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09769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什么是生命体征什么是生命体征 (vital signs)?体温体温 (temperature)脉搏脉搏 (pulse)血压血压 (blood pressure)呼吸呼吸 (respiration)什么是生命体征(vital signs)?体温(temp2第一节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体温的评估和护理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二、异常体温评估和护理二、异常体温评估和护理三、体温的测量三、体温的测量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3体温的形成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 糖糖 脂肪脂肪 蛋白质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氧化分解而产生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4产热与散热产热与散热 散热过程 物理方式散热物理方式散热散热部位:散热部位:皮肤:散热量皮肤:散热量70%70%呼吸:呼吸:29%29%排泄(尿、粪):排泄(尿、粪):1%1%产热过程产热过程 化学方式产热化学方式产热产热部位:产热部位:肝脏肝脏 骨骼肌骨骼肌体液因素和神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参与产热经因素参与产热调节调节产热与散热 散热过程 产热过程 5 散热方式散热方式辐射辐射传导传导对流对流蒸发蒸发人体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方式人体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方式散热量同皮肤与环境温差、有效辐射面积有关散热量同皮肤与环境温差、有效辐射面积有关散热量与物体接触面积、温差和导热性有关散热量与物体接触面积、温差和导热性有关散热量与气体或液体流动速度、温差大小有关散热量与气体或液体流动速度、温差大小有关温水、酒精拭浴温水、酒精拭浴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热方式热方式 散热方式人体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方式散热量同皮肤6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课件7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体温调节自主性自主性(生理性生理性)体温调节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8体温的生理变化体温的生理变化成人正常体温成人正常体温部位部位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正常范围正常范围口温口温37.036.337.297.399.0 肛温肛温37.536.537.797.799.9 腋温腋温36.536.037.096.898.6 换算公式:换算公式:9/532 (32)5/9体温的生理变化成人正常体温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09体温过高体温过高体温过低体温过低二、异常体温评估及护理二、异常体温评估及护理体温过高二、异常体温评估及护理10体温过高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发热)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原因原因感染性感染性 非感染性非感染性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11发热程度的判断发热程度的判断低热低热37.537.537.937.9(99.599.5100.2100.2)中等热中等热38.038.038.938.9(100.4100.4102.0102.0)高热高热39.039.040.940.9(102.2102.2105.6105.6)超高热超高热41.041.0以上以上(105.8105.8以上)以上)(以口腔温度为例)(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的判断低热37.537.9(99.5100.212发热过程及症状发热过程及症状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退热期体温过体温过高高皮肤苍白皮肤苍白畏寒畏寒寒战寒战皮肤干燥皮肤干燥颜面潮红、皮肤灼热、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快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快头痛、头晕、尿量减少头痛、头晕、尿量减少发热过程及症状体温上升期体温过高皮肤苍白颜面潮红、皮肤灼热、13常见热型常见热型体温过体温过高高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ed fever)弛张热弛张热(remittent fever)间歇热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不规则热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常见热型体温过高14 体温过高的护理体温过高的护理降低体温降低体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降温后: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降温后3030分分 钟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钟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加强病情观察加强病情观察:生命体征;伴随症状;原因:生命体征;伴随症状;原因 及诱因;治疗效果;出入量、体重。及诱因;治疗效果;出入量、体重。补充营养和水份补充营养和水份:流质或半流质(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饮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饮 水(水(3000 ml/3000 ml/日)。日)。体温过体温过高高 体温过高的护理降低体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15 体温过高的护理体温过高的护理促进患者舒适促进患者舒适 休息休息: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适当休息。: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适当休息。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早晚、餐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早晚、餐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皮肤护理皮肤护理:及时更换衣服、床单,防止压疮等。:及时更换衣服、床单,防止压疮等。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了解心理反应,给予精神安慰。:了解心理反应,给予精神安慰。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期:解除身心不适,满足合理要求。:解除身心不适,满足合理要求。退热期退热期:清洁卫生,补充营养。:清洁卫生,补充营养。