称的诏安是养生圣地。请结合硒元素的“身份证”信息填空:答案答案(1)非金属(2)+4(3)4(4)34(5)78.96解析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硒是非金属元素,硒的质子数是34,核外有4个电子层,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SeO2中O元素的化合价是-2,故Se元素的化合价为+4。8.(2014福建福州,13节选,2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构成。答案答案(1)元素分子解析解析(1)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故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9.(2014福建福州,15节选,5分)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图中方框内项内容补充完整:答案答案22.99111失Na+解析解析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则X=11,Y=11-2-8=1,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考点三物质的分类考点三物质的分类1.(2018福建,2,3分)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答案答案C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富勒烯是碳的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本题选C。知识归纳知识归纳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碳酸盐等含碳的化合物为无机物。2.(2016福建厦门,4,2分)“”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答案答案AA中只有一种分子,且每个分子都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正确;B中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错误;C中只有一种分子,且每个分子由两个相同原子构成,属于单质,错误;D中只有一种分子,并且每个分子由两个相同原子构成,属于单质,错误。3.(2016福建南平,5,3分)下列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铝片氯酸钾B.冰水石墨镁铝合金C.氮气碳酸钠盐酸D.氧气蔗糖水碳酸氢铵答案答案CA项,生铁属于混合物,铝片属于单质,氯酸钾属于化合物;B项,冰水属于化合物,石墨属于单质,镁铝合金属于混合物;C项,氮气属于单质,碳酸钠属于化合物,盐酸属于混合物;D项,氧气属于单质,蔗糖水属于混合物,碳酸氢铵属于化合物;故选C。4.(2015福建,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B.只有单质与化合物才能形成混合物C.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D.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答案答案D单质可由单原子构成,也可由双原子或多原子构成,如O2、H2、O3等,故A错;只要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其都能形成混合物,不一定是单质与化合物才能形成混合物,故B错;一种元素不能形成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C错;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D正确。5.(2015福建泉州,9,3分)我国探月工程已经发现月球中含有种类繁多的矿物,其中有的是在地球上未曾发现过的矿产。下列月球矿物中属于单质的是()A.钛铁矿B.铁锡合金C.纯铁颗粒D.硫化银颗粒答案答案C钛铁矿中含有钛和铁的氧化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铁锡合金含铁和锡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纯铁颗粒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正确;硫化银颗粒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6.(2015福建三明,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答案答案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矿泉水中含有水、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澄清石灰水是氢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7.(2014福建漳州,2,3分)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氧化铁B.氢气C.稀硫酸D.硫酸铜答案答案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氢气属于单质;氧化铁属于氧化物;稀硫酸属于混合物;硫酸铜属于盐。故选B。B B组组20142018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分子、原子、离子考点一分子、原子、离子1.(2018北京,6,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答案答案BA项,Cl2可表示一个氯分子;C项,2Cl表示两个氯原子;D项,2Cl-表示两个氯离子;B项,2Cl2表示2个氯分子。2.(2017河南,8,1分)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图中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答案答案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A正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11=2+n+1,n=8,故B不正确;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正确;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因此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D正确。方法点拨方法点拨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电子层数=周期数,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该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是几,该元素就位于第几主族。3.(2017河北,11,2分)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答案答案C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A错误;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B错误;糖溶解在水中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C正确;大豆和小米是宏观的物质,不能用微粒的性质来解释,D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D,大豆和小米混合后的体积变小是颗粒小的物质进入了颗粒大的物质之间的空隙,不是分子间有间隙导致的。4.(2017甘肃兰州A,14,2分)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的化学性质相似B.所示的粒子符号为NaC.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中X可能为8答案答案D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为钠离子结构示意图,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A错误。中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为钠离子,符号为Na+,B错误。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C错误。若表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7;若表示氯离子结构示意图,则X=8,D正确。5.(2017重庆A,9,2分)妈妈烘焙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答案答案C烘焙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C。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一般地,物质的扩散、溶解、闻到花香等均与分子运动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物质的热胀冷缩、气体体积的变化等均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有关;物质只要发生化学变化,则与分子可以再分有关。6.(2017四川成都,10,3分)下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为原子,Y为离子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C.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D.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答案答案DX、Y分别表示氧原子、镁原子,A错误;氧是非金属元素,镁是金属元素,B错误;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C错误;氧与镁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D正确。7.(2016河北,5,2分)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A.Mg金属镁B.镁原子C.O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D.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答案答案B镁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镁元素、一个镁原子和镁单质,A正确;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相等,表示镁离子,B错误;在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C正确;N2可以表示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D正确。8.(2016重庆B,5,2分)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答案答案A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A项错误;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B项正确;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C项正确;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D项正确。