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复习

上传人:岁*** 文档编号:240762179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热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热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热学毛坝河初级中学毛坝河初级中学物理科物理科分析总结:主要考点分析总结:主要考点(9个个)1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2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1)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2)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点与气压的关系(4)熔点、沸点的应用)熔点、沸点的应用(5)各物态吸放热情况)各物态吸放热情况3扩散现象及其意义扩散现象及其意义4内能的描述、改变方法及其与热量的区别内能的描述、改变方法及其与热量的区别5比热容性质的描述比热容性质的描述6物质吸、放热计算及其与电学的综合物质吸、放热计算及其与电学的综合7燃料热值的单位、意义及应用燃料热值的单位、意义及应用8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四冲程特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四冲程特点9能源的分类及应用能源的分类及应用根据内容上的特点,将知识点分为根据内容上的特点,将知识点分为两大部分复习:两大部分复习:第一部分:热现象第一部分:热现象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内能比热容热量热值热量热值热机热机能源能源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热现象热现象物态变化物态变化1、温度、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规定:将混合物的温度定为温度的规定:将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将的温度;将的温度定为度定为100度,之间分成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等份,每份为1原理:根据液体的性质原理:根据液体的性质(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用用)测量工具: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使用注意(两点):使用注意(两点):()使用前:要观察是是)使用前:要观察是是量程量程和和分度值分度值()使用时注意:)使用时注意:(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容器底和壁,(2)待示数)待示数稳定稳定后再读数,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上表面相平。相平。冰水冰水沸水沸水热胀冷缩热胀冷缩【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1、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为()解析: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解析: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正确放入被测液体中,还要注意读数时的正确正确放入被测液体中,还要注意读数时的正确方法。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要求为:方法。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要求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题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题中A,B温度计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碰到了容器侧壁和底,故不正确。玻璃泡分别碰到了容器侧壁和底,故不正确。(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题中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题中C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答案:答案:D2、物态变化、物态变化2.1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熔点和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相同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体具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体具有一定的熔点,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条件:(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达到熔点(2)不断吸热;)不断吸热;晶体熔化特点:温度,但仍需热晶体熔化特点:温度,但仍需热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对比: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对比:晶晶非晶非晶不变不变吸吸熔化曲线凝固曲线【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2、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解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晶体才有一解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晶体才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所以选项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所以选项(A)是不是不正确的。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选项正确的。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选项(C)是不正确的。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是不正确的。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选项变,所以选项(D)也是不正确的。只有选项也是不正确的。只有选项(B)是正确是正确的说法。的说法。答案:答案:B【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3、松香在熔化过程中()(A)温度不变,放出热量(B)温度不变,吸收热量(C)温度升高,吸收热量(D)温度降低,放出热量解析:松香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解析:松香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吸收热量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直至不断上升,吸收热量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直至全部变成液体。非晶体没有熔点。全部变成液体。非晶体没有熔点。答案:答案:C2.2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汽化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因吸热而具有致冷作用蒸发:因吸热而具有致冷作用沸腾条件: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达到沸点(2)不断吸热)不断吸热沸腾特点: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沸腾特点: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与晶体熔化一样)(与晶体熔化一样)沸腾曲线:沸腾曲线:请比较:有何异同?请比较:有何异同?液化的两种方法:和液化的两种方法:和例子:(例子:(1)剥开冰棍冒出的)剥开冰棍冒出的“白气白气”(2)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熔化曲线降低温度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压缩体积沸腾曲线【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4、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解析: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解析: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影响。影响。答案: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答案: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得打颤。以会冷得打颤。拓展延伸:题中要从蒸发吸热的知识解释,还要拓展延伸:题中要从蒸发吸热的知识解释,还要从影响蒸发的因素方面解释,有风的情况下蒸发从影响蒸发的因素方面解释,有风的情况下蒸发加快吸热更多。加快吸热更多。【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2003年广州中考)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变模糊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解析: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较多,成因一般是解析: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较多,成因一般是“水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吸附在物体表面或飘在空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吸附在物体表面或飘在空气中看起来像气中看起来像白气白气”,很多同学在这个地方,很多同学在这个地方混淆了导致分辨不清而失分。