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法治中风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22048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0.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通法治中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三通法治中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三通法治中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贺氏针灸三通法理论及贺氏针灸三通法理论及在治疗中风病中的应用在治疗中风病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成立于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成立于19561956年,汇集了金针王乐亭、管针年,汇集了金针王乐亭、管针贺惠吾、贺普仁、贺惠吾、贺普仁、夏寿人夏寿人、于书庄等一批在全国针灸界具有较高的、于书庄等一批在全国针灸界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的针灸名家。声誉和学术地位的针灸名家。20192019年成为北京市针灸诊疗中心,年成为北京市针灸诊疗中心,20192019年被批准为北京市十五针灸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年被批准为北京市十五针灸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重点专科。20192019年成为北京市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年成为北京市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针灸科历史上名医荟萃,流派云集,是北京地区针灸学科的重针灸科历史上名医荟萃,流派云集,是北京地区针灸学科的重要代表。如要代表。如金针王乐亭金针王乐亭的针具及组方、贺氏三通法理论和火针应用、的针具及组方、贺氏三通法理论和火针应用、贺惠吾管针经验贺惠吾管针经验、于书庄经络辨证、王居易查经辨证、周德安六治、于书庄经络辨证、王居易查经辨证、周德安六治经验等。学科注重传承研究,建立中医特色病房,探索新名医培养经验等。学科注重传承研究,建立中医特色病房,探索新名医培养模式。围绕重大疾病及疑难病开展名老中医经验的疗效验证、针刺模式。围绕重大疾病及疑难病开展名老中医经验的疗效验证、针刺机理研究及传承推广,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居于国内领先。机理研究及传承推广,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居于国内领先。23贺普仁教授获国医大师称号贺普仁教授获国医大师称号4贺普仁教授贺普仁教授获国家非物质文化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传承人遗产针灸传承人荣誉荣誉56 自自6060年代起,贺普仁教授在实践中认识到仅使用一种年代起,贺普仁教授在实践中认识到仅使用一种针刺方法的局限性,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火针疗法针刺方法的局限性,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火针疗法和放血疗法。通过对毫针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的多和放血疗法。通过对毫针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的多年实践,于年实践,于8080年代形成年代形成“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理论,指理论,指导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导临床取得良好疗效。75050年代年代毫毫针疗法法火火针疗法法放血放血疗法法60年代年代70年代年代80年代年代6060年代年代7070年代年代8080年代年代“放血疗法放血疗法”(1964年)年)“放血退热的临床观察放血退热的临床观察”(1968年)年)“放血对高血压的影响放血对高血压的影响”(1969年)年)“中草药配合放血中草药配合放血“温通法治疗子宫肌瘤温通法治疗子宫肌瘤”(1985年)年)“火针疗法的机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火针疗法的机理研究及临床应用”(1986年)年)“针灸三通法针灸三通法”(1993年)年)“针灸三通法的临床应用针灸三通法的临床应用”(2019年)年)“火针治疗漏肩风火针治疗漏肩风”(1965年)年)“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1971年)年)“火针治疗火针治疗30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1972年)年)8贺普仁教授毫针、火针、放血三法联用,有机结合,或三法结贺普仁教授毫针、火针、放血三法联用,有机结合,或三法结合应用,或独取一法、二法、随证选取,得心应手,对一些疑合应用,或独取一法、二法、随证选取,得心应手,对一些疑难杂症、陈疾旧疴,主张毫针、火针、三棱相配合,力求改变难杂症、陈疾旧疴,主张毫针、火针、三棱相配合,力求改变以前单针治病的思路,使针灸临床的适应病种的数量及疗效有以前单针治病的思路,使针灸临床的适应病种的数量及疗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至了大幅度的提高。至8080年代初贺普仁教授才将这三种针灸方法年代初贺普仁教授才将这三种针灸方法归纳总结,正式提出归纳总结,正式提出“贺氏针灸三通法贺氏针灸三通法”概念。概念。9“贺氏针灸三通法贺氏针灸三通法”概述概述(一)(一)“三通法三通法”含义含义从狭义角度理解,从狭义角度理解,“贺氏针灸三通法贺氏针灸三通法”即以毫针刺法为即以毫针刺法为主的主的“微通法微通法”,以火针、艾灸疗法为主的,以火针、艾灸疗法为主的“温通法温通法”、以三棱针刺络放血疗法为主的以三棱针刺络放血疗法为主的“强通法强通法”。三法有机结。三法有机结合,灵活掌握,对症使用,或三法合用,或独用一法、合,灵活掌握,对症使用,或三法合用,或独用一法、二法。二法。尽管尽管“三通法三通法”以三种方法命名,但并非三种疗法,其以三种方法命名,但并非三种疗法,其蕴含了贺普仁教授对中医药学、对针灸医学深刻的理解蕴含了贺普仁教授对中医药学、对针灸医学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从广义角度理解,和认识。因此,从广义角度理解,“三通法三通法”包含特点包含特点有四:有四:10特点之一在于以特点之一在于以“通通”体现了针灸治病的根本原理。体现了针灸治病的根本原理。经脉以通为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疾病的经脉以通为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疾病的发生恰恰相反,是对这一生理功能的破坏,出现了或表或发生恰恰相反,是对这一生理功能的破坏,出现了或表或里,或脏或腑,经脉气血的不通、营运不畅,针灸治疗的里,或脏或腑,经脉气血的不通、营运不畅,针灸治疗的关键也在于通经络、行血气。微通法重在调和,温通法取关键也在于通经络、行血气。微通法重在调和,温通法取其温之,强通法在于决血调气,根本宗旨就是通。其温之,强通法在于决血调气,根本宗旨就是通。经络辩证经络辩证/通调经络是针灸临床医学有别于中医其他临床医通调经络是针灸临床医学有别于中医其他临床医学的重要特征。