体温过体温过高高 体温过高的护理促进患者舒适体温过高16体温过低体温过低(hypothermia)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体温低于3535称为体温不升称为体温不升 原因原因散热过多散热过多产热减少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过低(hypothermia)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17临床分级临床分级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轻度轻度:32323535中度中度:30303232重度重度:30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致死温度:23232525发抖、血压降低、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冰冷、躁动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障碍、甚至出现昏迷。迷。体温过低体温过低临床分级 临床表现轻度:3235发18体温过低的护理体温过低的护理环境温度环境温度 22222424保暖措施保暖措施 提高机体体温提高机体体温加强监测加强监测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 积极宣教积极宣教体温过低的护理环境温度 222419三、体温的测量三、体温的测量 水银体温计水银体温计三、体温的测量 水银体温计20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21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课件22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23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24可弃式的体温计可弃式的体温计可弃式的体温计25可弃式的体温计可弃式的体温计可弃式的体温计26体温计的消毒体温计的消毒目的目的 防止交叉感染防止交叉感染时间时间 体温计测量体温后体温计测量体温后 方法方法 水银体温计消毒法水银体温计消毒法 电子体温计消毒法电子体温计消毒法体温计的消毒目的27体温计的检查体温计的检查目的目的 保证体温计的准确性保证体温计的准确性时间时间 使用新体温计前,定期消毒体温计后使用新体温计前,定期消毒体温计后方法方法 体温计甩在体温计甩在3535以下以下,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好的4040以下水中以下水中,3,3分钟后检视,若误差分钟后检视,若误差0.20.2或玻璃管有裂缝或玻璃管有裂缝,不能使用。不能使用。体温计的检查目的28体温测量的方法体温测量的方法 目的目的判断体温有无异常判断体温有无异常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症状协助诊断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理提供依据体温测量的方法 目的29体温测量的方法体温测量的方法用物准备用物准备体温表体温表 记录本记录本笔笔体温测量的方法用物准备30腋腋 温温腋 温31肛肛 温温肛 温3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测量体温前检查测量体温前检查 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银柱是否在3535以下。以下。2.2.不宜测口温不宜测口温 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3.3.不宜测腋温不宜测腋温 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出汗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者禁忌腋温测量。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者禁忌腋温测量。4.4.不宜测肛温不宜测肛温 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测量。死者禁忌肛温测量。5.5.特殊病人专人守护特殊病人专人守护 如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如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防止意外。动患者,防止意外。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检查 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6.6.不慎咬破体温计不慎咬破体温计 首先应首先应立即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物,加速汞的排出。7.7.避免影响测量的因素避免影响测量的因素 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若有上述情况应休息休息3030分钟后分钟后再测量。再测量。8.8.新入院患者体温的测量新入院患者体温的测量 每日测量体温每日测量体温4 4次,连测次,连测3 3天,天,3 3天后体温仍正常改为每天测天后体温仍正常改为每天测2 2次。次。9.9.手术患者体温的测量手术患者体温的测量 术前术前1 1天天8pm8pm测量体温,术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后每天测4 4次,连续测次,连续测3 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天测量2 2次。次。注意事项6.不慎咬破体温计 首先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3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体温监测的重要性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体温监测的重要性,学会学会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确性。介绍体温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介绍体温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会对体温的动态观察,提供体温过高、体教会对体温的动态观察,提供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护理指导,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温过低的护理指导,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健康教育35总结总结体温的散热方式体温的散热方式成人正常体温值以及影响因素成人正常体温值以及影响因素体温过高的发热过程以及表现体温过高的发热过程以及表现高热病人的护理高热病人的护理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总结体温的散热方式361、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A.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B.口服蛋清水或牛奶口服蛋清水或牛奶C.请医生处理请医生处理D.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E.立即饮水立即饮水 (A)1、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习题372、高热病人退热期提示出现循环衰竭的症、高热病人退热期提示出现循环衰竭的症状是:状是:A.皮肤苍白、寒战皮肤苍白、寒战 B.脉搏细速,四肢湿冷,出汗脉搏细速,四肢湿冷,出汗C.大量出汗,疲乏无力大量出汗,疲乏无力 D.脉搏增快,面部潮红脉搏增快,面部潮红E.血压升高,皮肤潮红血压升高,皮肤潮红 (B)2、高热病人退热期提示出现循环衰竭的症状是:383、患者张某,、患者张某,58岁,诊断为岁,诊断为菌痢菌痢,护,护士测量口温时得知其士测量口温时得知其5分钟前饮过热水,分钟前饮过热水,为此应该为此应该 A.嘱其冷开水漱口后再测嘱其冷开水漱口后再测 B.暂停测一次暂停测一次 C.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D.该测直肠温度该测直肠温度 E.告知患者告知患者30分钟后再测口腔温度分钟后再测口腔温度 (E)3、患者张某,58岁,诊断为菌痢,护士测量口温时得知其539下课了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