这题中混淆了导致分辨不清而失分。这题中“A、B、C”选项显然都选项显然都属于这种情况,而属于这种情况,而“D”项则不是。项则不是。答案:答案:D2.3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1、升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要吸热,因此,具有制冷作用。升华过程要吸热,因此,具有制冷作用。常见例子:常见例子:(1)在北方冬天里冰冻的衣服干了(升华)在北方冬天里冰冻的衣服干了(升华)(2)用)用“干冰干冰”保鲜、人工降雨(升华)保鲜、人工降雨(升华)2、凝华:、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华过程要放热。如: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如: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注意对比:早晨的雾、露(属于液化)注意对比:早晨的雾、露(属于液化)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内能内能比热容比热容热量热值热量热值热机热机能源能源1、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1)物质由组成)物质由组成(2)一切物质分子不停地做运动)一切物质分子不停地做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间同时存在_力和力和_力力扩散现象:两种物质互相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两种物质互相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1)例子:闻到花香、汤放盐后变咸等)例子:闻到花香、汤放盐后变咸等(2)表明:分子)表明:分子分子分子无规则无规则引引斥斥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1、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扩散现象的是()、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冬天,雪花飘飘解析:扩散是指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解析:扩散是指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见现象。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见一粒粒的分子在运动,只能通过颜色、气味等变一粒粒的分子在运动,只能通过颜色、气味等变化来判断。这题的化来判断。这题的ACD三项都是我们能看见的物三项都是我们能看见的物体运动,显然不属于分子扩散现象,故为体运动,显然不属于分子扩散现象,故为B。答案:答案:B2、内能、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能和能和能之和能之和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内能的改变方法:和内能的改变方法:和(两种方法都能达到同样效果,即(两种方法都能达到同样效果,即“等效等效”)注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即内能不可注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即内能不可能为能为0。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1)直接物体如:生火煮饭、炒菜、烧水等)直接物体如:生火煮饭、炒菜、烧水等(2)用来如:柴油机发动后可以运转、)用来如:柴油机发动后可以运转、汽车起动后行驶等汽车起动后行驶等分子动分子动分子势分子势温度温度做功做功热传递热传递加热加热做功做功3、比热容、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时所吸收的热量(用字母的热量(用字母“”表示)表示)单位:单位: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属性。水的比热容很大,为水的比热容很大,为物理意义:它表示每物理意义:它表示每1Kg的水温度每升高的水温度每升高1所所吸收的热量是吸收的热量是4.2103J水比热较大的应用:调节气温、作为发动机的冷水比热较大的应用:调节气温、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等却液等CJ/(kg)4.2103J/(kg)【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2、质量为、质量为3千克的石油,用去千克的石油,用去1/3后,剩下石后,剩下石油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情况为()油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情况为()A、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2/3,热值不变,热值不变B、密度、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密度、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2/3C、密度、比热容和热值变为原来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变为原来的2/3D、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解析:物质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是物质的属解析:物质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是物质的属性,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它们不会随物质的质量性,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它们不会随物质的质量变化而改变,只要理解了这一意义,就能确定答变化而改变,只要理解了这一意义,就能确定答案。案。答案:答案:D【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3、酒精的比热容是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3_(填单位),(填单位),1kg的酒的酒精温度由精温度由20升高到升高到21吸收的热量是吸收的热量是_J.1kg的酒精温度由的酒精温度由61降低到降低到60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_J.解析:该题要求对比热容的单位、意义熟练掌握。解析:该题要求对比热容的单位、意义熟练掌握。比热容表示每比热容表示每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所吸收的热量,而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收的热量,而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1所吸所吸收的热量与降低收的热量与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相同。根据这所放出的热量相同。根据这一意义,后两个空刚好是这种情况,所以不用计一意义,后两个空刚好是这种情况,所以不用计算就可以确定都为算就可以确定都为“2.4103J”。答案:答案:J/(kg);2.4103J;2.4103J。4、热量及计算、热量及计算定义:在定义:在热传递过程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那部分能量中传递的那部分能量单位:单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计算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计算式:Qcmt(其中其中“t”是指变化的温度是指变化的温度)相关变形式:相关变形式:(1)c(2)m(3)tJQ/mtQ/ctQ/cm【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4、已知水的比热容、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_(填单位),把(填单位),把2kg水从水从20开始加热开始加热100,水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升高_,水吸收的热量为,水吸收的热量为_J.解析:这题是考查比热容的单位、对解析:这题是考查比热容的单位、对t的理解和公式Qcmt的运用。其中t=10020=80;而;而Q吸吸=cmt=4.2103J/(kg)2kg80=6.72105J。答案:答案:J/(kg),80,6.72105J。【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5、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解析:物体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平均动能减小,解析:物体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内能减小,内能减小,A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物态变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物态变化时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不变,化时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不变,B错;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错;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即内能而不是温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的是能量即内能而不是温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而不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而不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答案:答案:A拓展延伸:温度、内能、热量、功是四个不同的物理量,物理意拓展延伸:温度、内能、热量、功是四个不同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是绝然不同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内义是绝然不同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的宏观表现。