针灸临床病变的主要部位在经络,穴位在学的重要特征。针灸临床病变的主要部位在经络,穴位在经络,治疗也在经络。经络,治疗也在经络。11特点之二在于重视多种疗法有机结合特点之二在于重视多种疗法有机结合内经内经就提到针具有九针,治疗方法有针、灸、刺络放血等不就提到针具有九针,治疗方法有针、灸、刺络放血等不同,当代针灸的治疗方法更是层出不穷,贺普仁教授将众多的同,当代针灸的治疗方法更是层出不穷,贺普仁教授将众多的针灸疗法概括总结为针灸疗法概括总结为“三通法三通法”。“三三”也可理解为约数,意也可理解为约数,意即多,强调对不同疗法的重视,而非独用毫针,即多,强调对不同疗法的重视,而非独用毫针,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变的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变的不同阶段将三法有机组合应用,才能提高疗效,扩大针灸治疗不同阶段将三法有机组合应用,才能提高疗效,扩大针灸治疗适应症。适应症。高武在高武在针灸聚英针灸聚英中指出:中指出:“针灸药因病而施者,医之良也针灸药因病而施者,医之良也”,吴昆在,吴昆在针方六集针方六集中指出中指出“不针不神,不灸不良,良有不针不神,不灸不良,良有一也一也”。12特点之三在于概括现代常用的针具特点之三在于概括现代常用的针具“三通法三通法”以临床常用的三种针具和治疗方式对现代以临床常用的三种针具和治疗方式对现代常用针具做了概括。各种针具,酌情选用,方可去病。常用针具做了概括。各种针具,酌情选用,方可去病。如如灵枢灵枢官针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13特点之四在于精妙在特点之四在于精妙在“术术”针灸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践医学,临床选穴、手法等针灸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践医学,临床选穴、手法等操作技术性很强。贺普仁教授将数十种针灸疗法的精髓操作技术性很强。贺普仁教授将数十种针灸疗法的精髓凝炼为凝炼为“三法三法”,并制定详细,并制定详细操作规范操作规范,简化了学习掌,简化了学习掌握的难度。握的难度。14“病多气滞病多气滞”的病机学说的病机学说“法用三通法用三通”的治疗法则的治疗法则气滞则病,气通则调,调则病愈气滞则病,气通则调,调则病愈15“病多气滞病多气滞”:经络的阻滞:经络的阻滞不同疾病的病因有内伤、外感、七情、有六淫、还有饮食劳倦、不同疾病的病因有内伤、外感、七情、有六淫、还有饮食劳倦、跌打损伤等。但在任何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气滞是非常重要的跌打损伤等。但在任何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气滞是非常重要的病机之一。当人体正虚或邪实之时,致病因素干扰了人体脏腑病机之一。当人体正虚或邪实之时,致病因素干扰了人体脏腑和经络的正常功能,出现了经络不调,气血郁滞。经络是病邪和经络的正常功能,出现了经络不调,气血郁滞。经络是病邪由外入内的通道,具体表现为相应经络不调,气血运行不畅。由外入内的通道,具体表现为相应经络不调,气血运行不畅。如外邪侵袭,邪入经络,则使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不畅,病邪通如外邪侵袭,邪入经络,则使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不畅,病邪通过经络由表入里,则出现脏腑病变,又因气血是脏腑功能活动过经络由表入里,则出现脏腑病变,又因气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气血不和则出现脏腑病变,脏腑病变也可反映在相应的基础,气血不和则出现脏腑病变,脏腑病变也可反映在相应的经络上,表现为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不利。所以说疾病的产生,的经络上,表现为经络中的气血运行不利。所以说疾病的产生,皆由于气血不通。皆由于气血不通。16“法用三通法用三通”:气通则经络调:气通则经络调“气血不通气血不通-经络不通经络不通”是各种疾病的共同机制,选择适当的针灸是各种疾病的共同机制,选择适当的针灸方法,通过不同的渠道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三种方法有机结合,方法,通过不同的渠道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三种方法有机结合,对症使用,称为对症使用,称为“法用三通法用三通”。虚证的本质是气虚血亏,气血运行不畅,可借助毫针的补法,火针虚证的本质是气虚血亏,气血运行不畅,可借助毫针的补法,火针的温热助阳益气,放血的决血调气,激发气血来复,达到扶助正气,的温热助阳益气,放血的决血调气,激发气血来复,达到扶助正气,使气盛血充的目的。故无论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无论外感、内伤、使气盛血充的目的。故无论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仔细把握病机的演变,将三种方法有机结合使用,寒、热、虚、实,仔细把握病机的演变,将三种方法有机结合使用,对于实证,可借助毫针的泻法,火针的温热、主升主动、行气发散对于实证,可借助毫针的泻法,火针的温热、主升主动、行气发散之性,放血的决血调气之功,而同调气血,激发经气,泻除实邪。之性,放血的决血调气之功,而同调气血,激发经气,泻除实邪。17“贺氏针灸三通法贺氏针灸三通法”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概念及适应症)(概念及适应症)18“微通法微通法”的概念的概念微通法指的是以毫针针刺为主的一种针法。微通法指的是以毫针针刺为主的一种针法。其一,从微通法所选用的针具看,毫针在古代有其一,从微通法所选用的针具看,毫针在古代有“微针微针”、“小针小针”之称,之称,其二,其二,“微微”字的深刻内涵还在于毫针刺法的微妙。应用字的深刻内涵还在于毫针刺法的微妙。应用毫针,从持针、进针、行针、补泻直到留出针名个环节都毫针,从持针、进针、行针、补泻直到留出针名个环节都要求运用正确针法,掌握气机变化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要求运用正确针法,掌握气机变化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针刺的精微奥妙之处。针刺的精微奥妙之处。19“微通法微通法”的功效及适应症的功效及适应症微通法的功效在于通经络、调气血。微通法的功效在于通经络、调气血。“微通法微通法”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涉及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涉及呼吸、消化、循环、免呼吸、消化、循环、免疫、神经疫、神经等多个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证,其疗等多个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证,其疗效是有目共睹的。可治疗大约三百多种疾病,其中有确切疗效效是有目共睹的。可治疗大约三百多种疾病,其中有确切疗效的约在一百多种。不仅适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半身不遂、的约在一百多种。不仅适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半身不遂、哮喘、哮喘、眩晕、麻木、皮肤病、月经不调眩晕、麻木、皮肤病、月经不调等,也可以治疗一些急症、重等,也可以治疗一些急症、重症,如晕厥、中风、脑震荡等,有起死回生之效。它是一切针症,如晕厥、中风、脑震荡等,有起死回生之效。