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化学检验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40752025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化学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临床化学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临床化学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化学检验天津大港医院检验科 刘斌肝功能试验n n主要项目: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胆红质(TBiL)、直接胆红质(DBiL)、间接胆红质(IBiL)、胆汁酸(TBA)。肝功能试验n n1、谷丙转氨酶(ALT)n n参考值:0-40U/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肝脏疾患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血氧减少造成的肝损害、阻塞性黄疸、肝硬化、肝癌。2.2.降低:见于肝脏的终极状态、肾透析、肾功能不全。谷丙转氨酶(ALT)n n医学决定水平:是指某项待测成分的某一浓度,围绕该浓度的升高或降低对确定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起帮助作用甚至关键作用。1.1.300U/L以上:为肝细胞损害的危险值。2.2.40U/L以上:应检查生物学变异(如肥胖、药物等)和继发性损害。3.3.20U/L以下:可以除外生物学变异和病理改变。肝功能试验n n谷草转氨酶(AST)n n参考值:0-40U/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休克肝、中毒性肝炎、心肌梗塞、肺梗色、肝癌、肝硬化等。2.2.降低:见于肝脏损害的末期,缺乏VitB6的孕妇。谷草转氨酶(AST)n n医学决定水平:1.1.300U/L以上:为肝细胞严重损害的危险值。2.2.40U/L以上:应证实肝脏的损害(药物的或继发的)。3.3.20U/L以下:可以除外生物学变异和病理改变(除外肝损害末期,因临床症状可以鉴别)。肝功能试验n n3、-谷氨酰转肽酶(-GT)n n参考值:男11-50U/L 女7-32U/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肝转移癌、肝癌、急性胰腺炎、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2.2.降低:仅见于先天性-GT缺乏症。-谷氨酰转肽酶(-GT)n n医学决定水平:1.1.200U/L以上:通常为肝胆疾患。2.2.50U/L以上:应检查包括药物在内的生物学变异。3.3.25U/L以下:可同时除外生物学和病理改变。肝功能试验n n4、碱性磷酸酶(ALP)n n参考值:30-110U/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阻塞性黄疸、中毒性肝炎、肝硬化、变形性骨炎、甲亢、骨软化、佝偻病、溶骨性转移癌。2.2.降低:见于甲低、营养不良、恶性贫血、先天性ALP缺乏症。碱性磷酸酶(ALP)n n医学决定水平:1.1.500U/L以上:儿童应检查骨代谢和其他肝功能项目。2.2.120U/L以上:应检查生物学变异因素。3.3.60U/L以下:基本可排除肝的生物学和病理改变。肝功能试验n n5、总蛋白(TP)n n参考值:67-83g/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风湿热、脱水、尿崩症等。2.2.降低:见于烧伤、慢性失血状态、营养不良、肝炎、肾病综合症、肾小球肾炎。总蛋白(TP)n n医学决定水平:1.1.85g/L以上:需做更详细的蛋白质研究,区别是多克隆还是单克隆蛋白质,然后作特殊蛋白质定量。2.2.60g/L左右:应做补充检查、特别是蛋白电泳及定量。3.3.45g/L以下:通常存在水肿。肝功能试验n n6 6、白蛋白(、白蛋白(ALBALB)n n参考值:参考值:38-45g/L38-45g/Ln n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1.升高升高:见于尿崩症、大量体液丢失、脱水等。见于尿崩症、大量体液丢失、脱水等。2.2.降低:见于降低:见于ALBALB合成减少(先天性无白蛋白血症、合成减少(先天性无白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肝炎、肝硬化、恶液质等)营养不良、肝炎、肝硬化、恶液质等)ALBALB丢失丢失过多(肾病综合症、肾小球肾炎、烧伤、慢性过多(肾病综合症、肾小球肾炎、烧伤、慢性失血等)失血等)ALBALB分解增加(家族性特发性低蛋白血分解增加(家族性特发性低蛋白血症、毒性甲状腺肿)症、毒性甲状腺肿)白蛋白(ALB)n n医学决定水平:1.1.55g/L以上:应做红细胞压积测定,升高可诊断脱水。2.2.35g/L以下:应做血清蛋白电泳、尿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以进一步研究。3.3.21g/L以下:对于肝功能不全病人,表明预后不良。肝功能试验n n7、总胆红质(TBiL)n n参考值:2-20umol/Ln n临床意义:升高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转移癌、肝坏死、溶血、胆道阻塞等。总胆红质(TBiL)n n医学决定水平:1.1.340umol/L以上:是新生儿换血疗法的决定界限,通常伴有核黄疸。2.2.50umol/L以上:高于此值肉眼可见黄疸。3.3.25umol/L:此值为参考值上限应考虑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间接型,还应检查其它肝功项目。肝功能试验n n8 8、总胆汁酸(、总胆汁酸(TBATBA)n n参考值:参考值:0-6.5umol/L0-6.5umol/Ln n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1.肝胆疾患时血清肝胆疾患时血清TBATBA明显升高,是一种很灵敏的明显升高,是一种很灵敏的肝功能试验,在肝细胞仅有轻微坏死时,肝功能试验,在肝细胞仅有轻微坏死时,TBATBA的的升高比其他指标更为灵敏。升高比其他指标更为灵敏。2.2.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和肝外阻塞性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和肝外阻塞性黄疸其黄疸其TBA100%TBA100%升高。升高。3.3.KishimotoKishimoto提出提出TBA20umol/LTBA20umol/L时应更多考虑慢时应更多考虑慢活肝。活肝。