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试命题的考查功能-初中物理课件

上传人:hloru****lorv6 文档编号:240914578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2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笔试命题的考查功能-初中物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下笔试命题的考查功能-初中物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下笔试命题的考查功能-初中物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笔试命题的编制技术与方法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1下笔试命题的考查功能-初中物理课件2一、新课标下笔试命题的指导思想应以“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为基本依据一、新课标下笔试命题的指导思想31、“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即使学生:v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v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v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v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v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1、“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即使学生:4v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v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指导中小学教学;v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v有利于巩固九年义务教育;v有利于初中教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v有利于发展学校的优质教育;v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2、新课程笔试命题的指导思想应积极体现七个“有利于”: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新课程笔5二、新课标笔试命题的功能及编制方法(一)传统命题题目的功能(一)传统命题题目的功能在现行的物理教学大纲中,具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单方面的目标,在要求上分为“知道”、“理解”、“掌握”、“会”等4种。因此,传统笔试习题的功能主要是考查或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几种具体要求。它仅仅相当于在一维空间中的某一个点。如下图中的A题,也就是简单的考查对某一知识“理解”的要求。二、新课标笔试命题的功能及编制方法(一)传统命题题目的功能6(二)新课程标准下笔试命题的(二)新课程标准下笔试命题的 考查功能考查功能在新课标下,由于课程从三个维度来划分课程的目标,因此,某一具体的试题就可能同时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涉及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于某一具体的题目而言,就会成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交叉点,如下图中的A题。其中,Ax、A、Az分别是A题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要求。这样的笔试命题考查的范围、领域和广度就远远高于传统笔试的习题功能。(二)新课程标准下笔试命题的考查功能7但要注意一点,并不是所有的新课标下的题目都同时包含上述三个方面的功能,有的题可能只包含一个或两个方面。但要注意一点,并不是所有的新课标下的题8(三)具体笔试命题的编制方法(三)具体笔试命题的编制方法1明确四维空间中的一个汇合点的含义明确四维空间中的一个汇合点的含义。新课标的笔试命题可以从双基、探究、创造、意识等四个方面去具体操作。具体的试题可以看作是四维空间中的一个点,即该题目应该同时具有考查双基、探究、创造、意识的功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习题都要同时包含上述四个方面的功能,有的题可能只包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方面。(三)具体笔试命题的编制方法1明确四维空间中的一个汇合点9 2注意考查问题的简化注意考查问题的简化。要想使新课标中笔试的每一个题目同时具备考查四个方面的功能是较为困难的。首先是编制题目不易,另外也容易使题目本身失去特点。因此,不妨将四维空间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四个相对独立的一维空间,即将某个具体的题目侧重于考查上述四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方面。如,A题侧重考查双基,C题侧重考查创造等等。但是任何题目不可能纯粹只运用一个方面就能解决,因此,习题可以侧重考查知识的某一维度。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特意编造一些纯粹只包含一方面功能的题目。另外,也可以设计一些能考查几个维度综合功能的题目。2注意考查问题的简化。要想103科学编制命题的双向细目表。科学编制命题的双向细目表。根据上述的命题构想,在编制具体的题目或试卷之前,教师可以编制如下的双向细目表:3科学编制命题的双向细目表。根据上述的命题构想11分值题号题目的功能及具体考察要求双基双基探究探究创造创造意识意识要求1要求2要求1要求2要求1要求2要求1要求21524323分值124落实每一维度的考查要求。落实每一维度的考查要求。笔试命题应努力落实每一维度的考查要求,要根据“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附录中的行为动词来具体确定。比如“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可以概要性的表述如下:4落实每一维度的考查要求。笔试命13(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有三种要求:了解,认识,理解。技能目标有一种要求:独立操作。我们对这几种知识技能目标可以做如下的理解:了解:这是最低要求的点,是其他几种知识技能点的基础。a.要求:一般有如下三个方面:能记住主要的内容,能列举有关的实例,能判别有关概念、举例是否正确。b例:了解蒸发的一些特点。知识目标有三种要求:了解,认识,理解。技能目标有一种要求:独立操作。我们对这几种知识技能目标可以做如下的理解:(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有三种要求:14认识:它的要求比“了解”稍高,高出半层。a要求: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最近的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最直接的有关现象。b例: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它的要求比“了解”稍高,高出半层。15理解: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出一层。a.要求: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或情境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有关的现象,利用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也可以对该知识进行扩展b例:理解欧姆定律。理解: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出一层。16独立操作(会):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在能够实际操作上。例:理解机械效率a要求: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测量该物理量或运用该器材进行操作。b例:会使用刻度尺和天平。通过对“标准”三维目标教学要求的分析,通常可以将“内容标准”中的知识技能点从中抽出,并进行合理的同化与重组,一共可分为89个点,其中:“了解”的46个,“认识”的9个,“理解”的26个,“独立操作”的8个。独立操作(会):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在能够实际操作上。