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的宏观表现。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5、热值、热值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完全燃烧后所放后所放出的热量(用字母出的热量(用字母“”表示)表示)注意:热值是物质的一种注意: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特性单位:单位:物理意义:表示每物理意义:表示每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后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计算式:计算式:Q放放mqqJ/kg6、热机、热机热机:把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内热机:把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内燃机、蒸汽机、汽轮机等工作原理:燃料(汽油燃机、蒸汽机、汽轮机等工作原理:燃料(汽油或柴油)在汽缸里燃烧生成或柴油)在汽缸里燃烧生成高温高压高温高压的燃气,使的燃气,使燃气推动活塞做。燃气推动活塞做。四个冲程:冲程、冲程、冲四个冲程:冲程、冲程、冲程和冲程。程和冲程。热机的效率:用来做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机械功有用机械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所放出的能量这比。这比。如:汽油机的效率为如: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柴油机的效率为率为30%45%。内内功功吸气吸气压缩压缩做功做功排气排气【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6、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丙、丁、乙、甲、丙、丁、乙、甲B、乙、丁、甲、丙、乙、丁、甲、丙C、乙、甲、丁、丙、乙、甲、丁、丙D、甲、乙、丙、丁、甲、乙、丙、丁解析:内燃机的四个冲程顺序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解析:内燃机的四个冲程顺序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图乙中的左气门开启,前头向内,显然表示进气,故排气冲程。图乙中的左气门开启,前头向内,显然表示进气,故为吸气冲程;而图丙中的右气门开启,前头向外,显然表示出气,为吸气冲程;而图丙中的右气门开启,前头向外,显然表示出气,故为排气冲程;至于图甲、丁则很相似,气缸的活塞又没有向上故为排气冲程;至于图甲、丁则很相似,气缸的活塞又没有向上或向下的前头,但我们可以从火花塞有无点火现象判断,图甲火或向下的前头,但我们可以从火花塞有无点火现象判断,图甲火花塞处有火花,说明此为做功冲程;相反图丁的没有,则为压缩花塞处有火花,说明此为做功冲程;相反图丁的没有,则为压缩冲程。冲程。答案:答案:B7、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中能的、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中能的总量保持不总量保持不变变,只是形式间的,只是形式间的转化转化或物质间的或物质间的转移转移【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7、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壶中水沸腾时,壶盖不停地跳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动能壶中水沸腾时,壶盖不停地跳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动能D.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内能转移到气筒上,使气筒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内能转移到气筒上,使气筒壁温度升高壁温度升高解析:磨刀时,砂轮转动对刀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刀的内能;流解析:磨刀时,砂轮转动对刀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刀的内能;流星发出光和热是由于空气与陨石摩擦,机械能转化为陨石的内能;星发出光和热是由于空气与陨石摩擦,机械能转化为陨石的内能;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气筒打气时,活塞对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气筒打气时,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再进行热传递使气筒壁温度升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再进行热传递使气筒壁温度升高。高。答案:答案:A方法提炼: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同时,方法提炼: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同时,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遵守能量守恒定律。8、能源、能源1.能源分类:能源分类:(1)按)按“获取的直、间接性获取的直、间接性”可分为两种:可分为两种:一次能源一次能源(直接直接):如风能、太阳能、:如风能、太阳能、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包括包括煤、煤、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二次能源二次能源(间接间接):如电能:如电能(2)按)按“短期内可否再生短期内可否再生”可分为两种:可分为两种: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如木柴、如木柴、食物等食物等)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2.能源应用(两种):能源应用(两种):核能核能裂变:如核电站、原子弹;裂变:如核电站、原子弹;聚变:如太阳内部释放能量、中子弹聚变:如太阳内部释放能量、中子弹太阳能太阳能直接加热物质:如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加热物质:如太阳能热水器转化为电能:如太阳电池转化为电能:如太阳电池3.能源革命(三次):能源革命(三次):第一次第一次:以:以“钻木取火钻木取火”为标志,以为标志,以“柴薪柴薪”为为主要能源主要能源(持续了近万年持续了近万年)第二次:第二次:以以“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以为标志,以“化石化石能源能源”为主要能源为主要能源(18世纪中叶开始世纪中叶开始)第三次:第三次:以以“反应堆的发明反应堆的发明”为标志,以为标志,以“核能核能”为主要能源为主要能源(20世纪世纪40年代开始年代开始)4.能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开发原因: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并对环境)开发原因: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并对环境造成破坏,需要开发新能源来补充。造成破坏,需要开发新能源来补充。(2)未来理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未来理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地热能、潮汐能等。【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8、石油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能源,那么石、石油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能源,那么石油是属于哪一种能源?油是属于哪一种能源?()A、二次能源、二次能源B、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C、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D、新能源、新能源解析:这题要求对能源的分类十分熟悉,不然会解析:这题要求对能源的分类十分熟悉,不然会被迷惑。从能源的分类看,石油既属于一次能源,被迷惑。从能源的分类看,石油既属于一次能源,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但题中没有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但题中没有“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故选,故选C。答案:答案:C以上为第二部分知识复习以上为第二部分知识复习现进入巩固练习:现进入巩固练习:热学(二)习题巩固热学(二)习题巩固.doc达到中考水平了吗?再试试看:达到中考水平了吗?再试试看:热学(二)中考热身热学(二)中考热身.doc请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加油请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加油!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