它是一切针法的基础之法。法的基础之法。20温通法的概念温通法的概念温通法是以火针和艾灸施于穴位或一定部位,借火力和温通法是以火针和艾灸施于穴位或一定部位,借火力和温热刺激,激发经气,疏通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温热刺激,激发经气,疏通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温通法包括火针和艾灸两种方法,临床以火针疗方法。温通法包括火针和艾灸两种方法,临床以火针应用范围更广。应用范围更广。21火针疗法和艾灸也各有特点,具有不同的适应症。火针疗法和艾灸也各有特点,具有不同的适应症。火针疗法的要点为两个字,即火针疗法的要点为两个字,即“红红”、“快快”,“快快”就是指就是指进针和出针时迅速而敏捷,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少;而艾灸相对进针和出针时迅速而敏捷,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少;而艾灸相对操作时间长,疼痛持久,不易耐受。正如高武在操作时间长,疼痛持久,不易耐受。正如高武在针灸聚英针灸聚英所述所述“较之火针与灸,灸则直守艾灼烧过,痛则久也。火针虽较之火针与灸,灸则直守艾灼烧过,痛则久也。火针虽则视之畏人,其针下快疾,一针便去,疼不久也。以此则知灸则视之畏人,其针下快疾,一针便去,疼不久也。以此则知灸壮候数满足,疼之久也。火针只一针,不再则过也。壮候数满足,疼之久也。火针只一针,不再则过也。22从功效上看,火针疗法可以外发其邪,而艾灸疗法则可能从功效上看,火针疗法可以外发其邪,而艾灸疗法则可能导致闭门留寇。在操作上,火针疗法简便快捷,而艾灸则导致闭门留寇。在操作上,火针疗法简便快捷,而艾灸则繁琐复杂。在作用方面火针兼具了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所繁琐复杂。在作用方面火针兼具了针和灸的双重作用,所以其适用范围也较艾灸广泛得多。清代针灸家廖润鸿认为以其适用范围也较艾灸广泛得多。清代针灸家廖润鸿认为火针具有艾灸相似的疗效,并认为火针比艾灸易于接受,火针具有艾灸相似的疗效,并认为火针比艾灸易于接受,可以成为艾条的代用法。他在可以成为艾条的代用法。他在针灸集成针灸集成中说中说“性畏艾性畏艾条者,当用火针条者,当用火针”。23“温通法温通法”的功效及适应症的功效及适应症火针疗法可以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火针疗法可以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使经络通、气血畅,有祛寒除湿、清热解毒、消癥散结、使经络通、气血畅,有祛寒除湿、清热解毒、消癥散结、去腐排脓、生肌敛疮、益肾壮阳、温中和胃、升阳举陷、去腐排脓、生肌敛疮、益肾壮阳、温中和胃、升阳举陷、宣肺定喘、止痛、止痒除麻、定抽、熄风等功效。具体如宣肺定喘、止痛、止痒除麻、定抽、熄风等功效。具体如下:下:24壮阳补肾、升阳举陷:壮阳补肾、升阳举陷: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肾阳虚则临床上可出现肾虚腰痛、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肾阳虚则临床上可出现肾虚腰痛、阳痿、遗精等;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阳痿、遗精等;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 病;心阳虚则胸痛、心悸;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病;心阳虚则胸痛、心悸;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25疏通经气、宣肺定喘: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中药治疗效果较慢,火针疗法则有特殊的效果。以上疾患,中药治疗效果较慢,火针疗法则有特殊的效果。以上疾病多以咳喘症状为主,而咳喘多由于风寒外来,邪气闭肺,疾病多以咳喘症状为主,而咳喘多由于风寒外来,邪气闭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成。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成。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息止。26助阳化气、消癥散结:助阳化气、消癥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如气滞血瘀,痰湿凝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如气滞血瘀,痰湿凝积,荣卫之道涩而行迟,积久则成癥结。一方面火针有温热助积,荣卫之道涩而行迟,积久则成癥结。一方面火针有温热助阳,激发经气的作用,故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除癥结;阳,激发经气的作用,故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除癥结;另一方面火针又能助阳化气,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凝滞之另一方面火针又能助阳化气,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凝滞之痰邪湿邪因而化解。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痰邪湿邪因而化解。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27攻散痰结、消除瘰疬: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此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此病的发生多与痰有关。颈侧为少阳所主,少阳为气多血少之经,病的发生多与痰有关。颈侧为少阳所主,少阳为气多血少之经,若为情志不舒,则造成肝郁脾虚,酿湿成痰,气血受阻,聚而若为情志不舒,则造成肝郁脾虚,酿湿成痰,气血受阻,聚而不散即成瘰疬结核。如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互结也可形不散即成瘰疬结核。如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互结也可形成此病。而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成此病。而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疗瘰疬。再配合体针,调节脏腑,舒肝解郁则疗效更好。故可治疗瘰疬。再配合体针,调节脏腑,舒肝解郁则疗效更好。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28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祛寒除湿,通经止痛:古人云:疼痛的发生多由于邪阻经络,使气血发生郁滞、瘀结古人云:疼痛的发生多由于邪阻经络,使气血发生郁滞、瘀结等病理变化,引起局部或全身疼痛。引起疼痛的邪气主要为寒等病理变化,引起局部或全身疼痛。引起疼痛的邪气主要为寒邪。火针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邪。火针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如为风邪所引起的,也可以利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如为风邪所引起的,也可以利用火针治疗,因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促进体表的用火针治疗,因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促进体表的气血流动,营养加强,驱动风邪无处存留,使疼痛缓解。