9.(2016安徽,8,2分)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答案答案C氢、氧两种元素可组成水(H2O),也可组成过氧化氢(H2O2),故A错误;一切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团簇中的水分子也在运动,故B错误;水蒸气冷凝成水,气态变液态,分子间隔减小,故C正确;可燃冰是混合物,故D错误。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掌握分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10.(2017陕西A,17,3分)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1)图A所示是今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2)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的是(填字母)。(3)由B、C两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答案答案(1)115(2)CD(3)盐解析解析(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图A是115号元素,所以质子数为115。(2)图中C和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3)B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表示镁离子;C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表示氯离子,它们可构成氯化镁,氯化镁属于盐。11.(2017天津,17,3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种元素(填数字)。(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3)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填“原子”或“离子”)。答案答案(3分)(1)3(2)得到(3)原子解析解析(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2)D所示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3)若E中x=10,则该粒子呈电中性,属于原子。思路分析思路分析本题应根据粒子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知识总结知识总结分析粒子结构示意图,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表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表示阳离子;当质子数”“(3)H2O2-1解析解析(1)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D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是硫元素;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和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似;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符号为S2-。(2)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其水溶液的pH7。(3)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是H2O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O元素为-1价。8.(2014江西,18,7分)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3)图中元素从左至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是(任写一条);(4)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元素名称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元素符号LiBeBCNOFNe原子结构答案答案(1)5(1分)(2)Be(或铍)(2分)(3)核电荷数依次递增(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等)(2分)(4)14(2分)解析解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3=5;(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铍原子最外层也有2个电子,故化学性质相似;(3)由图可得到规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或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等;(4)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碳原子中有6个电子,1个氧原子中有8个电子,故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考点三物质的分类考点三物质的分类1.(2018北京,12,1分)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答案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乙为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选D。2.(2017吉林,3,1分)下列各组物质俗称、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是()A.石墨、C、金属B.酒精、C2H5OH、无机物C.火碱、NaOH、碱D.臭氧、O3、氧化物答案答案C石墨属于非金属,故A错误;酒精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属于碱,故C正确;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错误。3.(2017河南,4,1分)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干冰B.冰水、水银C.食醋、黄铜D.煤、金刚石答案答案DA中海水是混合物,干冰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中冰水是纯净物(化合物),水银(即金属汞)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C中食醋和黄铜(铜锌合金)都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中煤是混合物,金刚石是碳的单质,符合题意,故选D。4.(2016重庆B,3,2分)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糖水B.豆奶C.碘酒D.冰水答案答案DA项,糖水中含有水、糖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项,豆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项,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等,属于混合物;D项,冰水是由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5.(2016山西,6,2分)世界上的物质多种多样,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葡萄糖B.液氧C.氯酸钾D.一氧化碳答案答案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液氧的化学式为O2,只含一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一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D。6.(2016广东,7,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纯碱、烧碱属于碱B.塑料、羊毛属于合成材料C.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D.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答案答案CA项,纯碱属于盐;B项,羊毛属于天然材料;D项,熟石灰属于碱。7.(2016江西南昌,6,1分)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锰钢B.红磷C.五氧化二磷D.硝酸钾答案答案A锰钢是合金,属于混合物;红磷、五氧化二磷、硝酸钾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8.(2015广东广州,3,2分)铝合金、氧化铝、硫酸铝三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氧化物、盐B.单质、混合物、盐C.盐、氧化物、纯净物D.混合物、盐、化合物答案答案A铝合金是合金,合金属于混合物;氧化铝属于氧化物;硫酸铝属于盐,故A项正确。9.(2015贵州遵义,4,2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碳酸钡B.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C.混合物:氮气、空气D.复合肥料:硝酸钾、氯化铵答案答案BA项中碳酸钡属于无机物,不是有机物;B项中石油、天然气、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C项中氮气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项中氯化铵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料。故选B。10.(2015甘肃兰州,16,2分)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分类不正确的是()选项类别物质A合金钢、焊锡、生铁B盐食盐、火碱、生石灰C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D腐蚀性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答案答案B钢、生铁都是铁的合金,焊锡是锡的合金,A正确;火碱(NaOH)是碱,生石灰是氧化物,B错误;甲烷、乙醇和葡萄糖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正确;浓硫酸和氢氧化钠都具有强腐蚀性,D正确。11.(2015江西南昌,7,1分)下列四种物质的俗名均得名于它们的产地,其主要成分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类别不同的是()选项俗名产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A大理石云南大理CaCO3B信石古信州(今江西上饶信州区)As2O3C口碱张家口、古北口Na2CO3D智利硝石智利NaNO3答案答案BA、C、D选项中物质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类,只有B选项中物质的主要成分As2O3是氧化物,故选B。12.