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角膜炎概要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911918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膜角膜炎概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角膜角膜炎概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角膜角膜炎概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纲一、角膜的组织结构与生理二、角膜炎的病因三、角膜炎的分类四、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五、角膜炎的临床诊断六、角膜炎的临床治疗大纲一、角膜的组织结构与生理一、1.角膜的组织结构上皮层上皮层 56层细胞,层细胞,损伤后能再生损伤后能再生前弹力层前弹力层 一层均质透明膜一层均质透明膜,不能再生,不能再生 实质层实质层 200层胶原纤维束薄板层胶原纤维束薄板,不能再生,不能再生 后弹力层后弹力层 较坚韧透明均质膜较坚韧透明均质膜 ,能再生,能再生 内皮层内皮层 单层六角形扁平细胞单层六角形扁平细胞 ,不能再生,不能再生一、1.角膜的组织结构上皮层 56层细胞,损伤后能再一、2.角膜的生理1.角膜是主要的眼屈光介质,相当于角膜是主要的眼屈光介质,相当于43D凸透镜。凸透镜。2.角膜组织结构排列非常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及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角膜组织结构排列非常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及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性,光透射率大于光透射率大于97%。3.角膜富含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眼支通过睫状后长神经支配),感觉十分敏锐。角膜富含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眼支通过睫状后长神经支配),感觉十分敏锐。4.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上皮细胞氧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上皮细胞氧来自泪膜,内皮细胞的氧来自房水。主要的能量物质是葡萄糖,大部分通过内来自泪膜,内皮细胞的氧来自房水。主要的能量物质是葡萄糖,大部分通过内皮细胞从房水中获取,小部分由泪膜和血管网提供。皮细胞从房水中获取,小部分由泪膜和血管网提供。一、2.角膜的生理1.角膜是主要的眼屈光介质,相当于43D凸二、角膜炎的病因角膜炎:角膜的防御能力减弱,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 侵袭角膜组织引起炎症。病 因:感染源性:主要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菌、病毒、真 菌及衣原体。内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局部蔓延:邻近组织的炎症可波及到角膜。二、角膜炎的病因角膜炎:角膜的防御能力减弱,外界或内源性致病三、分类:1.感染性: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角膜炎。2.非感染性:角膜基质炎、神经麻痹性、暴露性、免疫性、丝状角膜炎。三、分类:1.感染性: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细 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大肠 杆菌。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常有角膜外伤或佩戴角膜接触镜史。畏光、流泪、疼痛、视力障碍、眼睑痉挛等眼 部刺激症状。眼睑及球结膜水肿,睫状或混合性充血。溃疡面可见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细菌性角膜炎细 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充血的鉴别充血的鉴别角膜角膜炎概要课件临床诊断:临床变现通畅不能做出病因诊断。从浸润灶刮取病变组织,涂片染色找细菌。细菌培养,并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临床诊断:临床变现通畅不能做出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局部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最有效的途径;结膜下注射能提高角膜和前房的药物浓度,但存在局部刺激性,多次注射可导致结膜下出血和瘢痕化;一般不需要全身用药,但若出现角膜溃疡穿孔、则可能向眼内或全身播散、巩膜化脓,需局部+全身应用抗生素。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应给予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散瞳。临床治疗:局部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最有效的途径;真菌性角膜炎:真菌:镰刀菌属: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镰刀菌属: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 曲霉菌属:烟曲霉菌曲霉菌属:烟曲霉菌 弯孢菌属:月状弯孢真菌弯孢菌属:月状弯孢真菌 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 真菌性角膜炎:真菌:镰刀菌属: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病因:局部因素局部因素 全身因素全身因素 植物外伤史植物外伤史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佩戴角膜接触镜史佩戴角膜接触镜史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史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史 全身使用抗生素史全身使用抗生素史 既往眼部手术史既往眼部手术史 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史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史 局部使用抗生素史局部使用抗生素史 眼表慢性疾病眼表慢性疾病病因:局部因素 全身因素 临床表现:1 1、症状、症状 感染早期眼部刺激症状较轻,病变发展相对缓慢,常表现为发红、异物感或感染早期眼部刺激症状较轻,病变发展相对缓慢,常表现为发红、异物感或刺痛、视物模糊,有少量分泌物。