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解表药培训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24554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解表药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药学解表药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药学解表药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中药学解表学解表药主要功效:发散表邪,用以治疗表证适用病症:外感风寒或外感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者有汗不畅,脉浮等表证。性味归经:味辛,归肺、膀胱经使用注意:1不宜发汗太过2自汗、盗汗、淋证、失血、疮疡日久等宜慎用3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分类:一般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解表解表药2中药学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o麻黄o桂枝o紫苏o生姜o荆芥o防风o羌活o白芷o薄荷o牛蒡子o蝉蜕o桑叶o菊花o柴胡o葛根二、发散风热药3中药学解表药趣味记忆法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辛夷耳子与香薷,白芷细辛加荆防胡荽怪柳葱墙高,外加鹅不食草。发散风热用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4中药学解表药5第一节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5中药学解表药o性能特点:性能特点:1.药性多辛而偏温热:辛以发散,温可散寒。药性多辛而偏温热:辛以发散,温可散寒。2.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部分兼有止咳、祛风湿、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部分兼有止咳、祛风湿、止痛、通窍等作业。止痛、通窍等作业。o使用注意:使用注意:性偏温燥,多数有发汗作用,对阴虚血亏里热偏盛者性偏温燥,多数有发汗作用,对阴虚血亏里热偏盛者不适宜不适宜6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6中药学解表药7麻黄麻黄 本经来源来源为为麻黄科麻黄科植物植物麻黄麻黄、木贼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中麻黄的草质茎。的草质茎。7中药学解表药8麻黄麻黄 本经【性味性味】辛,凉。辛,凉。【归经归经】归肺、肝经。归肺、肝经。【炮制炮制】生用、蜜炙或捣绒生用、蜜炙或捣绒【作用作用】发汗解表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宣肺平喘 利尿消肿利尿消肿中药学解表药9桂枝桂枝 名医别录来源来源为为樟科樟科植物植物肉桂肉桂的嫩枝。的嫩枝。9中药学解表药桂枝桂枝 名医别录【性味性味】辛、甘,温。辛、甘,温。【归经归经】归心、肺、膀胱经归心、肺、膀胱经【炮制炮制】春季割取嫩枝,春季割取嫩枝,切片或切段用切片或切段用【作用作用】发汗解肌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助阳化气10中药学解表药11紫苏紫苏 名医别录来源来源为为唇形科唇形科植物植物紫苏紫苏的茎、叶。的茎、叶。11中药学解表药紫苏紫苏 名医别录【性味性味】辛,温。辛,温。【归经归经】归肺、脾经。归肺、脾经。【炮制炮制】阴干,生用阴干,生用【作用作用】解表散寒,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解鱼蟹毒12中药学解表药13生姜生姜 名医别录来源来源为为姜科姜科植物植物姜姜的根茎。的根茎。13中药学解表药生姜生姜 名医别录【性味性味】辛、微温辛、微温【归经归经】归肺脾胃经归肺脾胃经【炮制炮制】生用生用【作用作用】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14中药学解表药15荆芥荆芥 本经来源来源为为唇形科唇形科植物植物荆芥荆芥的的地上部分地上部分或或花穗花穗。15中药学解表药荆芥荆芥 本经【性味性味】辛,微温。【归经归经】归肺、肝经。归肺、肝经。【炮制炮制】生用,炒黄或炒炭生用,炒黄或炒炭【作用作用】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16中药学解表药17防风防风 本经来源来源为为伞形科伞形科植物植物防风防风的根。的根。17中药学解表药防风防风 本经【性味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归经】归膀胱、肝、脾经。【炮制炮制】生用或炒炭生用或炒炭【作用作用】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8中药学解表药19羌活羌活 药性论 来源来源为为伞形科伞形科植物植物防风防风的根。的根。【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白芷白芷 本经 来源来源为为伞形科伞形科植物植物白芷、杭白芷白芷、杭白芷的根。的根。【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19中药学解表药第二节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20中药学解表药o性能特点:性能特点:1.药性多药性多辛苦而偏寒凉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又称,辛以发散,凉可祛热;又称辛凉辛凉解表药解表药2.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和。o适应范围: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者21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中药学解表药22薄荷薄荷 新修本草来源来源为为唇形科唇形科植物植物薄荷薄荷的的干燥地上部分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归经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辛,凉。归肺、肝经。中药学解表药23【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功效功效主治主治疏散疏散风热风热清利清利头头目目外感外感风热证风热证;风热头风热头痛、目赤多泪痛、目赤多泪利咽透疹利咽透疹风热风热上攻之咽喉上攻之咽喉肿肿痛;麻疹透痛;麻疹透发发不不畅畅之之证证;风风疹瘙痒。疹瘙痒。疏肝解郁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辟辟秽秽气气暑邪内郁之腹痛吐泻证暑邪内郁之腹痛吐泻证中药学解表药24o【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煎服,36g;不宜久煎,不宜久煎,宜后下。宜后下。o【使用注意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薄荷薄荷 新修本草中药学解表药25 【处方用名处方用名】o 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用。)o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薄荷薄荷 新修本草中药学解表药牛蒡子牛蒡子 名医别录来源来源为为菊科菊科植物植物牛蒡牛蒡 的的干燥成熟果实干燥成熟果实。