肾功能试验n n主要项目: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尿中:2-微球蛋白(2-MG)、微量白蛋白(mALB)肾功能试验n n1、尿素氮(BUN)n n参考值:2.1-7.85mmol/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局部缺血、尿路阻塞、尿毒症、脱水、白血病等。2.2.降低:见于酒精中毒、肝癌、营养不良、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尿素氮(BUN)n n医学决定水平:1.1.20mmol/L:通常为肾功能不全,应进行治疗和经常性监测。2.2.10mmol/L:高于参考值上限,应补充肾功能试验或处于脱水状态。3.3.2.0mmol/L以下:表示严重的肝功能不全。肾功能试验n n2、肌酐(Cr)n n参考值:71-133umol/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痛风、甲亢、白血病。2.2.降低:见于肌病和截瘫。肌酐(Cr)n n医学决定水平:1.1.600umol/L:高于此值几乎毫无例外的考虑严重的肾脏疾病。2.2.140umol/L:此值高于正常成人的参考值上限应做全面的肾功检查。3.3.54umol/L:对于婴儿,此值以高于该年龄组的参考值上限,必须进一步检查。肾功能试验n n3、尿酸(UA)n n参考值:男140-415umol/L女135-325umol/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痛风、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细胞和组织坏死等。2.2.降低:见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症、代谢性氨基酸尿和何杰金氏病。尿酸(UA)n n医学决定水平:1.1.650umol/L左右:为尿酸沉积的危险值,须恰当的治疗。2.2.500umol/L:在男性应继续检查其它项目。3.3.150umol/L:为参考值下限,可为某些代谢病指点方向。肾功能试验n n4、2-微球蛋白(2-MG)n n参考值:40-360ug/24hn n临床意义:由肾小球虑过的2-微球蛋白(2-MG)经肾小管时几乎完全被重吸收,如果尿中2-微球蛋白(2-MG)排出升高,则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以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功能试验n n5 5、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mALBmALB)n n参考值:参考值:0-30mg/24h0-30mg/24hn n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mALBmALB)系尿中白蛋白在)系尿中白蛋白在30-30-300mg/24h300mg/24h范围内,即超出正常范围上限(范围内,即超出正常范围上限(30mg/24h30mg/24h)而又未达到临床蛋白尿的中间阶段的白蛋白。该阶段是早而又未达到临床蛋白尿的中间阶段的白蛋白。该阶段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早期肾损伤,特别是肾小期发现糖尿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早期肾损伤,特别是肾小球损伤,并且关系到病情预后的关键时期。球损伤,并且关系到病情预后的关键时期。以前通常的尿蛋白测定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所谓的以前通常的尿蛋白测定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所谓的蛋白阴性只是在检测方法检出限以下而不能测出。所谓尿蛋白阴性只是在检测方法检出限以下而不能测出。所谓尿蛋白正常的人群中潜在有一定比例的肾损伤早期病理性蛋蛋白正常的人群中潜在有一定比例的肾损伤早期病理性蛋白尿患者,这是近十年来对蛋白尿认识上的新进展。白尿患者,这是近十年来对蛋白尿认识上的新进展。心肌酶谱 n主要项目:n n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HBDH)、乳酸脱氢(LD/LDH)、谷草转氨酶(AST)心肌酶谱 n n1 1、肌酸激酶(、肌酸激酶(CKCK)n n参考值:男参考值:男25-200U/L 25-200U/L 女女25-170U/L25-170U/Ln n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CK)的主要意义)的主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其特点是:能作出早期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其特点是:能作出早期诊断,阳性率高、特异性强,可估计病情的严重诊断,阳性率高、特异性强,可估计病情的严重性和判断预后。急性心梗范围的大小和血清肌酸性和判断预后。急性心梗范围的大小和血清肌酸激(激(CKCK)、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AST)、乳酸)、乳酸LD/LDHLD/LDH)等活性升高的程度成正比。肌酸激酶(等活性升高的程度成正比。肌酸激酶(CKCK)短时)短时间升高者表示梗塞范围无扩展;持续升高者表示间升高者表示梗塞范围无扩展;持续升高者表示梗塞范围大;反复升高者表示梗塞范围再度扩展。梗塞范围大;反复升高者表示梗塞范围再度扩展。肌酸激酶(CK)n n 心前壁、前侧壁发生梗塞者的酶活力极高,后心前壁、前侧壁发生梗塞者的酶活力极高,后壁、后侧壁即前间壁发生梗塞者次之,心内膜下壁、后侧壁即前间壁发生梗塞者次之,心内膜下梗塞者次之;肌酸激(梗塞者次之;肌酸激(CKCK)总活性极高者死亡率)总活性极高者死亡率50%50%以上;在酶活性高于高于参考值以上;在酶活性高于高于参考值4 4倍以上的病倍以上的病人中,多数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预后较差。人中,多数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预后较差。n n 急性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病人的血清肌酸激急性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病人的血清肌酸激酶(酶(CKCK)活性升高,可达参考值的)活性升高,可达参考值的5 5倍,经治疗倍,经治疗后,随病情好转酶活性下降。酶活性变化与急性后,随病情好转酶活性下降。酶活性变化与急性心肌梗塞不同:病人血清心肌梗塞不同:病人血清CKCK、ASTAST、LDHLDH活性升活性升降幅度较大,且几乎同时升降;而急性心肌梗塞降幅度较大,且几乎同时升降;而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时,血清ASTAST、LDHLDH活性上升较晚,下降较迟。