如因气血流动,营养加强,驱动风邪无处存留,使疼痛缓解。如因湿邪引起,则可利用火针的通经络、行气血的功能攻散湿邪,湿邪引起,则可利用火针的通经络、行气血的功能攻散湿邪,或利用它助阳化气的功能,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从而除祛或利用它助阳化气的功能,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从而除祛湿邪,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湿邪,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29生肌敛疮、去腐排脓:生肌敛疮、去腐排脓: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使脓排出,脓肿消除。它能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正气充使脓排出,脓肿消除。它能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对于脓肿破溃,疮口久不收口,或因其他盛,则能排除脓毒。对于脓肿破溃,疮口久不收口,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皮肤表面出现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也可用火针治疗。疾病引起皮肤表面出现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也可用火针治疗。因为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使气血运行,加速流通,使因为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使气血运行,加速流通,使疮口周围瘀积的气血得以消散,从而增加了病灶周围的营养,疮口周围瘀积的气血得以消散,从而增加了病灶周围的营养,促进了组织再生,使疮口自然愈合。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促进了组织再生,使疮口自然愈合。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用围刺法,如疮口大、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用围刺法,如疮口大、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30助阳益气、解除麻木:助阳益气、解除麻木: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先兆多半身麻木;肝郁脾虚筋失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先兆多半身麻木;肝郁脾虚筋失所养的,常手足麻木;外伤经脉引起的麻木,多发生在局所养的,常手足麻木;外伤经脉引起的麻木,多发生在局部,等等。尽管麻木之症复杂多样,但其发病机理是相同部,等等。尽管麻木之症复杂多样,但其发病机理是相同的,即都因脉络阻滞,阳气不能帅营血濡养经脉肌肤所致。的,即都因脉络阻滞,阳气不能帅营血濡养经脉肌肤所致。而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而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31温通经络,祛风止痒:温通经络,祛风止痒: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为外邪入侵或气血生风所致。火针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为外邪入侵或气血生风所致。火针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可促进体表气血流动,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可促进体表气血流动,营养加强,从而驱动风邪无处存留,血足风散则痒止。具体营养加强,从而驱动风邪无处存留,血足风散则痒止。具体治疗时可用粗火针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刺曲池、治疗时可用粗火针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刺曲池、血海、风市等穴。血海、风市等穴。32运行气血,解痉止挛:运行气血,解痉止挛: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病因多由于肝血失荣、肝风内动或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病因多由于肝血失荣、肝风内动或风痰阻络。肝血不足、风痰阻络则可引起筋脉失养,风扰经络风痰阻络。肝血不足、风痰阻络则可引起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则出现肌肉的抽动。火针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火针则出现肌肉的抽动。火针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火针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脉,则拘急、抽搐自止。再配合体针,平肝息风、补气祛痰筋脉,则拘急、抽搐自止。再配合体针,平肝息风、补气祛痰则疗效更好。则疗效更好。33引热外达、清热解毒:引热外达、清热解毒:火针属温法,一般认为只适用于祛寒,不可用于热证。但经火针属温法,一般认为只适用于祛寒,不可用于热证。但经过临床证明,火针可治疗一些热证。热毒内蕴,拒寒凉之药过临床证明,火针可治疗一些热证。热毒内蕴,拒寒凉之药不受,清热泄火之法没有发挥作用之机,而火针疗法有引气不受,清热泄火之法没有发挥作用之机,而火针疗法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因而可使火热毒邪外散,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和发散之功,因而可使火热毒邪外散,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可治疗乳痛、颈痛、背痛、缠腰火丹及痄腮等症。临床可治疗乳痛、颈痛、背痛、缠腰火丹及痄腮等症。34健脾利湿,温中止泻:健脾利湿,温中止泻:中阳素虚,或寒湿直中,脾阳运化失司,清阳之气不升,浊中阳素虚,或寒湿直中,脾阳运化失司,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不降,津液糟粕并趋大肠而为泻。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阴不降,津液糟粕并趋大肠而为泻。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故用火针点刺中脘、天枢、长强等穴,可调节脏腑的功能,故用火针点刺中脘、天枢、长强等穴,可补益阳气,收摄止泻。临床多用中粗火针,快速点刺法,治补益阳气,收摄止泻。临床多用中粗火针,快速点刺法,治慢性肠炎等。慢性肠炎等。35补脾益气、通利筋脉:补脾益气、通利筋脉:临床上火针可以用治痿证。火针治疗多选用中脘、气海、临床上火针可以用治痿证。火针治疗多选用中脘、气海、天枢及阳明经的下肢穴,同时再加上督脉的阿是穴。因火天枢及阳明经的下肢穴,同时再加上督脉的阿是穴。