例:17(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设置了一个层次的要求:经历。由于我们将过程与方法分为“探究”和“创造”两个部分,因此“经历”可分为两个侧面,即探究性经历和创造性经历。可以根据探究过程将探究性经历分为两个要求:第一层次,探究环节;第二层次,探究过程。探究环节是指探究的各个要素以及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探究过程是指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及探究过程的设计,完成探究报告等。可以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四个特性(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细性)将创造性经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流畅与灵活;第二层次,独特与精细。“流畅与灵活”是指对问题产生许多想法和不同角度解决办法的能力。“独特与精细”是指思维的独特性和完善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根据探究过程将探究性经历分为18(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反应:是指让学生对于某问题或事件,立即表达自己的感受。领悟:是在“反应”的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的“反应”,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思维定式。5根据各个维度的要求科学制定双向细目表根据各个维度的要求科学制定双向细目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5根据各个维度的要求科学制定双19三、新课标下笔试命题的内容要体现“标准”“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笔试考卷应以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表现为基础。由于一个题目所体现的目标是多维的,不是一维的,所以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分析维度,不是实施维度。内容规划应以“标准”为根据。三、新课标下笔试命题的内容要体现“标准”笔试考2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在探究与创造过程中的思想意识表现及倾向。这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处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要以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为载体,同时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也逐渐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课堂教学的实施关键是要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也即紧紧抓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方法这一点。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创造”的过程,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质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以,新课程对应的教学目标下,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考查就应该成为笔试命题的中心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在探究与创造过程21(一一)笔笔试试命命题题对对“知知识识与与技技能能”考考查查的的内内容容和要求和要求“标准”中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与要求具体如下:(1)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运动和相互作用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一)笔试命题对“知识与技能”考查的内容22(3)能量一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3)能量一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23“标准”要求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应注重理解和应用,不宜过多考查记忆性的内容;命题的着眼点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应该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命题应该注意向联系实际的方向引导,要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避免在概念的严密性上做文章,避免烦琐的数学计算;题目中的物理情景应该有实际意义,避免故意编造。“标准”要求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应注重理解和24例:高速公路上一辆“东风”牌载重卡车以20m/s的车速行驶,这时一辆质量相等的辆“解放”牌卡车从它后面超过,此时小轿车的车速为108km/h,则的车速大,车动能较大。分析:此题考查速度的单位换算、动能大小的比较。如果学生仅仅知道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而不会进行实际情景下的问题解决,两车的动能大小的比较是不易得出的。例:高速公路上一辆“东风”牌载重卡车以20m/s的车速行驶,25(二)笔试命题对(二)笔试命题对“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考查的考查的内容和要求内容和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简单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信息题,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及能否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3)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书面表达能力。(二)笔试命题对“过程与方法”考查的在新课程背景下26例:呈球面形状的反射镜叫球面镜,用外表面做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凸面镜,简称凸镜。我们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也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凸镜对光线的作用是否与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相同呢?某同学想:这可能不会相同,要么是会聚作用,要么是发散作用。为了寻找正确答案,他考虑了一番,进行了探究实验。某同学将好几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相互平行的光线对凸镜照射,发现平行光线经凸镜反射后形成如图所示的图像。该同学最后把实验结果写成了书面报告。例:呈球面形状的反射镜叫球面镜,用外表面做反射面的球面27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凸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怎样的?(3分)(2)请举一个例子,说明凸镜的这种作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它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3)你能否由凸镜对光线的作用,推测出凹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题干开始先定义凸镜,即使教材没有的内容,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来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做这道题,学生也感受到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第二问的像的大小问题,可以反映出学生平常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最后一问通过对凹镜的推测,反映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情况。)