26中药学解表药【性味性味】辛、苦,性寒。辛、苦,性寒。【归经归经】归肺、胃经。归肺、胃经。【炮制炮制】生用或炒,用时捣碎生用或炒,用时捣碎【作用作用】疏散风热,宣肺祛痰,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牛蒡子牛蒡子 名医别录27中药学解表药28蝉蜕蝉蜕 名医别录来源来源为为蝉科蝉科昆虫昆虫黑蚱黑蚱的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中药学解表药【性味性味】甘,寒。甘,寒。【归经归经】归肺、肝经。归肺、肝经。【炮制炮制】生用生用【作用作用】疏散风热,利咽开音,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蝉蜕蝉蜕 名医别录29中药学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之比较薄荷、牛蒡子、蝉蜕之比较o相同点:相同点: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o同中之异:同中之异:1、疏散之力,薄荷、疏散之力,薄荷牛蒡子牛蒡子蝉蜕蝉蜕 2、透疹之功,蝉蜕、透疹之功,蝉蜕薄荷薄荷牛蒡子牛蒡子 3、利咽之效,牛蒡子、利咽之效,牛蒡子薄荷薄荷蝉蜕蝉蜕o不同点:不同点:薄薄 荷荷:清利头目、疏肝解郁,治肝热目疾及肝气郁结证;清利头目、疏肝解郁,治肝热目疾及肝气郁结证;牛蒡子牛蒡子:宣肺祛痰、解毒通便,治肺热咳嗽痰多及便秘;宣肺祛痰、解毒通便,治肺热咳嗽痰多及便秘;蝉蝉 蜕蜕:开音、退翳、止痉,治翳膜遮睛及惊风抽搐。开音、退翳、止痉,治翳膜遮睛及惊风抽搐。30中药学解表药桑叶桑叶 本经来源来源为为桑科桑科植物植物桑桑的的干燥叶干燥叶。(初霜后采收)。(初霜后采收)31中药学解表药33桑叶桑叶o【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o【处方用名处方用名】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为作用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为作用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中药学解表药34菊花菊花 本经来源来源为为菊科菊科植物植物菊菊 的的干燥头状花序干燥头状花序。中药学解表药【性味性味】辛、甘、苦,微寒。辛、甘、苦,微寒。【归经归经】归肺、肝经。归肺、肝经。【炮制炮制】生用。生用。【作用作用】疏散风热,平抑肝阳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菊花 本经35中药学解表药36菊花菊花o【处方用名处方用名】黄菊花、杭菊花(均为黄色之菊花,生用;黄菊花、杭菊花(均为黄色之菊花,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菊花,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较好。)生用;平肝作用较好。)o【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煎服,59g。中药学解表药37桑叶与菊花桑叶与菊花o相同点:相同点:均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均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及目赤肿痛等症,两药常及目赤肿痛等症,两药常相须为用相须为用。o同中之异:同中之异:桑叶长于桑叶长于疏散风热疏散风热方面;方面;菊花长于菊花长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平肝潜阳方面。方面。o不同点:不同点: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叶而不用菊花;菊花则长于平肝阳,且能清热解毒。菊花则长于平肝阳,且能清热解毒。中药学解表药柴胡柴胡 本经o来源来源为为伞形科伞形科植物植物柴胡柴胡或或狭叶柴胡狭叶柴胡的的干燥根或全草干燥根或全草。分别习称分别习称“北柴胡北柴胡”和和“南柴胡南柴胡”。38中药学解表药【性味性味】苦、辛,微寒。苦、辛,微寒。【归经归经】归肝、胆经。归肝、胆经。【炮制炮制】生用或醋炙,偶有鳖血生用或醋炙,偶有鳖血拌。拌。【作用作用】解表退热,疏肝解郁,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举阳气。柴胡柴胡 本经39中药学解表药40柴胡柴胡o【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o【使用注意使用注意】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中药学解表药41葛根葛根 本经来源来源为为豆科豆科植物植物野葛野葛或或甘葛藤甘葛藤的的干燥根干燥根。中药学解表药【性味性味】甘、辛,凉。甘、辛,凉。【归经归经】归脾、胃经。归脾、胃经。【炮制炮制】生用或煨用生用或煨用【作用作用】解肌退热,透疹,生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津止渴,升阳止泻。葛根葛根 本经42中药学解表药43葛根o【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煎服,915g。o【处方用名处方用名】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疹、生津)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疹、生津)煨葛根(用麸皮同炒至微黄色为度,用于升阳止泻)煨葛根(用麸皮同炒至微黄色为度,用于升阳止泻)中药学解表药44柴胡、葛根之比较柴胡、葛根之比较o相同点:相同点:二二者者升阳的功用相近似,均可发表、升阳。升阳的功用相近似,均可发表、升阳。故均可用于解表退热、升阳举陷。故均可用于解表退热、升阳举陷。o同中之异:同中之异:柴胡柴胡升阳举陷,用于气虚下陷升阳举陷,用于气虚下陷 葛根葛根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透疹,用于麻疹不透o不同点:不同点:柴胡能疏肝解郁,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疗少阳证要柴胡能疏肝解郁,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疗少阳证要药;药;葛根生脾胃清阳能生津止渴,止泻。并可解肌退热,用于葛根生脾胃清阳能生津止渴,止泻。并可解肌退热,用于外感表证,项背强痛者。外感表证,项背强痛者。中药学解表药45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o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以免药石误投,贻误治疗。o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o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导致亡阳或亡阴。o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酌情增大。o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血等症。o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中药学解表药趣味记忆法发散风热用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1.生姜地上部分入药;口诀:薄荷梳薄荷梳头咽真干咽真干2.桑叶、菊花桑叶菊花,桑叶菊花,树瓶清明,花死叶肥皂瓶清明,花死叶肥皂3.柴胡柴胡解表退柴胡解表退热剂,疏肝解郁升阳气,疏肝解郁升阳气46中药学解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