活性上升较晚,下降较迟。心肌酶谱 n n2 2、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n n参考值:参考值:0-25U/L0-25U/Ln n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测定的)测定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生梗塞胸痛发生4-64-6小时,病人血清小时,病人血清CK-MBCK-MB县与总活县与总活性开始升高,性开始升高,12-3612-36小时达到峰值;多在小时达到峰值;多在7272小时内小时内恢复正常。其最高值可达对照组恢复正常。其最高值可达对照组4.9-224.9-22倍以上。倍以上。如果以下降的如果以下降的CK-MBCK-MB再次升高则提示原梗塞部位再次升高则提示原梗塞部位病变扩展或有新的病灶出现;如果胸痛患者在病变扩展或有新的病灶出现;如果胸痛患者在4848小时内尚未出现小时内尚未出现CK-MBCK-MB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2%2%,可排除心肌梗塞。,可排除心肌梗塞。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 n用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时应注意不适用于14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婴幼儿、儿童的CK-MB高于成人。n n各种类型的心脏手术后可引起血清CK-MB升高,在并发术间或术后心肌梗塞时显著升高。n n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血清CK-MB也升高。心肌酶谱 n n3、-羟丁酸(HBDH)n n参考值:95-250U/Ln n临床意义:计算HBDH/LDH的比值可以帮助诊断肝病和心脏病HBDH/LDH的比值健康人为0.67左右,急性心梗患者超过0.8,肝病患者在0.6以下。心肌酶谱 n n4、乳酸脱氢(LD/LDH)n n参考值:15-160U/Ln n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肌梗塞、肺梗塞、肝脏疾病、溶血性贫血、肌营养不良等。心肌酶谱 n n5、谷草转氨酶(AST)脂类测定n n主要项目: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类测定n n1、甘油三脂(TG)n n参考值:0.4-1.7mmol/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Fredrickson分型中的型、型、型、b型高脂蛋白血症,其升高程度依次降低。胰腺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2.2.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恶液质。甘油三脂(TG)n n医学决定水平:1.1.3mmol/L以上:必须治疗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2.2mmol/L:参考值上限,逐渐与心脑血管病发生联系。3.3.0.2mmol/L:与营养不良有关。脂类测定n n2、总胆固醇(TCHo)n n参考值:2.8-5.6mmol/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型高脂蛋白血症、甲低、糖尿病、动脉硬化等。2.2.降低:见于营养不良、甲亢、严重的肝功能不全等。总胆固醇(TCHo)n n医学决定水平:1.1.8mmol/L:高于此值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预后不良,必须采取饮食、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2.2.7.0mmol/L:在男性,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愈来愈大。3.3.2.5mmol/L:低于此值常伴有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并提示预后极差、应采取诊断和治疗措施。脂类测定n n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 n参考值:男参考值:男1.1-1.6mmol/L1.1-1.6mmol/L女女1.24-1.8mmol/L1.24-1.8mmol/Ln n临床意义:约25%的总胆固醇存在于HDL中,一般认为HDL-c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成负相关。HDL-c或HDL-c/TG比值能更好的预测心脑动脉硬化的危险性。脂类测定n n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 n参考值:成人成人1.8-4.8mmol/L1.8-4.8mmol/L老人老人2.3-5.4mmol/L2.3-5.4mmol/Ln n临床意义:LDL-c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成负相关。脂类测定n n5、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VLDL-c)n n参考值:0.08-1.2mmol/Ln n临床意义:就目前了解VLDL-c变化无重要临床意义,升高见于b、b、型高脂血症。脂类测定n n6、载脂蛋白-A1(APO-A1)n n参考值:1.04-2.25g/Ln n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功能不全。脂类测定n n7、载脂蛋白-B(APO-B)n n参考值:0.66-1.33g/Ln n临床意义:升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n n1、葡萄糖(GLU)n n参考值:3.9-6.2mmol/Ln n临床意义:1.1.升高:见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垂体功能亢进、甲亢、胰腺炎、胰腺癌、长期发热等。2.2.降低:见于高胰岛素血症、发热、饥饿。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n n医学决定水平:1.1.饭后2小时高于10mmol/L考虑糖尿病。2.2.7.0mmol/L为空腹血糖到高血糖值界限。3.3.2.5mmol/L以下为低血糖的信号,应快速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