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分析:题干开始先28(三)笔试命题对(三)笔试命题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和要求的体现和要求例: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三)笔试命题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和要求例:两小儿29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个故事写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做下列两个填空:(1)两小儿辩斗中,用了物理学中知识;(2)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3)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态度是;(4)他们在辩斗中,各抒己见,不接纳对方的观点,表现了他们;(5)他们对孔子的议论,说明两小儿。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0分析:近年来物理教学不断要加强学生物理知识与文学、自然等学科知识的渗透。本题命题者的意图是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物理情景,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本题的编制和设计有效的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渗透,同时还突出在探索自然现象过程中学生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分析:近年来物理教学不断要加强学生物理知识与文学、自然等学科31三、三、笔试考卷的结构与题型设计因为题型是试题模式的外在呈现形式,而试题编制的指导思想则决定了试题模式的内在性质。笔试命题的功能就是要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在三个目标,因此,题型是构成试题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角度看,笔试命题试题可分成许多不同的种类。因为题型是试题模式的外在呈现形式,而试题编制32根据试题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卷型试题和开卷型试题;根据考生作答的方式划分,笔试命题的题型设计主要有:选择题(含选配题)、填空题、作图(表)题、实验探究与设计题、计算题和简答题六种题型,并在部分题型中渗透了考查思维方式的题型,如创意型试题、发散型试题、科学探究型试题、项目设计型试题等。但无论怎样,笔试试卷命题的外在形式上都要努力体现生活化、情节化,应避免单纯用物理符号、公式、模型表达的题目,避免类似于“一个小球”、“一个铁块”之类抽象的表述形式,尽可能将每一道题设计成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或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又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生活化。根据试题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卷型试题和开卷型试题;根据331、双基知识题部分。、双基知识题部分。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的双基水平,因此试卷的结构应与传统的物理试卷基本相同。双基,主要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中,基础知识可通过选择、计算、问答等题型进行考察;在初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有作图、实验等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考查又要以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作为具体内容和载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作图、问答、实验、计算等题型对双基知识进行考查,从而实现考查的功能。1、双基知识题部分。34(1)单项选择题该题有的考查物理知识在日常中的应用实例;有的考查简单的知识结构或知识树,从而检测学生是否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知识是否成串。例1:小名同学搜集了一些日常中增减摩擦的现象,其中增大摩擦的例子是()A机件之间加入润滑油B将刀磨光有利于使用C气垫船原理D汽车轮胎上有花纹(1)单项选择题35(2)作图题。)作图题。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技能。例如:小红给小华设计了一个光学暗箱只有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分别在暗箱内填写适当的光学器材(不能重复)。(3)实实验验题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技能的笔试部分(另有实验操作考试,在此不做讨论)。包括初中物理实验的原理、步骤、读数、注意事项等等例1:引体向上是体能测试的项目之一,引体向上时双臂的拉力使身体上升做功。请根据你自身的体验或观察他人做引体向上的过程,找出所需的物理量并给出合理的数值,写出引体向 上 时 人 做 功 功 率 的 表 达 式,并 算 出 具 体 数 值。(g=9.8N/kg)(2)作图题。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技能。36(4)问问答答题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日常现象的初步能力。如:温度计的使用、读数等例:(右图示)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比赛,根据滑雪的过程,请你突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示例:滑雪板底部是光滑的吗?答:减少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可以减小摩擦力(4)问答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日常37(5)计计算算题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有的考查物理公式的单一应用,有的考查运用物理公式编题的能力,有的考查物理公式的综合应用例如:某液体吸收了2.1104J的热量后,其温度由25升高到35,请你再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之变成一道求解液体质量的计算题,并正确解答。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认识的科学性和逆向性,但是题目中条件添加是开放的,添加的比热容应当合理、科学,并最好也能使计算变得简单,但如果比热容大于1.0103J/(kg),显然是不科学的。(5)计算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382、探究性学习题型、探究性学习题型该题型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如何去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呢?可以从探究的方法步骤和实际探究两个方面去考虑,其中,探究的方法步骤包括探究的思维程序和探究各要素所运用的具体方法两个部分;实际探究是指探究的案例,案例又从探究过程的经历和探究过程的设计两个方面去考虑。2、探究性学习题型该题型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39(1)探究方法题。)探究方法题。本题型编制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要素、环节、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操作方法。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是任何探究的首要环节,此类题型一般是给出一个问题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要求提出问题。也可以考查其他的探究要素或其他的几种能力。