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

上传人:_impsvz****pswzcf... 文档编号:240922250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ppt课件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ppt课件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p1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21dm m1km m1cm m1mm m1m m1nm m一、一、长度的度的测量及量及单位:位:1 1、国、国际单位:位:米(米(m)2 2、单位位间的的换算:算: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10310-1 10-210-310-610-91dm m1km 3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看:零刻度零刻度线 量程(量程(测量范量范围)分度分度值单位位零刻度零刻度线量程量程分度分度值08cm1mm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零刻度线 量程(测量范围4 2.放:放:零刻度零刻度线对准准被被测物体一端物体一端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刻度刻度线应紧贴被被测物体物体刻度尺刻度尺放正放正 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刻53.读:视线要与刻度要与刻度线垂直垂直A AB BC C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估估读到分度到分度值的的下一位下一位3.读: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ABC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估读64.记:测量量结果由果由准确准确值、估、估读值和和单位位组成成0cm 1 2 3 4 50cm 1 2 3 4 52.32cm2.33cm数字数字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4.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0cm 1 7例例题:1、如上、如上图所示所示,木木块的的长度度为 cm,其中准确其中准确值为cm,估估计值为cm。3.493.40.09例题:1、如上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其中准81 1、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cm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cm.cm.。2.42.401、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cm,用乙92、测出下图中测出下图中A、B两物体的长度和球两物体的长度和球C的直径的直径.LA=m;LB=dm;球球C的直径的直径=cm.1.481.501.002、测出下图中A、B两物体的长度和球C的直径.1.481.510 3 3、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25.0cm,25.1cm,25.12cm,25.3cm,26.4cm25.0cm,25.1cm,25.12cm,25.3cm,26.4cm,则则测量结果中测量结果中 数据是不合理,数据是不合理,数据是不正确的,测量所使数据是不正确的,测量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更接近更接近 .25.12cm25.12cm26.4cm26.4cm1cm1cm25.1cm25.1cm 3、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25.0cm,25.11适于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体的高(2 2)化曲为直)化曲为直(1 1)测多算少法)测多算少法 知道三种特殊的测量法知道三种特殊的测量法测量一量一张纸的厚度、的厚度、硬硬币厚度,金属厚度,金属丝的直径的直径如何如何测量地量地图上上铁路的路的长度度(3 3)辅助工具法)辅助工具法(组合法)组合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2)化曲为直(1)测多算12三、三、误差差1.1.测量量值与与真真实值之之间的差异叫做的差异叫做误差差2.2.误差与差与错误的区的区别:3.3.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差的方法:错误可以避免,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1 1)选用更精确用更精确测量工具;量工具;(2 2)改改进测量方法;量方法;(3 3)多次多次测量取平均量取平均值.三、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误差与错误的132 2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A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C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D D2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D14 时间的的测量与量与单位位1 1、国、国际单位:位:秒(秒(S)S)2 2、单位位间换算:算:1s=ms秒表秒表60360010001h=min=s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 时间的测量与单位1、国际单位:秒(S)2、单位间换算:1s15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16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17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物体机械运动:物体位置改变位置改变的运动的运动运动和静止是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相对的的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选取的标准物选取的标准物注:注:1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2 2、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身;第二节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物体位置改变的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18世界是运世界是运动的的二、运二、运动的相的相对性:性:1.1.由于参照物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于同一个物体,我我们可以可以说它是运它是运动的,也可以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它是静止的。2.2.参照物的参照物的选择原原则世界是运动的二、运动的相对性:1.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191.1.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c c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坐在行驶的车上的人,坐在行驶的车上的人,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c )20 2.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人,河岸上有树。相对于相对于树树来说,人是(来说,人是()的,)的,船是(船是()的。)的。相对于相对于船船来说,人是(来说,人是()的,)的,树是(树是()的。)的。运动运动运动运动静止静止运动运动 2.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21 3.李白在诗句李白在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孤帆一片日边来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青山”和和“孤帆孤帆”运动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运动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帆船和河岸帆船和河岸 B.河岸和帆船河岸和帆船 C.青山和太阳青山和太阳 D.青山和划船的青山和划船的人人A 3.李白在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225.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地面上的人看到两车都在向东行使,地面上的人看到两车都在向东行使,且甲行使的比乙快。如果以甲车上的且甲行使的比乙快。如果以甲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乙车向乘客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运动。(填(填“东东”或或“西西”)西西5.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地面上的人看到两车都在向231 1、速度、速度2、运动的分类运动的分类定义:定义:物理意义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过的路程公式:公式:s st tv v单位及换算:单位及换算:1 m/s=3.6 Km/h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第三节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1、速度2、运动的分类定义: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243.3.了解一些常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物体的速度:人步行:人步行:1 1m/s m/s 1.51.5 m/s m/s 3.6km/h-5.4km/h骑自行自行车:5 5m/sm/s 18km/h汽汽车:30m/s108km/h声速声速:340m/s光速光速:3108m/s3.