因火针能助阳气行气血,使脾胃气盛,则气血生化充足,筋脉针能助阳气行气血,使脾胃气盛,则气血生化充足,筋脉得以润养,肌力增强,肌肉丰满。治疗可选中粗火针,点得以润养,肌力增强,肌肉丰满。治疗可选中粗火针,点刺法。刺法。36通经活络、散瘀消肿:不慎扭伤后,局部组织可出现通经活络、散瘀消肿:不慎扭伤后,局部组织可出现肿痛,活动不利。这时也可用火针治疗。因火针能温肿痛,活动不利。这时也可用火针治疗。因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祛瘀消肿止痛。治疗多选对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祛瘀消肿止痛。治疗多选对侧阿是穴,用点刺法。侧阿是穴,用点刺法。火针的适应范围已大大超过古人的范围。随着针灸学火针的适应范围已大大超过古人的范围。随着针灸学的发展,火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它的应用范围还会不的发展,火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它的应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断扩大。37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中风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中风中风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中医药学几千年中风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中医药学几千年来在中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来在中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因临床研究对但因临床研究对方法学的重视不够方法学的重视不够,影响了总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总体研究水平的提高。目前为止,我们还提不出中医药能够治疗脑卒中有效的目前为止,我们还提不出中医药能够治疗脑卒中有效的证据。证据。38研究思路:研究思路:临床研究临床研究-证候研究(诊断证候研究(诊断/治疗治疗-)/治疗方法研究治疗方法研究-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口服)口服)/其其他(针灸他(针灸/康复推拿)康复推拿)/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基础研究:损伤级联反应,中医方法在该反应中的作用。基础研究:损伤级联反应,中医方法在该反应中的作用。系统评价综述提示:系统评价综述提示:证候研究: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证候研究: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试行)国家科委攻关项目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85-919-02-01。本。本标准规定了中风病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的证候诊断标准。证候标准规定了中风病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的证候诊断标准。证候的得分是将诊断这一证候的各项因素所得高分相加而成,满分均为的得分是将诊断这一证候的各项因素所得高分相加而成,满分均为3030分。分。7 7分分为该证候诊断成立。为该证候诊断成立。7 7一一1414分轻度,分轻度,15221522分中度,分中度,2323分重度。证候研究目分重度。证候研究目的:遣方用药的:遣方用药/学术理论提出(辨证诊断标准学术理论提出(辨证诊断标准/络病理论等)络病理论等)治疗方法研究:补益类治疗方法研究:补益类-补阳还五,生脉;清热解毒类:安宫牛黄补阳还五,生脉;清热解毒类:安宫牛黄/清开灵清开灵(降低病死,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苦碟子(降低病死,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苦碟子-疗效不确定,不良反应?;活血疗效不确定,不良反应?;活血化淤类化淤类-丹参丹参/水蛭水蛭/灯盏花灯盏花/蚓激酶等制剂。蚓激酶等制剂。39针灸研究针灸研究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39%-41%,39%-41%的中的中风偏瘫患者可以得益于针灸治疗风偏瘫患者可以得益于针灸治疗2626。针灸治疗对慢性中风的疗效早。针灸治疗对慢性中风的疗效早已得到国内医学界的认可已得到国内医学界的认可,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综合治疗中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综合治疗中,早期介早期介入针灸治疗入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的观点也已基本达成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的观点也已基本达成共识共识26,26,且副作用小、费用低。且副作用小、费用低。特征:特征:根据病变阶段根据病变阶段-急性期急性期/恢复期。恢复期。根据针刺方法根据针刺方法-体针体针/头针或相加。头针或相加。根据针具根据针具-头皮针头皮针/毫针毫针/其它。其它。根据手法根据手法-醒脑开窍醒脑开窍/三通法。三通法。根据根据针灸学理论针灸学理论-脏腑辩证脏腑辩证/经络辩证。经络辩证。根据针灸特色根据针灸特色-治疗本病治疗本病/兼、并兼、并症。症。40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研究是目前研究水平最高的。来自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研究是目前研究水平最高的。来自于三甲以上医院、研究机构。将现代基础治疗与中医药特色三甲以上医院、研究机构。将现代基础治疗与中医药特色相结合,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特别是确保了急性和重相结合,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特别是确保了急性和重症患者治疗的可行性。症患者治疗的可行性。41.目前我国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RCTRCT设计不够严谨设计不够严谨,随机方法尚不能完全达到正确和充分随机方法尚不能完全达到正确和充分;未使未使用分配方案隐藏或隐藏不充分用分配方案隐藏或隐藏不充分;能够做到盲法评价疗效能够做到盲法评价疗效,但在但在实施过程中使用盲法者少实施过程中使用盲法者少;缺乏与患者关系紧密的临床结局评缺乏与患者关系紧密的临床结局评价价(如病死率、致残率等如病死率、致残率等)及随访及随访(结局评价指标的获得需进行结局评价指标的获得需进行随访随访););缺乏不良反应和经济学的报告等。另外缺乏不良反应和经济学的报告等。另外,组间基线情况、组间基线情况、研究结果等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还需要更加严谨研究结果等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还需要更加严谨,以提高研究的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科学性。