例:自行车是一种简便无污染的交通工具,看一看它的构造,(如右图),想一想你的饿使用过程,请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力、热、光、电均可以,不需解释)。(1)探究方法题。40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归纳法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分析与论证要素的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到。这也是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未学过的物理现象,并给出该现象的一组数据或实例,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共性之处,得出初步的结论例: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他做了如下的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右图)。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min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小宇得到的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41日 照 时 间/min036912151821242730白纸瓶水温/2324252526272728292930黑纸瓶水温/2325262728293031323334对 上 述 的 实 验 数 据 进 行 了 分 析,得 出 的 结 论 是:。日照时间/min036912151821242730白纸瓶水42考查学生“演绎”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演绎的方法是运用实验手段检验假说是否正确的实质,也是课程目标中提出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本题一般是先给出一个结论或规律,然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去说明其正确性。例:请设计一个实验去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考查学生“演绎”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演绎的方法是运用实验43考查学生对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情况。物理学研究方法通常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比较法、模型法、分类法等,这些方法可作为笔试命题的考查要求。例: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1)分析比较序号1与2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2)分析比较序号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还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考查学生对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情况。物理学研究方法通常有44下笔试命题的考查功能-初中物理课件45(2)阅读探究题)阅读探究题该题型是考查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步骤,即探究的思维程序。本题首先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进行模拟的探究过程,文章的内容一般是学生未曾接触过的。然后让学生回答有关问题。通过阅读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请根据你刚刚得到的结论去解释某些现象。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例。在上述探究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探究步骤或思维程序?注意: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这种基本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各要素间可以相互自由地组合,从而形成灵活多变的探究过程。(2)阅读探究题46例:初三物理教科书有下面一段短文,阅读后回答有关问题 沸点随气压改变:沸点随气压改变:许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几千米的高山上,如果没有高压锅,连一顿饭都吃不上,就是因为水的沸点随气压改变的缘故例:初三物理教科书有下面一段短文,阅读后回答有关问题47实实 验验烧瓶中的水沸腾(如图1a)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l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此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D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C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实验烧瓶中的水沸腾(如图1a)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48(2)小明同学把图1b的装置改成图1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和观察。(3)小明的实验操作,你认为有什么危险值得注意?(2)小明同学把图1b的装置改成图1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49(3)探究设计题。)探究设计题。该题型编制的目的是考查学生进行实际探究的设计能力,主要考查探究办法的设计过程。通常此类题型注重过程而不对过分对结果进行探讨,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探究方案或探究报告。有的涉及探究课题所运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各个要素及其操作方法,如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要素中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纪录表格等。例1:请简要设计“有关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盛水量多少的”探究的报告。例2:要探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否与温度有关,应如何研究?请设计出探究的全过程。(3)探究设计题。503、创造能力题型、创造能力题型该题型的主要功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查学生创造力的水平。本题型的实质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而要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或解决问题的水平,就应该从创造思维能力的角度去进行。其中考查可以从联想力、想象力、应用方法解决问题以及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考查。因此,我们将命题的分为应用联想题,想象能力题,设计与制作题三个题型。3、创造能力题型51(1)应用联想题。本题主要考查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进行相互联想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知识与方法活化。它分为两个小题。有的考查物理现象、规律、方法与生活实例间的联想。例:请你找出在厨房中应用大气压为我们服务的2-3个例子,并说明工作过程。有的考查生活中的器材与物理知识间的相互联想。例:请你仔细观察老虎钳,并分别说明它隐含的物理知识是什么?(1)应用联想题。本题主要考查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进52(2)想象能力题。本题通过设置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条件,去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特殊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科学幻想能力与发散思维。比如:以“假如没有”或“假如变化成”提出问题,让学生写出相关的场景。