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329312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0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专业知识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专业知识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专业知识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结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在进行正常的维修而不需要进行大修的条件下即可满足预定功能使用的年限。加固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加固结构在正常维护条件下能满足预定功能使用的年限。老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可能太长,一般510年;一般工程2030年;新建工程应满足原设计要求50、100年。结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1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在加固设计中的意义设计使用年限103050100与50年的相对比值0.70.91.01.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相对关系设计使用年限20304050相对比值0.590.750.881.00抗震加固三种设防标准设计标准后续设计使用年限地震作用重现期年限抗震构造规范版本高50502001中404089低303095抗震鉴定标准风、雪荷载不同重现期的相对取值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在加固设计中的意义设计使用年限10305012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加固结构耐久性年限估算(仅供参考)加固方法及防腐措施耐久性年限加大截面法,外包型钢法且有效防腐时,置换混凝土法,绕丝法外粉水泥砂浆时,体外预应力法有效防腐时,结构体系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等。与普通结构相同化学植筋采用无机胶粘锚或“有机胶+锚栓”双重锚固时与普通结构相同有机胶锚固3040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采用无机胶粘贴或“有机胶+锚栓(或射钉)”双重保险时4050有机胶粘贴时1030加固结构耐久性年限估算(仅供参考)加固方法及防腐措施耐久性年3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加固结构受力特征 加固结构属二次受力结构及二次组合结构。二次组合结构加固结构由原有部分与新加部分在不同时段组合而成,故称为二次组合结构。加固结构新旧部分连接及结合面是其薄弱环节,与整浇结构相比,存在整体工作共同受力问题。二次受力结构加固结构中的原结构,在加固前已经载荷受力(称为第一次受力),而且应力、应变水平都很高,而新加部分,只要荷载不变,并不受力,即始终处在零应力状态,只有在新增荷载下,即第二次加荷情况下,才开始受力。这样,新旧两部分的应力、应变值存在较大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应力应变滞后,这种结构称为二次受力结构。加固结构受力特征4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加固结构承载力计算 加固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是以截面变形达下列情况之一时为标志:1.原混凝土或新加混凝土压应变达混凝土极限变形值 0.0033时;2.原钢筋或新加钢筋拉应变达钢筋极限变形值 0.01时;3.混凝土达 及钢筋达 时。加固结构承载力的近似简化计算,一般仍按一次受力整浇结构计算,但应考虑其受力特征,对截面承载力乘以整体(共同)工作系数 0.91.0和新加部分的材料强度利用系数0.70.9和 0.91.0。加固结构承载力计算5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加固方法分类1 按加固对象分 直接加固法又称构件加固法,是直接针对结构构件或节点承载力提高的加固,方法很多,主要的有增大截面法、置换砼法、外包型钢法、外粘钢板法、外粘纤维复合材料法、绕丝法及钢丝绳网片聚合砂浆面层加固法等。间接加固法间接加固法是针对结构体系的和理性或完整性,用新增部分构件或设施来改变结构总体布局和传力途径,达到减小结构内力、增大结构刚度和延性的目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新增剪力墙及侧向支撑法、增设阻尼器法、增设支点法、增设拉结连系法、以及预应力加固法等。加固方法分类6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2 按加固目的分 裂损结构可靠性恢复加固 完好结构功能改变加固3 按结构受力性质分 结构静力加固 结构抗震加固 2 按加固目的分7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加固方法选用准则 应根据当地条件,进行多方案比较,按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原则,择优选用。体系加固与构件加固并存时,应优先考虑体系,其次才是构件。不同类型构件加固时,应优先考虑重要结构及关键构件。单一方法有效性较差时,应优先考虑综合法。加固方法选用准则8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GB50367-2006的若干问题的若干问题P.24P.24 5.2.4条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计算公式不够严谨,它与截面加固方式(单面、双面、新旧钢筋距离等)及应力状态有关,不宜用统一公式表达。P.35P.35 7.2.1条、7.2.3条 外加预应力计算方法不实用且不安全,应补充内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公式。P.57P.57,P.75P.75 9.2.5条粘钢加固与10.2.4条粘碳纤维加固锚固长度lc与lsp计算公式中粘结抗剪强度取值相差太大,ff,v=0.4ft=0.360.82MPa,0.611.35MPa,原因不明。P.90P.90 12.2.3条 植筋锚固深度ld对32无实用价值,因为按计算ls0.21.25323602.31252mm,ld=1.651.251252 2582mm,ldd81。相反,边距S2(2.53.5)d的规定又太危险,根据试验,至少应5d。规范对ld规定过严,对C 值规定过宽。P.91P.91 12.3.1条 构造要求植筋最小锚固长度lmin规定控制的什么?破坏形态,安装劈裂。都不是。而且受拉锚固的lmin0.3 ls,远小于受压锚固的lmin0.6 ls?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若干问题9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P.91P.91 12.3.2条 搭接长度ll规定用在什么地方?板展宽,梁接长,柱向上延伸?因为有最小边距Cmin 5d要求,上三种情况均不适用。以悬臂板展宽为例说明如下:原板厚80120mm,C20砼,负筋12250。植筋连接不可行P.91 12.3.2条 搭接长度ll规定用在什么地方?10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另外,为满足植筋最小边距 要求 负筋植在板底合理?锚固长度如此长,如何钻孔?因100的钢筋均需搭接锚固,故焊接最简单另外,为满足植筋最小边距 11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P.95 P.95 13.1.34条 关于锚栓的适用范围,主要应根据锚固连接的破坏型态和延性确定,机械定型锚栓一般较为粗短,hef=610d0,不论膨胀锚栓或扩底锚栓,基本上均为基材混凝土脆性破坏,故不能用作承重结构的锚固连接。P.95 13.1.34条 关于锚栓的适用范围,主要应12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P.95P.95 13.1.5条什么叫“加长型锚栓”?应有个量的概念,比如对未裂混凝土hef10d0,对开裂混凝土hef14d0。日本人采用“锚栓+长螺杆”,其锚固深度hef1618d0。扩孔型锚栓和专用化学栓用于承重结构的规定,国内外无任何工程实例,虽说该两种锚栓锚固承载力的离散性和对基材适应性均有较大改善,但破坏形态并无质的改变,绝大部分仍为基材破坏,尤其是群锚。P.95 13.1.5条什么叫“加长型锚栓”?应有个量的概13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P.96P.96 13.2.4条 锚栓在拉、弯、剪复合受力下的承载力计算,其中约束系数 含义和取值规定完全错误。应该是弯矩系数,应另外补一张插图13.2.4a,而不是图13.2.4,图13.2.4仅示意lo如何计算。图13.2.4aP.96 13.2.4条 锚栓在拉、弯、剪复合受力下的承载14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P.104P.104 13.4.3条 Smin=hef和 Cmin=0.8hef规定很不安全。最小值规定主要是防止安装过程的劈裂破坏,应取:Cmin=(13)hef,Smin=(11.5)hef,hmin=max(1.5hef,100)P.104 13.4.3条 Smin=hef和 Cmin=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