42一、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一、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概述概述课题课题“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将将“病多病多气滞,法用三通气滞,法用三通”学说和学说和“贺氏针灸三通法贺氏针灸三通法”理论应用于中风理论应用于中风病之急性期与恢复期的临床治疗研究中。目的是对病之急性期与恢复期的临床治疗研究中。目的是对“贺氏针灸贺氏针灸三通法三通法”治疗中风病进行系统的整理和严谨的临床评价;提供治疗中风病进行系统的整理和严谨的临床评价;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操作规范;将其推广成为国内首创的中医针灸安全有效的技术操作规范;将其推广成为国内首创的中医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医疗技术,治疗中风病的医疗技术,43对对“贺氏针灸三通法贺氏针灸三通法”应用于中风病痰浊血瘀型的治疗,进应用于中风病痰浊血瘀型的治疗,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疗效评价,规范行了系统整理和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疗效评价,规范“三三通法通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适用范围、操作规程、临床疗效评治疗中风病的临床适用范围、操作规程、临床疗效评价等;对价等;对“贺氏针灸三通法贺氏针灸三通法”改善中医症候评分、神经功能改善中医症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进行量化评价。缺损程度、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进行量化评价。44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痰浊瘀血阻痹经络证为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痰浊瘀血阻痹经络证为研究切入点。并设定了研究切入点。并设定了7 7个常见症状,个常见症状,3 3种舌质、种舌质、1 1种舌态,种舌态,3 3种种舌苔和舌苔和3 3种脉象作为辨证依据。种脉象作为辨证依据。“贺氏针灸三通法贺氏针灸三通法”临床研究观察总例数临床研究观察总例数356356例,其中例,其中“三通法三通法”(观察组观察组)组组180180例,普通针法例,普通针法(对照组对照组)组组176176例。为确保高质例。为确保高质量的病例入选同时利于严格控制可变因素,全部病例均为量的病例入选同时利于严格控制可变因素,全部病例均为20192019年年1 1月至月至20192019年年1010月期间,在北京中医医院、广安门中医院及东月期间,在北京中医医院、广安门中医院及东直门医院的缺血性中风病住院病人。中医辨证均为中风病痰浊直门医院的缺血性中风病住院病人。中医辨证均为中风病痰浊血瘀型。血瘀型。45病例选择标准病例选择标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92019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诊断者。性脑梗塞诊断者。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病名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病名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试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结合贺普仁教授诊疗经验与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结合贺普仁教授诊疗经验与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行),辨证属痰浊瘀血阻痹经络证。痰浊瘀血阻痹经络证:半身,辨证属痰浊瘀血阻痹经络证。痰浊瘀血阻痹经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咽喉痰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咽喉痰盛,痰涎难出,舌胖大,舌质暗淡或紫暗,舌苔薄白或白腻,或黄盛,痰涎难出,舌胖大,舌质暗淡或紫暗,舌苔薄白或白腻,或黄腻,脉弦滑。腻,脉弦滑。分期标准:急性期:发病后分期标准:急性期:发病后2 2周以内,周以内,恢复期:发病半年以内。恢复期:发病半年以内。46纳入标准:纳入标准:确诊的中风病人(包括急性期、恢复期)。符合发病急性期确诊的中风病人(包括急性期、恢复期)。符合发病急性期经急诊室收入院者;恢复期病人,因肌力、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经急诊室收入院者;恢复期病人,因肌力、肌张力异常等神经功能缺损而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要求住院求治者以及部分功能缺损而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要求住院求治者以及部分病人出院后继续门诊针灸治疗。按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病人出院后继续门诊针灸治疗。按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脑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病类诊断标准,得分在病类诊断标准,得分在7-277-27分之间。分之间。年龄为年龄为4040岁以上,岁以上,7575岁以下。岁以下。病人自愿参加本研究(医生应对病人详细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病人自愿参加本研究(医生应对病人详细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实施方法、利益与风险后病人同意参加本研究,即进行意义、实施方法、利益与风险后病人同意参加本研究,即进行了知情同意)了知情同意)47排除标准:排除标准:极重度中风病人(病类诊断标准得分极重度中风病人(病类诊断标准得分2727分),恢复期病分),恢复期病人但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轻微,对日常生活质量影响不明人但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轻微,对日常生活质量影响不明显者(低于显者(低于8 8分)分)年龄为年龄为4040岁以下,岁以下,757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针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针灸过敏者。灸过敏者。符合纳入标准但同时具有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符合纳入标准但同时具有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等内科系统疾病。血液等内科系统疾病。48观测指标观测指标安全性观测(略)安全性观测(略)疗效性观测疗效性观测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观察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候学指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观察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候学指标的观测;生活质量和标的观测;生活质量和BarthelBarthel指数评分的观察。