例1:请你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电流的磁效应,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有关的合理场景。比如:在特殊情况下的生存想象。例2: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要到万米深的玛丽亚海沟去探险,要注意什么事项?请说出道理。(2)想象能力题。本题通过设置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条件,53(3)设计与制作题。本题型是试卷拉分题,一般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实际创造的综合能力。通常是先给出一定的条件和需要达到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实现这一结果,这是对学生创造力的高要求。考查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的能力例如:某课外小组在物理实验室开展研究性活动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刻度尺、烧杯、水、细线;同学们设立了许多方法测量正方体小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请设计出两种测量方法,并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浮力的大小。(3)设计与制作题。54考查学生运用一定的器材进行实际创造的能力。例如:老师给某研究性活动小组进行考核时,提供了下列器材:一只100mL的烧杯、一只弹簧秤、一些线绳。要求利用上述器材,将其改装成一个能够直接测液体密度的装置。请写出改装后的结构、刻度盘的改造过程及使用方法。考查学生运用一定的器材进行实际创造的能力。554、感受体验题型、感受体验题型该题的主要功能是初步地考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水平。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反应”,即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或做出相应的反应等。第二层次是“领悟”,即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因此,在设计有关题目时应该注意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4、感受体验题型56“反应”是对事物的直接表现,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是可以直接进行考察的。而“领悟”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表现,它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价值观”,需要长时间才能悟出。因此,这一部分的考查主要以“反应”为主,对于“领悟”的要求仅仅做最初步的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它不能脱离物理知识与过程,否则成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另外,也不能只强调物理本身,否则又和其他的试题无本质区别。因此,必须将物理知识与思想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分为现象评论题、阅读感受题、写作体会题。“反应”是对事物的直接表现,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571物理现象题。本题通过让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的评论,考查他们“反应”层次的情况。例如:生活中与对空气污染现象有关的不文明的例子,并说出其危害之处。请举出3例。582阅读体验题。将一篇与物理有关的故事、历史材料、事实材料或其他的文字材料复印在试卷上,材料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回答如下的问题:(1)通过阅读,你能总结出怎样的探究思路或你能学习到怎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这些方法是否可以用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请举例说明。这两个问题分别对应着“反应”和初步的“领悟”层次。下笔试命题的考查功能-初中物理课件59例如:先让学生阅读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回答:(1)你从伽利略身上学到了怎样的研究问题的做法?(2)这种方法是否可以用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请举1例。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某一物理问题的论证写作过程,形成初步的对该问题的较为稳定的态度。该题对应着“领悟”层次。3写作体会题。写作体会题。例如:根据你所学、所知的物理知识,以假如地球上失去了重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在200字左右。文中要有充分展开想象来说明问题。例如:先让学生阅读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回60四、笔试考卷的区分度和难度控制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我们要注意克服试题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试题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笔试命题难度和区分度的控制对命题的要求相对较高。四、笔试考卷的区分度和难度控制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纲要61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即高水平的考生比低水平的考生能多得多少分,得多分的表示试题区分度好,得少分的表示试题区分性能差。由于考试目的、考试性质的不同,试题的区分度会有不同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校内测验的主要目的不是筛选和甄别,所以,新课程的笔试命题不应该追求区分度,更不能以校外某种考试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难度,是指试题或考试相对于特定的考生群体的难易程度,是考生对试题或考试是否适应的指标。一般用试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其数值大小在0l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题越容易。由于考试目的、考试性质的不同,试题的难度会有不同的要求,选拔性考试(如中考),试题的难度一般控制在0309之间、整卷的难度控制在0607之间;校内测验不属选拔性考试,整卷的难度系数要比前者大一些。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62五、笔试考卷的评分标准问题评分标准是笔试考卷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十分隐藏,其作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评分标准与命题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评分标准反映了思维劳动的价值。因为赋分越高的题目、思维劳动价值越大,如果赋分相同的题目(例如一组选择题),应试者付出的思维劳动量相差很大,那么试题就很不合理。其次,评分标准是对思维劳动的质量的评估。常见这样的情况,应试者答题数量多、质量不很高跟答题质量高而数量少都获得相同的分值(如非选择题),这是评分标准的失误,评分标准应该从应试者的答题质量去考虑。另外,要保证评分标准的实施有相对的稳定性,允许有适当的弹性。对非选择题,尤其是创意型试题、发散型试题、科学探究型试题、创造能力型试题等,评分细则再详细,也很难保证不同的评卷人给出相同的评分,甚至会有较大的出入,这会影响对应试者思维劳动的质量的评估。这样的试题不适宜大量出现。五、笔试考卷的评分标准问题评分标准是笔试考卷结构中的一63总之,物理课程标准对“评价”提出的新要求,给笔试考卷的设计带来了新的考验。随着物理新课程实验规模的逐步扩大,课程实验时间的不断推移,还将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但是,初中物理新课程的笔试命题将按照“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改进,不断完善。总之,物理课程标准对“评价”提出的新要求,给笔试考卷的设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