(2016山东威海,11,4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请在下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物质名称镁熟石灰化学式N2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K+、S答案答案(4分,每空0.5分)物质名称氮气硫酸钾化学式MgCa(OH)2K2SO4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MgN2Ca2+、OH-解析解析镁是一种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因此其化学式为Mg;N2是氮气的化学式,由氮分子构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硫酸钾,其化学式为K2SO4。13.(2014黑龙江哈尔滨,31,2分)如图所示,用“”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表示C原子,在点燃条件下,每四个甲分子能与三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和六个丁分子。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在丙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2)丁物质属于化合物的原因是。答案答案(2分)(1)(1分)(2)由同种分子构成,其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或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中含不同种原子或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中含有(B、C)两种原子(1分)(合理即可)解析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4个甲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和12个“”原子,3个乙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生成物丁中已经含有6个“”原子和12个“”原子,因此丙中含有4个“”原子,构成2个丙分子。(2)丁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其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因此丁物质属于化合物。14.(2014内蒙古呼和浩特,11,2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A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A和B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如下: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答案答案CO2、H2OC2H5OH(或C2H6O)解析解析由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可知A为C2H6O,B为O2,C为H2O,D为CO2,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有机物的是乙醇。A A组组2016201820162018年模拟年模拟基础题组基础题组(时间时间:20:20分钟分值分钟分值:40:40分分)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2018福建宁德一检,6)吸烟有害健康,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体积小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答案B由于烟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在公共场所吸烟就会造成非吸烟者被迫吸食“二手烟”而危害身体健康,故选B。2.(2017福建宁德一检,9)如图所示“”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由不同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答案答案AA是由不同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中只含一种化合物;C中只含一种单质;D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3.(2017福建泉州三检,6)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A.分子间隔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质量增大D.分子体积增大答案答案A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内的气体分子受热,分子间间隔增大,气体体积增大,使乒乓球重新鼓起,而分子个数、分子质量、分子体积均没有变化,故选A。4.(2016福建宁德一检,7)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2HB.2H+C.H2OD.2H2答案答案D2H表示2个氢原子,A错误;2H+表示2个氢离子,B错误;H2O表示1个水分子,C错误;2H2表示2个氢分子,D正确。5.(2016福建漳州一检,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答案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选A。二、非选择题(共25分)6.(2018福建福州一检,12)(6分)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图1(1)如图为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关于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A.均属于有机物B.性质完全相同C.化学式均为C2H6O乙醇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硫离子符号为。(3)化学上用H表示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氢原子(如图2)。HH与H这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图3所示模型能正确表示H原子结构的是(填标号)。图3答案答案(1)AC2123(2)S2-(3)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A解析解析(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醇和二甲醚都是含碳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但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相同;两种分子中的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61,化学式相同,故A、C正确,B错误。乙醇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二甲醚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26=13,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个数相当于碳原子个数,生成水的分子个数相当于氢原子个数的一半,故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23。(2)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故硫离子符号为S2-。(3)原子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质子数,而HH与H三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都等于1,故均属于氢元素。H核内有一个质子、2个中子,核外有一个电子,故选A。解题关键解题关键熟练掌握并理解微粒的结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17福建莆田一检,11)(5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物质B的化学式:,物质B的一种用途:。(2)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C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3)参加反应的A和B的微粒个数比为,质量比为。答案答案(1)CH4作燃料(2)分子(3)2141解析解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1)B为CH4,常用作燃料;(2)物质C是二氧化碳,从微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A和B分别为氧气和甲烷,参加反应的A和B的微粒个数比为21,质量比为(2162)(116)=41。8.(2017福建泉州三检,13)(7分)硫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硫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从图1中可获得的信息是(填一条)。图1中X=。(2)金属锂原子(Li)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锂元素与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硫化锂是锂电池里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图2构成硫化锂的两种离子的符号分别是、。锂单质与硫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化合生成硫化锂的化学方程式为。(3)图3是工业上制取硫酸过程中,在一个密闭系统里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硫原子。图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答案(1)硫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或其他合理答案)6(2)Li+S2-2Li+SLi2S(3)2SO2+O22SO3解析解析(1)由图1可获得的信息有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等。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6,故X=16-2-8=6。(2)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S2-;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Li+。锂单质和硫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化合生成硫化锂的化学方程式为2Li+SLi2S。(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9.(2017福建三明一检,12)(5分)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降低污染物排放,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1)已知丁是一种单质,丁的化学式是。(2)该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填标号)。