血液流变学部指数评分的观察。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分指标(FIBFIB)的观测。)的观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上述指标观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上述指标观测,中间访问点在中间第二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定。中间访问点在中间第二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定。49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中风病诊断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华医学会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之标准。修订之标准。临床总疗效评定的依据是:尼莫地平方法计算有效率,即临床总疗效评定的依据是:尼莫地平方法计算有效率,即:(:(治疗前治疗前积分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100%。1.3.11.3.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基本痊愈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1%100%,100%,病残程度为病残程度为0 0级级显著进步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46%90%,90%,病残程度为病残程度为1 13 3级级进步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18%45%45%无无 变变 化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17%左右左右恶化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18%以上以上50中医疗效评定标准(以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评定)中医疗效评定标准(以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评定)基本恢复:基本恢复:81%81%,6 6分以下分以下显著进步:显著进步:56%56%,81%81%进步:进步:36%36%,56%56%稍进步:稍进步:11%11%,36%36%无变化:无变化:11%11%恶化(包括死亡):负值恶化(包括死亡):负值51临床试验方法临床试验方法分组:分组: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原则,根据受试者进入研究的时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原则,根据受试者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及间先后顺序,将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及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病房住院的脑卒中(颈内动脉系缺血性脑梗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病房住院的脑卒中(颈内动脉系缺血性脑梗塞的急性期、恢复期)的痰浊瘀血阻痹经络证病人约塞的急性期、恢复期)的痰浊瘀血阻痹经络证病人约356356例,例,分成内含相等的分成内含相等的2 2个组。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将每个医院个组。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将每个医院的受试者随机分配至治疗、对照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的受试者随机分配至治疗、对照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1 1:1 1相互对照方法。临床观察,由三家单位完成。相互对照方法。临床观察,由三家单位完成。52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观察组取穴及针刺手法观察组取穴及针刺手法主穴:百会、金津、玉液、十宣穴、曲泽、委中三棱针放血(放主穴:百会、金津、玉液、十宣穴、曲泽、委中三棱针放血(放血仅用于急性期),四神聪、中脘、曲池、天枢、合谷、丰隆、血仅用于急性期),四神聪、中脘、曲池、天枢、合谷、丰隆、太冲太冲配穴:上肢不遂:条口;下肢不遂:环跳;足内翻:绝骨、丘墟;配穴:上肢不遂:条口;下肢不遂:环跳;足内翻:绝骨、丘墟;强痉:火针局部取穴;抖颤难自止:少海、条口、合谷、太冲;强痉:火针局部取穴;抖颤难自止:少海、条口、合谷、太冲;麻木:十二井穴放血;失语:通里、照海、哑门;头痛:合谷、麻木:十二井穴放血;失语:通里、照海、哑门;头痛:合谷、太冲;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天突、内关;牙关紧闭:下关、地太冲;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天突、内关;牙关紧闭:下关、地仓、颊车;舌强语蹇或伸舌歪斜:金津、玉液放血;舌体萎缩或仓、颊车;舌强语蹇或伸舌歪斜:金津、玉液放血;舌体萎缩或卷缩:风府、风池、哑门;流涎:丝竹空;大便秘结:支沟、丰卷缩:风府、风池、哑门;流涎:丝竹空;大便秘结:支沟、丰隆、天枢;小便窿闭:关元、气海;大、小便自遗:灸神阙隆、天枢;小便窿闭:关元、气海;大、小便自遗:灸神阙53针法:急性期用强通法,百会、四神聪、金津、玉液、十宣穴针法:急性期用强通法,百会、四神聪、金津、玉液、十宣穴放血均采用三棱针速刺法,曲泽、委中采用三棱针缓刺法,强放血均采用三棱针速刺法,曲泽、委中采用三棱针缓刺法,强通法隔日治疗一次;余穴用毫针刺,穴取患侧为主,平补平泻,通法隔日治疗一次;余穴用毫针刺,穴取患侧为主,平补平泻,留针留针3030分钟,每日治疗分钟,每日治疗1 1次;恢复期诸穴以火针点刺后毫针留次;恢复期诸穴以火针点刺后毫针留针治疗。火针疗法诸穴用细火针快针施用经穴刺法。余穴用毫针治疗。火针疗法诸穴用细火针快针施用经穴刺法。余穴用毫针刺,穴取患侧为主,平补平泻,留针针刺,穴取患侧为主,平补平泻,留针3030分钟,每日治疗分钟,每日治疗1 1次。次。54分析分析百会、金津、玉液、十宣穴、曲泽、委中三棱针放血(放血仅用于急性期)百会、金津、玉液、十宣穴、曲泽、委中三棱针放血(放血仅用于急性期)退热:气血相互依存,放血而出,邪气及过盛的阳气亦随之泻出,阴阳气血退热:气血相互依存,放血而出,邪气及过盛的阳气亦随之泻出,阴阳气血平衡,而热自消。平衡,而热自消。解毒:放血疗法解毒功效的古有记载。解毒:放血疗法解毒功效的古有记载。千金方千金方“蜂蛇等众毒虫所蛰,以针蜂蛇等众毒虫所蛰,以针刺蛰上出血刺蛰上出血”。放血不仅使毒邪随血排出,还可抑制毒邪扩散,理气调血。放血不仅使毒邪随血排出,还可抑制毒邪扩散,理气调血。临床对红丝疔、毒邪壅盛的疮疡疗效满意。临床对红丝疔、毒邪壅盛的疮疡疗效满意。泻火:火有外感和内生两种,内生多由心火上炎、肝火亢盛、胆火横逆等。泻火:火有外感和内生两种,内生多由心火上炎、肝火亢盛、胆火横逆等。“火为热之极火为热之极”、“气有余便是火气有余便是火”,火为阳邪,易耗气伤津,生风动血,火为阳邪,易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入血分而发为疮疡。