多数病人刺痛、视物模糊,有少量分泌物。多数病人夜间疼痛夜间疼痛明显。明显。2 2、体征、体征 真菌性角膜炎典型的角膜病变有真菌性角膜炎典型的角膜病变有:菌丝苔被:菌丝苔被、伪足、卫星灶、伪足、卫星灶、免疫环、免疫环、内、内皮斑皮斑、前房积脓、前房积脓临床表现:1、症状菌丝苔被:表现为角膜感染处有灰白色轻度隆起,外观干燥,无光泽,有的为牙膏状或苔脂状,与下方炎症组织粘连紧密。菌丝苔被:表现为角膜感染处有灰白色轻度隆起,外观干燥,伪足:在感染角膜病灶周围似树枝状浸润,称为伪足伪足:在感染角膜病灶周围似树枝状浸润,称为伪足卫星灶:位于角膜主要感染灶周围,与病灶之间没有联系位于角膜主要感染灶周围,与病灶之间没有联系 的小的圆形感染灶。的小的圆形感染灶。卫星灶:位于角膜主要感染灶周围,与病灶之间没有联系 免疫环:在感染灶周围,有一混浊环形浸润环,与感染灶在感染灶周围,有一混浊环形浸润环,与感染灶 之间有一模糊的透明带,称为免疫环,此环的出现之间有一模糊的透明带,称为免疫环,此环的出现 被认为是真菌抗原与宿主之间的免疫反应。被认为是真菌抗原与宿主之间的免疫反应。免疫环:在感染灶周围,有一混浊环形浸润环,与感染灶 内皮斑:角膜内皮面有圆形块状斑,比角膜内皮面有圆形块状斑,比KP大,常见于病灶大,常见于病灶 下方或周围下方或周围 内皮斑:角膜内皮面有圆形块状斑,比KP大,常见于病灶 前房积脓:有前房积脓时说明感染已达角膜深基质层,部有前房积脓时说明感染已达角膜深基质层,部 分真菌已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脓液较细菌分真菌已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脓液较细菌 性角膜炎粘稠,不易随头位移动。性角膜炎粘稠,不易随头位移动。前房积脓:有前房积脓时说明感染已达角膜深基质层,部 临床诊断:1 1、病史:角膜是否有植物性外伤史、异物史、眼部手术史或长期局部、全身应病史:角膜是否有植物性外伤史、异物史、眼部手术史或长期局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病史等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病史等2 2、体征:角膜病灶表面较干燥,常合并菌丝苔被、伪足、卫星灶、内皮斑、粘体征:角膜病灶表面较干燥,常合并菌丝苔被、伪足、卫星灶、内皮斑、粘稠的前房积脓等典型的真菌性角膜炎的特征稠的前房积脓等典型的真菌性角膜炎的特征3、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 角膜病灶刮片检查角膜病灶刮片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真菌培养鉴定真菌培养鉴定 4、临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临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临床诊断:1、病史:角膜是否有植物性外伤史、异物史、眼部手术 共焦显微镜 共焦显微镜临床治疗:1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那他霉素那他霉素 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有效。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有效。二性霉素二性霉素B B(0.1%-0.25%0.1%-0.25%):镰刀菌):镰刀菌 氟氟 康康 唑唑 局部对白色念珠菌效果好,对烟曲霉菌和镰局部对白色念珠菌效果好,对烟曲霉菌和镰 刀菌效果差(局部和全身用药)刀菌效果差(局部和全身用药)(用法:初始每(用法:初始每0.5-10.5-1小时点眼一次,增加病灶区药物浓度,感染明显控小时点眼一次,增加病灶区药物浓度,感染明显控制后减少使用次数。)制后减少使用次数。)2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角膜溃疡清创 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穿透角膜移植手术临床治疗:1、药物治疗:那他霉素 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烟病毒性角膜炎病因:病毒感染所致的角膜炎。根据感染病毒的种类不同,分类如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腺病毒性角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病因:病毒感染所致的角膜炎。临床表现多见于幼儿,可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及树枝状角膜炎,可伴有唇部及皮肤疱疹。临床表现多见于幼儿,可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及树枝状角膜炎,临床诊断早期可出现点状、树枝状感染灶,呈持续性,往往发生在皮肤带状疱疹后数周。角膜直觉明显减退或消失,约50%的患者发生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可同时并发有前色素膜炎、脉络膜炎、眼压升高、并发性白内障等。角膜炎未及时控制可出现部分角膜血管翳、基质炎、盘状角膜炎等。临床诊断早期可出现点状、树枝状感染灶,呈持续性,往往发生在皮 树枝状角膜炎 树枝状角膜角膜新生血管及白斑形成角膜新生血管及白斑形成临床治疗原则原则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阿昔洛韦:阿昔洛韦:又称无环鸟苷,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复制。如:阿昔洛韦眼水、阿昔洛韦口服片剂。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又称丙氧鸟苷、羟甲基无环鸟苷,是新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抗单抗单疱病毒作用比无环鸟苷强疱病毒作用比无环鸟苷强。如:更昔洛韦眼水、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三氮唑核苷:三氮唑核苷:又称病毒唑、利巴韦林,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环孢苷、碘苷、三氟胸苷、阿糖腺苷等。环孢苷、碘苷、三氟胸苷、阿糖腺苷等。临床治疗原则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 Thank you!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