A.元素种类B.分子种类C.原子种类(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甲和丙的组成元素相同而化学性质不同。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答案答案(1)N2(2)B(3)2CO+2NO2CO2+N2(4)甲和丙的分子构成不同解析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丁的化学式是N2。(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变,但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故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3)题中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4)甲和丙分别是CO和CO2,它们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其化学性质不同。10.(2016福建泉州一检,14节选)(2分)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1)如图是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是某同学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填字母)。a.钠属于金属元素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c.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表示原子核带11个单位的正电荷(2)钠可以在水中发生反应:2Na+2H2O2NaOH+X,则X的化学式为。答案答案(1)bc(2)H2解析解析(1)钠属于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故a正确,b错误;从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看出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带11个单位的正电荷,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Na+,故c错误,d正确。(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X的化学式是H2。B组组20162018年模拟年模拟提升题组提升题组(时间时间:20:20分钟分值分钟分值:40:40分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2018福建三明一检,3)下列表述和符号相符的是()A.干冰H2OB.镁离子Mg+C.2个氮分子2ND.CuO中氧元素为-2价Cu答案答案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A错误;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符号为Mg2+,故B错误;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C错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表示为Cu,故D正确。2.(2018福建漳州一检,8)高纯硅广泛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工业制取高纯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B.丁的化学式是HCl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D.硅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答案答案A将反应式配平可得甲、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14,故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2,A错误;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丁是氯化氢,故丁的化学式是HCl,B正确;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C正确;高纯硅广泛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就是因为硅可以将光能转分为电能,D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结合微观示意图配平后的反应式为SiCl4+2H2Si+4HCl,要根据配平后的反应式进行计算和判断。3.(2018福建莆田一检,4)图中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2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答案答案B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故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第一层有2个电子,x=2,A正确;氧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由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故D正确。4.(2017福建福州二模,1)下列诗句的说法与分子运动有关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开坛香千里,洗缸醉万家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答案答案B与分子运动有关的诗句是“开坛香千里,洗缸醉万家”,由于分子不断地运动,带香味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即使远至千里也能闻到香味,故选B。5.(2016福建泉州一检,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氧B.氨水C.不锈钢D.矿泉水答案答案A液氧是液态氧气,属于单质,A正确;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错误;不锈钢是铁和铬、镍的合金,属于混合物,C错误;矿泉水是水和矿物质的混合物,D错误。6.(2016福建福州一检,6)下列变化能证明水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结冰B.水蒸发C.冰融化D.水通电答案答案D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水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冰融化是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水分子本身都不变,故A、B、C错误;水通电后,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形成氢气和氧气,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2分)7.(2017福建泉州一检,12)(8分)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1)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x=。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用化学用语填空:氧离子:;氧化镁:。(3)在降温和加压的条件下,氧气由气体变成液体,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4)某化学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答案(1)6得到(2)O2-MgO(3)氧分子间的空隙变小(4)4NH3+3O22N2+6H2O解析解析(1)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8,故2+x=8,x=6;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O2-。(2)氧离子表示为O2-,氧化镁表示为MgO。(3)在降温和加压的条件下,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所以氧气由气体变成液体,体积变小。(4)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8.(2017福建福州二模,11)(4分)如图是某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图示回答:(1)该物质的化学式是。(2)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水的化学性质(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3)举一例说明该物质的用途:。答案答案(1)H2O2(2)不同分子构成不同(3)消毒(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解析(1)由图可知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2)H2O2与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3)H2O2可用于消毒、实验室制取O2等。9.(2016福建漳州一检,19)(10分)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1)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构成氢气的基本粒子是。(2)现在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3)次生大气的主要微观成分如图所示。写出图中没有出现的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太阳远紫外辐射能穿透上层大气到达低空,使D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在大气中的氮气,最初有一部分是由次生大气中的C物质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两种产物之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6+2N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答案答案(1)氢分子(2)混合物(3)NO(除H2O、CO2外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均可)2H2O2H2+O2H2O置换-3解析解析(1)构成氢气的基本粒子是氢分子。(2)现在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属于混合物。(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除了图中出现的H2O和CO2外,氧化物还有NO、NO2、CO等。D为H2O,B为H2,水在太阳远紫外辐射作用下可分解生成H2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6H2O+2N2;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属于置换反应;NH3中氢元素显+1价,故氮元素显-3价。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