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3.6km/h-5.4km/25三、三、计算算题:1 1、格式:、格式:已知、求、解、答已知、求、解、答2 2、类型:型:火火车过山洞的山洞的问题相遇相遇问题追追击问题比比值问题三、计算题:1、格式:已知、求、解、答2、类型:火车过山洞的26 1、一列长 36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 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 54km/h,请问:(1)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关于关于过桥(山洞、隧道等)的(山洞、隧道等)的问题 1、一列长 36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 27 在军训中,某校学生以6km/h的速度从总部出发2h后,总部派摩托车给同学们送紧急通知。摩托车以66km/h的速度行驶,经过多长时间可追上学生?关于追关于追击的的问题 在军训中,某校学生以6km/h的速度关于追击的问题28 甲乙两人相距100米,两人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则需多少时间才能相遇?关于相遇的关于相遇的问题 甲乙两人相距100米,两人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米/秒29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运动,它,它们通通过的路程之比的路程之比为3 3:2 2,所用,所用时间之比是之比是2 2:3 3,则速度之比速度之比为()A.9A.9:4 B.44 B.4:9 9 C.1 C.1:1 D.31 D.3:2 2A关于比关于比值的的问题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30理解两个特点理解两个特点一、作匀速直一、作匀速直线运运动的物体的的物体的特点特点:2.2.在在任意相等任意相等的的时间内,通内,通过的路程都的路程都相等相等3.3.在在任意任意时刻刻的速度都相同的速度都相同1.1.速度速度大小大小和运和运动方向方向都不都不变。理解两个特点一、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2.在任意相等的31二、二、变速直速直线运运动 1 1、速度速度变化化的直的直线运运动是是变速直速直线 运运动。2 2、粗略研究粗略研究时,也可以用,也可以用v=s/tv=s/t来来处理。理。这里的里的V V称称为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用V V表示表示.说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时必必须说明哪一段明哪一段时间或路程或路程才有意才有意义。二、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2、粗略研32(一)分析(一)分析图象的能力象的能力 提高两种能力提高两种能力V(m/s)00t(s)S(m)t(s)(a)(b)(c)0V(m/s)t(s)t(s)(d)S(m)0V与与t无关无关 s与与t成正比成正比1.1.匀速直匀速直线运运动:(一)分析图象的能力 提高两种能力V(m/s)00t(s33 提高两种能力提高两种能力 2.2.如如图所示,是一个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自行车的人与一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化的图线,根据,根据该图线能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示例:信息一,他们同同时开始运开始运动;信息二:信息二:;信息二:信息二:。骑车者和跑步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速度快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速度快 提高两种能力 2.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341.1.寓言寓言龟兔兔赛跑跑中中说:乌龟和兔子同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超过乌龟时,便便骄傲的睡起了大傲的睡起了大觉,它一,它一觉醒来,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点,后悔不已 .在在整个整个赛跑跑过程中程中 ()A .A .兔子始兔子始终比比乌龟跑得快跑得快 B .B .乌龟始始终比兔子跑得快比兔子跑得快C .C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 .D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的平均速度大D1.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352.2.如如图所示的四幅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的路程(s s)或速度()或速度(v v)与)与时间(t t)关系的象,)关系的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运动的是(的是()A A(1 1)和()和(4 4)B B(2 2)和()和(3 3)C C(2 2)和()和(4 4)D D(1 1)()(2 2)()(3 3)Ots(1)tsO(2)tvO(3)tvO(4)C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363 3、课外活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均在操场上沿直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行跑步训练。在某次。在某次训练中,他中,他们通通过的的路程和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的关系如图所示,所示,则下列下列说法中正法中正确的是(确的是()A A两人都做匀速直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运动 B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 运运动C C前前2s2s内,小明跑得内,小明跑得较快快 D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 均速度相同均速度相同D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375.5.某物体做匀速直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运动,由速度公式,由速度公式V=S/tV=S/t得知,物体的(得知,物体的()A.A.速度和路程成正比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B.B.速度和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成反比 C.C.速度不随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而和路程而变化化 D.D.速度决定于通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的路程和时间C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得知,物体的38第四节:第四节: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第四节: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39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静止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40 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太快。又不至于太快。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上金属片作为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上金属片作为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程程s s。释放小车时,用停表开始计时,车撞击金属片时停释放小车时,用停表开始计时,车撞击金属片时停 止计时,得到时间止计时,得到时间t t。由由 算出速度。算出速度。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实验步骤41注意:注意:1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2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3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S2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S242实验总结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问题讨论问题:为什么每什么每组得到的两个速度得到的两个速度v v1 1,v v2 2不一不一样大?两者是二倍关系大?两者是二倍关系吗?问题:为什么各什么各组之之间测量的量的值差差别很很大?是大?是误差所致差所致吗?小车越走越快,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小车越走越快,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不是误差原因。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不是误差原因。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问题:为什么每组得到的两个速度v1,v43 6.6.如如图,是某,是某实验小小组做做“测平均速平均速度度”实验的情形,的情形,显示示时间的数字的数字钟的的时间格式是格式是“时:分:秒:分:秒”。则小小车全程中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的平均速度是 cm/scm/s。0.75 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44知道一种性质知道一种性质提高两种能力提高两种能力理解两个特点理解两个特点知道三种特殊的测量法知道三种特殊的测量法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知识回顾知识回顾掌握三个物理量的测量掌握三个物理量的测量物体的运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知道一种性质提高两种能力理解两个特点知道三种特殊的45谢谢谢谢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