放血后,火熄血畅气调,邪气得以平复,心、肝、胆易入血分而发为疮疡。放血后,火熄血畅气调,邪气得以平复,心、肝、胆等脏腑亦趋于平衡。对于外感之温热邪火以及心火亢盛的口舌生疮、神昏谵等脏腑亦趋于平衡。对于外感之温热邪火以及心火亢盛的口舌生疮、神昏谵语、肝胆火旺引发的暴发火眼、头晕目眩等症,都宜用放血疗法。语、肝胆火旺引发的暴发火眼、头晕目眩等症,都宜用放血疗法。55镇吐:放血能泻热降逆,疏导气机,调节消化系统,从而镇吐:放血能泻热降逆,疏导气机,调节消化系统,从而使胃气平,呕吐止。使胃气平,呕吐止。消肿:消肿:“肿肿”大多由气血滞涩,经络瘀阻而成。大多由气血滞涩,经络瘀阻而成。“瘀血不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去,新血不生”,依据,依据“菀陈则除之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使用的治疗原则,使用放血疗法直接排除经络中瘀血,以使经络畅通无阻,肿自放血疗法直接排除经络中瘀血,以使经络畅通无阻,肿自然可消。然可消。56除麻:麻木之症,多因气虚推动乏力,不能帅血达于肌肤,除麻:麻木之症,多因气虚推动乏力,不能帅血达于肌肤,以肢端最为常见,毫针针刺井穴或十宣穴,放出少量血液,以肢端最为常见,毫针针刺井穴或十宣穴,放出少量血液,血行则气通,气机得以鼓动而帅血液达于肢端,濡养肌肤血行则气通,气机得以鼓动而帅血液达于肢端,濡养肌肤而麻木自止。而麻木自止。57诊疗方案诊疗方案两组基础治疗均为生理盐水两组基础治疗均为生理盐水 500ml500ml,丹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30ml30ml静点,静点,1 1次次/日,若有其它合并症,均采取相应的治疗。治疗周期为日,若有其它合并症,均采取相应的治疗。治疗周期为3030天,停止针刺治疗后第二天进行疗效评估。天,停止针刺治疗后第二天进行疗效评估。583 3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数据全部交给专门统计者进行统计分析,以双侧检验,数据全部交给专门统计者进行统计分析,以双侧检验,p0.05p0.05作为判断差异显著性的标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作为判断差异显著性的标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标准差表示,若满足参数检验法的前提条件,用若满足参数检验法的前提条件,用t 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分析,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分析,若不满足参数检验法的前提条件,用若不满足参数检验法的前提条件,用Wilcoxon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两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用一般的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用一般的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等级分组资料用等级分组资料用RiditRidi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59两组患者疗前基线的比较例例男男女女治疗组治疗组1611611021025959对照组对照组15815893936565例例=50=71=71M MSDSD治疗组治疗组161161131338386767434368.869.49对照组对照组158158141437376565424264.349.62例例1515天天15-6015-60天天61-12061-120天天121-180121-180天天M MSDSD治疗组治疗组1611618383636311114 425.0531.66对照组对照组1581586161737320204 429.6631.1560总的疗效分析:见表5 例例基本痊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显著进步进步进步无变化无变化恶化恶化死亡死亡观察组观察组1611618 88686545413130 00 0对照组对照组1581583 34444646444443 30 0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5.5477 P0.01 结果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总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61计分分值的比较:见表6例例100%100%MaxMax75%75%Q3Q350%50%MedianMedian25%25%Q1Q10%0%MinMinInterquartilInterquartile erangerangeM MSDSD观察组疗前观察组疗前16116127272222161611118 8111116.7316.736.126.12对照组疗前对照组疗前15815827272323161610107 7131316.8416.846.846.84观察组疗后观察组疗后161161252512127 74 40 08 88.558.556.196.19对照组疗后对照组疗后1581582727171710106 60 0111111.6311.637.267.26观察组疗前、疗后比较:Z=10.2525,P0.00010.05;对照组疗前、疗后比较:Z=6.5253,P0.0001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疗后比较:Z=3.9198,P0.00010.05。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计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62表9:不同时期入组对观察组病人在疗程结束时Barthel指数的影响例例100%100%MaxMax75%75%Q3Q350%50%MedianMedian25%25%Q1Q10%0%MinMinInterquartile Interquartile rangerangeM MSDSD急性期急性期83831001009595909070702525252581.8781.8717.8817.88恢复期恢复期7878100100858567.567.550502020353566.2866.2820.7120.71表10:不同时期入组对对照组病人在疗程结束时Barthel指数的影响例例100%100%MaxMax75%75%Q3Q350%50%MedianMedian25%25%Q1Q10%0%MinMinInterquartileInterquartilerangerangeM MSDSD急性期急性期61611001009090808060602525303075.2075.2020.9120.91恢复期恢复期97971001008585656545451010404063.7863.7824.6724.67结果表明,在疗程结束时比较观察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急性期入组的病人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恢复期入组的病人,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急性期入组的病人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恢复期入组的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